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际贸易理论复习第 1 章 导论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意义上:把国际贸易理解为具有独立关税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活动。从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角度,该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叫做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从全球或世界的角度,则把所有独立关税区之间的贸易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国际贸易的历史及现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2、。2、国际贸易的理论3、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4、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三、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四、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Domestic Trade)的异同点 一致性:1、二者都是商业活动。2、二者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3、基本职能是相同的,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点:(参见书) 1、对外贸易难度大2、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3、国际贸易风险大五、国际贸易的分类及其相关概念(一)按交易内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二)按交易标的物的特征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 或 tangible trade)又称物品贸易。 无形贸易(invisi
3、ble trade 或 intangible trade) ,又称服务贸易。(三)按货物移动方向可分为出口、进口、复出口、复进口贸易及过境贸易。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指把本国或本地区生产的商品销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指购入外国或其他地区生产的商品。复出口(re-export trade)是指输入本国或本地区的商品未经加工就出口的情况。复进口(re-import trade )是指输入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时,成为复进口过境贸易(transit-trade)是指贸易国之间的商品交易需通过第三国国境的情况,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第三国居民,包括直接过
4、境与间接过境(四)按交易对象区分, 直接贸易( 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转口贸易。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 例如,台湾与与大陆的贸易往2来。转口贸易,在转口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之间的交易若要通过第三国(或地区)的交易者来完成。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区别,在于商品的所有权。在转口贸易中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或地区)商人手中,再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而在过境贸易中,商
5、品所有权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五) 按结算方式,可分为现汇贸易与易货贸易(Barter)六、国际贸易的其他概念(一)关境与国境关境:是各国政府海关管辖内的并要执行海关各项法令和规章的区域,也称为关税领域。关境=国境关境国境:有些国家境内设立免征关税的自由区、保税区、自由港时,这些地区不属于关境范围之内,这时,关境就比国境小。关境国境:有些国家相互间缔结关税同盟,把参加关税同明国家的领土连成一片,在整人关税同盟的国境范围设立关境,这时的关境就比国境大。(二)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各国用来登记进出口货物的统计方法。1、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总贸易是“专门贸易“
6、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2、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见书)第 2 章 国际分工一、 国际分工的涵义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2、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国际分工是各国对外贸易的基础,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势和格局决定了改过对外贸易的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贸易利益。对外贸易又是国际分工利益实现的途径和枢纽,各国对外贸易的模式与措施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二、国际
7、分工的发展过程 三、影响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一)自然条件:基础(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性因素(三)人口、生产规模:制约因素(四)资本的国际化:关键因素(重要条件)(五)生产关系:性质(六)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进或延缓第 3 章 国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第一节 概述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学派自由贸易理论:主流经济学的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二、自由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纯理论)的内容31、绝对成本论 (Theory Of Absolute Costs ):国际贸易纯理论的标志2、比较成本论(The0ry Of Comparative Costs ):国际贸易纯理
8、论的核心比较优势理论是斯密与李嘉图共同创建的,即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直接来自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启示,前者是对后者的补充与发展,故理解比较优势理论,应首先理解绝对优势理论。 3、要素禀赋论、相互需求论:国际贸易纯理论的发展三、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1、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进行生产,怎样进行贸易才能获得最大贸易利益3、国际贸易利益如何分配?核心问题:贸易利益和贸易模式 第二节 绝对成本论(Theory Of Absolute Costs)一、创始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年)二、绝对成本论产生的背景:重商主义理论(mercantilism )三、主
