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生命的赞歌习题(打包4套)鲁人版必修3.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习题打包4套鲁人版必修3.zip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习题打包4套鲁人版必修3.zip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3屈原列传习题鲁人版必修320181129312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4记念刘和珍君习题鲁人版必修3201811293126.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5最后的常春藤叶习题鲁人版必修320181129312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文天祥千秋祭习题鲁人版必修3201811293128.doc
  • 全部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3屈原列传习题鲁人版必修3201811293125.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4记念刘和珍君习题鲁人版必修3201811293126.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5最后的常春藤叶习题鲁人版必修3201811293127.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文天祥千秋祭习题鲁人版必修320181129312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3 屈原列传一、课外阅读(2018·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解析:B 根据语意,“涣少好侠”是“王涣从小喜欢行侠”的意思,“王涣”是“少好侠”的主语,语意连贯,中间不能断开。 “尚气力”承前省略主语“王涣”,语意完整,前面应断开,据此排除 C、D 两项。 “敦儒学”中的“敦”是“重视”的意思,后面带宾语“儒学”,中间不能断开。“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是并列关系,中间应分别断开,据此排除 A 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 “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解析:D D 项,“京”单用时,可以指国都。但“师”单用时,没有国都的义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 2 -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解析:D D 项,“仍然忙得无法分身”属无中生有。原文最后所说“不得旋踵”的意思是“绝不畏避退缩”,“而文理不及之”的意思是任峻在断案条理方面比不上王涣,都不能得出“仍然忙得无法分身”的结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译文: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译文: 解析: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等。(1)“弦歌”,名词用作动词,奏乐歌咏。 “荐”,祭祀。 “为”后省略宾语“之” 。 “祠”后省略“于”,“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为(之)(于)安阳亭西立祠” 。(2)“狱”,案件。 “威风猛于涣”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威风于涣猛” 。 “文理”一词古今异义,古义为“条理” 。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 上他。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郡郪县人。王涣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从小喜欢行侠,崇尚武力,多次和强悍轻捷的少年往来。后来他改变操行,重视儒学,修习《尚书》,诵读法律,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担任职务,敢于决断,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治政的名声广泛流传,到京师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的?”陈宠叩头辞让说:“臣任用功曹王涣来选拔贤明有才能的人,任用主簿镡显来纠正过失补充遗漏,臣不过是捧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和帝十分高兴,王涣因此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朝廷任命他为温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恶狡猾的人,时间一长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境内安定太平,商人可以在路边过夜。其中有放牛的人,经常说将牛交给王涣了,始终没有发生互相侵犯的事。王涣在温县担任三年县令,升为兖州刺史,他以法律治理兖州各郡,德化和声威得到广泛推行。后来他因为拷问妖言妄论不符合实情而被定罪。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担任洛阳县令。(王涣)处世公平正直,施政时能做到宽严适中。那些长期诉讼的冤案疑案,历经几任县令都没有断决的,根据法律情理难以评判的,(王涣)没有不巧妙地弄清案情真假,消除大家的疑惑的。他还能用奇谋异术揭发和暴露隐秘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妙的计谋。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相互凑集钱粮,上千人为他举行祭奠。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放上祭品。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掠夺,经常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被掠夺,所以前来报答他的恩德。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信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都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绝不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二、语言运用- 3 -5.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通 告为提高辖区网络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网络基站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通讯管理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敝工程将于 2018 年 6 月 10 日 20 时至 11 日 8 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网络用户的正常上网。基站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即时通讯、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网络屏蔽和代理服务器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87654321。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 支持。移动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2018 年 6 月 7 日(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解析: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不妥当”指通告中有不得体的地方,所以应该从语言表达“得体”的角度审读通告内容。(1)宣布:公开正式告诉(大家),侧重“正式” 。通告:普遍地通知,侧重“普遍” 。所以,“宣布”应改为“通告” 。(2)通告要求使用通俗语言,“敝”过于文言化,宜改为“本” 。(3)对用户宜用敬辞,所以“提出”宜改为“垂询” 。(4)“贵”是敬辞,指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用户”指向有误,应改为“您” 。(5)“不安”不能与“深表”搭配,应改为“歉意” 。答案:(1)宣布 通告(2)敝 本(3)提出 垂询(4)贵用户 您(5)不安 歉意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仿写句子。