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课件(打包5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课件打包5套.zip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课件打包5套.zip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20190315251.pptx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__传记及科普文课件20190315248.pptx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__新闻及报告课件20190315247.pptx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__散文课件20190315250.pptx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__小说课件20190315249.pptx
  • 全部
    •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20190315251.pptx--点击预览
    •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__传记及科普文课件20190315248.pptx--点击预览
    •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__新闻及报告课件20190315247.pptx--点击预览
    •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__散文课件20190315250.pptx--点击预览
    •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__小说课件20190315249.pptx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 一部分 现代 文阅读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3--4--5--6-考向标 《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的要求是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 ,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理解 :①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 分析文章结构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③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④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近年的考试情况看 ,论述类文本 3题 9分 ,全部是四选一的单选题 ,题型相对固定 ,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信息的筛选、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与推断三个方面上。凸显对文本的整体阅读 ,强调对文本说理性、逻辑性的分析和把握 ,这是一个突出特点。-7-抓住文体特征 ,拆解文本要素文章如一台机器 ,是作者按照一定的写作技巧 “组装 ”成文的。如果我们能把一篇文章 “拆解 ”开来 ,悟透 “组装 ”的技巧 ,一定能解决读不懂文本的问题。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尤其如此。-8-一、论述类文本的构成 要素 -9-二、论述类文本的拆解方法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分析论证思路与手法 ,捕捉文本关键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讲 ,读文的重点就是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和行文的逻辑思路 ,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基于此 ,文章的阅读可采用如下方法 :-10-(一 )标1.标段落数目。文章共几段 ,要首先标明 ;重要段落 ,甚至要标到句。2.标关键句。论点句、分论点句、过渡句、总结句、段落中的其他重要语句 ,一边读 ,一边标画。3.标重要词语。诸如 “足以证明 ”“由此可见 ”“总而言之 ”“不难看出 ”“告诉我们 ”“因此 ”等词语 ,这些词语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论点。其他如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 ,表示时间、结果的词 ,某些指示代词 ,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词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等 ,这些词语 ,有利于我们对比选项。-11-(二 )理具体来说 ,读完每段理关系 ,读完全文理层次。梳理关系有两层含义 :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大意 ;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1.概括段落大意的常见方式(1)寻找关键句子。① 统摄全篇的句子 —— 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② 作论据的句子 —— 论述类文本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 :一种是事实论据 ,另一种是理论论据。③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 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 ,如 “首先…… 其次 ……” 等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 ,可标记每一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 ,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 ,把握文脉。-12-(2)依据关键词概括。① 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 ;② 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 ;③ 某些指示代词 ;④ 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 ;⑤ 提示信息的词 ;⑥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对于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关键词的段落 ,要概括其内容要点进而把握语句间的关系。2.梳理句间关系要注意的关系类型论述类文本的重要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目的、解说、假设等内在关系 ,分析句间关系要注意把握这些关系类型。-13-3.理清全文论述层次论述类文本的论述层次 ,一般体现在段落关系上 ,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对比等逻辑关系。对全文段落层次的梳理 ,可以采用画结构图的方式进行。-14-(三 )辨“辨 ”就是辨析 ,是在标画、梳理后对文本主要内容的一种分析。要 “辨 ”清如下两点 :1.辨清叙议。论述类文本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 ,叙述和议论。叙述是引用材料 ,是论据部分 ;议论是说理 ,往往包含着观点。分清叙议 ,就辨明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2.辨明方法。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如正反对比论证、因果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 ,在读后都要有初步的了解。哪段文字是证明哪一个观点的 ,运用了什么方法证明的 ,都需要有初步的认知。-15-读文 示范 高考 文本 (2018·全国 Ⅰ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1~3题。