9、要观点(重点)1、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交换产生分工。2、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例:一个粗工每天至多只能制造 20 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制 4800 枚3、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或绝对成本(absolute cost )主张各国生产并输出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有绝对劣势的产品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例:苏格兰通过温室培养葡萄,也能酿造如同法国的好酒,但苏格兰缺乏种植作为红葡萄酒原料的优质葡萄的自然条件,所以成本是法国的 30 倍。四、进步说明(2 2 1,2 个国家,2 种商品,1 种生产要素劳动)五、对绝对优势说的简评(一
10、)科学性1、研究领域的扩展:从流通转到生产2、历史进步作用:用自由贸易思想取代重商主义的管制贸易思想 3、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非科学性不能回答下述的难题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绝对优势, 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第三节 比较优势说(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一、代表人物: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 一 1823)二、假定前提1、只考虑两个国家与两种商品2、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 即(2 2 1,2 个国家,2 种商品,1 种生产要素劳动)3、规模报酬不变 4、无运输费用与
11、关税壁垒5、生产要素在国内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6、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7、只有易货贸易48、不存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三、主要内容1、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都处于劣势,两国也可进行互利贸易。2、一国专门生产、出口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3、两优取重,两劣取轻例,如果两人都能制鞋和帽,不过制帽时只强 1/5 或 20%,而制鞋时则强 1/3 或 33%,那么那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四、进一步说明五、评价(一)科学性1、促进了英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2、补充了斯密理论的遗憾:绝对劣势国家同样可以参与国际专业
12、化分工和交换 (二)非科学性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这些条件是很得到满足的。2、比较优势理论把多变的经济世界抽象为静止的、均衡的世界,因而所揭示的贸易各国的利益是静态的、短期的利益,是否符合长期利益不得而知。3、比较优势理论掩盖了国际分工中的不平等现象,目的是让发展中国家取消必要的保护措施。第四节、生产要素禀赋论(资源禀赋论)一、产生背景又称赫克歇尔一俄林原理(The Heckschor_Ohlin Theorem),或简称赫-俄原理(H 一 O 原理),该理论被誉为与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并列为两块柱石之一。狭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广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要素
13、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有关的几个概念1、要素禀赋: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的自然供给状况。俄林把生产要素归结为劳动、资本、土地三大类。 2、要素丰裕程度: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应量。它可用两个指标度量。(1)依据相等要素价格来度量。(2)依据相对实物供给量来度量。(3)要素密集度型产品例。三、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狭义)1、从地区贸易到国际贸易,贸易是在地区间展开的,划分地区间区别的标准是生产要素禀赋状况。例如,大地区、次地区、小地区2、2* 2* 2 模型(商品指食物和衣服,生产要素指土地与劳动)3、两国生产技术相同,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P=ALC4、只有商品贸易,贸易是平衡的5、规模报酬不变6、
14、国家内部生产诸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但在国家之间不能自由流动;例,一个国家内部资本和劳动可以从某些低收入地区,行业流向高收入地区、行业。四、H-O 学说的主要结论1、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价格差额大于包括运输费用在内的一类必需的支出,采用商品的货币价格,引入汇率因素。2、成本的绝对差(见书)5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4、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5、 要素不同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6、各国应出口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互相交换就产生国际贸易。 五、要素素价格均等化说(Factor-Price
15、Equalization Theory) (广义) 国际贸易会消除生产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但不可能完全均等化。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萨缪尔逊(美国)认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可以完全均等化。因此该理论又称为赫俄萨原理(HOS Theorem)六、 (对 H 一 O 学说的评价 (一)积极方面1、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2、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二)严重缺陷1、假定条件影响了理论对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力2、其理论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3、抹煞了
16、国际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收入均等化七、里昂惕夫(Leontief)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验证赫一俄原理。他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力,对 200 种商品进行分析,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验证结果却是: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个验证结论正好与赫一俄原理相反。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要素非同质论(劳动熟练说)劳动分为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三倍 ,按生产效率计算,美国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
