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435941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案例之二:集约开发袁屯村去年以来,沁园办事处袁屯村积极加快“空心村”治理步伐,将全村宅基地收归集体,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合理置换,有效地整合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城郊农村建设新农村的有效路子。一、土地流转之前袁屯村位于沁阳市南郊,地处城乡结合部,由袁屯、藕庵、小李庄 3 个自然村(小组)组成,全村 152 户,664人。据调查,该村土地流转之前,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居住分散,管理不便。多年来,由于三个自然村相距较远,群众生产、生活交流不便,且三个自然村各自为政,行政管理困难,以致社会事业投入成本较高,影响和制约了该村经

2、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由于三个自然村分散居住的历史原因,造成该村宅基地管理混乱, “空心村”现象严重。该村群众住宅面积达 258.86 亩(袁屯村占地面积 164.21亩,藕庵村占地面积 51.65 亩,小李庄占地 43 亩) ,户均拥有住宅面积达 600 平方米。三是交通、区位、土地等优势条件无法提升转化。由于该村属城乡结合部,紧邻长济高速路,太行大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明显,土地升值空间很大。随着我市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招商引资的不断推进,城区企业不断外迁,新项目不断引进,都需要大量土地,而过去由于村民分散居住,土地属村小组所有,村两委无法集中组织土地有效开发,资源浪费

3、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二、土地流转过程针对以上问题,该村两委于 2007 年 4 月份开始酝酿将全村宅基地统一收归集体所有,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认真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据了解,该村召开征求意见会议达 100 次之多。第二步,借鉴先进经验。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北京房山区韩村河、辉县裴寨等村参观学习,征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在听取各方面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讨论、论证,确立了“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将三个自然村合并,收回全部宅基地和耕地,由村委会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第三步,进行全

4、民公决。由村组干部逐户向群众宣传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和意义,消除杂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发放袁屯村关于新农村建设土地收回、重新分配的全民公决书 ,让群众对这一措施进行公决,全村 152 户,每户出 1 名代表在公决书上签字。第四步,分步实施。根据村民公决通过情况,袁屯村将原三个自然村土地统一收归集体,整理开发。一是高标准规划住宅小区。将整理出的土地,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结合群众意愿,规划建设 152 户,每户占地 240平方米,建筑面积 258 平方米,每栋价值 18 万元(含基础设施配套费用)的住宅小区,占地 98.94 亩,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 50 套已开工建设,10 月份即可建成。二

5、是借助外力发展。由于新村建设共需资金近 3000 万元,而村集体又无力承担,在不增加村民负担的基础上,报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将整理出的 100 亩土地通过市政府挂牌出让,出让金全部用于新村建设。三是合理补偿。聘请房管局对村民房屋进行合理估值,拆迁后由村集体根据估值情况进行补偿。三、土地流转之后一是改善了居住环境。新村建成后,随着群众的集中入住,管理更加便捷,公益事业投入成本减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广场、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都将分批建设。村支书焦玉贵所说:“以前我们早想打个深水井,但由于群众居住过于分散,管道铺设距离太长,费用过高,且管理不便,而一直无法实现,现在全村群众集中居住,配套资金

6、大大减少了,我们不但敢想,而且敢干了” 。二是节约了土地资源。宅基地收归集体后,通过合并整理,共整理出土地 258 亩,用于新村建设 100 亩,土地出让 100 亩,节约土地 58 亩。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收归集体后,该村将依托区位优势,把土地分为两类,一类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另一类建设标准化厂房进行出租,将土地收益用于分红,保障农民利益。正如该村村委主任秦东红描述的那样:“当今社会,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只要我们守住了土地,就等于有了摇钱树,我们会让土地这颗摇钱树越长越旺盛,不断为群众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是引来了资金、企业。土地收归集体后,村集体可根据需要合理开发,进行招商引资。据村委主任

