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题组命题 6 大着眼点之( 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情全察命题视角一 全球气候变化特点 1(2018泉州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甲图是地球 50 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 化模拟曲线图,乙 图是地球 2 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A BC D(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B近 7 000 年来
2、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50 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D近 2 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解析:(1)B (2)D 第(1) 题,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海平面下降”规律,结合题目信息“新仙女木 ”事件之后气候变暖, 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可知,在“新仙女木”事件时候,海平面降低,此后海平面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结合图乙可知,符合条件,B 正确。第(2) 题,根据图乙可知,近 2 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波动起伏,并不是始终保持上升,故选 D。命题视角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8全国卷节选)恩克斯堡 岛( 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 年
3、2 月 7 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 题。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解析:选 B 恩克斯堡岛位于罗斯海附近,靠近南极大陆,周围分布有各种冰川,而冰川与该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3(2018内蒙古集宁月考)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 0.6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据此完成 (1)(2)题。(1)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大面积植树造林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
4、的燃烧效率 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 BC D(2)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出现减少和退缩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解析:(1)D (2)B 第(1) 题,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 烧效率;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都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增强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从而缓解全球变暖的 趋势。第 (2)题,气温升高,树木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侵袭,森林树种有可能减少,A 错;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水增加,高山冰川出现减少和退
5、缩,B 对;气候变暖使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使作物增 产, C 错;气候变暖使热带、 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 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威 胁人体健康,D 错。知能全通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高考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培养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从人地 协调观 的角度针对具体影响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1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不一定仅仅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地形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等。统计资料
6、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近现代全球气温上升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人为原因为主。(2)温室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甲烷等也属于温室气体。(3)全球气候变暖也并非百害无一利。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产量增加。2落脚地理实践力,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7、(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题点全练(2019 届高三石家庄联考)如图示意 19562006 年河北省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变化趋势。据图回答 12 题。1引起 50 年来河北省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因素有( )全球气候变暖 季风气候的特点 农业过度开垦产业结构变化A BC D2河北省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农牧业减产 极端天气多发 水资源短缺 地下水水位上涨 海岸带侵蚀加强 病虫害减少A BC D解析:1.B 2.A 第 1 题,据图分析可得河北省近 50 年来气温总体上升,降水总体减少。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全球气候 变暖、不合理的 农业活动、产业结构的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该趋势的发
8、展。但与季风 气候特点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B。第 2 题,河北省气温上升、降水减少会使得农牧业减产;极端天气多发;蒸发加剧,水资源相对短缺;海岸带受海浪侵蚀加剧等,正确。同时,地下水水位下降;暖冬会使得害虫可以过冬,从而使得来年的病虫害多发,错。因此正确答案为 A。(2018南京质检)如图示意 18802015 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变化。读图完成 34题。3关于此时段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时段为历史时期 B导致人类活动波动变化C温度高且持续上升 D对地区降水量产生影响4人类下列活动,能减缓全球海洋表面温度上升速度且合理的是( )A限制耕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林
