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陆企业香港借壳自己将变成壳.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436993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陆企业香港借壳自己将变成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陆企业香港借壳自己将变成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陆企业香港借壳自己将变成壳大陆一些企业纷纷选择香港借壳融资,比如绿地集团香港借壳盛高置地,以为花费 30 亿港元,可以融到 50-60 亿港元的资金,而且利息比大陆便宜。笔者认为,这是做白日梦,绿地集团自己没有融到资前,有可能把自己变成壳了,这种事情在借壳的大陆企业身上会大量出现。近期大陆有哪些企业到香港借壳?2012 年 4 月 27 日,招商地产借壳东力实业,代价 1.99 亿港元,持股70.18%。2012 年 5 月 14 日,万科借壳南联地产,代价 10.79 亿港元,持股73.91%。2012 年 7 月 17 日,中粮集团借壳侨福企业,代价 3.622 亿港元,持股73.5%。

2、 2012 年 10 月 18 日,重庆申基借壳光星电子,代价 1.61 亿港元,持股53.75%。2012 年 12 月 19 日,河北勒泰借壳至祥置业,代价 5.6 亿港元,持股61.96%。2013 年 3 月 20 日,大连万达借壳恒力商业地产,代价 6.745 亿港元,持股 65%。2013 年 5 月 8 日,绿地集团借壳盛高置地,代价 30 亿港元,持股60%。 2013 年 6 月 14 日,蓝鼎控股借壳嘉辉化工,代价 13.25 亿港元,持股比例不详。2013 年 6 月 18 日,朗诗集团借壳深圳科技,代价 8.63 亿港元,持股63.4%。大陆企业到港借壳有哪些风险?第一

3、,幕后控制人会以剩余的大量公众股作为牵制,这种壳公司占香港三分之一左右,恒力商业地产背后就有香港壳王的詹培忠的身影,将来注定会在注资计划通过上大量进行干扰,比如资产质量不好,请增加或调换资产注入,另外,股价的控制权也在他们手上。绿地集团就面临投资者不青睐酒店资产注入,所以,将来需要注入一些优质的住宅项目。第二,买壳后 24 个月内,累计注入的资产的任何一个指标,必须高于壳公司的收益、市值、资产、盈利、股本任何一个的 100%,该注入可能要以 IPO申请的标准来审批。第三,河北勒泰注资 5.6 亿港元借壳至祥置业后,并没有马上得到融资,相反,还要通过 3 亿港元的股东贷款,作为拿地的资金。笔者认

4、为,大陆企业到香港借壳还面临许多别的风险,比如,美国收紧流动性,那么香港房地产和上市公司股价明年有可能面临暴跌 50%的命运,不但没有发展到将来融到资,却把自己的支付代价亏了一半。由于美联储的退出 QE言论,美股已经多翻空,全球流动性紧张,大陆银行面临利率暴涨,一个月利率暴涨到 34%这种情况,很明显,这些到港借壳企业在大陆银行将面临紧缩的流动性供应,僧多粥少,所以,先前的信用支票会大幅缩水,本来可以把支付香港买壳的这笔钱可以用于手头周转,现在将面临不但无法周转,还面临倒贴收购壳后的资金,但是大陆银行的支票信用大幅缩水。结果有可能变成大陆身与香港首异处,一刀两断,顾首顾不了尾,这种资金分裂造成的大陆企业将因买壳而加速面临陷进困境中,最终把自己变成壳。就算将来融到资,可是香港房地产价格拦腰一刀了,融资只能融一半了。那时融到港资也没有大用场了,大陆的项目早已成为烂尾工程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考虑到香港壳资源的背后有人扰乱,将来港房价格打对折,收购后还要注入资金,大陆因流动性紧缩银行信用支票缩水,买壳后24 个月的注入资产面临各种挑剔,大陆企业有可能演变成顾此失彼,结果就是赴港买壳却把自己变成壳。预计这种命运会有 50%以上的企业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