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一、基本信息课题(教科书版本)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地位:本节课是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复习和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作用:本课内容起到了承前的重要作用,既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也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学情分析有利因素:从理论上看,对于燃烧和灭火,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生活经验来看,燃烧这一最常见的现象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从实验技能
2、来看,通过前面几节实验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利因素: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需要进行引导和规范。个别学生可能还对燃烧有一定的恐惧,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学目标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初步形成利用对比思想形成实验探究,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重点 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难点 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仪器药品 烧杯、
3、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纸杯。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学生自带的各种材质的布(如棉布、化纤、蚕丝等) 。演示文稿 PPT 演示文稿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其他资源 导学案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燃烧的重要性欣赏 投影: 播放化学版北京欢迎你 。(内容涉及“火三角” 、灭火原理、火的利用及火灾逃生常识等)欣赏歌曲。 体会燃烧重要性,复习本单元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烧不坏的手绢实验提问 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过渡: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如何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以上猜想?温馨
4、提示:1、每组准备一块湿抹布,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3、实验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燃烧的火焰烧到身体。实验结束要确认火焰熄灭。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回答。猜想 1:可燃物;猜想 2:温度达到着火点;猜想 3:与氧气接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探究欲望。提出要求,保证实验的安全、顺利进行。实验活动一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方法 1、将小石子和棉花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2、分别点燃蘸有水和酒精的棉球3、将小木条和玻璃棒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不同小组可能选择不同的方法)现象 1、棉花燃烧,石子不燃烧2、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不燃烧3、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5、。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提问:蘸水的棉球如果长时间加热会怎样?为什么?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并合作完成实验。展示实验成果。思考,比较各组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总结结论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并巧妙的引入控制变量法。通过交流比较,认识到个人的力量的渺小,从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化学反应的条件实验活动二 探究二: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实验 1、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滤纸片和小煤块(坩埚钳夹持)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不,观察现象。 (必做)3、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乒乓球碎片和小木块4、学
6、生分小组实验自己带来的不同材质的布(实验步骤同上)现象:1、滤纸立即燃烧,煤块不能2、乒乓球先燃烧,滤纸后燃烧3、乒乓球碎片立即燃,木块不能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4、棉布先燃烧,化纤类织物先熔化后燃烧,蚕丝类织物燃烧较慢,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可选择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成败利弊。熟悉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能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册书第十二单元的学习作知识铺垫。并带有烧焦羽毛气味。 (由于各组同学所带材料略有差别,现象可能存在不同,教师适当予以解释和指导)实验活动三 探究三:燃烧需要氧
7、气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结论,并填写实验报告。结论:1、可燃物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有氧气(缺一不可)根据所有的仪器用品设计并进行实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信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问题与交流 1、解释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2、如果将探究二中实验 3 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试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3、在实验中,还有哪些异常现象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起讨论交流。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进行合理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学以致用,首尾呼应。内容讨论与反馈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思考,归
8、纳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一般思路。明确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课堂练习 见导学案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知识,教师点评归纳。四、板书设计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实验用品: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纸杯。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实验猜想:1、要有可燃物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有氧气实验方案:参考导学案,自行设计完成实验结论:五、导学案实验活动 3燃烧的条件导学案【实验目的】:1、 2、 【实验用品】: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
9、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1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是 ,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1)取一小块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 ,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现象是 。(3)利用所给药品进行类似实验探究,写出步骤、现象及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1、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设计方案是:【实验结论】:
10、 【问题与讨论】:1、解释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2、如果将探究二中实验(2)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试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3、在实验中,还有哪些异常现象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起讨论交流。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气氛热烈,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确收获很大。 2、本节课的理论性并不强,重在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一些过程与方法。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与实施者。教师主要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放手让学生解决其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初步感受到实验设计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规则,会筛选得到简单易行的实验。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设计、实验的过程合作完成,对实验的过程及结论中交流自己的看法,可使得所有学生扩展知识面,从而体会到交流合作对探究的重要意义。4、通过对烛火熄灭方法的实验探究来回顾灭火的理论依据即灭火的原理,使学生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