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主题:阿以冲突的根源与本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建立,以色列国的建立使中东地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阿以冲突正式凸显出来。,战久必谈,谈败必战;谈谈战战,是为常态。,一、以色列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独立战争)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在巴勒斯坦土地上进行。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指1956年10月29日11月6日以色列、英国、法国联合对埃及发动的侵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六五战争)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战争总共持续了六天,以色列人创造了军事奇迹,一举击败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占领了埃
2、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约旦控制下的约旦河西岸(含耶路撒冷旧城)地区。第四次中东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赎罪日战争) 指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于1973年10月6日为收复国土而向以色列发动的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第一次黎巴嫩战争) 1982年6月3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史罗莫阿尔果夫(Shlomo Argov)被巴解游击队员开枪打伤,为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提供了借口。6月,国防部长沙龙下令出动9万兵力、1300辆坦克,大规模入侵黎巴嫩,引发了所谓“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主要是针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而来的。,冲突(一):五次中东战争,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正式宣布
3、建立“巴勒斯坦国”,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巴勒斯坦国建立之后,阿以之间的冲突更主要地表现为巴以之间的冲突,范围局限于巴以存在争议的局部边界地区,并且双方在冲突的同时,也开始了和谈的历程。局部冲突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后,阿以之间再没有爆发大的战争,阿以冲突主要表现为一些局部地区的小冲突。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哈马斯以色列2006年冲突。,冲突(二):巴勒斯坦宣布建国(1988),和谈(一):脱离接触与埃以和谈,1973年安理会在美苏停火协议的基础上于10月22日通过了著名的第338号决议,各方立即就地停火,停火后立即开始执行242号决议的所有内容,用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在中东建立公正与持久的和平。1973-7
4、4埃以签署了两个脱离接触协议,基本实现了和平。1977年11月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1978年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埃及收回西奈半岛,以色列定居点从西奈半岛撤出,但不归还其他阿拉伯被占领土。1979年埃以签订和平条约,实现关系正常化。影响:17个阿拉伯国家与埃及断绝关系,埃及开始在阿以冲突中逐渐起调解者的作用,努力促成中东和平。巴勒斯坦宣布建国(1988年):第一次正式承认联合国1947年的分治决议,并以分治决议作为巴勒斯坦国存在的合法基础。第一次承认以色列存在的合法性。“巴勒斯坦人民不追求取消以色列,而是追求与它在睦邻关系范围内的和平共处。”(巴勒斯坦从此开始了与以色列的一系列谈判,阿以冲突的主
5、色调开始以缓和为主),和谈(二):戴维营会谈(Camp David 2000 Summit),在戴维营会谈中,双方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巴拉克在戴维营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让步,他允许巴勒斯坦人建立独立国家,归还约旦河西岸90%的土地,还准备在加沙附近拿一些以色列领土交给巴勒斯坦人,作为继续拥有西岸某些定居点的补偿,他还允许巴勒斯坦人拥有东耶路撒冷的部分地区。巴拉克的所有这些让步,是历任以色列总理都没有做出的。而阿拉法特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他同意西岸的部分犹太定居点属于以色列,同意将巴勒斯坦难民的回归权与他们实际定居的要求分离开来。在耶路撒冷问题上,阿拉法特同意以色列拥有对老城中的犹太社区和西墙的主
