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类型心理学教程[1].doc

  • 上传人:hwpkd79526
  • 文档编号:6454130
  • 上传时间:2019-04-13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159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心理学教程[1].doc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 心理: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人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情感意志认识: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认识过程的核心,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2 关系: 过程与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之间关系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3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4 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

    2、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5 心理学的发展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1)心理过程不仅表现在人的物质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人的交往活动中(2)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小学儿童来讲,学习活动和整体内部的交往活动对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3) (标志性的条件)心理学的发展: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4)普通心理学它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5)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

    3、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6)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区分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标志之一2对心理的基本认识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的结构:神经中枢: 中枢:脑:大高级中枢小中间 低级中枢延桥 骨髓周围:(外周)神经系统大脑半球皮质,简称皮层(是最高中枢)(皮层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管理者和调节者)大脑半球皮质分为 4 个部分:额叶、顶叶、聂叶、和枕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二)大脑的功能1 基本功能: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2 神经活动的方式反射反射:无(非)条件反射条件反

    4、射:具体信号(第一信号)抽象信号(第二信号):只有人才有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3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1)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2)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3)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4)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5)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无条件反射与某种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6)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心理基础4 大脑的机能与心理脑的特点:左右分工 左半球主管身体右半边,右半球主管左半边 机能定位 枕叶视觉颞叶听觉顶叶躯体感觉额叶控制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大脑机能的不对称:左脑

    5、抽象活动右脑 具体形象的活动人的大脑具有不对称性,即心理机能在左右半球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归纳:脑是人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32 客观现实是人类心理的源泉,客观现实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决定性作用) ,其中感觉剥夺实验和狼孩这两个事例可以分别说明心理具有客观源泉。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1 所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

    6、点。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情人眼里出西施” “月是故乡的圆”都可体现心理的主观能动性。3 主观能动性的反映表现在:(1)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征和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2)个人的经验(人改造现实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大表现) (3)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它能作用于客观现实,又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4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5 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不可逾越,不可倒退)1 心理是不断发展的,一般说来,从出生到成熟期间,心理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简单

    7、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混沌到分化的上升过程,而从成熟到衰老期间,心理的发展总趋势是从健全到衰减,从灵活到呆板,从清晰到朦胧的下降过程。2 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三个阶段。3 心理的思维发展经理了婴儿期,幼儿期和小学生三个阶段。4 心理发展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仅是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质的区别。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2 观察法分为三种类型:(1)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2)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3)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二、调查法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

    8、产品分析法四种三、实验法1 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2 实验法可分成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问答: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13 页思考题)(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上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举例:1 如果脑部积水就会导致智力下降2 脑部中额叶受损,语言表达能力、智力就不正常(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举例:感觉剥夺实验2 客观现实,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人类心理的源泉,相比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举例:狼孩的故事4(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9、1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特点。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情人眼里出西施” “月是故乡明”2 主观能动性反映表现在(1)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征和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2)个人的经验也左右着对现实的反映(3)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作用于客观现实,又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总之,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注意的概述一、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10、1 注意是指细腻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指向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某些对象,并且能长时间地保持。(2)集中是对周围的其余对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 注意最显著的几个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1) “侧耳倾听” “目不转视” “呆视”体现了注意的外部表现中的适应性运动。(2)注意的外部表现中适应性运动和无关运动的停止可以看出学生课堂的注意情况。(3)呼吸运动的变化是比较高度集中的状态,所谓的屏息已是它的表现。二、注意与心理过程1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2 注意的作用是掌管起航,负责领航,护航。3 关

    11、系:注意不是独立地心理过程,任何一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但没有心理活动就没有注意,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三、注意的种类1 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两种。2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例:上课时,一同学的文具盒掉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3 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规律)(1)客观条件: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程度)对比关系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运动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运动变化)新异性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

    12、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例如:“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人的知识经验4 当主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5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必须明确学习5的目的和要求)6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用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指事情的结果引起人们的兴趣)7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在有效的实际活动中,不可能只有无意注意或只有有意注意参与,因为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程度不高,反之,只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

