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类型【Ks5u名校】【全国百强校】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6477746
  • 上传时间:2019-04-13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20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Ks5u名校】【全国百强校】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资源描述:

    1、一机一中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计 30 题,每题 2 分)1.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2.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A.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

    2、情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灭亡之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但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构成了新儒学的核心B.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的原则C. 秦代的严刑峻法被历代承袭D. 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民本”的特色5.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

    3、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 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 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 诸子认同民本思想6.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7.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

    4、 B. 均田制 C. 屯田制 D. 摊丁入亩8.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 “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9.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 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来源:学科网A. 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 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C. 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

    5、举措 D. 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10.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1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B. 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C. 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D. 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12.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

    6、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 1906 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13.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

    7、被摒弃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14.1919 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 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15.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1919 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

    8、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16.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 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17.1930 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发生

    9、严重经济危机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18.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19.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革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 )A. 提高国民参政意识 B. 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C. 提高围民的

    10、政治素养 D. 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20.中国近代思想是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反抗外来侵略 D. 反对专制统治21.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 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22.16 世纪,西班

    11、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 19 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23.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24.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

    12、“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这里罗素强调启蒙运动( )A. 前提条件是科技发展 B. 核心内容是理性主义C. 主张人文思想传播 D. 应该以普及教育为手段25.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科技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 “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B.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D. 三次科技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26.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

    13、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 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27.1902 年,梁启超发表了新史学,提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该观点引起其它新学派呼应,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和“好古非今”的退化史观。 这反映出( )来源:学科网 ZXXKA. 新史学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急先锋B. 进化论的传入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C. 史观的改变推动了维新变

    14、法的开展D. 传统史观不符合反封建专制的需要28.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是( )A. 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B. 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C. 地理大发现扩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D. 达尔文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29.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实,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能够充分体现这些创作原则的文学作品是( )A. 人间喜剧 B. 巴黎圣母院C.

    15、浮士德 D. 等待戈多30.这是一位法国画家的一幅海景写生时画的画面:日出时,海上雾气迷蒙,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这幅 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属于下列哪一派(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二、材料分析题(共 3 大题,共计 40 分)31.(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16、,不过 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 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 迁 材料二 1400 年到 1800 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

    17、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影响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的时代背景。(8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历史上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10 分)32(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 1271 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 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 年回到意大利,左下是其行程示意图。材料二 1792 年 9 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 年 6 月抵澳门,7 月在舟山登陆,1794 年

    18、9 月回到英国。右上图是其航行路线图。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33.(12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 料 唐初实行政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的兵源枯竭,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 13 万,充 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

    19、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6 分)一机一中高二年级月考历史答案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B A B B C B B C B A D C D C16 17 18 1920来源:学.科.网21 22 23 24 2526来源:学科网27 28 29 30D B B C B D B C B B A B B

    20、A C二、材料分析题:31.(18 分) (1)东方: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 地所有制的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逐渐瓦解,礼崩乐坏。 (4 分),西方: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 (4分)(2)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 (5 分)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5 分)32 (10 分)示例一:论题:欧洲经济中心发生转移。13 世纪东西方交往只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或路上丝绸之路,地中海地区是必经之地,地中海是当时欧洲经济中心。随着

    21、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不再是必经之地,欧洲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逐步成为海上霸主。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马戛尔尼从英国出发沿着新航线来到中国反映了欧洲经济中心发生了巨大变化。示例二: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东西交通方式。来源:学.科.网15 世纪以前,东西方交通主要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交通和航海相结合,从马可波罗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需要多次中转,非常不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航行至中国。马戛尔尼的行程路线和耗时可以反映出东西方交通方式越来越便利,航海交通逐步取代陆路交通成为中西交通的主流。示例三:论题: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汉代以来,丝绸之路多以民间商贸、文化、宗教、艺术交流为主,官方交往很少(史实),马可波罗来华属于个人行为(结合材料)。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市场,进而推动英国向世界各地扩张商品市场。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企图打开市场(结合材料二)。这反映出中西交往逐步由民间交往发展到官方交往。33.(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土地兼并致使大批小农破产,最终导致兵源枯竭;原有的府兵制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6 分)(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拥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Ks5u名校】【全国百强校】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47774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