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同步素材4(政治教科版九年级全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6655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0.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同步素材4(政治教科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同步素材4(政治教科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同步素材4(政治教科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同步素材4(政治教科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同步素材4(政治教科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李方美第一课时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本课要把握弱势群体的内涵,了解各种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了解其中的同龄人的境遇。知道同情、尊重、帮助弱势人群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真谛,关注弱势群体,主动帮助弱势群体。【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对弱势群体真实生活处境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人、关爱人的平等意识,使他们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信任人,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真谛,关注弱势群体,主动帮助弱势群体。能力目标:能客观的分析社会问题,学会

2、合作,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他人。知识目标:把握弱势群体的内涵,了解各种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弱势群体的定义、特征以及范围” 。只有把握弱势群体的内涵,知道社会中哪些人属于弱势群体,了解各种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实现本课的教育目标。“深刻理解弱势群体的不幸,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大多数学生不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不能深刻理解他们的艰难社会处境,缺乏真切体会使这部分教学显得很有难度。【教学建议】1导入方式一:用游戏导入新课。游戏规则:(1)教师说一句话,请学生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来。 (2)请学生用一只手系

3、鞋带。 (3)请学生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想象一下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究弱势群体的内涵与特征,从感性的角度宏观上认识弱势群体。方式二:用图片导入新课。设置观察生活一环节。分别展示我国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及我国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视频资料或图片。通过向学生展示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图片或视频,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刻地感触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 30多年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向学生展示我国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视频资料或图片,目的在于让学

4、生以祖国引以为豪的同时,认识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通过不同材料的对比,让学生从另一个层面认识到我国仍然存在弱势群体,要关注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第一层次:“弱势群体”含义、特征和范围方式一: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在游戏引入后,通过教师的总结直接引入“弱势群体”的概念,并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主题文字,然后自行总结出本段主题文字所涵盖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弱势群体的概念、弱势群体的特征、弱势群体包括的范围。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我们能够体会到社会中的一些残疾人生活的困

5、难。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群体,或者因为疾病,或者因为残疾,或者因为贫困,他们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保持他们自己以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准,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这些群体称为“弱势群体” 。师生共同总结。尽管各种弱势群体的表现不尽相同,他们的不便和痛苦也不一样,让学生结合实例举出弱势群体的不同群体,具体感悟社会中存在着的弱势群体。方式二: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弱势群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课堂上通过小组“对对碰”的形式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把各组列举的弱势群体写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学生找出他们的共性,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弱势群体”的含义。再通过“理解生活”这一环节,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

6、寻找弱势群体,说出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谈谈你对弱势群体的理解。由此得出弱势群体的特征和范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竞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含义、特征和范畴,为后面掌握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做好铺垫。3第二层次: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方式一: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如凯文卡特的摄影作品饥饿的女孩 。请学生看照片并谈感想,然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弱势群体。教师可以用下面的话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获 1994 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令无数的人落下同情和痛心的眼泪。但是这张照片反映的是真实的事情。这张照片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处在

7、饥饿中的人们的绝望。这是一个典型的处在弱势地位的人们的写照。我国改革开放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一些地区贫困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随后可以呈现反映我国贫困人群生活状况的照片,学生观看后谈感想。然后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6 页关于贫困人群的主题文字,了解我国的贫困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弱势群体。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教科书中关于农民工、残疾人和自然灾害受害者等弱势群体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不同类型,深刻感触到这一群体困难与生存的艰辛,激发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式二:设置“走进

8、生活”一环节,展示我国四类弱势人群的视频或图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及遭遇灾祸的人群,课堂交流: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哪几类人?具体分析他们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师生共同探究各类弱势群体的成因。通过视频使学生加深对弱势群体的了解,激发帮助、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感。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展示我国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课件使用目的:了解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 30 年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2展示一组我国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课件使用目的:了解我国仍然存在弱势群体,使学生认识到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直观认识

9、弱势群体。3展示四类弱势群体的图片课件使用目的:认识弱势群体的范畴,并通过了解弱势群体的成因,认识到全社会都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三、教学资料要求1展示我国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图片2我国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视频资料或图片3. 文字资料:世界银行副行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博士 2002 年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所作的题为消除中国的贫困的演讲中所说:贫困这个概念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以往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往往关注的是“收入性贫困” ,关注的是贫困人口接受的教育,关注的是贫困人口的消费结构。他指出,贫困其实是一种多维现象,它不仅仅体现在收入、教育上。收入、教育和消费结构准确地说更应该看