    13、动,难以使活动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有效活动) 。8 无意注意的局限性:难以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有意注意的局限性:枯燥乏味而疲劳小学儿童的注意在小学教育的影响下,其发展表现在两大方面:一、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1 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是指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2 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依赖无意注意,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儿童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更多地依赖有意注意。3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

    14、,表现为自己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教师或其他成人给定目的,小学高年级儿童逐渐能力自行确定,并根据一定的目的,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1 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一目十行)数目越大,广度越大注意的特点:(1)小学儿童注意广度比较小(2)小学生中注意广度存在着特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高于男生。2 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是影响注意广度的重要因素3 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稳定性越高。注意的稳定性的特点:(1)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

    15、提高,其发展的速度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2)注意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4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边看书,边思考”和“一手画圈一手画方”已是注意的分配的体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反映了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广度。5 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转移的好坏在于转移的快慢,它不同于注意的分配。6“一心二用”体现了注意的分配, “全神贯注”体现了注意的稳定, “一目十行”体现了注意的广度。注意转移的特点:(1)

    16、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比二年级儿童(2)男生的发展速度高于女生在上课之初,要重视组织教学的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引导到课程的学习上来,并使学生样成迅速转移注意的习惯。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问答:如何培养小学儿童注意力(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个规律组织教学1 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征。2 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无意注意的特征,从而减少刺激作用。(二)利用课外(内)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2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间接兴趣)3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感

    17、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1 由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感觉2 由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就是知觉3 感觉是脑放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4 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感性关子,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隔的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的综合反映上产生的,它们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二、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1)感知觉是认识在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2)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没有感觉也就没有人的心理)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1 感觉的分类根据:按照感受器(感受器官)的不同,可分为:感觉种类 适

    18、宜刺激 感受器 反映属性视觉 390800 毫微米的光波 视网膜上的帮状和锥状细胞 黑、白、彩色听觉 1620000 赫兹 耳蜗官内的毛细胞 声音味觉 溶解于水或唾液的化学物质 舌面,咽后部,腭及会厌上的味蕾 酸甜苦辣咸嗅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黏膜的嗅细胞 乏味肤觉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用 皮肤上的和黏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触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点,触点运动觉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节 身体运动状态位置变化 中的神经末梢 位置变化平衡觉 身体位置、方向的变化 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毛细胞 身体位置变化机体觉 内脏器官活动变化时的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 身体疲劳、机7物

    19、理化学刺激 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2 知觉的分类标准:(1)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2)按知觉对象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四、感觉和知觉的特征(一)感觉的特性1 感觉性即感觉的能力2 感受性的变化可分为:感觉的适应(1)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一般地强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降低(2)适应可分为:暗适应: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感觉的相互作用(1)一般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2)一般的变化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3)感

    20、觉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发生在同一感觉(同一感受器内)之间,最明显的就是对比现象,它可以分为同时性对比和相继性对比。 “月明星稀” 是同时性对比的体现, “吃过甜点心之后再吃苹果,苹果变酸;而吃完苹果后再吃甜点,显得格外甜”是相继性对比的体现(4)适应和感受的相互作用这两种感受性的变化是暂时的,更使个体感受性从根本上提高,则与实践活动的训练有关二、知觉的特性1 知觉的选择性含义: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的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运用注意规律是注意的对象统一:凡是能引起注意的对象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都易于成为知觉

    21、对象应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形成全班学生共同的知觉对象,如果在运用直观教具时,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条件,突出知觉对象,淡化背景2 知觉的整体性(1)含义:人并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2)知觉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不是各部分的机械推砌,对一个事物的知觉取决于它的关键性的强的部分,非关键性的弱的部分一般被掩蔽(3)知识经验越丰富,越能识别出事物的关键性特征,从而精确地把握知觉对象3 知觉的理解性(1)含义: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2)对知觉对象理

