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保护修复思考.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47352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保护修复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保护修复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保护修复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保护修复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保护修复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霁虹桥与摩崖石刻”保护修复的思考摘要:霁虹桥与摩崖石刻是千年西南丝绸古道上不可多得的两颗璀璨的文化瑰宝,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证和追述,揭示其悠久的历史面貌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研究还是当今文化产业打造都是有其积极和深远的意义。一、简介(一)霁虹桥霁虹桥位于水寨乡东北部,横跨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与永平县杉阳镇之间的澜沧江上。霁虹桥,史称兰津桥,以西汉“兰津渡” 得名。在南诏时 就已建有竹索吊桥 。元代曾换成木桥,明成化年间(公元 1465-1487)改建铁索吊桥,名“ 霁虹桥” 。现存的霁虹桥为清康熙二十年(1681 年)重建,光绪年间重修,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 年)又进行过修缮

2、。据有关史料统计,霁虹桥自改为铁索桥以来,大的修建达十七、八次之多。霁虹桥全长约 106 米,宽约 3.7 米,净跨 60 余米。全桥结构由九股 18 条铁链组成,铁链重量约 20 余吨,其中底索 16 根,成二四四四二的形式排列。余下两极分列于两侧,高于底索 1 米多,作为过桥扶手,铁索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岸的峭壁上。铁链扣环直径约为 2.5 至 2.8 厘米,宽约 8 至 12 厘米,长约 40 厘米。两岸桥墩上建有关楼(西关楼已毁,东关楼尚存)和过亭。桥东原有武候祠、玉皇阁,桥西有观2音阁、古堡、御书楼等古建筑,均已倾倒。霁虹桥在 500 多年的风雨中,屡次遭受灭顶之灾,伤残无数。据统计,仅

3、截止滇缅公路通车的 1938 年,霁虹桥就被澜沧江卷走 10 余次,重建和大修达 19 次。可谓“ 屡败屡战” ,百折不挠。 1986 年 10 月 12 日,在其上 150 米处燕子岩因暴雨滑坡,截断江流达 15 分钟,泥石流高出桥面达 7 米,将霁虹桥 15 根铁链冲断,桥亭冲毁。1998 年 7 月至 1999 年 6 月,保山市洞经协会募集资金 12 万元,在原桥上 20 米处重新架设成长 120 米、宽 2 米的钢索木面板桥,取名“ 尚德桥” 。(二)摩崖石刻摩崖石刻雄峙于霁虹桥西岸崖壁上,高约 30 米,宽约 25 米,刻着 500 年左右骚人墨客、政商人士的真迹,最早的刻于明代中

4、期,最晚的刻于民国后期。现存题刻计 30 余幅,除少部分因自然剥蚀或人为原因受损外,尚可辨认的有 28 幅。为云南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石刻。不仅记载着兰津古渡、霁虹桥的辉煌历史,而且还是一块融文学和书法为一体的极为珍贵的文物。1981 年 9月,云南省博物馆文物专家前来该地拓下了大部分石刻,有题记19 条,诗 6 首,对联 1 副,碑文 2 通。这些前人的题刻有诗、有联、有题词。多数字大如斗,雄浑壮丽,颇有气魄,隶、草、楷各体均备。从内容上看,一类是题颂长虹卧波的,如清康熙年间的“霁虹桥” ,明代成化年间 的“ 西南第一桥”,及督学使吴鹏的“沧水飞虹”等。第二类是赞美古渡天堑的,如清康熙年间的“

5、天南锁钥” ,乾3隆年间的“悬崖奇渡 ”,明嘉靖年间的“壁立万仞”,还有“ 兰津渡、金齿咽喉、要塞天成、 ”等。第三类是称颂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每字高约 1.8 米的“人力所通” 。这些题刻,既是历史、文学、书法的瑰宝,又为山川增添了光彩,给游人增加了逸兴雅趣。二、现状2003 年 11 月 25 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周向东的文章牵挂云南霁虹桥与摩崖石刻的命运。2004 年春节前后,由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调查小组一行 5 人前往霁虹桥和摩崖石刻进行了半个月的考察和测绘 2005 年 4 月,华能集团(小湾水电站业主)发布了“ 公司斥资三千余万元,妥善保护小湾电站水库淹