10、成是贫困的结果,而不是贫困的精确度量。世界银行2001 年 1 月重新对贫困严格地进行了定义,认为贫困主要由以下三个特征构成:第一是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第二是在一些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要决策上没有发言权;第三是容易受到经济以及其他冲击的影响,例如疾病、粮食减产、宏观经济萧条等。(节选自沈立人, 中国弱势群体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5)4. 文字资料:我国社会弱势群体透视与先富群体相对应的,是我国正在形成的弱势群体。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伴随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而出现了一个社会弱势群体。所谓“弱势”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他们的现实生活处在一种很不利

11、的状况之中。从更现实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其物质生活的贫困状态。 “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与“贫困人口”是高度重叠的,弱势群体中的一些人,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第二,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的地位、个人从社会中能够得到的报酬,更多的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竞争能力。这样的机制有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同时会对个人造成极大的压力。而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有社会的原因,如社会的制度安排;也有个人的原因,如身体的原因、智力的原因、性别的原因、受教育程度的原因等。第三,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往往也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表达和追求

12、自己利益的能力上。有钱有势的强势群体,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影响公共舆论,甚至可以影响政府的决策。而弱势群体,他们掌握的社会资源很少,尽管可能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声音很难在社会中发表出来,他们自己也很难有效地表达和追求自己的利益。目前,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贫困的农民。第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第三,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是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的现象,关键是我们应当认清特定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特征,以便采取正确的对策。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往往是由于自身生理、经历、家庭背景、文化等特征形成的。而“改革中的弱势群体” ,则主要是在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

13、。这个群体主要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非公有制企业中部分妇女、中老年人、城市待业青年、打工者和农村贫困农民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可能出于不同考虑,一种考虑是基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弱势群体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所以,即使是出于对社会稳定的关注,国家也应当处理好弱势群体的问题。还有一种考虑,则是出于道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两种关怀都是正当的,而且也是不矛盾的。关怀弱势群体并不是要劫富济贫,而只是努力争取给予他们应得的。(摘编自“三农”调查课题组编, 小康中国痛 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二课时 走近同龄人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与上一部分相比

14、,本部分内容集中得多,关注的焦点是与初中学生同龄的弱势儿童。本层次主要从受教育的情况这一角度,让学生了解同龄弱势群体的境遇,特别要了解这种弱势地位对他们今后发展以及整个人生的影响,以激发学生关心弱势同伴的情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弱势群体,培养同情心和平等意识,尊重和帮助弱势群体。能力目标:提高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现象。知识目标:了解弱势群体中的同龄人的境遇。【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因贫困而处于困境的同龄人的境况,以及因其他原因而陷于困境的同龄人的情况”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了解处于弱势地位的同龄人的不同境遇,可以引发对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平

15、公正的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同时对于那些生活境遇不太好的学生也具有教育意义,可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幸”与这些地区的人们灾难相比还是值得庆幸的。通过这样的对比,使一些处境不好的学生能够鼓足勇气,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进而实现本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建议】1导入方式一:学生分组交流身边同龄人的生存状况,谈谈自己对现在拥有的生活的感想。通过小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身边同龄人的生存状况,激发学生关心弱势同伴的情感。方式二:展示学生搜集好的我国及世界各地青少年中的弱势者的图片或视频。通过这些图片或视频给学生直观印象,充分感知同龄人中的弱势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16、第一层次:处于困境的同龄人的境况方式一:结合教科书第 49 页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了解身边的事情认识弱势群体的存在。使学生知道同样的年龄,却有不一样的生活,我们的一些同龄人,还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从而全面认识同龄人,激发帮助弱势群体的情感。方式二:让学生观看如教科书第 49 页中的照片,从看照片谈感想开始,说说自己周围人是否有同龄人(或自己本身)像他们那样属于弱势者。使学生了解身边的同龄人,明确我们的一些同龄人还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己不仅要珍惜美好生活,更应该去帮助弱者。方式三:展示弱势少年儿童生活的视频资料及图片。通过感知自己身边的弱势同龄人的生存状况,谈谈