    22、解情况与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直接有关(3)增加儿童知觉的理解性的规律:有丰富知识经验;提取知识经验(要使小学生对知觉对象有较好的理解,有新的理解教师就要用言语启发知道学生提取出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提供线索,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觉到的信息,形成新的知觉模式)体现了提取知识经验84 知觉的恒常性(1)含义: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2)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三、错觉(一)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时间错觉、军事伪装是典型的错觉)形重错觉: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的铁块,会感觉铁重运动错觉:当你坐在开着的火车上,

    23、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1 在众多错觉中视觉错觉最为普通2 错觉在生活和数学实践中有一定作用(二)例:军事伪装(迷彩服)原因:主要是由于知觉对象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干扰了对知觉对象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受人们原有经验的影响(三)典型错觉1 等公交车,明明过了 5 分钟,却感觉已经过了 10 分钟2 看电影、玩感觉 2 个小时,过的特别快-时间错觉问答:简述知觉的特性有那几点?答:(1)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选择的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它事物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2)知觉的整体性(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别的孤

    24、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肤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一、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1 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俗称视力,10 岁前视敏度不断提高,10 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楚2 颜色视觉的发展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能正确辨认各种颜色,其正确率直接受小学教育的影响(二)听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包括对纯音听觉的发展和语音听

    25、觉的发展1 纯音听觉小学儿童听觉的敏感度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但整个小学阶段听觉敏感度都不如成人更未达高峰2 语音听觉9小学生入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小学生已能很好地辨别汉语的四声和相近字音,可达到成人的水平(三)运动觉的发展大肌肉运动觉成熟较早,小肌肉运动觉发展较迟二、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一)空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等1 大小知觉 2 形状知觉小学儿童识别几何图形表现为:(1)在识别和说明图形的特征时常常会把非本质特征当作本质特征或把本质特征作为非本质特征,从而产生缺漏或错误的时间(2)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高,因不懂透视原理和缺乏立体感,常常

    26、不能正确辨认3 方位知觉刚入学儿童防卫知觉的水平不高,表现为:(1)对上下、前后方向已能正确判断,左右方位只能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而且不够完善(2)对字形的感知,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问答:怎样发展儿童观察力的特点?答:1 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2 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与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2)观察的精确性(低年级的小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各体的

    27、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3)观察的顺序性(4)观察的深刻性(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做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问答:为什么发展观察力?答:1 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2 观察力是教师比备的心理品质3 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问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答:1 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低年级儿童他们还不善于自己主动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因此教师在组织观察事物时,必须向儿童提出观察任务,而且所提的任务要具体10明确)2 要使儿

    28、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即没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也不知如何着手去观察)3 知道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2)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4 要重视观察结果的长期和运用(要使观察所获的知识长期保存下来,成为有效的经验必须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1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反映,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而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2 识记就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回忆就是信息的提取

    29、和输出(信息加工论)3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回忆则是识记、保持结果的表现和加强。二、记忆的种类(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下列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词语-逻辑记忆(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记忆包括以下三种:1 瞬时记忆(0、252 内记忆)2 短时记忆(储存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3 长时记忆(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终生的记忆)注: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瞬时记忆;如果不加注意,痕迹便迅速消失,如果加以注意,就转入第二阶段短时记忆,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不及时复述就会产生遗忘,如果加以复述就转入第三阶段长时记忆三、记忆表象(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30、一)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出现来的形象(二)表象的特征1 形象性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没有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么鲜明、完整和稳定。2 概括性表象是经过多次感知积累而成的产物,它反映着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所以它具有概括性。(三)表象的作用1 表象是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语言信息与形象量的比是 1:1000)2 表象是正确认识到外界事物的参照物3 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四、记忆过程的分析11(一)识记1 识记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这是记忆的第一步2 识记的种类(1)按

    31、识记时间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所谓无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所谓有意识记指按着一定的目的任务和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识记(2)无意识记的优点是: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缺点是: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又由于无意识已缺乏目的性,在内容上往往都有偶然性和片段性。(3)有意识记的缺点是:有意识记有一定的紧张度优点是:使人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能(4)规律:有意识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要比无意识记效果好人总是在活动中进行识记的,因此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只要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会好。