① 诸子之学 ,兴起于先秦 ,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 ,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 ,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 ;在广义上 ,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 ,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② ☞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 ,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 “照着讲 ”和 “接着讲 ”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 ,“照着讲 ”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 ,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 ,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 ,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 ,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 ,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16-③ 与 “照着讲 ”相关的是 “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 ,“接着讲 ”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 ,“接着讲 ”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 ,“接着讲 ”同时 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 ,从更深的层次看 ,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发展 ,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 “新子学 ”,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 ,“新子学 ”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17-④ ☞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 ,任何新思想的形成 ,都不能从 “无 ”开始 ,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 ,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 ”的意义 ,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 ,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 ,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 ,“照着讲 ”是 “接着讲 ”的出发点。然而 ,仅仅停留在 “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难以继续前行 ,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就此而言 ,在 “照着讲 ”之后 ,需要继之以 “接着讲 ”。 “接着讲 ”的基本精神 ,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 ,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 ,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 ,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总是相互渗入 :“照着讲 ”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 ,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 “接着讲 ”;“接着讲 ”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 ,也相应地内含 “照着讲 ”。 ☞ “新子学 ”应追求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8-读文 支招 一、标1.标段落数目这篇文章共 4段。在各段前分别用 ①②③④ 标出。2.标关键句论点句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 新子学 ’应追求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的统一 ”。分论点句 :第一个分论点在第 ② 段 ,需要概括 ,即 “‘ 新子学 ’也应有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第二个分论点在文章的第 ④ 段开头 ,即 “‘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二者无法分离 ”。过渡句 :“可以从 ‘照着讲 ’和 ‘接着讲 ’两个方面来理解 ”“与 ‘照着讲’相关的是 ‘接着讲 ’”等。-19-3.标重要词语全文论述的重要概念 :如 “诸子之学 ”“新子学 ”“照着讲 ”“接着讲 ”等。表文章层次结构的重要词语 :如 “狭义上 ”“广义上 ”“一般而言 ”“从更深的层次看 ”“同时 ”“在此意义上 ”“就此而言 ”“进而言之 ”。与选项内容相关的词语 :如第 ① 段中的 “不限于 ”“至今 ”等 ,与第 1题的 A项密切相关 ;第 ② 段中的 “主要 ”“涉及 ”与第 1题 B项密切相关。诸如此类。-20-二、理1.逐层概括段意第 ① 段 ,在阐释诸子之学的源头的基础上 ,对诸子之学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对其内涵和外延做了界定。第 ② 段 ,阐释了新时代诸子之学应具有的品格 ,并着重从 “照着讲 ”的角度分析了诸子之学的研究及其意义。第 ③ 段 ,阐释了新时代的诸子之学应具有 “接着讲 ”的品格特点及其作用。第 ④ 段 ,辩证分析了诸子之学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的辩证关系 ,指出 “新子学 ”应追求的目标 。-21-2.理清全文论述层次本文是一篇以历史视域为参照的关于 “诸子之学 ”应具有怎样的学术品格的学术论文。文章呈现 “层进式 ”的结构特点。-22-三、辨1.辨清叙议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学术论文。文中找不出 “叙 ”的内容 ,故不可能存在举例论证 ;文章是从正面论述新子学应具有的特点的 ,故不存在对比论证。2.辨明方法文章主要采用层进式的论证思路 ,由诸子之学狭义和广义的概念引出新子学应具有的两个品格 ,阐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体现了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23-真题试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 ,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 ,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照着讲 ”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 ,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接着讲 ”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 ,“新子学 ”受西方思想影响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D-24-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 ,曲解文意 ,“‘ 新子学 ’受西方思想影响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错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 ③ 段结尾处 :“这一意义上的 ‘新子学 ’,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 ,‘ 新子学 ’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于文无据。-2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 ,以突出 “新子学 ”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 “新子学 ”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 ,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 ,论证 “新子学 ”“接着讲 ”的必要和可能。