17、对现在拥有的生活的感想。目的在于使学生感悟到同龄人中弱势群体的存在,我们有义务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去帮助弱者。3第二层次: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许多少年儿童生活在困境中 方式一:设置“同一个世界”环节,向学生展示世界其他地方弱势儿童的生活困境,也可以是学生提前搜集好的资料。课前分好小组,布置研究的问题,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展示:战火中的伊拉克儿童、非洲儿童等。并分析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造成他们生存艰辛的原因有哪些?通过展示图文资料,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对已知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感悟到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许多少年儿童生活在困境中。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情感,培养全球意识。方式二:让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工具,

18、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问题,如“我身边的流动儿童” “非洲的饥饿儿童” “战火中的伊拉克儿童”等,进行深入探究,写出研究报告。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认识世界不同国家同龄人中的弱势者。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弱势少年儿童生活的视频资料。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同龄人中的弱势者,激发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感。2处于弱势地位的同龄人的相关图片,包括失学儿童、少年矿工、疾病中的儿童等。课件使用目的:用形象的图片告诉学生,在他们的同龄人中还有的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了解因其他原因而陷于困境的同龄人的情况,激发学生关心帮助弱势同伴的情感。3展示世界其他地方弱势儿童的生活困境的图片。课件使

19、用目的: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给儿童带来的灾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看到世界各地存在的需要社会和他人给予关照的人们,以激发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三、教学资料要求1图片资料:我国处于弱势地位的同龄人的相关图片。世界上处于弱势地 位的同龄人的相关图片。战火中的伊拉克儿童非洲儿童2文字材料:新世界同样处处有贫困贫困是世界性问题。旧世界有,2021 世纪的新世界也有,第三世界有,第二、第一世界也有。贫困问题在当代世界,有相当的普遍性。小小寰球,生息着众多居民,表面上日趋繁荣,内底里很不平静。据世界银行测定,所有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1985 年为 1051 亿,19

20、95 年增加到 13 亿,到 2000 年还有 11 亿以上不能脱贫。1996 年底,安南刚刚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发表让我们开始一个康复时期的讲演透露:目前世界 60 亿人口中,有 1/6 的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有将近 2 亿的 5岁以下儿童患极度营养不良症,近 1/5 的人还没有饮上卫生合格的水。另据联合国1997年人力发展报告 ,战后 50 年,世界财富增加 7 倍,而目前贫困人口比 5 年前增加 3 亿。进入新世纪,情况未有根本好转。联合国每年要开扶贫大会,报告中提到的数据,逐年下降不多,有的还见反弹。随手翻阅几种媒体,惊人的标题和摘要扑面而来。 科学与生活 (法国)

21、2000 年 11 月号有文题为世界仍在饥饿 ,转引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 “地球上有 13%的人(8 亿)仍在挨饿” 。世界银行 2001 年发布一份报告,受“911 事件”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慢,2002 年世界贫困人口还会增加。 环球时报2002 年 1 月 13 日刊登文章提出,世界市场恶化,穷人状况最惨,如阿根廷人均收入下降 41% ,贫困人口比重从 168% 上升到 248% ;印尼人均收入下降 146% ,贫困人口比重从 113% 上升到189% 。在此过程中,蛋白质摄取量减少,儿童退学率提高,妇女身体健康风险最大水平的比重也上升。 标态周刊(墨西哥)2004 年 6 月发表

22、富人与健康、穷人与疾病 ,指出全球有 10 亿多人缺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穷国固然哀鸿遍野,富国也不例外。据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报告,有 3580 万人属于贫困,占总人口的 133% ,即 65 个人中有一个穷人;费加罗报 (法国)揭示,英国有 1/4 人口没有足够的收入过上正常的生活,1000 万人的每月积蓄不到 10 英镑;文艺春秋 (日本)揭示,贫富差距扩大,竞争失败者不胜凄凉。(节选自沈立人, 中国弱势群体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5)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马勇第一课时 平等的真谛【教材分析】平等、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本课承接上课关注弱势群体自然得出对平

23、等的追求,使学生对弱势群体的认识从最初的直观感受逐渐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深刻理解平等、公平、公正的内涵,知道平等、公平、公正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真谛,维护社会公平。能力目标:理解平等的含义,在生活中用奋斗诠释平等的真谛。知识目标: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尊严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平等的真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努力诠释平等的真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平等的真谛,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诠释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平等以