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认为大团圆是喜剧,非大团圆是悲剧。但也有作家写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你所学的高中课文,或你熟悉的中外文学作品,还有哪些是写悲剧(不团圆)的?请仿照例句,紧扣“不肯大团圆”,再写两个句子。例句:关汉卿不肯大团圆,痛陈窦娥的冤情,控诉了封建吏治的黑暗。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是来自高中课文中的悲剧,二是注意例句的格式:×××(作家名)不肯大团圆,……,……。(陈述内容)答案:(示例一)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了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庭的衰落。(示例二)鲁迅不肯大团圆,描写了祥林嫂的惨死,揭示了国民精神的麻木。- 1 -4 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祈 求林敬钧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②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③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④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⑤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⑥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⑦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⑧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⑨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⑩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选自《美丽如初——10 年精短散文 100 篇》)- 2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篇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一方面象征了中华民族,同时奠定了沉郁、厚重、苍凉的基调,也为下文看到鹰旗,展开联想和为鹰震撼做铺垫。B.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形成对比,突出表现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C.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D.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解析:C “虐待人才的行为”于文无据。文章表达的是对生命意识、生命尊严的祈求。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请品味句中画线词的妙处)(2)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请写出这“一颗泪珠”的特殊含义)解析:第一句中的两个词是对“年轻的鹰”的神态描写,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此鹰是人工孵化的,没有野生鹰的特性,没有对自由的追求。因此句中的“冷漠”表明它对野生的老鹰的遭遇没有丝毫的同情,“茫然”表明它对野生鹰向往远方的行为根本不理解。第二句,结合全文可知,“一颗泪珠”是鹰的泪,也是作者的泪。写出了被捆在架上无法高飞的野生鹰心中强烈的悲怆,表达了作者对被捆住的野生老鹰深深的同情及内心的怨愤。答案:(1)运用了神态描写。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虽有鹰的身躯,而全然没有鹰的野性,没有自由的灵魂。因此它不会同情野生鹰的遭遇,它更不能理解野生鹰所向往的远方。(只要能说出“不会同情”和“不能理解”之意即可)(2)天上落下的泪,是鹰的泪。鹰高傲、凶猛,却被捆在架上无法高飞,当尊严受到冒犯却无法还击时,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悲怆。作者用梦到鹰泪这一描写,表达了对奋飞者惨遭厄运的深深的同情及怨愤。3.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祈求”若换成“鹰的遭遇”,可以更加突出鹰的不幸。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你的 理由。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及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可知“鹰的遭遇”只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不能在题目中就揭示出全文的主旨。 “祈求”作为题目,更表现出一种呼吁的力量。答案:不赞成。因为本文不只写鹰的不幸遭遇,更重要的是借鹰的遭遇来呼吁善良的人们应“给鹰一颗翱翔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是对生命意识、生命尊严的祈求。所以用“祈求”作为题目,更能切合文章的主旨。(答题关键在于比较两个题目在反映文章主旨上的差异,言之有理即可)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古人远比今人喜爱扇子,他们亲切地称扇子为“凉友” 。对扇子“救人于酷暑”感恩仅是原因之一,① ,才是更重要的理由。 《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芭蕉扇让人联想到神仙的法力;拜《三国演义》所赐,② ;因仕女贵妇的把玩,团扇则散发着贵气和脂粉香;而这一把折扇、衣袂飘飘,构成了今人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想象。芭蕉扇、团扇、折扇……虽材质与工艺有别,趣味和风格各异,③ ,此“凉友”真“良友”也,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所挥之处,身清爽,心安宁。解析: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 3 -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例如本题根据后文的文意,第①处应该填写“扇子上承载着超越器用的文化含义” 。第②处《三国演义》中羽扇是诸葛亮的,羽扇象征着智慧和谋略。第③处前面提到“各异”,后面自然是填相同点。答案:①扇子上承载着超越器用的文化含义 ②羽扇成了谋略和智慧的化身 ③但扇出的凉风却是一样的清爽5.如图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徽,请写出该校徽中小圈内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个字。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所有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八一军徽”表明学校的性质和任务。答案:图案由“八一军徽” “电子轨道” “展开的书” “1953”四个要素构成。 “八一军徽”表明学校的性质和任务,“电子轨道”体现该校的办学使命,“展开的书”寓意这是一方博学求知的园地,“1953”则表明建校时间。- 1 -5 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外阅读(2018·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赵一曼女士阿 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 回忆。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赵一曼女士是在 6月 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 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 20天时间。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 心术。- 2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追到阿什河以东 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 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B.“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C.“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 忆里。D.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解析:B 由“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可知,“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错误。