6、权。双方最后在圣殿山的归属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最终导致了会谈失败。其后,沙龙强行进入有争议的圣殿山地区,从而引发阿克萨起义。克林顿2001年12月23日提出的克林顿方案(Clinton Proposal)也最终被巴方拒绝!,和谈(三):中东路线图和哈马斯的上台,2002年6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发表了世人期待已久的中东政策演讲,提出了他的中东和平新计划。(1)提出了建立“临时巴勒斯坦国”的设想。(2)明确了三年达成最终地位协议的期限。(3)选举巴勒斯坦新领导人,建立民主制度。中东路线图:(于2003年6月4日亚喀巴首脑会议(Aqaba Summit)启动)第一阶段从2002年12月至20
7、03年5月,巴勒斯坦打击恐怖主义,进行政治改革;以色列方面撤出2000年9月28日以来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冻结所有定居点活动,帮助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正常生活。第二阶段从2003年6月至2003年12月,确立巴勒斯坦民主制度,建立过渡性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第三阶段从2004年至2005年,巴以双方在联合国安理会242号、338号和1397号决议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处理边界、耶路撒冷、难民和定居点等最终地位问题,使巴以冲突最后得到公正、合理和现实的解决,并推动以色列与黎巴嫩、以色列与叙利亚之间遗留问题的解决,促进中东实现全面、持久的和平。2006年巴勒斯坦大选哈马斯上台,巴以和谈一夜回到解放前,巴以最
8、新进展,2008年12月,巴以再起冲突,09年1月以色列大规模入侵加沙地带,沉重打击了哈马斯。09年2月巴以双方实现了短暂停火,但此后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以色列坚持在约旦河西岸修建定居点。在美国斡旋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今年月初在华盛顿重启直接谈判。美国宣布要在一年内解决包括安全、边界、难民、耶路撒冷地位和水资源在内的核心问题,实现巴以和平。然而,直接谈判仅过两轮就因以色列拒绝延长约旦河西岸定居点限建令而陷入僵局。巴以和平将何去何从?,教义冲突,难民问题,定居点问题,水资源问题,矿产资源,相对实力,信任问题,美国影响,英国影响,苏联影响,冷战环境,民族问题,民主问题,中国影响,石油政治,生产力形
9、式,文化影响,宗教圣地冲突,恐怖主义,关键 人物,Page 10,阿拉伯vs以色列:根源与本质,Page 11,阿以冲突循环图,Page 12,领土问题,最直接:现实利益,水资源问题,1,3,难民问题,2,Page 13,领土问题,领土问题,以色列vs巴勒斯坦:1、上帝许诺之地:主权归属2、联合国分治决议:公平公正(与民族自治、民族国家之理念背道而驰)3、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东城以色列vs阿拉伯国家: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Page 14,Page 15,领土问题,来源: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 和第三次中东战争;恐怖主义: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以色列的恐怖与驱逐:对于被占领地区及联合
10、国所划地区的秘密政策之一;冲突的火药桶,恐怖主义的营房,巴勒斯坦建国的瓶颈示例: 第五次中东战争:(由难民问题所直接引起)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自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被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作“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之战”。战争期间还有臭名昭著的“贝鲁特大屠杀”。,Page 16,难民问题,数量和分布情况:散居在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埃及、伊拉克等。,Page 18,难民问题
11、,Page 19,水资源问题,巴以之间的水问题 以色列宣布被占领土上的水资源是“战略资源”。完全控制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供水权利。据统计, ,以色列掠夺了约旦河西岸的中、北、东部三个蓄水层各自总水量的94 %、85 %和30 %至50 % ,每年从加沙地带的沿海蓄水层、加沙蓄水层提取大量地下水。 目前,尽管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区已实行巴勒斯坦自治,但以色列仍然牢牢控制着巴勒斯坦土地上的水资源。围绕水资源的控制权,巴以争夺激烈。叙以之间的水问题 戈兰高地:中东地区的“水塔”,数条河流进入太巴列湖(40%的用水为自该湖),以色列似乎不希望湖与叙利亚直接接壤,对以色列水资源构成直接威胁。黎以之
12、间的水问题 1982年以色列进攻黎巴嫩,表面上是打击巴勒斯坦游击队,而实际上却是觊觎那里丰富的水资源。占领期间,每年从利塔尼河取水5亿立方米。挖了一条20公里长的地下水渠,与通往纳格布沙漠的水渠联结起来。 2001年,围绕哈斯巴尼河用水问题再起争端;约以之间的水问题 1967年控制约旦河,而约旦水源的百分之四十九来自该地。 1994年10月签署和平条约以及三年后签署的有关水资源的分配协议,以色列每年向约旦供水五千五百立方米。 1999年以色列以共同应付水资源短缺问题,希望单方面减少供水量,引发双方争端。,现实利益上的妥协,换来领土问题上的缓和 巴勒斯坦自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加沙地带和约