17、短缺。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将劳动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得出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发达国家) )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但是,经过验证,美国工人的效率和欧洲工人相比,最多为 1.2 到 1.5,而不是 3 倍。2、人力资本说为什么会出现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差异?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是人力资本投入的结果。人力资本:指一国用于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属无形资本。凯南 (PB Kenen) 美 。美国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包含了更多的人力资本 ,所以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3、贸易壁垒的存在国际间商品流通因受贸易
18、壁垒的限制而使要素禀赋论揭示的规律不能实现。美国对雇佣大量不熟练工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势必造成外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难以进口,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却相对容易输入。4、跨国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加上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生产出来的,其中相当多的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这类产品的返销,是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5、要素密集型逆转学说6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当某种商品生产的替代弹性较大时,该产品的生产中极易用一种生产要素代替另一种生产要素。这时就很容易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一旦发生要素逆
19、转,要素禀赋理论和价格均等化说所揭示的规律都无法实现。要素逆转发生情况的概率是极小的。经济学家们在 1962 年对 19 个国家 24 个行业统计分析,发现只有 5 个行业有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概率仅为 1%,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三)里昂惕夫之谜简评1、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界碑2、对“谜”的解释增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性,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3、在一些理论体系上表现为分散性、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多种解释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经济学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仍然在等待更多的检验和解释。第五节 国际贸易新论一、现代贸易实践的新变化二、二战后
20、自由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一) 产业内贸易理论(Intra-Industry Trade) 1、定义:是指同一产业部门内部产品的交换2、特点:(见书)3、原因:(1)产品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2)规模报酬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美国 保罗R克鲁格曼(PaulRKrugram) 提出。例如,日本国内需求有限,为了达到规模效应,汽车、彩电进入美国和欧洲的市场。(3)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 瑞典 林德(SB Linder)在 1961 年提出,其主要观点:1)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2)人均收人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二)技术差距论(T
21、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 年提出。传统理论通常只承认劳动、资本、土地三种基本生产要素,该理论适应的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该理论承认技术是一种生产要素,认为科学技术决定了国际贸易格局的比较利益。贸易存在的原因:存在技术差距(比较优势的差距)(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美 雷蒙德弗农( Vernon) 、威尔斯(LT wells)用产品生命周期解释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该理论成为二战后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著名理论。例如,纺织品先由英国出口印度、日本,后来印度、日本也生产纺织品到
22、英国,汽车先由美国出口到日本、韩国、巴西,后来日本、韩国、巴西的汽车业在北美大地上驰骋。制成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五个阶段:新产品导入期:产品在国内(美国)市场上出现,拥有少量进口。 (知识技术投入最多,表现为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低,收入弹性较高,需要较高收入的消费者购买,如日本、欧洲)产品成长期:创新国保持其比较优势,拥有国内外市场,出口大量增加,但外国(次发达国家)同时也开始模仿生产。 (知识技术投入减少,资本和管理要素增多,表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成熟期和标准化期:产品标准化,开始国际技术转让,外国(次发达国家)模仿生产加速,发展中国家开始模仿,创新国出口优势受到削弱 。 (非熟练
23、劳动增加,价格竞争)产品衰退和技术扩散期:产品比较优势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发展中国家) ,创新国逐渐失7去该产品出口竞争力。技术停滞期:技术模仿国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出口供给者,并且向创新国出口该产品。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对贸易理论的贡献:1、揭示了生产要素密集型的动态变化2、指出了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四)重叠需求理论偏好相似理论林德从需求方面考察国际贸易,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档次存在相同的部分,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又一动因。该理论的核心命题是:(一)一种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必须是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它的国内需求是其能够出口的前提