2.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解析:本题从文人的气质、军人的冷峻两方面作答。赵一曼女士文人的气质主要体现在:喜欢丁香花;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用深情、甜蜜的语调讲述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军人的冷峻主要体现在:不屈服于严刑拷问;用军人敏锐的眼光观察、分析可争取的董宪勋和韩勇义;笑对死亡,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遗书,却不忘大义。由这些分析,总结答案即可。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解析:采用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的好处,可以从情节、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等角度思考。- 3 -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运动减肥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① 。运动量过小,不能消耗掉多余的热量,② ;运动量过大,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又会造成过度疲劳,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健康,也难以坚持。一般来说,中青年人身体强壮,③ ,运动量可以大一些,运动时最高心率可控制在 140次/分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从第①空后面的内容“运动量过小” “运动量过大”来看,此处是对下文的提示。第②空是说运动量过小的结果,填写此空要注意结合后文运动量过大的结果。第③空也是说中青年人运动量可大一些,结合前句的“身体强壮”,不难填出。答案:①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往往跟运动量有很大关系) ②减肥效果就不理想 ③身体负担能力较强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 问题。自助式养老是近年来人们在探寻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显然,不依靠政府养老,这就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沉重的养老负担。而熟悉的人在一起生活,就不会发生矛盾;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自然就舒畅。这样,人们就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①熟悉的人在一起,不一定就不会发生矛盾。② 。 ③ 。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 “熟悉的人在一起生活”不发生矛盾很显然是过于绝对化了,“人们就能延年益寿”也属于臆断。答案:②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就舒畅③心情舒畅,人们不一定就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1 -文天祥千秋祭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近年,92 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中获得2015-2016 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1924 年 7 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 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 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 。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 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 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 10 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 70 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 2 000 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 “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 ”“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 年 8 期,有删改]【相关链接】- 2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 。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 》,有删改)1.下列对叶嘉莹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B.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解析:B 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2.叶嘉莹为什么能够走向古典文学研究之路?请结合文本加以回答。解析:叶嘉莹生长环境对她的影响;伯父的适时引导;恩师的鼓励,这些都对叶嘉莹的古典文学之路产生了影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①从小深受家庭的熏陶:出生在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②伯父的引导: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天分,并引导她走上诗词创作、研究的道路。③恩师的鼓励: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3.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解析:本题为概括传主的主要事迹。要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回归到原文,从诗词研究的“理论上” “人才培养上” “继承推广”及“学术成果”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和建树。②人才培养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地铁是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地铁建于地下,① 。地铁运量大,使用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地铁速度快,准点率高,② ,既快捷又经济,民众乐于搭乘。总之,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③ 。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第①空从前文“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可以看出,应填写节省土地资源。第②空的后面有一句“既快捷又经济”,快捷在前文中“速度快” “准点率高”已经提到,那么此处该填写说明乘坐地铁经济实惠的句子。第③空则应填写地铁的优势。答案:①可以节省地面空间 ②票价实惠 ③地铁是最佳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乘地铁出行有很多便利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 20 字)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 22 日说,中国目前已经有近 20 个城市制定了公共场所无烟的法律规定,全国的公共场所控烟条例正在进程之中,有望今年公布实施。毛群安强调,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严格控制公共场所吸烟,这本身就是对健康的促进。他指出,随着科学的研究,我们不断发现烟草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吸烟行为要真正得到纠正,需要公众对烟草危害充分认识,需要吸烟人的自觉。不吸烟的人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公共- 3 -场所的无烟环境。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的主要信息。文本是一则新闻,新闻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在导语中,概括时要特别注意。第二段则以详细解说为主。答案:公共场合控烟条例,有望今年公布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