9、、牧业B加快城市化进程,但要控制城市规模C大力发展核能发电,增加清洁能源比重D减少使用煤炭,优先使用天然气资源解析:3.D 4.C 第 3 题,根据 图示信息, 该时段从 1880 年开始到 2015 年截止,为近现代时期。该时段气温波动上升,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但不大),也会对自然环境(如地区降水量) 产生影响。第 4 题,限制耕作业的发展,大力 发展林、牧业不现实,A 错;加快城市化进程,但要控制城市规模不会减 缓全球变暖进程, B 错;发展核电及部分清洁能源如水能等不产生温室气体,故大力发 展核能发电,增加清 洁能源比重会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从而延缓全球变暖,减缓全球海洋表面温
10、度上升速度, C 正确;天然气资源的使用依然会产生温室气体,D 错。高频考点(二) 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考情全察命题视角一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2017海南高考)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 住宅多为三层,其二 层和三层 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 淹而不没,灾而无 难。 ”据此完成(1) (3)题。(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 B避灾C采光 D美观(3)这些
11、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砾石多 退水快 历时长 流速缓A BC D解析:(1)A (2)B (3)C 第(1)题,由题干提示, 该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 间谷地,所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第(2)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 频率很高,所以集 镇住宅二 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下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 避险和出行,所以 这些集镇住宅能 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 谷地可推断,洪水来 时流速缓 ,带来的砾石少,洪水
12、退水快。命题视角二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2018全国卷节选)小明同学 7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 题。2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解析:选 B 西南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车流量相对较小,A 错。乙、丁路段位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沿线 平均坡度较大,因此平均限速较低,B 对。沿线地区气候湿润,工业薄弱,空气中粉尘等颗粒物 较少,不易形成霾,C 错。西南地区村庄比较分散,而且高速公路两侧有隔离设施,D 错。知能全通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多以
13、区域 图文材料为载体,考 查考生的区域 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考生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明确区域地形特征,其次要分析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其 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巧用综合思维理清地形对人类活动的 2 大影响(1)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影响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如何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呢?第一步,以型定方式。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如果地
14、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第二步,以资(金)定级量。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较多,交通线路短,密度小;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第三步,考虑地质灾害和山洪等对交通设施的制约。(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农耕区,聚落是人们长期集中生活居住和生产的地方,需要有稳定的水源和农副产品供应( 农业) 。可以说,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其实就是河流地貌的影响,是河流和河流堆积地貌共同的作用。从地形角度分析聚落分布,可分三步:第一
15、步, “近水” 。分析河流水源状况,有时还可分析航运。第二步, “土肥” 。分析冲积平原提供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农耕。第三步, “避险” 。选择较高位置,规避洪灾。题点全练(2018兰州模拟)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 风水理论是中华 民族在几千年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的人居经验,其朴素的生态 和谐观和独一无二的生态美学内涵是人居 环境优化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具体来说,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聚落理想的风水格局。读最佳村址选择示意图,回答 12 题。1风水文化中推崇“背山而居” ,从人地和谐角度分析,主要意义在于( )A北部山地对
16、冬季风有阻挡作用,有利于避寒B山地是村落的重要屏障,有利于安全防卫C山地对气流有抬升作用,有利于增加降水D山地是村落的背景,有利于增加视觉上的厚重感2古代风水文化提倡“临水而居” ,河流对聚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用水方便 水运便利 避免洪涝灾害 气候湿润A BC D解析:1.A 2.A 第 1 题,我国 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北部山地可以对冷空气起到屏障作用,有利于聚落的避寒,故选 A。第 2 题,河流不仅为沿岸塑造肥沃的冲积平原,而且为村落提供用水和水运便利,故 选 A。2016 年 8 月 31 日,郑济高铁 (郑州济南)河南段正式获批,2016 年 11 月 1 日正式开
