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昌市茶叶品牌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近年来,宜昌市围绕茶叶资源优势,用现代工业化理念,谋划产业发展,依托湖北第一名茶品牌,上下联动,整合资源,着力争创湖北第一名茶,壮大茶叶产业,显现出突破性发展的良好态势。一、 品牌整合的成绩针对全市品牌多而杂的现状,宜昌市以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成功争创“湖北第一名茶” 为契机,按照重点扶持现有名牌,兼并联合弱势品牌的方式,大力整合茶叶品牌资源,提出用现代工业化理念,培育大品牌,抢占大市场、带动大基地,推动茶产业向纵深发展。品牌整合主要是引导茶叶加工企业从纯粹的竞争向竞争性联合转变。促成了五峰天麻剑毫茶叶有限公司等 18 家规模较大的茶叶企业,与采花毛尖茶业
2、有限公司合并管理重组,成功组建了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 4500 万元,实有资产 1.3 亿元,实现了五峰全县茶叶资源的初步整合,产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注重公司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夷陵区也对邓村绿茶品牌进行整合,由三峡国际旅游茶城、肖氏茶业有限公司和邓村茶叶公司组成邓村绿茶集团,统一邓村绿茶品牌。这样,宜昌市已初步形成了采花毛尖、邓村绿茶等品牌、多个系列的茶叶品牌体系,结束了茶叶资源无序竞争状态,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6 年宜昌市春茶产量达到 7
3、610 吨,比去年同期的 5396 吨增长 41%,名优茶产量达 4950 吨,比去年同期 4020 吨增长 930 吨,春茶产值 3.1 亿元,比去年 1.98 亿元增长 56.7%。同时,随着品牌实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效益明显增加。截止到 2006年 5 月底,采花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量达到 570 吨,销售额 2400万元,实现税收 154 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24.9%、37.1% 和37.5%,鲜叶价格比去年提高了 3.6 元/公斤,支茶农现金 1580 万元,比上年的 1050 万元增长了 50.4%。达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良好效果。二、品牌整合存在的问
4、题1、企业规模小,辐射面不大,带动力不强。龙头企业规模小,发展缺乏源动力是当前宜昌市茶产业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核心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如采花毛尖茶作为湖北第一品牌,其年产值 3000 万元,仅占宜昌市茶叶 5 亿元终端产值的 6%左右。企业发展往往在技术改造或创新产品上缺少资金扶持,只能艰难地维持加工生产,不能紧跟市场,不断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束缚了企业的做大做强。从而,导致企业的辐射范围受到束缚,体现不出带动产业、带动茶农增收的能力。2、品牌整合缺乏良好的环境。任何一个品牌的运作和成长都需要宽松良好的生存环境,茶叶品牌整合比其他产品品牌子整合需要更多的环境支持。一是茶叶作为农
5、产品,具有典型的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和利润低的特点,企业税负过重对品牌建设与发展带来经济能力上的限制。二是品牌整合后,企业作为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龙头,政府接待、各种赞助、公益性活动、宣传广告等日益增多,分散了企业的精力,增加企业支出,成为企业极大的负担。三是由于企业整合后,企业下属分厂多,鲜叶收购点增多,影响少部分以贩卖鲜叶谋利的人的收入,对部分茶叶加工厂的市场也有冲击,这些因素带来人为的阻碍,给企业品牌生产环境造成影响。3、品牌整合不彻底。首先表现在整合品牌思想上有差异。政府领导、企业领导对品牌整合的目标不统一,目的不明确,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其次是参与整合的企业“合企不合心” ,放不下原有企
6、业的基础和成果,甚至有的成员仍然以原有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对外交易,品牌只是形式和名称上的合并,实质上整合不彻底,特别是品牌业务没有完全合并。4、人才结构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包括领导层、经营层和生产层各个层次都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要求,不能满足品牌运作需要。领导层对现代企业发展、品牌国际运作等缺少全面认识,甚至对品牌融入国际国内市场有些不知所措。企业经营层还不善于将原来各个茶叶企业的产品销售形式转变为现代市场营运的“大市场、大品牌”观念。在生产层,企业的技术人员都没有经过先进加工技术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培训,对当前茶业发展动向和茶叶加工趋势不甚了解,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方面缺乏
7、智力支持。5、整合品牌优势不明显。在宜昌市,现有的茶叶品牌都有较强实力,除采花毛尖、邓村绿茶外,还有许多茶叶品牌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在广阔的消费市场。在这些名茶品牌的互相竞争中,整合后的品牌地位不突出,优势不明显。二、 思路与建议1、 政府要引导,切实推进品牌整合。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茶叶资源整合的引导,强化协调服务,多方支持,营造环境,努力为品牌整合营造一流的环境。政府要加强宣传,宣传品牌茶叶整合的重要意义。宜昌市已经凸现出内部资源间激烈竞争的矛盾,大企业茶叶生产与销售成本逐年上升,而小的企业忽视质量,这些都对宜昌市茶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不良影响。加快品
8、牌资源的整合,形成品牌优势,形成宜昌市茶产业的共力是当前宜昌市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要引导茶企业、茶农支持品牌整合,参与品牌整合,形成上下一心,共创品牌的强大合力。要明确品牌整合的目的,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扶持,引导整合品牌迅速走上快速前进的轨道。2、企业为主体,结合品牌实际,壮大企业实力。培育竞争主体,促进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品牌整合的关键。由于宜昌市茶叶各品牌块头差异不大,以某一品牌为核心较难支撑,因此,在品牌整合中,应先壮大核心品牌的实力,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全市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龙头。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扶持一批区域性强、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龙
9、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整个茶业经济持续发展。目前主要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采取财政补贴一点,科技三项经费列支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支持企业技改,推动企业不断提档升级。将相关农业项目资金捆绑投入,支持基地建设,提高茶资源生产能力。在市场方面,积极支持公司申报茶叶自营出口权。3、人才是关键,要加强企业队伍建设。品牌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在品牌整合中,政府和企业领导要多借鉴学习外省经验,从他们的成功中吸取经验,结合宜昌市实际,制定整合目标。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首先是整合企业的人、财、物的管理,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机制,特别是原有品牌的合理调整、原有业务的合理融合,真正做到人合心合企业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要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在技术方面,大量培养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人员,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学会使用先进的设备,更重要的是学会创新。在流通方面,要培养一支能在国际国内大市场闯荡的营销队伍,懂得市场理论和品牌策略市场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