7、秦东红介绍,目前,已有一些投资者就投资标准化厂房建设事宜进行洽谈,并且有企业已经预定了厂房。四、存在问题1、新村建设资金缺口问题。152 栋村民安置住宅及相关的配套设施需资金近 3000 万元,以目前的地价,剩余的土地尚不足以支持开发企业的巨额投入。为此,该村希望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2、天然气管道问题。由于我市天然气发展较晚,目前还没涉及城郊,该村希望市委、市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天然气管道铺设问题。3、深水井问题。由于深水井项目指标有限,且投入较大,而该村又无力承担。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协调水利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案例之三:土地入股西紫陵村去年 9 月份,

8、紫陵镇西紫陵村在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经党员、群众代表大会通过,以“空心村”治理中获得的 270 亩土地为试点,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前西紫陵村位于我市西北部,共有 550 户 2300 口人,耕地 1900 亩。由于历史原因,在该村东南侧形成了一块 270余亩的划新不交旧的“空心村” 。共涉及 176 户,房屋 500余间,建筑面积 5000 余平方米。长期以来,这片土地除了少数几户用于居住外,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未给村民带来任何经济效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2007 年 3 月,该村抓住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治理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到了国家的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同年 8 月,开始对“

9、空心村”进行复耕。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2007 年 8 月份, “空心村”治理中即将获得的 270 亩土地,给该村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将其平均分配,每个人仅能分到 1 分多地,不便于耕作,如果将全村的土地重新调整不仅违反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而且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比较大。2007 年 9 月,该村两委在经过多次开会进行研究讨论后,决定以复耕的 270 亩土地为试点,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注册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土地的快速流转,进而改善全村每亩土地年收益仅 500 元左右的低效益局面,为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其主要做法为:1. 广泛宣传。分别召开村两

10、委会议、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将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学习,与广大党员和群众代表达成了共识。同时,还利用广播、标语等形式对土地流转,走土地集约化经营道路的好处进行广泛宣传,使之做到家喻户晓。2. 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聘请我市农业、林业部门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论证的基础上,2007 年 9 月,该村投资 20万元,注册成立了“沁阳市开源农业合作社” ,拟以复垦出来的 270 亩土地为依托,从事种植、养殖结合的立体式生态农业生产。3.给予最大的实惠,吸引农民入社。如果农民以复耕后得到的土地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则每亩地每年将得到

11、1000 元的收益。同时规定,本村村民可优先进入“开源合作社”打工,按照技术水平、出勤天数每月领取工资。使全村 100%的群众自愿加入到了合作社中。4.科学规划规模经营。将在 270 亩土地上连片种植速生杨,每亩 40 棵,8 年砍伐一茬。按目前每棵树300 元计算,每亩可收益 12000 元,每年每亩地平均收益1500 元。同时,树下进行土杂鸡散养,每亩养 12 只,270亩共 3200 只。土鸡每年产蛋 7 个月,每天可产蛋 300 斤,按目前每斤土鸡蛋 8 元计算,每天可收益 2400 元,每月可收益 7 万元,7 个月即将近 50 万元收入。两项加起来每亩共计收入 3300 元,可使亩

12、均效益提高 4 倍以上。三、 目前存在的问题1.土地整理项目没有如期完工造成土地仅流转没成效。土地整理项目,从去年 8 月份开始,计划在 12 月份完成,但是现在迟迟没有完成,也没有进行验收,村内计划开展的工作没有办法如期进行。2、土地整理标准低造成土地仅流转没成效。空心村治理平整的土地标准比较低,270 亩土地虽然平整完毕,但是没有达到有 50 厘米厚可耕种土壤的要求,致使平整出来的土地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种植。目前,该村只能以每亩 3000元的代价进行重新平整。由于资金的限制,从该村目前的能力看,只能暂时平整 50 亩的土地,其余的土地在资金到位后才能进行。3、资金的制约造成土地仅流转没成效。

13、计划进行的立体种养“生态养殖”项目,如果要是想建成并取得成效,至少要 150 万元,但是目前村内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根本没有进行项目开发所必须的资金。目前,也仅仅是部分的土地种植了速生杨。四、几点启示1、有一个好班子是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该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是得益于村里有一个敢想、敢干,战斗力、凝聚力比较强的好班子,群众的充分信赖和大力支持,促进了土地的成功流转。2、强力的资金支撑是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该村集体拥有价值 100 万元的林权,为能够申请农业贷款,进行农业项目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 15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即使土地已