D.文章论证 “照着讲 ”“接着讲 ”无法分离 ,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A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A项 ,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以突出 ‘新子学 ’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错误 ,本文论证的是如何发展诸子之学 ,使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得到承继、创造和突破。-26-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 ,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 ,“新子学 ”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照着讲 ”内含 “接着讲 ”,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 ,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新子学 ”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 ,就有必要从 “照着讲 ”逐渐过渡到 “接着讲 ”。B-27-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A项 ,“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错误 ,不符合文意 ,相关语句为第 ② 段的 “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 ,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 ”“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 ”,并无历史上互相隔膜的内容。 B项 ,是对第 ③ 段 “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 ,从更深的层次看 ,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这一意义上的 ‘新子学 ’…… ”的整合概括 ,与文本内容相符。 C项 ,“‘ 照着讲’…… 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错误 ,相关语句为第 ④ 段的 “…… 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 照着讲 ’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 ,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 ‘接着讲 ’”。 D项 ,“从 ‘照着讲 ’逐渐过渡到 ‘接着讲 ’”中的 “逐渐过渡 ”错误 ,由第 ④ 段 “‘ 新子学 ’应追求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的统一 ”可知。-28-一 二信息 筛选题 —— 洞悉命 题 陷阱 ,学会多重比 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本质是基于信息筛选的阅读 ,大部分题目是在把握内容的前提下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因命题方式是选择题 ,命题人在选项设置上有相对固定的手段 ,设置了诸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错误类型。而切片分析、多重比对等解题方法 ,可收事半功倍之效。-29-一 二一、洞悉命 题 手段与常 设 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中 ,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题的选项 ,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 ,而是要对原文进行一番改造 ,这种 “改造 ”的方式概括起来说就是 :“删 (删减 )”“添 (添加 )”“调 (调换 )”“改 (改变 )”“漏 (遗漏 )”“凑 (拼凑 )”。经过这种方式改造出来的选项 ,有的不改变原文意思 ,有的改变了原文意思。改变了原文意思的 ,就有可能出现下面的错误类型。-30-一 二1.偷换概念命题人在解释概念 ,或转述文意时 ,故意弄错对象 ,或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或混淆 ,从而迷惑考生。如 :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 及科普文-2--3--4-考向标 传记作为实用类文本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年以前曾以选考内容出现在试卷中 ,且是考生答题的首选文本 ;2017年课标卷三套试题均没有出现传记阅读。科普文阅读只在《考试说明》中提及 ,课标卷没有进行相应考查。通观前两年的传记考查情况 ,选文多是中国现当代在治学、科研、文化传承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的自传或评传 ;概括传主形象、品格、成就及成因 ,分析传记手法 ,探究传记的有关问题等 ,是常考点。-5-把握文本特点 ,三步法解答 综 合 选择题一、传记阅读阅读传记 ,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 ,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 ,以及家庭和个人原因。从命题特点看 ,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因此 ,读懂传记的基本要求是从整体把握 ,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内容。1.明确写作对象 ,把握传主经历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同时 ,任何一个人的个性禀赋、思想观念、志趣追求都必然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与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阅读传记作品 ,应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通过梳理传主生平经历的基本事实 ,准确把握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 ,立体地了解传主的为人 ,客观公允地评价传主的思想、品格与功过。-6-2.厘清文本思路 ,关注典型事迹厘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 ,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按照传主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依照或时间顺序 ,或空间顺序 ,或逻辑顺序 ,依次将时间、事迹、背景等内容梳理出来 ,整理出行文思路。传主一生经历的很多 ,要筛选出 “事 ”,即传主有哪些 “事迹 ”“行为”“贡献 ”“成就 ”“经验 ”等。记述传主时 ,典型事件 (事迹 )是关键 ,能够反映传主的主要功过 ,并能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 ,着力刻画传主的言行细节 ,鲜活地再现传主神态、心理 ,塑造出传主丰满的形象。-7-3.聚焦人物特点 ,分析艺术手法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品质等 ,除了事件 ,还要抓住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 ,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 ,挖掘其精神内涵 ,评价其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 ,从而明确传主是怎样一个人 ,具有哪些特点 ,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传记一般以记叙为主 ,兼用描写、抒情和议论 ;在表现手法上 ,传记一般会用到首尾照应、正侧相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环境渲染、细节勾勒等手法 ;在修辞运用上 ,传记常会用到引用、对比、比喻等方法。4.结合创作意图 ,体察作者情感作者刻画传主形象 ,往往有自己的创作意图 ,寄寓着自己的情感倾向 ,为此 ,阅读传记 ,应在把握传主事迹、明确传记手法的基础上 ,体察作者的创作意图 ,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8-二、科普文阅读1.