17、工建设, 计划于 2020 年建成通车 。读郑济高铁河南段规划站点示意 图,完成 34 题。3利于郑济高铁建设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气候 B地形C水源 D矿产4郑济高铁开通的意义主要有( )加强河南、山东两省的经济文化交流 利于河南、山东两省煤炭资源的外运 完善河南、山东两省的交通网络 促进河南、山东两省的旅游业发展A BC D解析:3.B 4.C 第 3 题,郑济高铁沿线主要为平原地形,利于铁路建设。气候、水源、矿产与高铁建设关系不大。第 4 题, 郑济高速铁路以客运为 主,与两省煤炭外运关系不大,错误,故选 C。高频考点(三)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考情全察命题视角一 水资源短缺
18、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2019 届高三海口联考)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 2.1 km2。永 兴岛是西沙、南沙、 东沙、中沙四个群 岛的军 事、政治中心,是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因素。读图完成(1) (2)题。(1)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水不易存储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D气候炎热,蒸发强烈(2)永兴岛为解决淡水不足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海水淡化 节约用水 收集雨水 人工降水A BC D解析:(1)A (2)A 第(1) 题,永兴岛位于南海中,且面 积较小,河流 较少,所以
19、降落到地表的水大部分流入海洋中。第(2)题,永兴岛本身降水丰富,不需要采取人工降水。命题视角二 我国的能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2(2018石家庄模拟)下表示意 2015 年我国部分省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量占本地区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据此完成 (1)(3)题。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量/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比重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比重青海 89 70.0% 13.5%甘肃 125 42.4% 11.4%新疆 169 22.6% 10.5%全国 2 778 24.5% 5.0%(1)青海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比重高的原因可能是( )A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发电最大B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率高C
20、煤、石油、天然气能源储量小,开发难度大D重工业规模小,能源消耗量少,水能发电量大(2)近年来,甘肃、新疆的“弃风率”和“弃光率”均很高,其原因是当地 ( )A “风电”与“光电”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B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发电量大C电力需求量较小,电力外送能力不足D技术水平低,难以有效开发 “风、光”资源(3)针对甘肃、新疆严重的“弃风”和“弃光”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拆除甘肃、新疆的“风、光 ”发电设备,减少浪费B鼓励使用新能源,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C不断提高水能发电比重,限制火力发电规模D重点发展高耗能产业,增加电力消耗量解析:(1)D (2)C (3)B 第(1)题,青海省位
21、于我国内陆地区。重工业规模小,能源消耗量少,表格中青海省非水电可再生能源 电力消耗量数值小,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比重高,说明水能发电量大,D 正确;风能、太阳能 资源属于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比重并不是很大,A 错误;青海省水能资源丰富,但是表中看不出开 发利用率高,B 错误;青海省石油、天然气能源储量并不小,开发难度也不大,C 错误。第 (2)题,甘 肃、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此外风力资源也丰富,但是甘肃、新疆人口少,工 业不发达, 对能源需求量少。同时,电力外送能力不足,所以甘肃、新疆的“弃风率”和“弃光率 ”均很高,C 正确。第(3) 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电力需求量 较小、
22、电力外送能力不足导致甘 肃、新疆的“弃风率”和“弃光率”很高,所以要鼓励本地使用新能源,同时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B 正确;“风电”与“光电”为清洁能源,不应该 拆除发电设备, A 错误;甘肃、新疆水 资源不足,C 错误;高耗能产业多造成环境污染,D 错误。知能全通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以区域图、统计图、表格及相关材料为命题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 协调观。在 备考复习时 ,首先要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明确区域位置、资源特点及其分布状况,然后综合分析资源问题 及其成因,最后落脚人地协调观,提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1巧用综合思维解答与“水资源”有关的问
23、题2从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资源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措施(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 “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题点全练(2018四川新津中学月考)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 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 结晶物质。可燃冰燃 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
24、要小得多。 2013 年 6 月至 9 月,在广 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 2017年 7 月,中国首次在南海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这也是人类 第一次工业化开采可燃冰。据此回答 12 题。1人类大规模使用可燃冰,会导致( )A全球变暖 B水体酸化C臭氧空洞扩大 D海底滑坡2海底可燃冰的分布面积达 4 000 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 1/4,是 21 世纪能源的主要来源。随着珠江三角洲与南海大规模开采可燃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主要发展方向是( )A工业向新精尖方向发展,提高竞争力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发展耗能少、轻型、高精