24、条件;(二)两国的偏好越是相似,其需求结构越是接近,它们之间就越有可能开展贸易;(三)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其需求结构越是相似,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就越大.第 4 章 世界市场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一、世界市场的定义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间市场和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三、世界市场的分类四、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五、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渠道(一)分类1、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1)商品交易所(2)国际商品拍卖(3)工商业博览会和展览会(会展经济 )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商品市场
25、(1)单纯的商品购销形式(包括电子商务形式)(2)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二)商品交易所商品交易所是进行大宗商品批发交易的场所。 (有色金属、谷物、纺织原料等)其特点包括两个方面。1.在交易方式上,交易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根据商品的品级标准或样品进行交易。2.在组织结构上,商品交易所本身并不从事商品交易,只是提供交易场地和设备,调解交易纠纷,规定最低交易保证金和最低佣金,监督场内交易活动等。会员进行交易,或代替非会员进行交易,向非会员收取佣金。(三)国际商品拍卖国际商品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时间定期举行的现货商品交易。特点:交易对象规格复杂不易标
26、准化(羊毛、鬃毛、毛皮、茶叶、水果、烟草、古玩工艺品) ;被拍卖的商品要经过事先验看,一经成交,卖主对商品品质不再接受任何索赔(隐蔽的暇疵除外) 。拍卖是一种公开竞买的贸易方式,由专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委托,在拍卖人主持下,公开叫价,把商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8(四)国际博览会和展览会1、国际商品博览会:是以固定组织形式在一定地点、规定时间和期限内举行的有各国厂商参加的展销结合的交易方式。规模大,集中厂商多,因而便于交流,有利于寻求贸易伙伴,开拓市场。2、国际商品展览会:不定期举行,目的是展示一国在生产、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成就,只展不销促成会后交易。3、 会展经济在经济国际化中的作用六、常
27、见的世界市场商品销售渠道(见书)第二节 世界市场的开拓第三节 国际贸易方式单纯的商品购销、包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标与投标、商品期货交易、对销贸易、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租赁,共 11 种。一、单纯的商品购销(见书)二、包销三、代理(Agent) (见书)(一)代理的概念(二)代理的特点1、双方的基本关系出口方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三)代理的种类独家代理一般代理(四)独家代理协议五、寄售(Consignment)寄售(Consignment)是出口商委托国外代销商向用户进行现货买卖的一种交易方式。 出口商作为寄售人,将准备销售的货物先行运往国外,委托当地的销售商按照寄售协议规定的
28、条件在当地市场上销售。商品售出后,代销商扣除佣金和其他费用后,将货款交付给寄售人。六、拍卖七、招标与投标(Invitation to Tender 2 )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3)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3)保护手段:主要是关税(4)保护期限:最高界限 30 年4、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评价(1)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国际竞争下如何运用保护政策措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建立了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2)对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生产力,实行经济自卫起到了积极作用18(三) 、 “超保护贸易”理论1、产生背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192
29、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各国经济急剧衰退2、特点保护对象扩大到垄断工业保护目的: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控制与垄断保护转入进攻性保护大垄断阶级的利益保护措施多样化组成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超保护贸易”理论又叫侵略性保护贸易理论3、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J M Keynes18831946 年,英国) (1)认为充分就业的前提已不存在,自由贸易理论已过时(2)提出新贸易顺差论(3)主张实行保护制度,奖出限入(4)提出外贸乘数理论(四)20 世纪 70 年代后新贸易保护主义 1、特点被保护商品范围不断扩大;从关税壁垒转向以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奖出限入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从贸易保护制
30、度转向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2、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提出时间:20 世纪 70-80 年代定义: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可以提高本国福利。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强烈的应用性。1、政府大力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如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等,产业关联极强,外部经济效益明显,一旦成为主导产业,就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
31、巨大的推动作用。2、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对本国出口企业的鼓励,能够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争得更多的出口利润。3、政府限制进口以培育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能力。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论点:1.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理想状态并不存在,企业垄断和政府干预使得市场竞争不完全,某些行业的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的垄断利润2、产生外部经济,推动其他产业发展重视通过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发展本国的主导产业,从而带来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19具体措施:信贷优惠、国内税收优惠或补贴、对国内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关税优惠,
32、对外国竞争产品进口征收关税等措施。若某一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高于其个体效益,既具有外部效应,则通过政府扶持能使该产业不断获取动态递增的规模效益,并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结果企业所得利润会大大产果政府所支付的补贴第三节 当代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外贸政策一、进口替代战略( Import substitution)二、出口导向战略(Export-promotion) 第 10 章 关税第一节 关税概述一、关税的概念1、关税( Customs Duties,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2、海关:海关是设立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3、关境:海关