14、进行了流转,但在短期内也无法看到成效。3、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土地的成功流转,无疑会给群众带来巨大的实惠,快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宽松政策环境,土地流转只能成为低效的、毫无意义的流转。如:该村申请的 150 万元农业贴息贷款,虽然农业银行已原则上同意,如果政府不出台相应的文件,贷款将无法兑现;国家政策规定土地复耕项目,按照每亩 800 元的标准给予连续 3 年给予扶持资金,如果政府不给予关注,这部分惠农资金也将难以兑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村立体生态种养开发项目向预期的建设方向发展。二是政府进行必要引导和技术支持。首先该村计划种植的速生杨要

15、见成效,至少需要 8 年的时间;其次土杂鸡养殖,回报期只少也要 1 年以上,这些要产生巨大的效益,都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政府的正确引导。渠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辖 60 个乡镇,500 个行政村,总人口 140 万人,农业人口 114 万人,耕地面积 94.3 万亩,人均耕地 0.82 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近年来,由于劳动力外出多、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等原因,个别地方土地资源反而闲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户流转承包土地,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种养业,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

16、转面积 14.3 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 15.2%;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 5.4 万户,占总农户的18%。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吸引了达州市天然药业有限公司、宕府王呷酒有限公司、川东花卉有限公司等 10 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催生了 20 万亩优质柑桔、10 万亩黄花、5 万亩高产油菜、4 万亩中药材等多个特色产业群,形成了种养有规模、布局讲科学、品种最优化、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政策扶持,营造土地流转环境。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土地分散在农民一家一户,不便规模经营和业主流转。为了破解这道难题,渠县在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过程中,紧紧围绕建设川东特色农业大县的目标

17、,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取向,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以引导、服务、示范为手段,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方法,创造了宽松的土地流转环境,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一是政策优惠扶持。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工商企业投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政策措施,从工商登记、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优惠和支持,为促进我县农村土地规范流转营造了良好环境。二是资金投入。县政府制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若干意见 (渠委办20079 号)明确规定规模经营农用地 50 亩以上的,前三年由县财政给予每年每亩 500 元的土地流转补助金;对规模用地的排灌水渠、农用电力等

18、基础设施由政府负责建设;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确需修建生产性用房的土地,视同为农业设施用地。三是项目配套,为了做大做强我县的黄花、柑桔、粮油产业,在土地流转中,凡是符合我县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我们都同中央省市的农业项目结合起来,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良种良苗,并加强规划区内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业主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打造良好工作环境。 二、机制创新,打造土地流转平台一是建立机构,打造窗口。按照川办发20081 号、川农业200864 号文件要求,经县政府同意,建立了渠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由农业局局长贺翔云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在渠县农业经营管理站,租用临街门市两间,建立了渠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

19、大厅,购置电子显示屏设备一套,配备专用办公电脑及打印设备三套,办公桌椅三套,联接上网(ADSL)固定电话一部,数码相机一部,文件档案柜两套。县农经站一名副站长带领三名业务骨干专职办公,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价格评估、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业务指导、纠纷调处、档案管理等工作。现正筹备在渠县农业网站上建立渠县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专栏,以互联网方式收集和发布供需信息,逐步实现土地流转交易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二是开展普查,建立流转信息库。今年 3-8 月,我们对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开展普查,对流转规模、流转方式、流转程序、合同管理以及流转大户的经营状况等进行调查摸底,摸

20、清了全县 14.3 万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建立起了流转信息库。 三是健全制度,规范操作程序。渠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统一制订了渠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格式文本和渠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委托书样式 ,制定了平等协商、资质审查、合同订立、乡镇鉴证和县、乡、村三级登记备案的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土地流转程序,规范了流转手续。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栏,健全了农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记簿 、 农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记簿和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簿 ,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统计报表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备案审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实行挂牌上岗,规范服务。四是试点