25、尖产业D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解析:1.A 2.D 第 1 题,据材料可知,可燃冰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虽然其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但大规模使用,仍然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故选 A。第 2 题 ,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 储量巨大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是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随着珠江三角洲与南海大 规模开采可燃冰,可以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升 级。故 选 D。(2018厦门模拟)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岛 上常住人口约 85 万,大
26、 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 年接待游客多达 2 120 万。 马 略卡岛年降水量约 400 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 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 读图回答 34 题。3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A地下水 B河湖水C雨水 D淡化海水4根据材料推测,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3.A 4.B 第 3 题,材料显示马略卡岛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所以地下水丰富,故选 A。第 4 题,从经纬度位置看,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蒸发旺盛,水库储水量有限。夏季是旅游旺季和农作物生
27、长旺季,用水量大,但降水少,所以供水更紧张,故选 B。高频考点(四)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情全察命题视角一 自然灾害的分布 1(2018石家庄模拟)“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基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 狭管效应” 、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新疆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如图示意吉木乃 县位置。据此完成 (1)(2)题。(1)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A甲 B乙C丙 D丁(2)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闹海风 ”最易发生在( )A清晨 B上午C午后 D子夜解析:(1)A (2)C 第(1) 题,从图中信息可知,
28、甲地位于两山之间,冬季北方有 亚洲高压,来自亚洲高压的风经峡谷形成狭管效应,风力骤增,加上沿途夹带沙雪,形成了闹海风,A对;乙、丙、丁均不位于两山之 间的峡谷,故 B、C、D 错。第(2) 题,根据题目可知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而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对流运动强烈,所以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午后。命题视角二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灾措施 2(2018河南联考)2017 年 6 月 24 日 6 时左右,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塞 2 000 m,1 000 余人被掩埋。下图为新磨村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
29、1)诱发四川省茂县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的自然因素可能是( )A岩石破碎 B连续性降雨C矿山开采 D冻融作用(2)为有效防御滑坡等地质灾害,新磨村应( )A移民搬迁 B开垦梯田C植树造林 D修建水库解析:(1)B (2)C 第(1) 题,山体滑坡是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向斜坡下方移 动的作用和现象。山体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茂县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是由于连续性降雨导致山体高位砾石结构疏松,因而 发生山体滑坡。该地区 6 月份没有冻融作用,也没有矿山开采;岩石破碎不是 垮塌性滑坡的主
30、要原因。第(2) 题,由于地势起伏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发生滑坡。植树造林能够保护地表水土,可以有效防御滑坡灾害的发生。移民搬迁投 资太大,不切实际;开垦梯田和修建水库会加剧地质灾害。知能全通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落脚在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灾措施两个角度。 试题多以区域图、 统计图等图文材料为命题载 体,考 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熟练掌握各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形成机理,然后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结合具体区域分析相关防灾措施。1从区域认知角度掌握自然灾害分布的一般描述(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
31、或增加)。(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2运用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3落脚人地协调观,明确防灾减灾的相关措施(1)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2)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题点全练(2018柳州模拟)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一种剧
32、烈的气象灾害,具有范围小、 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如图示意广西多年冰雹次数逐月累 计情况。据此回答 12 题。1广西冰雹主要发生在春季的午后及傍晚,其原因是( )广西纬度较低,春季台风活动频繁,空气强烈上升 春季冷暖气流交汇频繁,易使暖气流抬升 春季地表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对流强 春季气温回升快,午后气温高,空气对流强A BC D2增加植被覆盖可以减轻冰雹灾害,其原因是( )A林区水汽含量少 B林区蒸腾作用强C林区气温回升慢 D林区风力小解析:1.D 2.C 第 1 题,广西冰雹主要 发生在春季的午后及傍晚。春季冷暖气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午后气温高,空气对流强,故选 D。