33、征收关税的领域称为关境或关税领域。一国的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有些国家在国境以内设立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等免税区域,这时关境范围小于国境。有些国家相互之间结成关税同盟,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的领土即成为统一的关境,这时关境大于国境。二、关税的特点 三、关税的作用1、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以此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2、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内市场。以此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第二节 关税的分类一、按征税商品流向划分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一)进口税(Import Duty)进口税外国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
34、商所征收的一种关税。(二)出口税(Export Duty)出口税是海关对出口货物和物品所征收的关税。目前,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取消了出口税。(三)过境税(Transit Duty)过境税又称“通过税”或“转口税”,是一国海关对通过其关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其目的主要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按征收目的划分1、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在发展中国家中所占比率较高,发达中国家所占比率较低。2、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3、报复性关税(Reliabiliatory Duties)是指对特定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采取行动而临时加征的进口附加税。三、按
35、征税待遇划分普通税( Common Tariff) 、优惠关税、进口附加税(差别关税)20(一)普通税普通税率适用于无任何外交关系国家的进口商品,是最高的税率。现在仅个别国家的商品实行这种歧视性税率。(二)优惠关税优惠关税适用于有经济贸易关系的国家的进口商品。经济贸易关系的不同,则适用不同程度优惠的税率。普通税率一般要比优惠税率高 1 至 5 倍,个别甚至达 10 倍。优惠关税分类:特惠税 Preferential Duty普惠税 GSP Tariff、普惠制(GSP)(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最惠国待遇税( MFNT )Tariff最惠国待遇( MF
36、NT)(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1、特惠税 Preferential Duty 是一种特别优惠的关税,它是对特定的某一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有互惠的,也有非互惠的互惠的特惠税典型:英联邦特惠制的非互惠的特惠税典型:洛美协定2、最惠国待遇下的关税( MFNT Tariff)指缔约国双方相互间现在和将来所给与第三国在贸易上(包括关税)的优惠,豁免和特权同样给与缔约对方。特点:不是最优惠的关税,而是一种非歧视的关税待遇。3、普遍优惠制度关税(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 GSP)简称普惠
37、制是工业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商品,特别是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的制度,已有 21 个发达国家宣布给与中国这一关税待遇。全世界已有 190 多个发展中国家受到普惠制。三项主要的原则:普遍性(所有发达国家) 、非歧视性(所有发展中国家) 、非互惠性。普惠制的限制:(1)受惠国或地区如美国公布的受惠国名单中,不包括 1)石油输出国;2)非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3)贸易中与美国有歧视或敌对的国家等。(2)受惠商品范围一些敏感性商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及皮革制品和石油制品常被排除在外,农产品受惠较少。(3)减税幅度。受惠商品的减税幅度取决于最惠国税率和普惠制税率的差额,
38、即普惠制的差幅。假设某一商品最惠国税率为 10,普惠制税率为免税,其普惠制差幅为 10。通常工业品的差幅较大,农产品的差幅较小。(4)保护措施。 免责条款,例外条款(Escape clause)即当受惠商品进口量增加对本国生产者造成或即将造成重大损害时,给惠国保留完全或部分取消关税优惠待遇的权利,例如加拿大对橡胶鞋和彩电的进口采用。预定限额(prior limitation) ,对给惠商品预先规定限额,超过限额的进口不予享受毕业条款(graduation clause) ,是指给惠国以某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其产品已能适应国际竞争而不再需要给与优惠待遇和帮助为由,单方面取消这些国家或
39、产品的普惠制待遇。21(5)原产地规则(Rule of Origin)是普惠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一般包括原产地标准、直接运输规则、原产地证书。1)原产地标准:整件生产标准和实质性改变标准两种形式整件生产标准:(“ 完全原产地 ”) ,也称完全原产品,即产品完全在受惠国生产和制造,不含有进口原料和部件。实质性改变生产标准:(全部或部份使用了进口原料或零部件生产的产品 ) ,出口产品在生产中所使用的非生产国原料或部件的价值,在该产品的出厂价格中所占的比例,不得超过一定的百分比,或规定该产品中生产国的本国原料和生产费用总和所占的比例。必须等于或超过一定的比例,该产品才被认为有了实质性的改变。2)
40、直接运输规则:指原产品必须从出口受惠国直接运至进口给惠国。3)原产地证书(certificate of origin):指受惠国(地区)必须向给惠国提供由出口受惠国政府授权的签证机构签发的普惠制原产地证书(表格 A) ,作为享受普惠制减免关税优惠待遇的有效凭证。(三)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1、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ies)为抵制外国商品倾销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使出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倾销是指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正常价格在其他国家进行商品销售的行为。商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倾销、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
41、关系a.倾销存在;b.倾销对进口国国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者对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产生严重阻碍;c.倾销进口商品与所称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反补贴税(Anti-subsidy Duty)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这种奖金或补贴包括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过程中所接受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奖金或补贴,它可以来自政府,也可以来自同业公会。第二节 关税征收依据和通关手续一、征收依据-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海关凭以征收
