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史冲关一 检测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1.(2018河北衡水模拟)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 )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解析:A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各个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且还要承担各种义务,通过这种隶属关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了加强,故 A正确;“家天下”从夏朝开始,故 B错误;在分封制之
2、下,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是“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周王通过诸侯来实现对地方的管理,并不是直接行使管理权,故 C错误;王权的至高无上是统治者将国家的各种权力集于一身,它是从秦朝开始的,故 D错误。2.(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解析:C 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官员因“不胜任”的失职行为将被免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对地方官吏的
3、政绩进行考核。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答案为 C项。3.(2018湖南长沙检测)两汉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央就设置了御史台、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大监察系统。这三大系统互不统率,权力交叉,各自为政。这反映出汉代( )A.君主专制统治发生明显异化B.侧重于中央政府的反腐建设C.监察制度具有多元制的特征D.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严重性解析:C 建立监察机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方式之一,故 A项错误;材料以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系统为例是为了说明汉代统治者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并非侧重中央政府的反腐建设,故 B项错误;根据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三大监察系统可知汉代监察制度具
4、有多元制的特征,故 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贪污腐败的信息,故 D项错误。4.(2018全国 100所名校高考冲刺)唐高宗、武后之世,国人日益弃武就文,风气所趋,民族尚武精神已经是日渐消失。这主要是由于( )A.私学教育的广泛兴起 B.门阀世族势力的衰落C.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 D.科举制度的日益推行解析:D 国人弃武就文和民族尚武精神日渐消失是国家政策推行的结果。结合材料时间唐代,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将读书、考试、做官连为一体,推动社会向学风气日渐形成,故 D项正确。A、B 两项均为科举制推行的结果之一。C 项为中央行政体制,与社会向学风气形成无关。5.(2018山东滨州模拟)史学家陈垣
5、指出平景孙在考证杨贵妃年岁时犯了四处错误:一、册寿王妃年月,据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是谓无识三、杨妃卒时年岁,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四、考史至引乩语,是谓遁入魔道。据此可知,在史学考证时陈垣强调( )A.要有证据意识 B.广泛搜集史料C.运用可信史料 D.引用官修史料解析:C 平景孙在考证杨贵妃年岁时,引用了一些史料,但陈垣认为平景孙引用的史料不可信,故 C正确。6.(2018吉林长春模拟)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
6、堂的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解析:A “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到“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再到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有吏、枢机等五房执事机构,政事堂由宰相议政场所变为职能机构,中枢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原来设计的部门制约大大削弱,故A正确。【新知生成】 唐代三省职能及地位变化中书草拟、门下封驳、尚书执行是理想的三省制,只适用于唐前期;后来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国家行政大事都由中书门下决定,尚书省各级官员只是具体执行。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
7、下两省,尚书仆射成为了群相之首。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有意减轻尚书仆射的权力,并最终将其架空;同时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这就确立了三省长官并重的形势。而中书省有草拟诏书之权,于是政事堂的权力逐渐偏重于主拟诏书的中书令身上,后政事堂也迁到了中书省,其地位已在尚书、门下之上。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中书令和侍中开始兼任尚书省的长官。由于当时具有宰相身份的人非常少,而尚书省的长官都不具有宰相身份,所以具有宰相身份的中书和门下的长官便把决策和行政两项工作结合在了一起。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也就宣告了唐代前期理想的三省制的结束。7.(2018河北衡水调研)公元
8、前 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关税)百取其一” 。公元前 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达成“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的约定。材料反映了( )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C.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D.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解析:C 材料反映了齐国会盟诸侯采取改善交通、统一税收、度量等多种方式促进商业经济发展,故排除 A项;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是在明清时期,B 项错误;通过会盟采取多种推动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有利于春秋时期逐渐形成区域性统一市场,故 C项正确;材料强调齐国会盟诸侯采取的经济举措,而未提及其政治地位
9、的变化,故排除 D项。8.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上述材料表明(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解析:B 从材料“一州唯两家能织” “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可知反映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不利于手工业技术的传承发展,故 B项正确,D 项错误。 “惧他人家得其法也”说明手工业技术没有得到推广,故 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亳州出的轻纱比较出名,并没说明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故 C项错误。9.(2018江苏卷,
10、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解析:C 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 、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C 项正确。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没有反映农耕技术的信息,B 项错误。题干只说明了地主催收田租时间的变化,没有反映出地主剥削程度的减轻,D
