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参考教案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6167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参考教案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参考教案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参考教案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参考教案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参考教案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3.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

2、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 CAI 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 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学生活动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3.学生讨论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及其改革的作用并评价孝文帝。【板书设计】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魏的建立2.黄河流域的统一 439 年3.民族的大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洛阳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措施 语言 服饰 姓氏 婚姻 官制

3、、律令 礼法2.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导入新课4 世纪后期,占据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鲜卑族的强大的一支建立了北魏政权,他们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请问:这是东汉以后黄河流域的第几次统一?第一次统一黄河流域的是谁?新一任魏主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与前秦皇帝苻坚一样有着雄心壮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逐鹿中原。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讲授新课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的一支。他们强大

4、起来以后,建议了北魏。思考: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迁都的原因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展示材料: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当时流行的歌谣: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归纳:平城自然条件比较寒冷干旱,其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且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而洛学生活动答题方法:按教师指定要求回答与学生自由抢

5、答相结合,按组计分。学生通过回顾旧知得出答案:第二次;前秦皇帝苻坚(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文相关内容。学生自行阅读回答,老师引导归纳。 (从服装、饮食、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将学生分成四组,然后由学生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一组分别结合地理知识从平城与洛阳的地理位置、条件、地势及迁都的最终目的四个方面讨论。阳是表现中国文化传统优越性的地方。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关。2.迁都洛阳后的积极意义概括归纳: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

6、伟壮丽的城市;洛阳的人中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集了四方的商人。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提问: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学习,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民族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孝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控制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孝文帝的改革内容思考:在孝文帝改革内容中,你认为哪一项对民族融合最有影响力?而哪些政策可能会使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消失?为什么?语言:说汉话。展示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仍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诫!”

7、这恐怕是对怎样说话提出要求的第一位皇帝。姓氏:改汉姓。结合 P108 改汉姓表,请问:孝文帝为什么把皇族姓氏改为“元”? 从孝文帝改革的各项内容来看,他是要彻底改变鲜卑人原有的生活方式,过汉人的生活。他禁止鲜卑人回到自己的故乡,甚至连死后都不得归葬自己的原乡,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决定啊!提问:你们愿不愿意把家迁到西部去,永不再回?愿意的请举手。老师可不愿去,因为我祖祖辈辈都在这儿,我可不想背景离乡。你们愿不愿意把名字永远改为“拓拔” 。为什么北魏的鲜卑人愿意?是百姓愿意?还是只是孝文帝的心愿?所以站在鲜卑人的立场来看这件事是很悲情的。讨论: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

8、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归纳:其一,孝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的教训深知鲜卑族若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立足生根,子子孙孙永远安居乐业,就必须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的文指导学生看 107 页的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段的中心内容。学生可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归纳。(为增加学生兴趣穿插讲解。 )让学生依据元朝、元首、元旦等词推想。(创设情境。通过联系实际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认识的深度。 )学生广泛交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归纳。化;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

9、发展,各方面都有较游牧文化更高的使用价值,故游牧民族向汉文化学习与融合是必然的,因而面对繁华绚烂的汉文化的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这也证明了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文化水准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征服一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但终究还是会被这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所溶化进而消失无踪。动脑筋: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 、 “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思考:在当今社会要发扬尊老、养老的风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改革的作用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南北方的统一。3.北朝的分裂西 魏北 魏

10、东 魏 北 齐北 周北周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间进一步融合,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讨论:你怎样评价改革家孝文帝?课堂小结1.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2.对学生所总结的本课内容进行点评。3.统计学生各组得分情况,表扬课堂积极发言的同学。布置作业写一篇我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小论文学生看书 107 面的第五段,自己归纳,经学生思考抢答后,教师小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讨论,小组发言后,教师总结。学生看书,108 面最后一段,小组讨论后将讨论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用投影仪展示出来。教师、学生共同作出评价。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并参加部分学生小组的讨论。 (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全面分析)请学生根据板书,以抢答形式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多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的方法,对北魏孝文帝在民族大融合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本课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寓学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