33、第 2 题,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林区气温回升慢,对流减弱,从而能减少冰雹的频率和强度,故选 C。(2018江西调研)读某区域等高线( 单位:m)地形图,回答 34 题。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4泥石流的发生会导致河谷堵塞形成堰塞湖,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m) 地形图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解析:3.C 4.A 第 3 题,河谷地 带等高线凸向河流上游。读图可知,甲、乙、丁三地均位于山脊处,丙地位于山谷地 带,而山谷地 带易发生泥石流。第 4 题,由上题解析可知,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谷处,A、D 两图示意山谷, A 图谷口处等高线几乎闭合
34、,一旦峡谷处被泥和石块堵塞,就容易形成堰塞湖。专题跟踪检测 A 级基础提速练(2018潍坊统考)据统计,最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 为 3.2 mm/年,不同省份、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十分复 杂,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 图示意天津市沿海 2015 年、 2016 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读图完成 13 题。1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 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A4 月 B7 月C9 月 D11 月2与 2015 年相比,2016 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减少B陆地面积增大
35、C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减弱D海岸侵蚀程度加大3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变暖 B热带气旋C入海径流量 D盛行风解析:1.A 2.D 3.D 第 1 题,根据 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与常年同期相比, 2016 年 4 月海平面上升了超过 190 mm,是四个选项所示月份中上升幅度最大的, A 正确。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 年 7 月海平面上升了 50 mm 左右,9 月、11 月海平面上升了 160 mm 左右,均没有 4 月上升幅度大,B、C、D 错误。第 2 题,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增强,对海岸的侵蚀程度加大,D 正确。海平面上升,更容易出现海水倒灌,河口发生咸
36、潮的次数增加,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增强,A、C 错误;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陆 地面积减小, B 错误。第 3 题,根据图中海平面变化可知,与常年平均海平面相比,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高,冬季低,最主要是因为夏季东南季风( 迎岸风) 推动导致海平面上升,冬季西北季风为离岸风,导致海平面相 对较低。 D 正确。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不会有季节变化,A 错误;热带气旋和入海径流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升高,B 、C 错误。(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2017 年 9 月 29 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出发,向南经甘肃、陇南,沿川陕边界进入四川,然后到达重庆,
37、沿途可看到植被景观变化明显。如图为兰渝铁路沿线示意图,读图 完成 46 题。4从兰州到重庆,穿越秦岭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南北两侧自然植被类型的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C水分 D热量5兰渝铁路建设中主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有( )跨越长江、黄河水系,翻越秦岭,地质灾害多 重庆境内地下水渗漏严重,溶洞较多 风沙威胁,需铺设草方格沙障 冻土广布,需采用先进的热棒技术A BC D6兰渝铁路修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完善了我国路网,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之间最便捷、快速的通道 有利于开发沿线各种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快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带动了沿线地区社
38、会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西部地区同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联系A BC D解析:4.D 5.C 6.D 第 4 题,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是南北方分界 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常绿林和阔 叶林的分界线等。因此从 兰州到重 庆,穿越秦岭时,随着纬度不同导致热量差异可以明显感受到南北两侧自然植被类型的差异明显。故选 D。第 5 题,根据区域定位可知,兰渝铁路跨越了 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穿过秦岭,地质灾害多,重 庆境内地下水渗漏严重,溶洞较多;没有 经过沙漠地区和高寒冻土地 带,因此不用 铺设草方格沙障,也不需采用热棒技术。故选 C。第 6 题,据 图可知,兰渝铁路经过了重庆、四川、甘肃等省区
39、,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之间最便捷、快速的通道;兰渝铁路既有 货运也有客运,有利于开发沿线各种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兰渝铁路沿线有很多老、少、边、穷地区, 铁路的修建,会加快其脱贫致富步伐,带动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 发展;据图可知,兰渝铁路没有直接联系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正确,错误。故选 D。(2018湖北八校联考)2017 年,我国首次在青海省共和盆地 3 705 m 深处钻获 200 以上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干 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的 热岩体,其主要用于发电,发电成本仅为风 力发电的一半, 为太阳能发电 的十分之一。读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完成 7
