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南创新型园区建设的.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6435674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南创新型园区建设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南创新型园区建设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南创新型园区建设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南创新型园区建设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南创新型园区建设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苏南创新型园区发展的新趋势宋田桂(无锡市行政学院,江苏 无锡 214086)内容提要:创新型园区是苏南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示范引领作用,也是打造城市圈、经济带和增长极的重要支撑点。长期以来苏南园区经济增长对资本、物质投入及国际市场依存度过高,相当多的园区在经济总体指标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因此,以创新作为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对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管理体制等进行全面创新,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集聚成长、城市品质提升、园区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现代城市功能区成为大势所趋。关 键 词:苏南创新型园区;发展;新趋势

2、创新型园区是苏南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示范引领作用,也是打造城市圈、经济带和增长极的重要支撑点。长期以来苏南园区经济增长对资本、物质投入及国际市场依存度过高,相当多的园区在经济总体指标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当前,苏南园区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 “要素倒逼”、“成本倒逼”、“环境倒逼”、“资源倒逼”、“市场倒逼”加剧,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以创新作为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对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管理体制等进行全面创新,把苏南园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集聚成长、城市品质提升、园区和城市融

3、合发展的现代城市功能区成为大势所趋。一、从产业园区到创新型示范城区的转型方向 传统园区大多局限于产业园区尤其是工业园区方面,忽视了产业园区对城市优化发展的贡献,没有将园区与新型城区建设很好地融合起来,导致了城市就业分布与居住分布的空间错位,带来了生产性投资偏高而生活性投资偏低的现象。因此,苏南园区应从传统的产业园区向创新型示范城区转变,促进园区从单一的出口加工型或工业制造型园区向多功能产业区和宜居宜业宜商的产城融合园区转型。一是以经济功能区的思路配置资源、调整结构、聚合要素、拓宽市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苏南园区要从大力引进生产要素转变为着力聚集2创新资源,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

4、重自主创新和促进产业升级。二是促进园区创新资源与区域创新网络实现有机衔接,将园区的创新网络、企业组织、技术和市场优势有效植入区域创新系统之中,实现集知识、技术、人才、资本、文化创意等创新要素的多元融汇与流动,形成创新资源的互动共享,促进整体创新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三是要以国际化的视野构筑现代化新型园区,走出自主创新型、集约高效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新路。着眼于和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促进科技、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系统融合与和谐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把苏南园区打造成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俱佳的宜居宜业之地、创业创新的沃土乐园,成为引领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高端区域。二、由“项目主导”

5、转向“功能主导”的园区形态早先苏南园区是以招商引资和改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以项目为主导”的开发模式,带来用电紧张、信贷紧张、用工紧张、用地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园区产业主攻方向不明确,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重视产业规模扩张,轻视产业素质提升,结构性失衡明显。同时,在企业的引进、培育、科研机构设立等方面缺乏明确引导,创新的技术力量分散,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因此,苏南园区建设要由“以项目为主导”转向“功能主导型”,加快实现从构筑有利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形态转变为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形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从封闭式开发向开放式、推动本土企业“走出

6、去”开发,参与境外合作区和集聚区的建设,创造自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标准,形成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格局。二是从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转变为建设有利于技术转移与扩散的环境,着力建设产业“高地” 、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以“竞争促创新”推动外资与内资在创新过程中的相互竞合,由嵌入性向根植性转变,形成整体竞争力。三是塑造以创新为核心的功能优势是苏南园区实现整体跃升的关键。进一步完善园区各项配套功能,大力提升园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辐射带动能力。三、从传统增长方式转向科技创新的产业战略3苏南园区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增长模式的转型期,从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投资驱动阶段向以竞争优势为基础的

7、创新驱动阶段的转换。必须把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作为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基点,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大幅度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链条深化,才能提高苏南园区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主动。一是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大幅度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链条深化,在主导产业领域内形成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使苏南园区成为全球创新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当前苏南园区要围绕

8、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新传感网等实施产业链的延伸,进而引导其不断升级。二是构建以高新企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以高新人才为核心的多元联动、协同推进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智慧型、科技型、创造型、生态型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形成一批具有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和若干特色鲜明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向产业轻型化、软性化、高端化、高质化迈进,使苏南园区成为产业结构优、技术水平高、比较优势足和竞争优势强的发展阵地。三是加快高端、高效、高水平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要进一步发挥园区科研机

9、构、高校的技术力量,探索技术创新和科研合作的有效形式,抓紧在园区建设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国际企业孵化器、科技城以及高水平的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品开发中心,掌握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并通过园区的技术扩散、产业链延伸及示范效应等途径,带动区域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四、从政策优势转向综合竞争优势的优越环境早期苏南园区是以政策优势所形成的成本洼地效应发展起来的。目前,苏南园区在综合环境方面仍不尽完善,致使资本市场不尽完备,知识产权创造、使用和保护的有效机制还不完善,信用体系亟待加快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仍需深化等。因此,苏南创新型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要向增创综合竞争

10、优势4转变。一是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打造更具竞争力、更趋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综合环境。综合环境的要素包含:政府政策、产业氛围、要素供给、园区服务、创新环境和社会与自然环境,最为重要的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二是建设创新型园区,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为园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今天的园区竞争版图中,制度创新、政府效率、服务体系等软因素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构建“精干、高效、服务、市场化”的新体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11、和负面清单管理,打造服务型政府“升级版”。三是关注创新创意创业社会氛围的营造,培育创新文化。加强园区产业文化、诚信文化、竞争文化、协作文化、人本文化等建设,营造温馨和谐进取包容的人文环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区创新文化,并依靠先进文化形成新的凝聚,依靠先进文化形态促进园区经济社会进步。五、由要素开发形态转向系统性结构性的开发方式在不同发展阶段,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同,要素配置的方式不同,相应的开发战略也不尽相同。过去苏南园区更多地依靠土地、资源等要素优势,通过提供产业聚集空间和低成本要素配合,引入境外资本和产业实现发展。过去,苏南园区得到充分开发和使用的是与国际制造业基地需求相适应的一般要素。

12、其特征是引进国外技术、吸收外国资本和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与这种依托低成本要素参与全球低端分工所获得的红利不同,苏南园区发展不能停留在简单地进行要素开发的方式,苏南园区建设要从低级要素利用转向高级要素吸取,向能系统性、结构性地满足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方式转变。一是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战略创新,依托内需市场吸收全球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和人才要素,以此推动苏南园区从学习模仿全面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提升苏南园区在全球产品内分工的地位,逐步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向中端和高端推进,全面培育国际竞争优势。二是加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创业投融资服

13、务等建设,健全风险投资体制、创业孵化体系和公共创新服务体系,以适应园区企业创业、创新需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完善5研发、中试、孵化创新平台,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自有品牌,实现向自主创新型园区转变。三是应推进各级各类园区的特色化发展,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园区之间的“同构化”竞争。要积极推进区域品牌特色开发区、资源特色开发区、功能特色开发区的建设,使园区由外延式扩张转向特色化转型。参考文献:1黄胜平.论高新技术开发区新优势的再造以无锡新区(高新区)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4).2黄斌,刘媛.江苏创新型园区发展特点及路径选择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9(8)3项耀汉,耕夫,胡兰,黄丽.创新型园区以创新引领发展J.中国高新区,2013(2)作者简介:宋田桂(1957),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无锡市行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等的教学与研究。作者单位:无锡市行政学院职务职称:行政学教研室主任、教授联系电话:13961860166邮 箱:通讯地址:无锡市鼋头渚公园内(214086)2014年 7月 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营销创新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