关注标题 ,捕捉文章话题通过标题可以知道文章的说明对象及核心内容。科普文的标题往往会点明介绍对象 ,有时也可兼有它的特点、作用、意义、价值等。2.总览文本 ,关注文本特征① 掌握结构特点。科普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 ,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 (主体部分 )、总结说明对象。说明文主体部分的段落、层次之间的结构形式一般又有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总分式等。② 理清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9-3.微观勾勒 ,搜索关键信息① 勾勒关键词。简单勾画 ,并且勾画可能在选项中出现的考查的词 ,以及对答题有用的关键词。尤其是一些修饰词 (“已经 ”“将要 ”“或许 ”“可能 ”“都 ”“或许 ”等 )、关联词 (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 )、否定词 (多重否定的考查 )。② 用好找、比、判断。可根据题干确定选项的大致范围 ,开始找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 ,然后再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及判断。比较时重在关注意思、关注逻辑关系。推断时 ,切不可只凭主观臆断 ,一定要找到确切的根据 ,找到合理的解释。-10-读文示范高考文本(据《考试说明》样题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问题。吴文俊的数学世界①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 ,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 ,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 ,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 ,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 ,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 ,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 ,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 ,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 ,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 ,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 ,☞ 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 “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 ”,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 ,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 ,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11-② ☞ 1940年 ,吴文俊从交大毕业 ,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 ,直到 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 ,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 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 ,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 :“吴先生做拓扑研究 ,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 ,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 ,☞ 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 ,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 使用吴先生的方法 ,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 ,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 ,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12-③ 对吴文俊来说 ,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 ,但综观其一生 ,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 从事数学研究 ,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 :“要创新 ,就要独立思考 ,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 ,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 牛顿就说过 ,他之所以获得成功 ,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 ,可是除了学习之外 ,☞ 还要能够独立思考 ,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 ,☞ 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 ”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 ,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 ,并建立了新的模式 ,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13-④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 ,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 ,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 ,但 ☞ 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 :“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 ,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 ,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 ,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 ,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 ,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 :“竞赛获奖固然可贵 ,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 ,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 ”他认为 ,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14-⑤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 ,吴文俊不但不迂腐 ,而且兴趣广泛 ,内心充满童趣。他说 :“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 ,想玩就玩 ,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 ,从不多想。 ”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 ,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 “贪玩 ”,他却说 :“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 ,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 ;看围棋比赛 ,☞ 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15-⑥ ☞ 吴文俊 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四十多年后 ,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如此长的学术生命 ,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 ,吴文俊反问道 :“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 ?”