21、示范,建立乡镇流转平台。2007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以三板乡荆山、香安、福城、大石等村为中心,建立了 5000 亩的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吸引了宕府王呷酒、川东无公害蔬菜、川东花卉有限公司等 15 家高科技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入驻,示范园每年创造利税 500 万元以上,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今年,在有庆镇、三板乡、鹤林乡等三个乡镇开展示点示范,建立规范的服务大厅,制定农村土地流转规则 、土地流转运作流程图 、 土地流转服务承诺 、 工作人员守则 、 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监督查处办法 、 土地流转服务指南 、 农村土地流转须知及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村级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为全

22、县推行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平台探索了路径,积累经验。三、方式创新,探索土地经营形式一是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平台引领土地流转。以专业合作社为新型组织载体,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联合经营、引进业主开发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探索出了“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和“保底分红+劳务收入”的农户增收模式,既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又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了土地经营的收益,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 164 个,经工商注册登记的 30 个,入社(协会)农户 9 万户。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 3.8 万亩,涉及农户 1.1 万户,

23、推进了优质粮油、优质果蔬、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特色种植业的发展。 渠县绿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吸收 530 农户,利用秋收后的闲置田地,种植双苞菇面积 480 亩,年产鲜菇 7 万公斤,销售收入 42 万余元,盈利 18 万元,向社员二次返利 12 万元,农民亩平增加收入 880 元。2008 年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示范社,2009 年成功申报实施商务厅、财政厅、农业厅“农超对接”项目。 渠县三板柑桔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 1500 亩建立核心种植基地,有农户 386 户,合作社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员每年每亩保底 500 元,加上分红和劳务收入,每亩每年纯收入可达 3200 元,比农户种植粮食

24、每亩增加收入 2500元左右。合作社产品渠县锦橙,注册了“宴神”牌商标,四川省农业厅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基地评为“国家级标准化桔柑生产基地” 。2008 年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示范社。 二是引进农业经营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土地流转。把农业建设项目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引擎” ,坚持“外引” 、 “内育”并重,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着力培育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以项目整合农村资源,带动农村土地流转,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农村劳动力。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过 100 万元的特色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28

25、 家,带动农户 11.2 万户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4.2 万亩,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2.8 万亩。 渠县引进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和琦鑫源食品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采用农户书面委托村(社)流转的方式,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渠县黄花产业,建成黄花标准化生产基地 8000 亩,带动黄花种植面积 10万亩,初步形成了渠县西部黄花产业带。黄花种植户每亩收入由 800 元提升到 3000 余元,两大公司率先在国内实现并创新了鲜黄花蒸汽脱毒自动化生产、鲜黄花生产发酵储藏、鲜黄花复色保鲜等深加工技术,批量生产了“四季黄花” 、 “即食黄花” 、 “新型干制黄花”等系列产品,

26、2009 年出口美国 48 吨,创造外汇收入 120 万美元。 报恩乡清河村和八一村于 2006 年引进达州市天然药业有限公司,采用农户书面委托村(社)流转的方式,集中连片发展莪术中药材。目前,莪术种植面积达到 8000 余亩,占两个村耕地面积的 89.4;从业户数 1300 户,占两个村总户数的 80.8,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 2800 个,亩收入达到4000 元,亩平增收 3000 元。 三是发挥能人效应,多种方式助推土地流转。我们大胆探索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的流转模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望溪乡村民张秦华从重庆学到安格斯肉牛养殖技术,回乡投资

27、350 万元,租赁 650 农户 1500 亩土地,养殖安格斯肉牛 100 多头,栽种九叶青椒 18 万株,使土地的生产效益由每亩几百元提高到 3000 多元,就地转移劳动力 150 人。周边农民纷纷效仿,发展九叶青椒近 10 万株,一户业主带富一大片。 四是鼓励“田保姆”种田,促进闲置土地流转。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解决土地闲置摞荒问题,推动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了“你在外地忙挣钱、我来代你帮农田”的“田保姆”耕作方式。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 30 万,占农村劳动力的 59%,有 6万亩耕地通过签订代耕、 “托管”协议,由“田把式”耕种和管理。 在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流转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流转信息交流相对滞后等问题。今后,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精神,抓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的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创新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再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营销创新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