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50018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宁夏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宁夏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宁夏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宁夏平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宁夏平罗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 12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清明时节的诗与思每到清明节,难免会想起那首著名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谁写的,写于何时,有争论。但是,不管答案如何,这首诗都已渗入了中国文化的肌理,变成了清明节最生动、最富有人情味的一幅水墨画。和许多中国节日不同,清明节是一个来源相对复杂的节日。它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同时又融合了古代祭祖、寒食等许多社会性节日的内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清明节因此有着

2、更多元化的文化负载。首先,清明节传递了中国古人的一种科学经验。中国古代历书说,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古人仰望星空,长期观察和总结,创造出一种方法,把北斗七星的斗柄视为一年时光钟表盘的指针,如果说有所谓“天机” ,那么这便是天机,天机一露,便指示了人间的“时机” 。所以,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天道酬勤,也眷顾懂得自然规律的人们。中国农业源远流长,发达得很早,有山川地理的因素,有工具改良的功劳,更要拜这套经验科学之所赐。事实上,人类的每一步,莫不和经验有关,向前人的经验讨教,又创造新的经验,为后人所用,由此沉淀下来,便成为了科学的知识。其次,清明节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关怀。谁说

3、中国人没有终极关怀?十字架前的忏悔或许因为内心的拷问而显得深沉,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方式。宋代高翥有诗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节祭奠,是一种仪式,但其背后的情和理,又远远超越了仪式的范畴。在先祖坟前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看袅袅青烟腾上天空,继而消散,那一刻,不仅仅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那喧闹芜杂的声音和晦明晦暗的火焰化入青山白云,就像人生流淌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里。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因为有了这天地之间的广阔背景,而显得更加豁达。所以,清明节虽然是一个怀念的日子,但它不排斥欢乐,就像宋人吴惟信的诗句, “梨

4、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这个节日也鼓励踏春和愉快的运动。最后,清明节也渗透着中国人的维新精神。清明这时节,春风化掉冬雪,万物开始生长,生命开始孕育。而且,由于纳入了寒食节的节俗,即使是火,也需重新燃烧起来。有古人以诗自况,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一个寒窗晨读的学者形象迎面而来。这里的“新火” ,毋宁说是新的希望、新的规划。 “一年之计在于春” ,士农工商、渔樵耕读,都得告别昨日的沧海桑田,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然,所- 2 -谓新旧,相反相成。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维新就是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创

5、新。小到一家,大到一国,维新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辩证之后的高度自信,相信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相信自己的道路和未来。我想,清明节就是这样的一个日子,它提醒我们怀念,让我们从过去看到现在;它也提醒我们去做规划,让我们充满希望、充满想象力地走向未来。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清明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在“春分”之后,从自然规律来看,这个时机适合“种瓜点豆”。B清明时节是中国一个传统节日,它来源相对复杂,融合多种社会性节日内容,有着多元化的文化负载。C清明节渗透着中国人的维新精神,因为这个时节万物开始生长,生命开始孕育,人们也告别昨日,迎来新的机遇和

6、挑战。D清明时节是一个怀念的日子,清明节到先祖坟前放鞭炮,哭悲歌,烧纸钱,这种祭奠仪式只是为了表达生者对逝者的致意。2下列诗句,不能表明“清明节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关怀”的一项是( )A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B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C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D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和总结,能根据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判断相应的农业“时机”,可称得上懂得自然规律。B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之所以豁达,是因为哪怕“清明节”这样的节日也不排斥欢乐,鼓励踏青和愉快的运动。C中国农业源远流长,离不开经

7、验。人们不断继承前人经验,又创造新的经验,这些经验沉淀之后便成了科学知识。D维新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好创新。是一种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对自己的道路和未来的自信。【答案】1D2C3B【解析】1- 3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

8、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 D 就是曲解文意。2【试题分析】题干“下列诗句,不能表明清明节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关怀的一项”,答题关键词“人文关怀”C 项中“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是科学经验,不是“人文关怀”。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清明,本是敦

9、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10、轻烟散入五侯家。”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准备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寒食节期间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黄色近似今日点心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青白团子。此外,鸭蛋、枣糕、- 4 -杏仁粥、冻猪肉、冻鱼肉,也是寒食节常用的食品。寒食节期间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

11、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3【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

12、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

13、、兼御史大夫。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5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选自

14、旧唐书)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B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C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D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年号。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B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