在他看来 ,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 ,很多人做不到 ,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应该自我反省。 ☞ 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 。他说 :“☞ 外国许多数学家 ,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 ,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 ,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16-相关链接 ① 1974年 ,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 ,从中得到启发 ,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 “吴方法 ”,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 “计算 ”的传统 ,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 ,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 S.穆尔说 :“在吴文俊之前 ,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 ,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 ”(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 :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 一般说来 ,吴教授的工作 ,☞ 都是独辟蹊径 ,不袭前人 ,富有创造性的。 (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7-读文支招1.把握传主经历① 小学 (成绩平平 )→ 初中 (数学甚至得过零分 )→ 高中 (最喜欢物理而非数学 ,但物理老师看出其数学潜力 ,力荐他入数学系 )→ 大学 (曾想转入物理系 ,数学老师武崇林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 ,使之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② 在中学任教 → 遇见恩师陈省身 (影响吴文俊的一生 ,使之由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 )③ 37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四十多年后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如此长的学术生命 ,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 )-18-2.关注典型事迹第 ③ 段 :吴文俊数学研究方面。从事数学研究 ,特别强调数学思维。认为 “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 ”“可是除了学习之外 ,还要能够独立思考 ,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 ,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 ”。第 ④ 段 :吴文俊数学基础教育方面。赞同丘成桐的观点 ,认为奥数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应当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 ,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第 ⑤ 段 :吴文俊的品质精神。兴趣广泛 ,内心充满童趣。-19-3.分析艺术手法这是一篇评传 ,作者采用叙评结合的手法 ,先概要叙述了传主的主要人生经历 ,然后就传主在数学研究、数学思想和精神品格方面的成就与表现展开评论。文中既有直接引用的传主的语言 ,也有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客观真实地塑造了传主形象。4.体察作者情感传记记载了吴文俊教授的突出成就 ,表达了对这位卓越数学家的崇高敬意。-20-三、三步法解决综合选择题第一步 ,找准选项信息源先浏览选项内容 ,回到文本 ,逐段细读 ,落实选项的命题区间。有的选项 ,可能是对文本中几个区间相关信息的概括 ,要注意全部找出 ,准确把握信息源。第二步 ,细比选项与文本由于传记综合选择题的考查重点是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理解、分析 ,因此可用 “比对 ”的方法 ,将选项表述与原文信息细加比对 ,注意范围、程度、依据或结论是否与原文一致 ,注意发现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已然未然等问题。-21-第三步 ,结论推断要深析有些选项是基于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或推断 ,这类选项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判断。一般来说 ,在与原文的比对中可以解决大部分选项的问题 ,深析的只是极少数选项。故第二步和第三步有时可以合并进行。图示如下 :-22-例 1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吴文俊大学毕业后 ,曾当过六年中学数学教师 ,是恩师陈省身帮他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 ,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说明学术前辈的提携引领至关重要。B 比对文中 “1940”“1946”“影响他一生 ”“成为数学研究所 的专业 研究员 ”等关键词句 ,可知 A项正确。-23-B.吴文俊从事数学研究 ,特别强调数学思维 ,认为要创新就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若只参考借鉴前人的成果而不能独辟蹊径 ,就不可能获得成功。从原文中 “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 ”“开始的时候参考 借鉴也 是必要的 ”“还要能够独立思考 ”等语句看 ,吴教授对创新的看法 有两点 :“借鉴是必要的 ”“还要能够独立思考 ”。但 并不是说 “若只参考借鉴前人的成果而不能独辟蹊径 ,就不可能 获得成功 ”。 B项无中生有。-24-C.在吴文俊看来 ,我国的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 ,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 ,而不是追求海量题目训练和竞赛获奖。从原文中 “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 ”和 “吴文俊 同样清醒 地认识到 ”两句引领的内容看 ,C项理解正确。-25-D.吴文俊不仅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而且学术视野开阔 ,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独辟蹊径 ,因而他能够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举世公认的创造性成果。从文章第 ⑥ 段和 “相关链接 ”的内容看 ,“扎实功底 ”“全局观念 ”“战略眼光 ”“独辟蹊径 ”“取得举世公认的创造性成果 ”等 评价性 表述正确。-26-例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 ,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 ,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 ,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 ,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B 通过比对可以看出 ,“对数学不感兴趣 ”无中生有 ,文中只是 说“对物理有兴趣 ,甚至一度想要转系 ”,并且文中有 “吴文俊 向来是 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 ”这个大前提 ,因此该处表述错误。