11、项错误。10.(2018湖南长郡中学三模)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 年),政府成倍地扩大纸币发行量;大观元年(1107 年)改“交子”为“钱引”时,又“较天圣一界逾二十倍”,史称“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 。北宋政府的这些做法( )A.有利于遏制经济危机B.增强了纸币的购买力C.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D.实则是国家与民争利解析:D 据材料可知北宋政府先后两次大量发行纸币,造成百姓手中纸币贬值,实际购买力下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故 D项正确,B 项错误。滥发纸币会造成恶劣的经济后果,A、C 两项错误。11.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概况康熙二十四年(168
12、5)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康熙三十七年(1698)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乾隆朝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乾隆二十二年(1757)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等国开放1793年、1816 年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导致了战争解析:B 材料提及的是康熙年间对外贸易受到限制,没有提及朝贡贸易,A 项排除。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清前
13、期对开关数量、海关关税、海关针对区域等都有严格限定,并拒绝英国使团增开互市口岸的请求,说明清前期厉行严格限制对外开放的闭关锁国政策,B 项正确。乾隆年间规定外商在广州贸易,可见其并未阻断中西间的交流,C 项排除。19 世纪初的清政府拒绝增开互市口岸的要求,并未导致战争,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据此可知( )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 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 D.周公奉行
14、礼制长治久安解析:A 据材料可知孔子认可周公及其治国思想,依据所学,孔子维护“周礼”,主张“德治”,由此推断,孔子儒学与周制具有渊源关系,故A 项正确;“主张进行社会变革”的是法家思想,B 项错误;C 项材料未体现;“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对材料表述片面,D 项排除。13.(2018河北衡水二调)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解析:B 根据材料“知仁行义” “分人以财、助人以力” “循名责实、公正无
15、私” “道德极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墨家、法家都对人的道德修养和公正责任提出要求,都体现出正身修心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政治参与意识,故 A项错误;规范伦理道德应为儒家思想,故 C项排除;法家思想体现不出宽容博大,故 D项排除。14.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A.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 B.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C.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D.夸大
16、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解析:C 材料中该学者观点强调先秦诸子思想与西方近代科学关联而非“背离”,排除 A项;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为挽救当时失序的社会而提出,与西方科技思想有本质的不同,故 B项错误;从科学角度在先秦诸子思想中汲取智慧,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故 C项正确;先秦诸子思想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材料只表明二者之间的关联,并未过分夸大,故 D项错误。1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
17、集权的需要解析:B 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唐律和宋律都吸取儒家经典,体现了儒家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故 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流,故 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特点,故 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具体内容,故 D项排除。16.(2018河北衡水联考)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
18、也” 。这说明董仲舒( )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解析:C 据材料“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可知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故 A项错误;土地兼并的根源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 B项错误;“限民名田” “以赡不足”是指通过限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通过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反思,故 C项正确;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并未否定帝王之制,故 D项错误。17.(2018东北名校模拟)欧阳修在新唐书的五行志三卷中,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
19、。他在序中说:从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都以春秋 洪范为学而失圣人本意。这表明欧阳修( )A.反对君权神授 B.维护纲常伦理C.反对天人感应 D.维护圣人道统解析:C 据“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 “从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 “失圣人本意”可知欧阳修反对汉代儒学天降灾异警示无道之君的说法,反对天人感应理论。18.(2018福建泉州二模)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 )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解析:A 根
20、据“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佛教冲击儒学的原因之一是儒学缺乏思辨,利用孟子对抗佛学是因为其较强的思辨性,故 A项正确;B、C 两项在唐宋之前已存在,不是唐宋时期孟子地位提升的原因。唐宋时期孟子地位提升是因其思辨性,在这一点上,与佛教思想有相似之处,排除 D项。19.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
21、评价解析:D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 A项;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 C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二人立场也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 D项正确。20.(2018河北邯郸一模)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晋爵。这说明( )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解析:C 材料中多名著名
22、诗人因为其诗作受到市井民间的追捧而被朝廷重用,说明市民的价值取向影响政府行为,C 项正确。市井是指商肆集中的地方,并非社会的底层,A 项错误。中国古代世俗化的文学形式很多,比如,宋词中的婉约派、元曲、小说等,但是,唐诗不属于世俗文学,B 项错误。材料没有科举的信息,也不能说明唐诗的繁荣,D 项错误。【新知生成】 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生活在市镇中。与农民相比,其经济实力较强,见识较广,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学、经济、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2018福建泉州高考适应性测试)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