24、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是教学难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解生命是平等的基础,平等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是相当抽象的。【教学建议】1导入方式一: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一段平等祥和的文字及相关图片。展示桃花源记图片,并设置问题: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期盼和向往?对学生回答加以总结,从而导入新课。这里通过学生背诵桃花源记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人们建立平等社会的期盼,从而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方式二:直接从教科书第 52 页中的案例入手,让学生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人格尊严的神圣。通过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直观感受

25、上感知平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维护平等正义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对平等、公平、正义的向往中学到新知识、受到新启迪。方式三:展示张华为救落水老农而牺牲的文字资料和张华烈士的照片。通过展示这件到今天为止人们依然讨论不休的救人事件,使学生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到权力大小,金钱的多少,相貌的美丑,学历的高低,都不能影响生命的平等,培养学生追求生命平等的美好感情。2第一层次: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人格尊严的获得,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方式一:通过几组不同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回答这

26、些人物有何区别与相同点,得出结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通过典型案例和图片,讲述平等的体现。从具体人物照片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认识到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对平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方式二:承前使用教科书第 52 页案例。针对学生的情况,本层次内容可以深入地拓展,可以组织就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开展讨论或辩论。讨论或辩论题目可以大,也可以小。大的题目如“人生而平等还是生而不平等” ,小的题目如“大学生和农民谁的生命更有价值” 、“富人子女高贵、穷人子女低贱吗” 、 “有钱人就可以耀武扬威吗”等。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第二三段主题文字的含义,了解法律在保护公民平等权利方面的重大作

27、用,同时认识社会成员在维护自身权利和尊重他人权利方面应有的责任。方式三:材料分析。故事一: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有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总统一丝不苟地脱帽对其回礼。故事二: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 ”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萧伯纳的语气说道:“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 ”这件事给萧伯纳极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故事三:俄国作家

28、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一个乞丐跪倒在地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 ”屠格涅夫寻遍全身无一点可充饥之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谢谢您!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这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从这三个故事中,你感悟出了什么共同道理?(2)有人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 ,结合这三个故事,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通过一些名人案例和名言让学生从著名人物身上感受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培养自身的平等意识,激发对平等的不懈追求。3第二

29、层次:维护平等权利,是社会和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一些身处逆境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方式一: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政府和社会为帮助弱势群体所做的努力,并思考这样做的意义。通过洪战辉、蒋聪伶、霍金、张海迪等大量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平等不是他人的施舍,而是需要自身努力争取的。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政府和社会为帮助弱势群体所做的巨大努力及这样做产生的深远社会意义。用大量事实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强的精神。诠释平等真谛,捍卫生命尊严。方式二:播放 2007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个曾令亿万观众为之落泪的节目农民工子女的诗朗诵心里话 。 让学生通过直观

30、、感人的视频资料真切感受平等的重要意义,同时认识到一些身处逆境的人正用他们的奋斗诠释平等的真谛,捍卫生命的尊严。方式三:播放励志大师约翰康缇斯的视频剪辑,让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约翰康缇斯身上感受平等的深刻含义。让学生通过直观、感人的视频资料认识到平等没有国界,人人生而平等,一些身处逆境的人正用他们的奋斗诠释平等的真谛,捍卫生命的尊严。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桃花源记朗诵的 flash 资料或者图片。 (包括美丽的桃花源、和谐的源内居民等)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对想象中的人人平等社会的直观感受和对美丽文字的背诵,体会人们建立平等社会的期盼。2展示几组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人物图片(包括不同民族、种族

31、、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以上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但是生命平等,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平等。3展示我国政府和联合国为实现人类平等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些身处逆境而不懈奋斗的人们的事例。 (包括我国法律相关规定,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洪战辉、蒋聪伶、霍金、张海迪、 心里话视频,约翰康缇斯视频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通过直观、感人的视频资料真切感受平等的重要意义,同时认识到一些身处逆境的人正用他们的奋斗诠释平等的真谛,捍卫生命的尊严。三、教学资料要求1 桃花源记图片若干张。2不同人物图片若干张。3文字资料:我国法律对平

32、等的相关规定。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相关规定。第一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第二条 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

33、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第二课时 平等的脚步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引导学生沿着历史的脚步了解人类对平等有过多少美好的设想,为实现平等和正义又做过多少艰苦的奋斗,了解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观察和体验,认识弱势群体在我国大量存在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平等总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真正认识到提高弱势群体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平等,任重而道远。启发学生简单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养成积极追求平等的情感。