13、旦河西岸组织自治,耶路撒冷依然迟而未决;埃及西奈半岛: 1982年依据1979年的和平条约归还给埃及。叙利亚戈兰高地: 1999年1月26日以色列议会以54赞成票对30反对票通过了由以色列联合政府中的第三道路党议员提出的关于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的“戈兰高地议案”。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也撤出了大部分 军队,Page 20,现实利益的妥协为何始终无法换来和平?,二战期间,最重要:大国影响,“麦克马洪侯赛因书简”,贝尔福宣言,历史回顾,“麦克马洪侯赛因书简”许诺建立阿拉伯国家,背景一战期间,英国为了打败奥斯曼帝国,鼓励阿拉伯人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并承诺战后为其建立一个独立国家。,内容阿拉伯国疆界为北起
14、亚历山大勒塔(伊斯肯伦),东到伊朗边境,南至波斯湾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拉伯沿岸英国保护领地的诸教长国和酋长国除外),埃及:履行承诺阿拉伯起义军占领了麦加和吉达,1917年7月又攻占了红海蒂朗海峡的亚喀巴港,1918年10月与英军同时攻入大马土革。,英国:食言英国忙着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留下的一堆遗产,并且对阿拉伯人的民族独立运动进行打击。,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背景犹太复国主义提出建立一个由犹太移民在巴勒斯坦建立的国家将充当欧洲防范亚洲的堡垒。,内容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1917年12月,英军占领了巴勒斯坦,并帮
15、助犹太人建立了犹太复国主义委员会。,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数量迅速上升,在1929年引发流血冲突。,结果,英国阿拉伯人民 强烈反对贝尔福宣言,英国希望获得美国支持。,美国1922年6月,参众两院一致通过关于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的决议案要求英国政府认真履行贝尔福宣言的诺言,英美同唱一台戏,美国方面,英国方面,1939年5月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白皮书,宣布推迟巴勒斯坦分治计划,限制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的人数。,罗斯福总统立即发表谈话表示反对英国政府的白皮书,美国国务院也发表特别声明,不同意英国政府的巴勒斯坦政策。,英国踌躇不定美国坚决挺以!,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白皮书阿犹冲突复杂化,背景20世纪三十年代
16、后期,由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不断扩大,威胁到英国对巴勒斯坦的统治,于是英国决定制定一个在英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分治计划,按照该计划“犹太人国家的土地面积只占巴勒斯坦的13%”。但该计划不仅遭到阿拉伯人的反对,也遭到犹太人的反对,美国政府对这一计划也十分不满。 内容英国承担的建立“犹太之家”的义务已告结束,计划在十年内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5年后犹太人的移入须经阿拉伯人同意;限制犹太人的土地购买,成立一个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分享权利的国家;5年内再引入7.5万名犹太人。,英以矛盾加剧,以色列寻找新靠山!,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耶路撒冷流血冲突,英法,苏联,美国,纳赛尔政府决定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
17、有,触及了英法利益,英法邀以色列一同发动战争。,苏联威胁动用核武器打击英法,表示了支持埃及和阿拉伯人民并肩与西方和犹太复国主义斗争的立场。,战争与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不合 ,美国在财政、金融和石油上对英法施加压力。英、法、以被迫接受停火并撤军。,英国隐去,苏联赢得阿拉伯世界好感,美国主导局势,第二次中东战争,美国的行为激起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愤慨。美苏的介入使中东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最终点燃1973年十月战争战火。,1967年苏联对埃及叙利亚进行大规模军事援助、派驻军事人员。美国为保持以色列军事优势,继续对以色列提供新式武器。,为抵制苏联对阿的援助,60年代开始,美国对以的援助升级。以肯尼迪政府时
18、期向以色列出售尖端武器为标志。第三次中东战争默许以色列发动进攻。,1955年苏联与埃及达成了军火贸易协定,打破西方控制中东武器供应的垄断地位。60年代开始,苏联加紧对中东武器输出和经济援助,与阿拉伯关系加强。,以十月战争为界,美苏在中东的态势发生变化。苏埃关系恶化,美国中东政策微调,投入更多外交资源用以实现阿以冲突的解决。在不改变支持以色列的基本政策前提下,积极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这一时期,苏联处于守势,美国则左右中东总体局势。,解救埃及第三集团军,说服以色列采取实质性让步。为美国在日后解决阿以冲突的外交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势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尼克松中东之行美国与埃及美国与叙利亚美国与
