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 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
2、,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够突出。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
3、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 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二、教学方法问题解决、自学讨论法三、教学资源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 、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 西晋的兴亡多媒
4、体出示:三国实力比较图(教师引导)根据上表的统计,三国中哪一国的实力最强?哪一国的实力最弱?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最终结果如何?多媒体演示三国鼎立结束图。(教师讲述)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从而导致了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出示八王之乱图片2、五胡内迁(教师讲述)自东汉末年以来,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纷纷的内迁。出示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示意图(教师讲述)由于内迁的各民族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导致了各民族的反抗,最终西晋被匈奴人所灭。课堂探索: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只有很短暂的时间?(教师讲述)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混乱,一度出现了十六国并存的局面,后来氐族人建立的前秦
5、,统一了黄河流域,南方西晋皇族司马睿于 317 年建立倾听、欣赏学生根据实力比较图得出魏国实力最强,而蜀国实力最弱,从而判断出三国鼎立的最终结局。学生欣赏图片。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其原因。1、西晋的统治集团自身腐朽。2、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斗争。3 、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民族矛盾加剧,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晰概念内涵通过比培养学生的读图能识图力。加强小组间的合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东晋,都城在建康(即今南京)。出示:西晋灭亡后的形势图(二)、淝水之战(教师讲述)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后,秦王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国力逐渐强盛。383
6、年,东晋和前秦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出示东晋和前秦对峙示意图(教师引导)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的双方、经过、引申出的成语、结果等。出示淝水之战的形势图(教师引导)我们还学过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教师引导)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混乱,南方在东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称为南朝。出示淝水之战后南北示意图(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师引导)找到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开发的表现以及开发的影响。出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西晋的兴亡、东晋十六国和南朝三个主要的历史时期,重点学习了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我们要认识到今天江南地区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环境,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反对战争,爱护和平。布置作业机会乘机起兵反晋。学生了解西晋灭亡后的南北局势,为学习淝水之战奠定基础。对照课本,找出答案小组合作,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小组间互相探讨,认识到人心的向背也是影响战争成败的因素。利用知识树,理解记忆。将学生分成四个历史小组,以板报的形势在班级交流。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体掌握朝代更替,加深学生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励学生反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智能得到发展。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