-27-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 ,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 ,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B项来源于两段信息 ,从这两段信息的表述看 ,B项正确 。-28-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 ,取得巨大成就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吴文俊谈到 “创新 ”的问题 ,是因为他 “特别强调数学思维 ”,并非 因为 “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 ,取得巨大成就 ”表述 也不 严密 ,原文是 “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29-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 ,尽管名气很大 ,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 ,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根据原文最后一段 ,吴文俊 “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 研究数学 的方法 ”,不是 “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 ”。-30-考法一 考 法二 考 法三概括分析 传 主事迹、 贡 献、品格与成因分析概括传主事迹与形象 ,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必考点。因为传记本身就是写人的 ,写人离不开人物事迹。对传主事迹与形象的考查 ,一般有三种考法 :一是概括分析传主的事迹 ;二是概括或者分析传主形象的特点、个性或品质 ;三是概括分析传主个性的形成原因。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 及报告-2--3--4-考向标 近两年的课标全国卷均考查了新闻阅读。从三套试卷的选文和命题情况看 ,题目一般采用三至四则非连续性材料命题 ,这些材料由通讯、时评、报告、综述、图表等不同类型的新闻片段组成 ,围绕一个共同的新闻话题 ,从不同视角对新闻话题或介绍说明 ,或分析议论。试题设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选择题侧重考查信息的提取与筛选、内容概括 ,简答题主要考查比较报道异同和概括内容要点。-5-把握材料特点 ,解答 综 合 选择题一、新闻及报告阅读材料的特点新闻与报告的阅读 ,高考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组成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 ,一般由消息、通讯、时评、综述、访谈、调查报告以及统计图表组成。1.消息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 ,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等。-6-2.通讯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一般通讯分为两类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3.时评新闻时评 ,又称时事评论 ,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问题或事实所作的评论 ,它兼有新闻和评论的双重特点。鲜明的观点是时评的重要特征。4.综述综述是指某一时间内 ,作者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 ,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评论性文章。综述专题性强 ,涉及范围较小 ,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 ,能反映出问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7-5.访谈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 ,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具有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6.报告报告又称 “调查报告 ”,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 ,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进行分析研究 ,揭示出本质 ,寻找出规律 ,总结出经验的一类新闻体裁。强调时效 ,追求理性。常以夹叙夹议为主要报道形式 ,惯用第三人称 ,关注社会热点 ,反映百姓生活。调查报告主要有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和问题调查报告三类 。-8-调查报告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 :就调查的一些情况做简要的说明 ,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 ,便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主体 :集中叙述调查的情况和调查者的观点。主要采用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9-二、新闻与报告阅读的一般方法1.看材料 ,了解文体特征非连续性文本的新闻阅读材料 ,选自不同的文本 ,体裁不同 ,首先要把握这些材料的文体特点。比如消息 ,要抓新闻的五要素 ;时评 ,要紧扣作者的观点与评论对象。2.抓要素 ,把握新闻内容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 ,离不开记叙的要素 ,所以 ,分析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3.明手法 ,用好三步解题新闻和报告阅读 ,有两道综合性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选择题主要从 “理解 ”和 “分析 ”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掌握。从命题角度看 ,这类题目的命制方式与论述类文本相似 ,其设误角度也有相同之处 ,因而也可采用 “三步解题法 ”。-10-三、研考题 ,洞悉命题角度研析近两年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选项发现 ,无论是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能力 ,还是分析、综合、推断能力 ,其命题的角度可以大致归为 4类 :-11--12--13-读文示范高考 文本 (2018·全国 Ⅱ 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 ,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就必须 “倡导创新文化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 ☞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 ,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 ,守护创新中国 —— 写在 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 宣传周 活动启动之际》 ,《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8年 4月 20日 )-14-材料 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 (单位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15-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 ,近日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 “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 ”技术专利 ,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 ,许可使用费超过 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 ,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 ,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 ☞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 ,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 ,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 ,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 ,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7年 9月 29日 )-16-材料四 ☞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 ,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 。