34、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平等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知识目标:正确看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弱势群体的原因” 。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平等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真正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平等总要受一定条件的制约”是教学难点。初中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还不甚了解,所以对平等总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建议】1导入方式一:展示桃花源记、孙中山、新和谐公社、巴黎公社等图片。通过一系列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对平等的设想和为实现平等而做出的不懈努力,让学

35、生直观上认识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方式二:结合教科书第 55 页申纪兰的材料,让学生列举我国在实现平等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通过列举让学生一方面认识到平等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平等的实现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让学生从国家政治制度、宪法角度认识党和政府追求平等的思想,理解申纪兰参政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我国党和政府在保证人民获得平等的权利方面所做的努力。2第一层次:平等,人类永恒的追求方式一: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的文字资料及图片;为地震中的死难者降半旗致哀,史无前例的致哀向世人昭示了什么?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人民权利平等上所作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平

36、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方式二:展示党和政府在维护人民平等权利方面所做的政治保障、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等方面努力的文字资料,展示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使学生知道党和政府情系人民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采取措施,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经济的发展,确保平等的实现。3第二层次: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方式一:课前分好小组,布置研究的问题,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展示:(1)我国目前还存在不平等现象吗?(2)事实说明我国现在还存在不平等的现象,还有大量弱势群体存在。 (3)列举我国存在不平等现象,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教师引导总结:我国存在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

37、期的正常现象,避免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讨论分析,小组交流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我国依然存在不平等现象和大量的弱势群体,为学生下一步理解实现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平等,任重而道远奠定思想基础。方式二:展示 19622008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表;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比较表;我国居民收入存在六方面差距表。通过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弱势群体,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产生以上差距的原因。4第三层次:平等不等于平均课前安排学生查找先富带动后富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特别要结合我国当前进行的分配制度改革,让学生查找并交流有关有利于

38、弱势群体的各种改革措施,如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贫苦大学生绿色通道、西部地区“三免一补”政策、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等。本层次内容虽然是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分析,但是不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讨论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上,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过于抽象,而且教材设置本部分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我国当前的富民政策和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做出的努力。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桃花源记、孙中山、新和谐公社、巴黎公社等图片。新和谐公社课件使用目的:通过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对实现平等的努力,让学生明确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2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为地震中的死难者降半旗致哀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课件使用目的:了解我国为实现弱势群体的

39、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人格尊严所作的不懈努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实现人类平等而奋斗的愿望。 3数据资料。课件使用目的:通过明确清晰的数据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还存在不平等现象,同时为认识我国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提供分析的基础。三、教学资料要求1. 文字资料:缩小贫富差距:起点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针对近年来日益显现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 “两会”代表提出了很多建议。有的代表建议通过税收调节贫富差距,比如对高消费征特别税;有的学者提出, “缩小贫富差距最重要的手段是教育,而不是税收” 。这些观点不无道理。在调节贫富差距方面,人们往往忽视了教育的作用。通过高消费税等手段“劫富济贫” ,从本质上说是力图实

40、现一种结果的平等,让富人不那么富,穷人也不那么穷。但是,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起点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如何保证这方面的公平更为关键。在历史上,教育一直是个人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教育和因教育而获得的技能是主导社会流动的最重要的机制。大量数据和研究也表明,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其收入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遗憾的是,对于教育这个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手段,社会不同群体却没能享受到起点的平等。比如,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就是确保起点平等的重要手段,然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却显然不够。有人大代表指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发展艰难。全国农村每年大约有 110 万名儿童不能入学;

41、有的农村中小学失学率达 30。农村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仅76,全国有 7 个省区甚至在 60以下;农村 9的成人是文盲。由于政府公共政策上的偏颇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农村子女享受教育的机会较城市人口要少。近期公布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显示,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这样的社会现状很容易造成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本应促进社会公平的教育手段却导致贫富阶层间的鸿沟越来越大。由于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努力程度等因素不同,财富水平的差异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社会成员只要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地位,那么,结果的不平等也不难接受,不会引发很