6、没文物古迹” 的消息,文中明确了 “对霁虹桥遗址需要保存的建筑、碑刻,设法移植或拓片保存”的主 张。2006 年 10 月,霁虹桥边的摩崖石刻仍然令人心痛:雨水的冲刷加上人为的破坏原址上方修建新桥,为此需要新修一条路。结果修路的泥沙毫无顾忌的向下倾倒,埋没了部分摩崖石刻!原来在几百米之外就能看到的“ 西南第一 桥” 五个大字,仅仅 能看到两个半。随着小湾水电站 2008 年蓄水,那些汇聚了杨升庵、张含、张学庠、孙人龙、汪如祥、顾纯、担当和尚等名家才思慧想的摩崖石刻将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2006 年 3 月 31 日,由云南省移民开发局、保山市人民政府、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共同决定

7、的善德桥复建项4目(属小湾电站淹没区赔偿工程)正式启动,设计(昆明勘察设计院)为单跨柔性钢悬索桥,建于霁虹桥上游一百米处,桥长199.34 米,桥面净宽 5 米,限载 20 吨(单车道),造价 772 万元,由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中标承建。工程于 2006 年 3 月开工,于 2007 年 1 月 15 日交工。三、历史文物保护综上可见,霁虹桥与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千年西南丝绸古道上最珍贵的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保山、云南,乃至中国的文化遗产,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世世代代要给予珍惜和保护,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基于以上认识,虽然水寨乡历届党委、政府没有忘记

8、加强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工作,然而水寨乡由于人口少、产业单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本身的财力只能维持机构正常运转和少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于像霁虹桥的修复、摩崖石刻的保护这样大的工程实属无能为力。为此,水寨乡党委、政府只能是不间断地向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反映和呼吁,曾与旅游等部门共同组织过“告别霁虹桥 水寨一日游” 活动,但由于交通不便、没有古桥真迹而没能得以长远。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霁虹桥、摩崖石刻已被列为云南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现云南省文物局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因尚有古驿道、摩崖石刻、梯云路、古驿站等历史文化遗存,水寨、5平坡被省政府评定为“历史文化

9、名村”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全面开展“桥头堡建设,隆阳怎么办”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利用和挖掘云南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把云南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如何借助桥头堡建设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摆在水寨乡党委政府面前最主要的问题,为此,乡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借助桥头堡建设契机,充分挖掘水寨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水寨历史悠久,是最古老的“蜀身毒道” 必经的天险要塞,为中外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曾做出过卓越贡献。在千年古道的呵护下,形成了特色独具

10、、光彩照人的古道文化,成为永昌文化的一朵奇葩。如今,摩崖石刻、石板古道、古建筑村落一切遗风尚存,墓铭、碑注史料详实,正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感慨着水寨辉煌的过去。透过水寨厚重的历史文化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幅绚丽多姿的鲜活画面、水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澜沧江文化长廊建设、等优势。提出了“十二五”期间“ 打造永昌文化第一乡,建设绿色 经济排头兵” 的奋斗目标,将历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大打历史文化保护和修复建设牌,开创和建设和谐进步的新水寨。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水寨的历史文化渊源,重现“入滇第一胜” 美景。水寨乡党委政府向各 级各部 门和社会各界呼吁:一是敦6促有关部门尽快对霁虹桥遗址需要保存的建筑、碑刻,设法移植或拓片保存;二是帮助广泛宣传水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珍贵的文化真迹;三是将水寨纳入旅游规划,斥资修复“霁虹桥平坡水寨天井铺上牛角关官坡板桥”古驿道;四是实施“ 刘家坡霁虹桥”公路等 级改造。中共水寨乡委员会水寨乡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