15、王的文书命令。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的常用词语,一般指降职,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D大赦: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B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C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16、D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5 分)- 6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5 分)【答案】4C5C6C7(1)叛贼来攻城,多次被程千里击败,凭借功勋多次升迁,直至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被动句 1 分,“累”“加”各一分,句意 2 分)(2)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呀,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突然失掉主帅,也不可丢失城池,(判断句,“诸”,“乍

17、可”各 1 分。句意 2 分,共 5 分)【解析】4【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抓住时间、官名、标志词,通过谓语动词前后推断其主语、宾语等,从而理解句意,断好句子。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

18、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

19、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 7 -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 项中,迁,一般指升职。【考点定位】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还有一些常用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

20、相兼枢密使”(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

2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6【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7【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累”“加”;(2)“诸”,“乍可”。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考点定位】

22、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8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

23、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程千里是京兆人。他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 ,勇猛有力。他本来是碛西募人,多次凭借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年,他被授予御史中丞。天 宝十二 年,兼任北庭都护,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领部众归附唐朝,隶属于朔方军,唐玄宗为其改赐姓名叫做李献忠。李林甫统领朔方节度,任命李 献忠为副将。之后又下诏,将李献忠部落转移,隶属幽州管辖,李献忠和安禄山素来不和,恐惧不敢奉诏,于是背叛朝廷逃回碛北,多次成为边关大患。唐玄宗对他 感到很愤怒,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天宝十二年十一月,程千里的军队到达碛西

24、,用书信晓谕葛禄,命令他帮助朝廷。李献忠势单力孤,归降了葛禄的部落。葛禄将李献忠及其妻子儿女、帐下数 千人都 捆绑起来,交给程千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天宝十三年三月,程千里在勤政楼献上俘虏李献忠,最后将他在朱雀街斩首,程千里凭借 功绩被授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然留任辅佐治理羽林军。安史之乱发生后,朝廷下诏命令程千里在河东招募兵勇,充任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天宝十五年正月,程千里被升迁为上党郡长史、特进,代理御史中丞,派兵守上党。叛贼来攻城,多次被程千里击败,凭借功勋多次升迁,直至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包围城池,并且多次带领少

25、量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于是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 ,想要生擒蔡希德。双方精锐 的骑兵 交战得很激烈,差一点就要生擒蔡希德,但是蔡希德的救兵到了,程千里于是收拢骑兵撤退,可是护城河的桥坏了,他掉进了坑里,反而被蔡希德抓住了。程千里抬 头告诉自己的骑兵说:“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啊,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军队失掉主帅,不可丢失城池。”士兵们听到后都流下了眼泪,早晚严防死 守,叛贼最终也没有攻下城池。程千里被俘到了东都洛阳,安庆绪给他安排了住处,专门给他安排了伪职特进,把他囚禁在客舍中。等到安庆绪败走的时候,程千里 被严庄杀害。这一年的十二月,皇上驾临丹凤楼大赦天下,其中说到

26、:“忠臣侍奉君主,只有杀身报- 9 -国而不会叛变成为贰臣;烈士为国捐躯,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像李 憕、卢 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这些人,马上追赠官职,寻访他们的子孙,加封他们的官爵,家中人口都多多给予抚恤。”于是从此给予厚待的 人,无不是要求节义完备的而程千里终究因为被生擒到叛贼的朝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列这首古诗词,完成后面题目。游西湖苏辙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

27、,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 ,自号颍滨遗老。(1)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2)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答案】(1)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突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写百姓问询,对以“鱼鸟惊猜”,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答出一个专业术语及分析给 2 分,可酌情给分。)(2)同样是辞官退隐,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句,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本诗尾联,苏辙“无言”而“归卧”,闭户

28、不出,只能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表现出的是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答出陶诗与本诗都在写“辞官隐居”给 1 分。答出“陶”怡然自得给 2 分,分析尾联内容并答出情感给 3 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10 -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29、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借代”“比喻”“拟人”。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用“拟人”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

30、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本题中两诗都是对“雨”的吟咏。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三)名篇名句默写(6

31、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_,只是朱颜改。(2)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以比喻手法描绘杨玉环见汉家天子使者悲楚委屈落泪的句子是 , 。(3) 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_, _。(4) 锦瑟一诗中,运用庄周梦蝶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 11 -【答案】(1)雕栏玉砌应犹在(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4)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

