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稳定物价,土地改革 1950-1952,抗美援朝 1950-1953,知识回放,巩固政权,内政、外交 成就(建国初期),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第 3 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新课标要求: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大的最高权力机关。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其主要职权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修改宪法的权力,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和政党、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力。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选举和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和罢免国家主席、副主席;根据国家主席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它最直接反映中国的性质,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小资料
3、,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名称 背景 召开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想一想,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文件内容 选举国家 领导人意义,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1949、9 1954、9,北平 北京,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名称和
4、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毛泽东当选为 国家主席,周恩来被任命 为国务院总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信息搜索,谁搜集的最多?,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信息整理,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共同发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处理过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会议的召开:时间 地点中国政府代表 2、会议的性质:3、会议的主题:,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5、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 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4、周恩来对万隆会议最大的贡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加强团结合作,从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求同存异”的意思:“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平、独立、发展问题会议主题) 。 “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周恩来对万隆会议最大的贡献:,深入探究,小结提高,建国初期我国内政和外交领域有哪些重大成就?,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和印度、缅甸联合发表。 1955年4月,
6、周恩来代表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回想过去,关注当今,瞻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思维拓展,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谋略。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弱国无外交”。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实后盾。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要有“宽容大度”的气质。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情感交流,周恩来受到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深切爱戴和尊敬,我们应从伟人事迹中发现成为伟人的本质内涵。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成长目标。我们可以从周恩来身上学到那些高贵品质?我们如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成长目标?,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会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到达万隆机场 受到热烈欢迎。,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天,就向全世界宣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 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