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一、按支出用途分类 1、按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上述各项可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2、按动态的再生产角度进行分类,可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二、按费用类别分类,主要按国家职能来进行划分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5大类,三、按经济性质分类,(一)购买性支出 指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包括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二)转移性支出 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
2、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越大。 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一、衡量财政规模的两个指标 1、财政收入比率 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 这里的财政收入是指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收费的经常性收入,不包括债务收入 2、财政支出比率是衡量财政规模的重要指标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1)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财政集中度的状况。因为,财政支出表现为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而财政收入只是表明财政可使用和支配的规
3、模,它常常并不代表实际发生的规模。 (2)财政收入和支出都体现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但后者更能全面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一)财政支出增长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 改革初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但改革达到一定的阶段,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趋势应终止,转而回升,并达到适度水平 (二)政府活动扩张论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财政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他认为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4、,瓦格纳法则的解释,(三)梯度渐进增长论,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与威丝曼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也称为内外因素论或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1、内在因素 2、外在因素:是主要原因,(三)经济发展阶段论,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则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经济发展早期,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较高的比重。 经济发展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由基础设施支出转向对教育、社保与福利服务的支出,在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
5、目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动趋势,(四)官僚行为增长论,官僚是指负责执行政治制度作出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 作为经济人的假设,官僚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此外,由于官僚机构拥有提供公共物品的垄断权,独家掌握独特的信息。 官僚机构通常用两种方式扩大其预算规模:第一,千方百计让政府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是不要的;第二,利用低效率的生产技术来增加生产既定的产出量所必需的投入量。,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概念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
6、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结构,从社会资源的配置角度来说,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二)政府的经济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政府职能可简化为两大类,即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相应地,财政支出也就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三)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流动资金支出下降 基本建设支出下降,(四)社会管理支出增长中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1、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卫生、科学等领域的投入,社会文教费的增长是合理的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公共事务日益增
7、多,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增加有一定的必然性,但行政管理费增长过快不尽合理 3、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结构要优化,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一)判断一国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1、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该阶段政府所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支出各项目间的相对增长速度 (二)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1、国家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不断下降 2、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 1、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2、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
8、生产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3、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过程中,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特别是行政管理费的快速增长,这需要精简机构,控制行政人员,三、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1、财政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 政府的投资性支出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环境,而政府消费性支出会降低投资收益,会削弱投资刺激,因此会降低经济增长。 2、财政支出结构的排挤效应 (1)从私人投资的增减来看,政府无论是增加消费性支出还是增加资本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2)从国民收入的增减来看,政府增加资本性支出一般会导致收入增加,而增加消费性支出则不然,因此,政府增加资本性支出
9、不易产生排挤效应。,3、财政支出结构的储蓄效应,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上政府储蓄,而政府储蓄等于扣除转移支付后的税收减去政府的消费性支出,也就是政府储蓄等于经常性收支差额 (1)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政府消费性支出增加可能会降低国民储蓄率,不管它是税收融资还是公债融资;用公债融资增加支出对国民储蓄具有负的效应,不管这种支出是经常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而用税收融资的额外资本性支出对国民储蓄率可能具有潜在的有利效应。 (2)按照李嘉图等价定理,利用公债融资,政府增加消费性支出不会影响国民储蓄率,而增加投资性支出将提高国民储蓄率,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一、财政支出效益的概念 效益,就是“所费”与“所得”
10、的对比关系,所谓财政支出效益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政府多个预选方案,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益与总成本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优的支出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法运用于成本和效益都能够计量的公共项目,(二)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1、政府确定备选方案 2、政府选择方案的过程 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并运用贴现法将其折算成现指 对各个方案进行甄选,(三)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运用,关键在于如何项目的成本、效益、贴现率 假定一个项目的寿命为n年,第i年的折现率为ri,第I年的效益和成本分别Bi、 Ci,则第i年的净收益为Bi Ci,
11、那么该项目未来净效益的现值为,NPV=,根据上述公式,如果NPV大于0,该项目可行,如果等于0,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于0的贴现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该项目可行,如果NPV小于0,该项目不可行,(二)最低费用选择法,1、概念 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选择的标准。 2、步骤,三、公共定价法,(一)概念 政府利用行政手段规定产品买卖双方的交易价格或收费标准 公共定价包括:一是,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规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 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二)公共定价的原
12、因,1、纠正垄断、自然垄断的市场缺陷 2、蛛网市场的不稳定性 3、基于公平的原因 4、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需要,(三)公共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1、定价水平的高低 2、各种定价组合,(四)公共定价方法,1、边际成本定价 1)边际成本定价就是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为原则来规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2)当产品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时,该产品的消费净得益达到最大化。 3)由于在这一产出水平上平均成本高于价格,边际成本定价就会发生亏损,这一亏损必须由政府的补贴来补偿。 4)补贴需要通过税收来筹集资金,税收过程会发生税收成本以及税收的效率损失。同时,财政补贴也有限,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AC,MU,MR,
13、MC,Q0,P0,Q1,P1,E,O,F,C,D,A,2、平均成本定价,1)平均成本定价即按照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原则来规定价格。 2)在平均成本定价情况下,产出量未能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因而存在着效率损失。 3)平均成本定价可以让企业保本,不需要政府给予补贴,企业在经济上可以独立运行。 4)一般在成本递减行业,为了使企业收支基本平衡,公共定价一般采取高于边际成本的平均成本定价,3、二部定价法,(1)二部定价就是将价格分为固定费和从量费两个部分的定价方法。固定费按通常情况下消费者人数计算的平均固定成本来决定;从量费按使用量支付,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原则来规定。 (2)二部定价可以使企
14、业保本,政府不需补贴,企业可以在财务上独立生存和发展。如果没有消费者因收取固定费而退出消费的话,二部定价满足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二部定价法具有“以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的特征,所以,现实中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4、负荷定价法,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四、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的概念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二)政府采购制度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政府采购制度从三
15、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1、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从财政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的方式,择优选择,尽可能节约资金,提高政府采购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 3、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博弈,大大减少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避免了国家利益的损失。,不坦白 坦白,囚徒2,不坦白坦白,囚 徒 1,囚徒困境模型,3、政府采购制度的程序,确定采购要求 竞标并签订合同 管理执行采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