40、9 题。7干热岩属于( )A沉积岩 B化石能源C玄武岩 D地热资源8与风能发电相比,干热岩发电( )A不占用土地资源 B不受气象制约C生产技术要求低 D清洁无污染9若青海省共和盆地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最可能导致当地( )A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B地表温度升高C太阳能开发会减少 D地壳运动活跃解析:7.D 8.B 9.C 第 7 题,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为其典型特征;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玄武岩为喷出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所致,多气孔。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干热岩为沉积岩、化石能源、玄武岩的依据,A、B、C 错误。地热资源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起源于地球的熔
41、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根据材料“3 705 m 深处钻获 200 以上的大规模可利用干 热岩资源”和“干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的热岩体,其主要用于 发电” 等信息,可知其属于地 热资源。第8 题, 风能与气象条件(风)直接相关,干热岩发电过程主要在地下进行,不受气象制约,故选B。由图 可知,干 热岩发电需要地面配套设施,A 错误;干热岩发电过程复杂,需要技术支持,C 错误;风能也是清洁能源,D 错误。第 9 题,根据材料干热岩发电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可知最可能 导致当地太阳能开 发减少, C 正确。据 图,干热岩发电利用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
42、A 错误;干热岩发电中,热水导出地表被用来发电,并不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B 错误;从图中看,干热岩发电过程中水量保持循环,地下水文环境稳定,不会导致地壳运动活跃,D 错误。(2019 届高三莆田联考)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 赖程度有关)、 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 (171 个国家参与排名)。据此回答 1011 题。国家 孟加拉国 印度 马达加斯加 尼泊尔 莫桑比克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1 2 3 4 5国家 瑞典 爱尔兰 冰岛 芬兰 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
43、排名167 168 169 170 17110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A台风天气 B暴雪天气C干热天气 D寒潮天气11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D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解析:10.C 11.A 第 10 题,台 风天气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印度受印度洋影响,不受太平洋影响,没有台风天气,A 错。印度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
44、雅山脉阻挡,冬季的暴雪、寒潮天气基本影响不到这里, B、D 错。印度纬度低,气温高,容易受到干热天气的影响,C对。故选 C。第 11 题,瑞典、爱尔兰、冰 岛、芬 兰、挪威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A 对。 这些国家纬度高,山脉少,对极地冷气团、海洋湿 润气团的阻挡作用小,气温变化较大,B 错。是世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之一,C 错。纬度高,深受大西洋影响,常有暴雪天气发生,极端天气 较多,D 错。故选 A。B 级重难提分练(2018济南针对性训练)内蒙古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不同厚度的 积雪融化后对牧草生长量的影响,在当地选 了一块试验地。根据 积雪厚度
45、,设计了同面积的两块样地和一块对照样地。样地 A 积雪厚度 30 cm,样地 B 积雪厚度 10 cm,对照样地为无积雪区。下面为一段时期的实验结果对比图。据此完成 12 题。1根据实验可以得出( )A积雪地的牧草生长快于无积雪地B各样地牧草的生长速度前后一致C积雪越厚则牧草生长的速度越快D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上生物量2根据实验推测,在牧草发育期,积雪有利于土壤( )A保温 B保土C增肥 D增湿解析:1.D 2.D 第 1 题,由图 可知, 4 月 30 日有积雪的 A 地牧草没有生长出来,而无积雪地生物量已经比较大了,所以不能 说积雪地牧草生长 快于无积雪地;从图中不同日期的生物量变化可以看出
46、,各样地牧草生 长速度前后不一致;积 雪厚的样地前期牧草生长速度慢,后期快,并不是积雪越厚牧草生 长速度越快;从图示时间段牧草的整体生 长情况看,有 积雪地牧草生物量高于无积雪地,故可以判断 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上生物量,所以 D 正确。第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样地 A 的生物量少,而 样地 A 积雪厚,保温效果好,所以在牧草发育期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对牧草发育作用不大;积雪在牧草发育期可以增加土壤湿度;积雪中基本没有营养成分;积雪保土作用不大。所以 D 正确。“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 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 源
47、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 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 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 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 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回答 34 题。3推断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4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
48、势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解析:3.B 4.A 第 3 题,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B 对。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不能体现过度依赖, A 错。投资于人力资源的 资金不足, C 错。 资源开发 成本不能体现过度依赖资源,D 错。第 4 题,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A 合理。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会加重相关问题, B 不合理。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不能改变对资源的依赖特点,C 、D 不合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