32、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题中的“士也罔极”中的“罔”考生容易错写成“惘”,考生可以联系“只是当时已惘然”比较记忆。考生在理解子义的基础上就不会错写。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 分)两株玉兰树陈忠实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

33、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 天气很好。温润的风似有若无。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我的心微微

34、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玉兰花在我其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 12 -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 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

35、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村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等等。后两种说法不能成

36、立,我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可能发生,却也无可奈何。我曾扒土寻找蛴螬,一只也未见到。我就怀疑大约是玉兰根自身发生了什么病患。 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如果

37、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文章先写玉兰花开,再写玉兰树的遭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B文章开头写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是为了引出下文写我

38、要回到老家小屋,表达我对生老病死的思考。 C作者突然看见玉兰树开花了,内心微颤,惊喜得轻叫一声,这说明他根本没想到这颗玉兰树还会开花。 D文章以“一颗玉兰树”为线索,通过这颗曾经快要病死今又开花的玉兰树,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思念之情。E玉兰树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作者把玉兰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生老病死参悟的结果。- 13 -(2)简述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 分)(3)请概括说明文章中这两朵玉兰花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两朵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 分)(4)结合全文,仔细品味文章最后“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6 分)【答案】 (1)

39、AE(2)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玉兰树。借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答出第一点 2 分,打出第二点 3 分)(3)特点是鲜嫩、纯洁、生机勃勃;在描写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将玉兰花拟人化:“洁白如玉”则是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两朵玉兰花的鲜嫩、纤尘不染。(答出特点给1 分,答出拟人和比喻 2 分,结合内容分析 2 分)(4)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这一颗幼小而又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

40、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答出一点 2分,言之有理, 酌情给分)【解析】【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

41、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述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是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无非有两种作用,一个是衬托心情,一个是引出想要描写的事物。在这篇文章- 14 -里,作用显然是后者。这段文字又在文章开头,所以有引起下文的作用。【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

42、景交融”、“借景抒情”。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比如本题就是借助景物描与下文现代城市灰蒙蒙的清晨作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真正的清晨的渴望。二、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本题中这段景物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纯净、清澈的环境中,渲染气氛。三、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

43、等。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四、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

44、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人力车夫与自然的关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五、交代背景。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萧条荒寂的现实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士活动的典型环境。小橘灯一文写了“天色越发阴沉了”、“窗外浓雾里迷蒙的山景”、“黑暗潮湿的山路”等,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重庆的政治气候同这天气一样阴沉黑暗。【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常用修辞方法的分类及作用:比喻(明喻、暗喻、借喻):生动形象拟

45、人:- 15 -生动形象夸张(夸大、缩小):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事物排比:增加语言气势,增强文章表现力对偶:增强表现力,增加节奏感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表现力设问:引起兴趣,启发思考反问:加强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技巧点拨】关于探究的考点考纲中说明有三,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方法 1贴近文本,有理有据(文本意识)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

46、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本题就要紧紧围绕“人生况味的感受”含义展开。2整体把握,内引外联正确解答探究试题,应具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整体把握的意识,领悟全文中心主旨的能力。内引外联: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主旨意识)3凸显关键,放大内涵(关键词句意识)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中,答题时应凸显关键词句,分析答题区间上下文的结构关系,明确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本题中考生就在明确文本手法和主旨的前提下,凸显其现实意义。4 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多角度意识)条分缕析,

47、即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一分析。多角度呈现,对小说而言可以从 人物、情节、主题等不同角度考虑,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5明晰题旨,规范表述(规范表述意识)审清题意,规范作答,答案全面,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第卷表达题4、语言文字运用(25 分)12对下列各项划线词语的解说,错误的是( )A动干戈于邦内(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长柄兵器。此处指“战争” )B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乘,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大夫封地。家,诸侯封地)D上穷碧落下黄泉(道家称天空为碧落)【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48、”,C 项中, 国,诸侯。家,大夫封地。- 16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代入原文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

49、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本题目考查的是课内诗词。13下列各项中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没死以闻 项王军壁垓下 吾知公长者 骑皆伏曰 行李之往来 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奉厚而无劳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A/B/C/D/【答案】C【名师点睛】在文言文中,名词除了像活用为动词,还可以做状语,名词做状语有以下情况: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题中 C 项“上”,属于这一类。例如:(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 “南指”“向南指”。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