42、大的社会矛盾。显然,如何保证起点平等是比结果平等更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2. 文字资料:我国的富民政策的亮点。亮点一:从 5200 万到 15 亿,全国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全免 ”政策;亮点二:从探索到全面推开,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低保;亮点三:从 40到 80,农民将享有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亮点四:从调整住房结构到更加重视廉租房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居有其所;亮点五:从研究到重点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障受重视;亮点六:从收费到免费,师范教育给贫困孩子多了一个光明选择。第九课 共享阳光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程衍华第一课时 政府的努力和社会的力量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

43、本课时讲述两部分教材内容:“政府的努力”和“社会的力量” 。第一部分“政府的努力”主要列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扶贫济困方面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贫开发、发展教育、解决农民工问题、进行法律援助等,介绍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二部分“社会的力量”主要讲述我国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帮助、支持、尊重弱势群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学会同情社会弱势群体,学会关爱、帮助他人。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会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知识目标:知道关心、帮助

44、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的责任。了解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为帮助、扶持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正而做出的努力;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政府的努力” 。我国由于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出现一些弱势群体不可避免,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阅历等原因对社会中弱势群体本身知之甚少,对政府和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的举措可能有所了解,但也不深刻。所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政府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爱,一方面可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政府的努力中得到勇气、信心和力量。“社会的力量”是教学难点。初三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对社会中许多扶贫济困的社会组织,了解不多,但是在扶贫济困方面

45、,这些民间力量有时起到了政府难以起到的作用,影响力很大,因此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学习教科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查找更多的资料,进行合作交流。【教学建议】1导入方式一:播放音乐眼泪 ,同时展示一系列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图片。通过凄美的音乐和震撼心灵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现状的关注,从而导入本节课主题。方式二:呈现一组反映各地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的照片,让学生看照片并讨论:这组照片反映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些数据资料或详实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政府在扶贫济困工作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认识扶贫济困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导入本节课主题。2第一层次:政府的努力方式一:设计一个小山村的生活变迁典

46、型教学案例:小华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民靠着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近几年来,国家出资帮村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养鸡场,村民靠养鸡盖起了二层小楼。村里的孩子都领到了免费的教科书,坐在宽敞的新教室里上课。小华的哥哥今年考上了大学,拿到了奖学金。小华的叔叔一直在外打工,几年都拿不到工钱,自从国家出台了一项措施,那些人再也不敢拖欠他们的工钱了,叔叔的工友也靠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讨回了工资。村里还专门建了一座小工厂,专门招收那些残疾人,让他们也能有工作。而且,现在村里人看病也不像以前那么难了。设计合作探究问题:材料中体现了政府帮助弱势群体的哪些措施和制度?通过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教材,

47、探究系列问题,同时把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一个个孤零零的政策和措施串成一串,层层铺开,整体感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方式二:设计一系列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一: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 60 页到 63 页的内容,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本活动要让学生感性认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达到预习教材的目的。活动二:合作交流。老师提出问题:政府实施的这些措施你了解吗?结合教材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分组交流,汇报收获。本活动旨在让学生对政府实施的帮助弱势群体的措施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从感性

48、到理性,从肤浅到深刻,同时要求学生将课下搜集到的材料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一活动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第二层次:社会的力量方式一:播放视频春蕾计划在行动 ,设计问题:你了解视频资料中的“春蕾计划”吗?你还知道哪些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 教师随后补充相关其他民间组织的视频或图片。通过系列视频、图片资料给学生最直观的感触,加上学生随后对教材的自主学习,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我国社会和国际社会中救助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认识到其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方式二:设计一系列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一:考考你。课件呈现“春蕾计划”标志、“中国扶贫基金会”会徽、“

49、联合国难民署”标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徽等图片。提出问题:你了解这些标志吗,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组织?活动二:想一想。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救助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他们是怎样帮助弱势群体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活动三:填一填。教科书 65 页内容。通过 “考考你” “ 想一想” “ 填一填”这一系列活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深刻认识我国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体会这些民间力量有时起到了政府难以起到的巨大作用。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视频春蕾计划在行动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春蕾计划由来和为救助贫困失学女童所做的努力,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民间组织在扶贫济困方面的作用。2一组反映政府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的照片。课件使用目的:了解我国政府为救助弱势群体所做的巨大努力。3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优美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烘托课堂主题。4 “春蕾计划”标志、“中国扶贫基金会”会徽、“联合国难民署”标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徽的图片。课件使用目的:了解和认识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