23、的事务。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其目的是( )A.打破雅典公民的特权B.扩大下层公民的政治权利C.强化公民大会的权力D.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解析:D 从材料中大会议案提前讨论,对同一提案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可知反映的是避免公民冲动下投票带来的不良影响,即减少直接民主的弊端,故 D项正确。22.古代雅典城邦会于每年冬天在每个部落提供的多名人选中选举产生一百多名官员,包括步兵和骑兵指挥官、财政官员及主管宗教事务的官员,之后会对这些官员进行入职前训练及测试,好在古希腊仲夏新年时使
24、这些官员顺利投入工作。这说明古代雅典( )A.坚持代议制民主原则B.注重部分官员的专业化发展C.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D.在城邦内部实行直接民主制解析:B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古代雅典城邦,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在入职前要进行培训及测试,说明古代雅典非常注重官员的专业素质,故选 B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A 项错误;C、D 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3.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D.初步具有“契
25、约”思想解析:D 材料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D项正确。24.(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最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 )A.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B.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C.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D.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解析:C “罗马共和精神”本质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秩序,与近代社会不同,故 A项错误;“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不能体现自然法,故 B项错误;“所有权、债权、婚姻家
26、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不能体现政治的三权分立,故 D项错误;罗马私法尊重个人权利,为近代商品经济社会下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借鉴,C 项正确。25.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材料( )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解析:B 材料强调“好人”,而不是“神”,故 A项错误;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表明了他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 B项
27、正确;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没有涉及,故 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追求永生,体现的是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故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25分,共 50分)26.(2018河南洛阳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 。“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实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
28、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贵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审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材料二 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南宋政府的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
29、领域。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 “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王瑞来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13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象。(12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北宋、明代和
30、清代加强皇权的措施分析。第二小问,注意唐代三省分权、集权于上的实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主要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及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从江南经济发展、货币变革等角度说明。答案:(1)说明: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至清代军机处的设置,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8分)评析:内藤湖南认为唐代三省制,是一种贵族政治,体现了君主与贵族的妥协,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有利于缓和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但没有看到三省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监督,
31、实质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5 分)(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大;科技(如印刷术)、教育(如书院)的进步和市民文化的繁荣。(6 分)现象:商业环境更加宽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出现了商品货币变革;南宋至元,商业市镇崛起;海外贸易地位日重;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日益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任意三点,6 分)27.(2018福建莆田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
32、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材料二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
33、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 1800年到 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唐建光舶来的盛宴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口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析。(17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逐条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可得出交流品
34、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据材料二“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可得出品牌化的包装;据材料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可得出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可得出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等。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阐述即可。答案:(1)南北物种交融;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8 分)(2)不同: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的包装。(每点 2分,任答 4点即可,共 8分)评析:全球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品牌消费意识的形成;加强世界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