1、课时检测(九) 宋元时期的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表明宋代( )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 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 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解析:选 D 材料反映的是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但改变不了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的现象,故 A 项错误;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与材料中的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经济立法活跃,但反映不出宋代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可知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
2、,私有化程度高,故 D 项正确。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解析:选 D 根据材料可知,东京城呈现出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区与居民生活区融为一体的面貌,说明市已突破了空间限制,故 D 项正确。 A、B 、C 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3(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
3、,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说明( )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解析:选 B 由题干中的“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等信息可知,这里的皇帝诏书是要减少对商业活动的部分税收,减少商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选 B 项;题干没有提到坊市的问题,故排除 A 项;北宋政府依然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故 C 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减少商业税收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故 D 项排除。4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对此表解读正
4、确的是( )年商税额 指数995998 年 400 万贯 10010041008 年 450 万贯 1131058 年 700 万贯 17510641068 年 846 万贯 2121077 年 879 万贯 220A政府税收稳步增长,国库充盈B商业环境不利,商税繁重C商品经济发达,成为经济主导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解析:选 D 根据材料数据信息并结合所学,商税虽然增加,但三冗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困难,A 项错误;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 项错误;商品经济发达,但并未成为主导,C 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北宋商税逐渐增长,这表明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D 项符合题意。5
5、下面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 年) 的商税统计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 )地区 商税 户数 户均北方 3 533 392 贯 5 676 606 640 文南方 4 114 751 贯 10 893 868 377 文全国 7 648 143 贯 16 570 474 467 文A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 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解析:选 B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南方的商税和户数都比北方要多,且南方户均负担税收少于北方,说明南方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B 项正确。6北宋中期,政府规定每个坊场(草市和集市的统称) 年税收入在千贯以上的,由官府直接设立税务机
6、构进行收税。年课千贯以下的, “通计坊务该得税钱总数,俾商先出钱与官买之,然后听其自行取税以为偿” 。这说明当时( )A私营商业已居自然经济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坊场经济地位已经相当重要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解析:选 C 北宋中期,政府对每个坊场根据年税收入灵活管理税务征收,这说明坊场经济地位已经相当重要,故 C 项正确;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主导,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 B 项错误;D 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7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
7、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 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 D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解析:选 A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以后完成,材料中体现出南宋之前和之后审美观的变化,体现出经济区位变迁影响审美变化,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8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 ,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 ”这说明,南宋时期( )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B商帮的出
8、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解析:选 A 材料“南宋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说明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材料后半部分描述了地方市镇具有城市特征,故 A 项正确;商帮的出现是明清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地方市镇城市化,不是专业化,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故 D 项错误。91987 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 1 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瓷
9、器国内市场狭小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海外商运业的发达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解析:选 C 材料反映了南宋的外贸情况,不涉及国内贸易,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海外贸易税以及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例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南宋时期的古沉船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说明当时外贸比较频繁,海外商运业比较发达,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转型的前后变化情况,故 D 项错误。10 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 240 多道菜, 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 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 200 多家。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
10、民生活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解析:选 B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临安饮食种类丰富,反映了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1成书于元朝的农书列举了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田制,前五种行于滨江海湖泊之地,后一种行于多山丘陵之域。这反映了当时( )A人地矛盾突出 B土地所有制变化C水旱灾害频繁 D传统犁耕受冲击解析:选 A 材料中“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表明是对边角地块的农业开发利用,体现了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故 A 项正确。12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
11、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却是当时十分流行的谚语。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解析:选 A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经济结构以粮食生产为主,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不能自给,丝织品生产却十分发达,说明江浙地区经济结构出现转型,故 A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 。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衔,千里不
12、绝。越舲吴艚,宫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铃。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 ,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2016 年)材料二 北宋时期,城市的功能由原来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 “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 。北宋时期,城
13、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隅巷(坊) 制 ”,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 ,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走上多元化的道路。(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革命 ”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
14、发生的主要原因。(13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与宋代在城市发展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城市布局、城市商业发展情况、城市人口数量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城市的功能由原来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可得出城市功能多样化;据材料“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可得出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据材料“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可得出出现奢侈消费之风;据材料“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可得出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
15、;据材料“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可得出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第二小问, “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就是考查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不同: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 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唐代长安位于西部地区,北宋东京位于中原腹地。(2)表现: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
16、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多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原因: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战国公元前 338 年,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国) 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 )。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秦汉时期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 )地广人希(稀) 无积聚而多贫。 ”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之国” ,这是我国西部经
17、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唐宋时期唐初曾转东南之粟以供京师;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南宋学者说: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今称海盐,天下仰给,而解盐荒凉;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摘编自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 分)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根据表格可知不同时期
18、中国古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并不断发生着变化,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关中及巴蜀地区开发的比较早,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而到了唐宋及明清时期,中国东部及东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远远超过西部,而西部却渐渐衰落,所以围绕中国古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这些变化提出相关论题,并进行阐述,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答案:示例一论题: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不断变动) 。阐述: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修,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隋朝大运河开凿,政治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东部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唐代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宋代,
19、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没落。表明东部经济发展很快,西部经济渐趋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江浙成为最富庶的地区。这些都是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变动的结果。示例二论题: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土地肥沃,铁器和牛耕的应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等等,使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沟通了中西联系,长安、洛阳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相反,江南地区较为贫瘠。因此,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