    32、(5)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指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顺序,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意义识记指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识记。(6)意义识记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无意的材料,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的效果(7)问答:如何教会儿童识记,有哪几种方法?答:1 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2 将所有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3 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

    33、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4 知道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5 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二)保持1 保持上对识记过程的事物在头脑中贮存和巩固的过程,是实现回忆的保证,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2 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并不是像物品放在保险柜中,一成不变地保持着原样(识记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继经验的影响而发生量与质的变化 )3 所谓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上错误的回忆。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4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研究遗忘现象时提出的遗忘规律,依据这些数据绘制的曲线,叫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

    34、: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5 遗忘的种类:一类是暂时性遗忘,一类是永久性遗忘。如何和遗忘做斗争?要12组织学生及时复习经常运用。6 遗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1)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有重要影响,那些不重要的没有趣味的,不符合人的需要的东西,首先被以往(2)过长和过难的材料易被遗忘(3)排列在中间位置的材料也容易被遗忘三、回忆1 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有两种不同的水平:再认和再现)2 再认取决于两个条件:(1)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事物同经验过的事物及环境条件相类似的程度3 再现指过去经验的重现,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回忆,根据再现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可以把再现

    35、分为无意再现和有意再现4“触景生情”表现出无意注意,而有时需要“搜肠刮肚”做出较大意志努力才能实现,这种情况叫追忆,表现出有意再现。重忆实际上是利用事物多方面的联系去寻找线索,先起有关的经验然后通过中介联系想起要再现经验5 再认和再现的相同点是过去经验的恢复,区别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两种不同水平和形式,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小学儿童的记忆一、 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一) 、又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儿童刚入学时,无意识记仍占重要地位,到小学二年级表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相当随着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有意识记逐年提高,特别在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间,有意识记的效果提高速

    36、度(二)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提高小学儿童运用机械识记和意义是实际的效果有一发展过程1、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他极高2、 意义识记的保持量高于机械识记二、 小学儿童保持和回忆的特点(一) 、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1、保持材料有偏重于具体的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识记的材料类型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小学生认识材料类型偏重于具体的,形象的,因此他们善于具体形象记忆。2、 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3、 逐渐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刚入学儿童对于接受信息后还要发福识记和练习才能长久保存这个道理不清楚。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光布置诸如明天要背诵课文等笼统的任务是不够的,还要详细交代完成任务的具体方

    37、法。(二) 、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初入学的儿童不会使用系统搜索和用追忆去提取信息三、 情绪状态和外加动机对记忆效果的影响13(一) 、情绪状态对记忆效果的影响(二) 、外加识记动机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四、 小学儿童记忆能力的培养(一) 、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二) 、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2、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这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可思考的直接对象3、对有意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1) 采用直观形象记忆法(2) 口诀记忆法对一些历史年代、地名等无意义材料,可采用:(1) 谐音法(2) 数字

    38、特征法(3) 译意法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5、掌握一些实际的策略(1) 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2) 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三) 、合理地主旨复习1、复习要及时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3、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就是指学习的内容达到初步掌握时仍不停止,而是继续进行学习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四) 、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1) 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是正确会议材料的首要一环。(2) 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以免挂一漏万,确保回忆材料的全面。(3)

    39、 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不要停留在用表象来回忆。想象的概述一、什么是表象(一)想象的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所谓新形象是指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二)想象与客观现象想象的形象来源于客观现实,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三)想象的作用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二、想象的种类14(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 按照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2 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叫无意想象3 梦也是一种无意想象,它是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编形式4 引起梦的原因有哪些方面?(1)有身外刺激引起的梦(2)

    40、有身体某部分的生理变化引起的梦(3)有思绪紧张心理性原因所引起的梦5 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叫有意想象(二)在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 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程度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2 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叫再造想象根据已有形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它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2)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虽然在创造性、独立性、新颖性程度上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再造想象有创造性的因素,创造想象必须依靠再