19、约旦基辛格的努力,十月战争后,苏联阻扰埃以和谈,完全中断对埃武器供应;支持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组成“拒绝阵线”,反对埃及与以色列单独媾和。苏埃关系恶化。,1968年到1971年期间,拒绝向埃及提供新式武器,力求保持“不战不和”局面。,美国这一阶段主要采取的是多轨的中东战略,卡特政府时期,卡特是第一个宣称支持建立巴勒斯坦人家园的美国总统。他同情巴勒斯坦难民 ,努力召开日内瓦会议,积极促成1978年戴维营会谈 。,美以关系开始了质的飞跃,向正式战略同盟关系演变。 而美国 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相继改善。美国基本上是维持平衡战略。,80年代里根政府,海湾战争后,美国与温和派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埃
20、及)关系更加密切。并积极调解阿以冲突,将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作为建立中东“新秩序”的基本方针。,90年代,冲突激化,“911”事件发生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被与“反恐”挂钩。遏制中东反美激进势力和恐怖活动成为美国中东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中东政策的转变,布什政府于2003年4月30日正式公布了酝酿已久的巴以和平“路线图”计划。“路线图” 把复杂的巴以冲突简单地归结为反恐问题,掩盖巴以问题的实质。,巴以双方均不做让步,美国陷于伊拉克局势无暇顾及,“路线图”无任何进展,巴以核心问题被压制,巴以冲突激化。,路线图计划的缺陷,911与反恐,最敏感:宗教因素,宗教(一):圣地、耶路撒冷,希伯伦:麦比拉洞
21、犹太民族的始祖亚伯拉罕曾长期在希伯伦居住。根据圣经上的记载,亚伯拉罕是第一个接受上帝指引的犹太人,他与上帝第一次立约,犹太教从此发端,因而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真正祖先。据圣经上的记载,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活到127岁死去。她死在希伯伦(Hebron),位于今约旦河西岸。亚伯拉罕从当地赫人(Heth)那里买到一块地,地里有个山洞。亚伯拉罕把撒拉葬在这个山洞麦比拉洞(the cave of Machpelah)里。后来亚伯拉罕在175岁时死去,也被他的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葬在这个山洞里。麦比拉洞对于今天的以色列人来说是一块圣地,它的归属直接影响到巴以关系。见圣经(创世纪,23:1920)(创世纪,
22、25:710)今天,以色列国防军撤出了整个希伯伦,却要死死占领着希伯伦市中心的亚伯拉罕墓地。,麦比拉洞,圣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 哭墙,耶路撒冷既是犹太民族的圣地,也是阿拉伯民族的圣地。BC1004-BC965:大卫王将以色列12个部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王国,定都耶路撒冷。罗马人统治时期,耶路撒冷彻底被毁,圣殿被夷为平地,只剩下一段长48米,高19米的西墙(又名哭墙)。犹太人开始大流散。621年(一说620年)回历7月27日之夜,穆罕默德由麦加飞至耶路撒冷,在一块岩石上登霄,遨游七重天,见到了古代众先知和天园等情景。第二任哈里发(意为继承人)欧麦尔(634-644)主政时期,阿拉伯人于638年占领
23、了耶路撒冷。其后世在此营建“阿克萨”清真寺,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宗教(一):犹阿两族的耶路撒冷,神论,宗教(二):宗教教义问题,宗教(二):宗教教义问题,犹太人对巴勒斯坦的执着与犹太教有着直接关系。犹太教认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巴勒斯坦是上帝赐给犹太民族的“应许之地”,是圣经中所描绘的“流着蜜和奶的地方”。从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萌芽,直至以色列建国,犹太教对犹太民族生存、发展和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没有犹太教,就没有犹太民族,也不会有今日的以色列国。”而今日的以色列国仍然深受宗教党团的影响。形而上:理念层面的参与,意识形态的修辞;形而下:宗教政党的现世关怀福利政策、宗教利
24、益集团游说、威胁、影响政治决策。,由巴以向阿以转化,伊斯兰教作为政治性宗教,被当今许多国家立为国教。“所有穆斯林是兄弟”的观念使整个伊斯兰视自己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整个伊斯兰世界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是自己的兄弟。因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直接冲突演变为以色列同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围绕巴勒斯坦的冲突则扩大为以色列与全体阿拉伯人及其他地区的穆斯林的冲突。,宗教(三):宗教极端主义,长期的战争与对抗对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寻找恢复中东和平的道路,但是,激进的宗教分子为此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他们对宗教狂热,对妥协者盲目憎恨。他们热衷于刺杀,制造恐怖袭击。他们在某些时刻会挑起民族和宗教仇恨,延缓了和平的实现。致力于中东和平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都是遇刺身亡。,和平路上的烈士,萨达特遇刺 拉宾遇刺,阿以冲突的根源与本质,三宗“最”,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