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6472639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师生关系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使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分析不良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成因, 再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关 键 词:师生关系;成因;改善对策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ffects the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affect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Bad relationshi

2、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erious influenc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bad specific performance, causes, and put

3、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us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引言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特点看,师生关系可分为融洽型、疏离型和对抗型三种 1。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在当前教育现实中,疏离型和对抗型的师生关系问题相对突出。研究发现,师生关系问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有许多的学生觉得师生关系紧张和冷漠。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校适

4、应、人际关系等多方面都存在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学校教育应十分重视的问题。1. 师生关系问题的具体表现1.1 师生关系的疏离与冷漠 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一定的疏离与冷漠现象,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实际交往时间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大量的调查和实际观察表明,这一问题不仅客观存在,而且相当普遍和严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发生在课堂上教学的过程中,除此就没有更多的接触。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的关系愈来愈疏远与冷漠,有时连最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都没有,如师生相遇时,有意回避或互不问候,甚至视对方为路人,佯装不识等。1.2 师生关

5、系的功利化和商业化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培养人才的圣地。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主要是知识、思想情感和智慧,而不是物质利益。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侵害,师生之间交往的功利性和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明显。有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和班级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向教师送礼或请客;有偿家教问题也较突出。另外,还有些教师为了个人的私事,寻求家长无偿帮助。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发生如此复杂、微妙的利益关系和金钱关系是前所未有的。由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严重变形和扭曲。1.3 师生关系的矛盾与冲突 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师生双方较长时间处于

6、比较激烈的,甚至具有攻击性和暴力伤害性的矛盾与冲突之中时,就会严重破坏师生关系,伤害相互的感情,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师生关系的矛盾与冲突表现有公开的与隐性的两种形式。公开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师生双方因认识、情感 、思想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而采取直接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对抗或攻击等;隐性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师生双方因矛盾和分歧采用间接的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对抗,表面上没有公开的行为冲突。一般来说,师生间隐性的矛盾与冲突往往是公开的矛盾与冲突的根源和前兆,而公开的矛盾与冲突也可能是隐性矛盾与冲突的最后表现或不断加剧的结果 。2. 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分析师

7、生关系是通过师生交往建构起来的人际关系。交往互动中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 社会方面的原因2.1.1 国家在教育上的资金投入比例还不够大,在当今收入水平决定社会地位的时代,只是一昧的强调要尊重教师是远远不够的。2.1.2 我国教师的评估方法不完善,例如在教学质量和职称的审核中,过多的强调科研成果以及论文发布的数量,却很少看这些科研成果对社会的贡献率。这样就会使教师降低教学积极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减少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注,无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2.1.3 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如: 人际关系淡化、社会风气堕落、贪污腐

8、败盛行等现象影响了很多人, 包括我们的一部分教师, 表现在师生关系上, 即淡化了角色意识,忽略了自己的职责。同时以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也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例如许多高校的有特招生这一现象,只要给学校足够金额的培养费,学生即使分数很低也会要。还有许多高学历的学生没找到工作或者与专业不对口,甚至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让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感觉,严重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功利性越来越强,都想快速的取得成果,可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于浮躁,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破坏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2.2 教师方面的原因 师生关系是通过师生交往建构起来的人际关系。交往

9、互动中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情绪情感枯竭、课堂教学管理水平低等因素。2.2.1 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教师表现出对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不足对现代教师职责的改变熟视无睹。这些老师仍然怀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权威的理念进行教学。仍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力图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多的知识,忽视教会学习这一真正职责。其结果导致学生主体性被抹杀,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导致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2.2 教师的情绪情感枯竭 教师的情绪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极大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挫伤学生积极性。教师是职业倦怠的

10、高发人群,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工作热情会降低,情绪烦躁 、易怒、悲观 、沮丧、麻木、无法关注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情感枯竭会使其丧失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他们的这种消极情绪往往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通过一定的言语、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其结果只会使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此恶性循环,势必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3。2.2.3 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低下在维持课堂秩序方面,有的教师要么语言行为简单粗暴,要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在监控活动中,不能对课堂中的情况做到明察秋毫,不能使班级中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仅满足部分同学处于学习活动中;在促进活动中,无法保证自己的教学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关注,对课堂讨论

11、小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重视不足等 4。教师的监控和促进行为水平较低,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发呆、干其他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等现象,这些表现往往又会被教师认为是 “不认真学习、挑战教师权威” 的行为,引发师生关系的直接冲突。2.3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青春期阶段会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不正确疏导,很容易让师生关系僵化畸形 5。学生在小学到高中阶段,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应用性较差,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高等教育阶段,随着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的大量扩招,而就业岗位的相对来说增加有限,使学生降低甚

12、至丧失学习的动力,产生迷惘、困惑等消极情绪,继而会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3. 改善对策3.1 社会方面3.1.1 尽可能地把资金用在教学上, 用在满足一线教师工作及生活需求上,为教师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3.1.2 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教师中去,多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并能适当给予抚慰、满足,多发现他们中的小进步、闪光点,并能及时表扬、激励。3.1.3 广开门路,为教师扩大视野大开绿灯。如多组织一些技能培训活动,鼓励其进行深造等。3.1.4 给教师留出一片自由的空间, 允许其参与监督、管理,以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工作热情,激发其潜能。3.1.5 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方法

13、。不应该把学生的升学率和得奖率,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应该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教学效益、师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长期的评估,并且要保证是在同等条件下公开、公正、合理、科学地进行。同时考核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个人,让其明白自己的长短优劣,从而扬长避短,再接再厉。3.2 教师方面3.2.1 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树立威信,从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和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摆脱传统教育下陈旧的观念。3.2.2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专家指出:教育现代化

14、的第一要义是教育的民主化。如果没有民主化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化,也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 6。在教育中,教师应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公正地对待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亲切的态度,饱满的情绪真诚地和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心灵的距离。打开师生之间的交往障碍,营造一种民主、信任、真诚、愉快的良好氛围。要理解、尊重、关怀和信任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就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知识的传递、思想的交流,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理解学生是尊重学生的前提,美国的爱默生就说

15、: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改善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因素,不良师生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主要就是教师的素质不高。因此提升教师素质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关键,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教师要有人格魅力。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要用自己作为榜样教育学生。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崇高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慧,以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的言传身教会

16、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要让自己的世界观、品行、自己生活态度等所有一切去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有人格魅力,做好学生的模范和榜样。3.2.3 教师要依法从教 现代社会是法制的社会,教师也要依法从教.法律赋予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学生的这种权利 7。因此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懂法、守法、依法从教。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有时可能会触犯法律,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权利,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行为参考文献:1郭妮妮.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改善对策J.2011,(21).261-2632何炳章.对见诸报端的几起“师生关系事件”的思考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 (3).1-6.3刘林娟.透视新型不良师生关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94.(6) .62-64.4 吴艳茹.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模型建构与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74-80.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6张彦君.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 2003,(3).56-57.7王锦.论高校教师情感管理模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学报.2003,5.(1).4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