首先 ,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 ,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 ,☞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 ,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17-新闻阅读的方法一、了解文体特征“材料一 ”是一段 “综述 ”性文字。“材料二 ”是调查报告中的图表。“材料三 ”是一则新闻消息。“材料四 ”是一篇时评性文章 。-18-二、把握材料内容“材料一 ”围绕 “创新引领发展 ”这一观点 ,阐述了如何对待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利用问题。“材料二 ”用形象的柱状图形式对比了 2011~2016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个人遭遇专利侵权的情况。“材料三 ”对中南大学科研团队一科技成果的转让问题进行报道。“材料四 ”指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 ,高校普遍遇到的两大障碍。三、用好 “三步解题法 ”例 1是针对材料二图表信息的考查。其信息提取要紧扣图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例 2的有关信息的 “找准 ”,见文中标画处。 “细比 ”和 “深析 ”见文后。-19-四、新闻与报告阅读选择题的 “三步解题法 ”第一步 ,找准。通读材料和选项 ,找出选项在文本中的对应处 ,这是阅读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关键是准确 ,不遗漏。见上文中标画处。第二步 ,细比。这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答方式是一致的 ,也是比对词语、比对关系、比对依据或结论。比对的关键是细心 ,不粗枝大叶。第三步 ,深析。新闻与报告阅读的选择题 ,不是所有的选项在文本中都有对应 ,有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 ,没有具体的对应点 ,因此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要善于从整体把握 ,深度理解分析。-20-例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2011到 2013年 ,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 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 ,但 2014年有微小回升 ,2015年则回落至 8.4%。从科研单位 5年来的数据情况可知 ,A项表述正确 。 -21-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 ,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 ;而 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 ,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 ”表述不正确 ,应为 “较上两年有所提高 ”。-22-C.2012至 2016年间 ,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 ,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 ,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结合上面对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分析 ,可知 C项表述正确。-23-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 ,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答案 从图上的曲线和数字看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下降 ,原因分析也正确。B -24-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 ,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 ,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A项仅强调了 “产权的技术供给 ”,没有强调 “知识产权保护 ”。以偏概全。-25-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 ,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 ,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从材料三看 ,没有 “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 ”的表述 ,选项属于无中生有。-26-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 ,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此项是对 “材料三 ”整体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 。 -27-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 ,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答案 只是遇到了一些障碍 ,并不是 “无法直接转化 ”。程度不同。C考法一-28-考 法二非文字材料的信息 筛选 与 图 示表述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的 “信息 ”,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字信息 ,而且还包含材料中的数字、线条、符号、色块等非文字信息。 “筛选 ”这类信息 ,须对所给图形、表格、线条、数字等进行综合阅读辨析 ,并与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准确比对 ,判断选项信息的正误。重 难特 训考法一-29-考 法二非文字材料的信息 筛选题点 ·必备知识非文字文本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 ,概括性强 ,易于比较。在高考新闻类阅读中 ,涉及的图表主要有以下四种 :1.柱状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长方形条柱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 ,用来比较两个或以上的事物数值的变化。对柱状图的观察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① 柱状图代表的数据 ;② 柱状图与坐标联系后体现的意义 。重 难特 训考法一-30-考 法二2.曲线图曲线图是用一组曲线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变化关系 ,比较直观地显示量的变化趋势。其特点是以纵横坐标为主轴 ,有关数据通过曲线在两个主轴上的变化来反映某种情况。曲线图中的关键数字 ,往往是曲线变化的端点 ,高点、低点。抓住这些关键数字 ,可看出原因及变化。3.扇面图图片显示的是一个数据系列中各项的大小与各项总和的比例 ,一般为整个圆形的百分比。解答此类题目 ,往往要求据图写出结论或分析原因 ,尤其对原因的分析 ,要结合题目和相关数据进行。4.统计表由一行或多行单元格组成 ,用于显示数字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表格一般由表头、纵栏、横栏组成。表头一般指表格的第一行 ,指明表格每一列的内容和意义。重 难特 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