    41、造想象的帮助(三)幻想1 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2 幻想与创造想象的区别:(1)幻想总是体现着个人的愿望,幻想中所创造的新形象,总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新形象(2)创造想象与当前的创造活动直接相联系,而幻想并不与当前的活动直接相联系,而是指向于未来的活动(3)幻想可分为积极幻想和消极幻想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一、想象的品质包括:有意性、现实性、创造性、概括性(一)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1 特点:在想象时往往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离开主题,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做自由联想2 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与小学教学地要求关系密切3 教学活动大大促进了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

    42、性的发展(二)小学儿童想象现实性的发展1 想象的现实性是指想象的现实性受现实的制约,能真实的反映现实2 特点:(1)想象所反映的现象越发接近现实事物,表现为想象形象的特征的由广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到合理(2)从热衷于完全脱离现实的神话虚构,逐渐转向现实生活的幻想3 随着教学活动和发展的思维水平的提高,三年级以后的儿童,就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主的阶段(三)小学儿童想象创造性的发展1 特点:(1)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和模仿性,创造加工的15成分不多(2)到了中高年级,他们不仅在再造想象中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广,能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2 儿童想象的创造性发展表现是:从低年级的“习作例文”

    43、到高年级的“命题作文”的过程(四)小学儿童想象概括性的发展1 小学儿童想象概括性是指从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向有一定的概括性、逻辑性的发展2 表现为:想象所凭借的“依托物”由实向向词语演变二、小学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发展)(一)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与言语1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就狭窄而肤浅;表象准确,想象就合理;表象错误,想象就荒诞2 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应该怎么做:(1)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艺作品,使他们积累起丰富的词汇,学会恰当地运用词汇,准确描述外部事件和内心世界(

    44、扩大阅读量)(2)教师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的言语描绘事,这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更为他们表现想象做出了榜样,使学生具体感受到如何使用言语来表达想象(生动形象的语言示范)(二)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形象的培养1 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2 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1)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2)对抽象词做具体形象想象(3)对物做拟人想象(三)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1 小学儿童幻想已处在由远离现实的幻想向现实的幻想过度阶段2 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幻想,是富于现实性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应把幻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第四章

    45、小学儿童的思维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及规律性的见解好概括的反应,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在人的整个心里活动中,思维占有核心地位 。2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两大特点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人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没有被这节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展的进程思维的概括性表现为思维反映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映的是事物直接普遍的必然的联系(月晕而风)163 思维的种类(1)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来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依靠感知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

    46、分割,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中止了*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记忆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使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 其特点(主要功能)求同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其特点(主要功能)求异4 思维与言语(两者不可分割)(1)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工具言语是个体对语言的应用,属于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活动(2)思维与言语的关系人们可以借助词进行抽象思

    47、维,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通过言语活动传递知识、交流感情、 协调动作二、思维1 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是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头脑里吧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里吧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好不同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加以思考的过程2 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是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3 比较是在

    48、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4 具体化是认识发展的重要过程5 分析和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彼此相反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分析反映事物的要素,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三、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1)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2)概念总是和词联系着,用词来标志,以词的意义形态出现(3)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事物本质属性)和外延(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4)儿童在学校教学条件下,主要通过概念形成(从大量具体实例出发,对得到肯定的一类实例加以概括,抽取共同属性,最终形成一个概念)和概念同化(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概念及

    49、其相互间的关系去接受一个新的概念)两种方式掌握概念17(5)概念形成的两个条件:一是儿童必须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二是承认对儿童的反应应给予肯定或否定(6)儿童入学后,随着知识的增加,概念同化逐渐成为他们掌握概念的主要形式(7)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它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表现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8)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主要形式有归纳推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原理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物的推理(9)思维的三种形式的关系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相互联系的,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而它的形成又借助于判断和推理,判断是推理的基础,而它本身有可以通过推理获理获得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问题来解决)1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例:6 根火柴棒能拼成 4 个等边三角形2 创造过程基本上包括准备、酝 、阐明、记实四个阶段3 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心理学教程[1].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4541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