42、关税,是关税政策的具体体现。两部分:规章条例及说明、关税税率表二、海关税则的种类第三节 关税保护度一、 关税水平(Tariff Level)关税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的平均进口税率。用关税水平可以大体衡量或比较一个国家进口税的保护程度,也是一国参加国际贸易协定进行关税谈判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二、关税水平计算方法二、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1.名义保护率(nominal rate of protection, NRP ) 22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对某一商品的名义保护率,是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名义保护率=(进口货物国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 国
43、际市场价格*100%2.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ERP)有效保护率被定义为征收关税所引起国内加工增加值同国外加工增加值的差额占国外加工增加值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ERP=(VV)/V*100%ERP:有效保护率;V:国内加工增值,既保护贸易条件下被保护产品生产过程的增值;V:国外加工增值, 即为自由贸易条件下该生产过程的增值结论:(关税升级)如果对某行业的原材料和中间投入的关税低于对最终产品的关税,该行业有效保护率会超过名义保护率。反之,该行业有效保护率低于名义保护率,甚至出现负保护。在名义关税一定时,要对某行业更好保护,原材料应免税,中间品低
44、关税,制成品高关税。即,关税率随加工程度上升而不断上升。逐步升级的关税结构第 11 章 非关税壁垒一、概述1、非关税壁垒的定义进口非关税壁垒是指各国政府以关税以外的用以限制进口的措施2、进口非关税壁垒的特点(1)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2)更具有效性(3)更具隐蔽性和歧视性 3、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1)进口配额(2)自愿出口限制(3)进口许可证制(4)外汇管制(5)进口押金制(6)进口最低限价制(7)政府采购歧视(8)技术性贸易壁垒(9)绿色贸易壁垒二、进口配额 Import Quota定义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
45、的商品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它是进口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分类:绝对配额: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国别配额:协议配额(双边配额) 、自主配额(单方面配额)关税配额:优惠性关税配额、非优惠性关税配额23(一)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即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这种进口配额又可分为两种方式: 1、全球配额(Global Quotas ; Unallocated Quotas)它是指在一国当局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规定一个全球性配额额度,对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直到配额总额用完为止
46、,超过总额就不准进口。2、国别配额(Country Quotas )它是指在总配额内,按照国别和地区分配给固定的最高配额,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一般来说,国别配额又可以分为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1)自主配额(Autonomous Quotas) ,又称单方面配额,是由进口国自主地、单方面强制规定在一定内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的配额,这种配额不需征求输出国家的意见。(2)协议配额(Agreement Quotas) ,又称双边配额,是由进口和出口两国政府或民间团体之间协商确定的配额。协议配额是由进出口双方协商确定的,通常不会引起出口方的反感与报复,并可使出口国对于
47、配额的实施有所谅解与配合,执行起来比较容易。(二)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在一定时期内,规定一定数额的进口配额,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这实际上限制或禁止了超过配额以外的商品进口。1、优惠性关税配额: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恢复最惠国待遇。欧共体在普惠制实施中所采取的关税配额就属于此类。2、非优惠性关税配额: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按最惠国待遇征收;对超过关税配额的部分征收较高的进口附加税或罚款三、 “灰色区域措施”“自动”出口配额制
48、(“Voluntary ” Export Quotas) VER“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Voluntary” Restriction Export),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 “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是 35 年) ,限制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即禁止出口。显然,这种“自动”限制完全是在进口国家的要求或压力下进行的,并非出自出口国的真正“自愿”,出口国的自我限制也是为了避免进口国更为严厉的进口限制措施。“自动”出口配额制主要有两种形式:1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2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为主)四、进口许可证制(Impor
49、t License System)进口许可证制是指国家为管制对外贸易,规定某些进口商品必须领取进口许可证制,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进口许可证必须注明有效期与进口商品名称、来源、数量及金额等。五、外汇管制(见书)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是各国政府通过政府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国买卖加以管制以平衡国际收支,控制外汇的供给与需求,防止套汇、逃汇,维持本国货币本币币值稳定的一种管理措施。六、进口押金制七、进口最低限价制最低限价(Minimum Price)指进口国就某一商品进口时规定一个最低价格,进口时低于该价格就不准进口或征收附加税。八、海关设置障碍1、专断的海关估价24进口的商品在进入关境前,依照各国海关的规定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办理一系列的手续,进口国政府可以利用这一过程贯彻其贸易保护政策。有些国家专断地提高进口商品的海关估价,来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负担,阻碍商品的进口,就成为专断的海关估价。2、对申报表格和单证作出严格要求如,法国强行规定所提交的单据必须是法文3、从进口商品查验上限制进口为了限制外国商品对本国的进口,一些国家通过改变进口关道的办法,限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