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碳经济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对策更新时间 2011-3-24 11:50:26 点击数: 低碳经济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SO2 和 CO2 排放较多,且一部分气体排放来源于出口商品。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碳减排和碳关税的呼声日渐高涨,试图通过碳减排和碳关税等一系列行动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气候责任。这些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则处于相对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
2、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碳减排合作机制的出现,将对我国贸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特征我国传统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出口产品集中在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上。这些商品中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的比重较高,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很大,属于低端加工产业链中环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近年来,我国钢铁、水泥等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量大幅度增加。2008 年我国钢铁出口占世界总量的 12.1%,目前每百万美元 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 3 倍、德国的 5 倍、日本的近 6 倍。我国一吨煤产生
3、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 28.6%、欧盟的 16.8%、日本的 10.3%。吴力波(2009)通过国际比较指出我国高耗能产业(钢铁、火电、水泥、玻璃、石化及碱行业)的能源效率要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口商品每单位排放的二氧化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据相当高的比重。1993-2009 年的 17 年间,有 12 年加工贸易额超过总出口额的 50%。我国劳动力丰富、工资低廉,改革开放初期,在外资优惠政策引导下,高耗能、高污染的外商投资项目被大量引进我国东、中部地区。这些项目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同时,也以跨国投资形式将大量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密
4、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我国很多高能源消耗产业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产能盲目扩张的现象,都与出口贸易及加工贸易驱动有直接的关系,发达国家为减少本国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将这些高能耗生产过程转移至中国,致使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二、低碳经济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征收碳关税的设想最早由法国提出,目的在于推动欧盟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国家课征商品进口关税。欧盟2008 年初开始酝酿征收碳关税,但并未进入实质阶段。2009 年 6 月 26 日在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也首次明确了征收碳关税的计划,该法案如果得到参议院表决通过,经美国总统批
5、准,其征收碳关税将成为现实。2020 年起美国将在国内推行“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计划的基础上,对来自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美国的碳关税计划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示范,从而将在全球形成更大范围内的碳壁垒,对中国出口产生冲击。(一)相关产业产品成本增加,出口受阻我国高碳产业产品如被美国等发达国家增收高额的“碳关税” ,会使我国出口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产品出口数量受到限制,最终产生贸易限制效应。沈可挺(2010)的研究表明,碳关税对工业品出口的负面冲击按照 30 美元/吨碳和 60 美元/吨碳二个等级的“碳关税”税率,出口量受碳关税冲击降幅最大的 7 个行业依次分别为:石油加工业、非金
6、属矿物制品制造、金属冶炼加工、化学工业、金属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业。而通常被认为不属于碳密集型行业的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业,在 30 美元碳关税率的情境下出口降幅分别为 3.97%和 3.85%,在 60 美元碳关税率的下出口降幅则分别达到 7.79%和 7.66%。水泥、玻璃、钢材、铝材、锌及锌合金及纸和纸板等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能源密集型产品。碳关税的征收将冲击这些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来自联合国 COMTRADE 数据显示,2006-2008 年,在上述这些能源密集型产品中,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分别占到了 14.7%、16.5%和正式征收碳关税
7、,我国水泥、钢铁及玻璃行业的出口将受到重创。(二)高碳产业遭遇贸易摩擦增多,出口环境恶化,碳关税产生扩散效应我国高碳产业的出口贸易面临的贸易摩擦数量、摩擦种类将不断增多、摩擦金额不断增大。自 2009 年 6 月 26 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表决通过的短短 10 多天时间,美国连续对我国无缝管、钢格栅板、油井管、铜版纸等9 种高碳排放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发达国家对我国“碳关税”征收的易得性,将产生“碳关税”征收的数量、产品和地区的扩散效应,使得国际贸易摩擦愈加激烈,出口环境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三)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扩大,我国碳排放贸易潜力增强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碳排放贸
8、易也称为碳交易,它是指一方凭购买合同向另一方支付以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或获得既定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行为。2005 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设定了严格限制,工业化国家在 2008-2012 年期间必须减少相当于 1990 年排放水平 5.2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到 2012 年至少减少 50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其中至少 25 亿吨减排量必须来自减排权交易。发达国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购买排放指标,以解决自身指标不定问题。我国现有的排放权交易主要涉及 SO2、水污染物的排放权交易。CO2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只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机制的 CDM 项目中有我国企业的参与,而国内并未
9、开展 CO2 排放权交易。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 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可达 1500 亿美元,碳排放市场规模将有可能会超过目前的能源市场,使得以原油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商品与其他大宗商品的联动关系发生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预计,到 2012 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的全部碳排放信用交易的 41。根据 CDM 规则估算,以目前我国每吨CERs(经核证减排量)7-8 欧元的市场价格计算,在 2012 年之前,中国碳交易潜力达数十亿欧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50。三、低碳经济下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一)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讨论和谈判,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推
10、动低碳技术的引进和自主创新发达国家推动的“低碳经济”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没有本质冲突。我国应在国际气候变化及减排问题上坚持立场,对欧、美提出的碳关税议题,要坚持 WTO 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京都议定书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联合石油供应国和发展中外贸大国提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谈判能力。推动建立以历史累积排放量为标准确认温室气体损害责任、以人均 GDP 或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确定减排成本分担的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维护本国利益。积极参与有利于发达国家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的各类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和碳汇贸易。广泛开展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积极
11、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鼓励低碳经济技术国际直接投资与合作交流,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国内低碳经济发展。(二)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启动国内碳交易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绿色升级虽然我国是最具潜力的碳排放交易供给国,但在国际碳交易中缺乏话语权。CDM 项目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形式。2008 年我国CDM 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 84%。因此,应建立我国碳排放贸易市场,摆脱对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依赖,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定价权,以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此外,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在 CDM 机制下,受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约束的发达国家企业和政府机构,可以
12、通过技术转让或资金投入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合作,从而获得该项目所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为我国企业进行产业绿色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相关企业应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在获取直接经济收益的同时,获得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的渠道,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企业的绿色升级,以高附加值的清洁产品来参与国际竞争。(三)制定政策以改变进出口商品结构,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我国应有针对性制定政策来改变进出口商品结构,制定差别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低耗能产品的出口,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降低高耗能产品的进口关税以鼓励进口。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种类繁多,产品所附着的产业链和能源消耗各不相同。减少出口产品的载能量和隐性碳排
13、放,改善出口贸易结构,已经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任务。我国应制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准确把握国际产业发展方向,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的关系,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四)建立和完善支持碳交易市场发展的金融、财税、环保及外汇管理等政策,推动碳金融业务的发展针对各地开展的 CDM 项目中技术引进与吸收情况,我国应实施差别税收优惠,技术引进和使用量越多,CDM 项目税收减免就越多。外汇管理部门应配合 CDM 机制研究并开通“碳金融绿色通道” ,将跨境“碳资本”自由流动列为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目标。商业银行等金融
14、机构应充分落实国家绿色信贷政策,引导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加快环境金融创新,开发与 CDM 项目相配套的金融产品。国家要鼓励地方政府成立碳基金或担保公司,分担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的风险。参考文献:1周芳.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30)2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1)3于立新,江皎.低碳经济压力下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战略J.红旗文稿,2010(2)4黄晓凤.碳关税”壁垒对我国高碳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10(3)5钟劲松.我国发展碳交易市场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7)(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