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教育要在细节上做足工夫之小学篇- 分享家教心得 女儿港校面试的成功表现,归功于学校老师的多年教育培养, 归功于她本人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下面我主要从家长角度和各位分享下在小学阶段如何教育孩子的点滴往事,希望带给你少少启示。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兴趣是从小培养。孩子一岁大时,我给她讲故事就是捧着书本读,不单 是捧着书,还用手指着字一行一行读。我要让她从小就感受到文字的神奇和书本的乐趣。我教女儿认字从来不买看图识字,而是根据女儿的心理特点,自己动手做识字卡片以玩游戏讲故事方式教认字,学算 术时则倍伴她玩过家家玩商场购物等家庭游戏,让她从小就感受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从小养成专心
2、致志的学习好习惯刚上小学做作业,她提出要看完电视里的动画片再做作业,她理由很充足:时间一过就没节目看了,做作业什么时候都可以,我认同她的道理,亦顾及她的感受,买了一台家庭录像机,由她选定一集节目,我把录 像机调定时,每天自动预录,定好每晚如果 9 点前做完作业、冲完凉就可以看一集,否则就留到星期六或星期日再看。六年来我一直坚守承诺风雨不改为她录节目,她也从此不再认为看电视与做作业有什么矛盾。一年级做作业时我发现她边做边玩,虽然不离开书桌,但不停削削笔,用橡皮擦擦来擦去,也浪费不少时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专心,这是学习大忌。我观察后,每逢做作业,事前就让她先削好几支笔摆着,限她只能使用几次橡皮擦,
3、引导她认真耐心做作业,不要给自己出错机会,从小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好习惯。小学阶段的作业做完后要家长签字,我小学六年仅仅是签字,对作业完成没有,做对没有一概不理。我开玩笑跟孩子说过:老师会以为你妈是瞎的,作业错了都不叫你改正,还签字。我认为,要掌握小学阶段的知识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在小学这个重要阶段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会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最难的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你初中高中能装下多少东西。我不检查作业的对错和完成情况,志在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我反复对孩子强调,小学的知识不考智力的,在大家都有智力应对的知识面前,是看你吸收的质量,做作业与检查作业是一体的,做作业要认真,检查作业
4、要仔细,这样才叫有质量完成了作业。第一次数学考试“倒六”记得女儿读一年级时第一次考数学,她对我讲,妈妈我数学考了96 分,我答:很好,妈妈 很高兴。她把 试卷给 我看,只见试卷上写有“倒 6”两字,我 问她知道倒六的意思吗,她摇头,我说比喻你全班同学跑步,你和六位同学跑最后。我没有太执着“ 倒六”的意义,而是分析四分是怎样丢的,当发现失分全是粗心大意所至时,感到有必要及时提醒孩子,我没有讲卷面内容,而耐心向她讲述前苏联一次闻名的宇宙飞船空难事故,把宇航员临终前与儿子一番对话告诉她;宇航员说飞船发生故障,是因为在设计上出现了零点几几几的错误铸成大错,告诫孩子学习马虎不得。我借此事件教育孩子从小养
5、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前 20 名的要求到小学五、六年级,我女儿曾对别人说:每次测验考试,妈妈从来不问得了多少分而是问成绩排名第几。确实是,小学一年级她“ 倒六”我不计较,我关心的是她错在那里,低年级主要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呵护她学习的自信心。到了小学高年级,我开始重视排名了,也许我的观点不合形势,但我确实重视成绩的排名,因为名次是一种信息:一样的学习环境,一样的老师授课,一班同龄人在一起作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试卷,你孩子对知识消化得如何?智力跟不上学习的同学少之又少,相当部分原因是一到四年级下来,你的学习习惯养成如何?听课是否认真?做作业是否马虎?还有家庭环境氛围是否有利于孩子学习等等有关。这些
6、问题如果不在小学就加以重视和调整,随着学习难度不断加深,学习成绩就难上台阶了。我对女儿说过,考试测验不要求级里前几名,那样压力太大,弊大于利,但也不能掉至二十名外,我认为这样定位比较适宜,适当的压力志在锻炼她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保持在前二十名内,是从小培养她竞争意识,建立自信。考试前的奖励从小学一年级起,每逢期中期末考试前一个周末,我就对孩子说:上街给你买礼物,孩子说我还没有考试,不知道考多少分,不敢要礼物,我说礼物不是奖给考试分数的,妈妈觉得你一学期来,上课认真,积极回答老师提问,和同学相处又好,回家做作业主动自觉,我已非常满意,至于考试有多少分,只要你像平常做作业一样认真做,仔细检查就行了
7、。 这样做有两个效果:一是我把平常希望她做到的、或许她还没有做好的,都讲是她已做到了,强化这样做的结果是多么的美好。让她享受好好学习带来的喜悦,享受好好学习带给她的好景况。其次是让她放松心态考试,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她读到高中时候,很多老师都有问过姗姗,你点解咁识(会)考试,越是大考,越是超水平发挥。)确立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倡导孩子做计划,开始是简单的日程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练琴看书玩耍,我允许她根据实际不断调整,计划越做越详细,五花八门,有每天的时段安排,有一学期的学习目标计划,有阶段性的学习安排。不单是做计划, 还有对计划完成情况的总
8、结。但到了高中,我看不到她做那么详细计划了,她说计划在心中,已养成了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关注心理成长 培养健全人格 记得孩子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国内出现素质教育一词,开始我也感到很迷惘,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有区别吗?在新的要求下面我们家长要做些什么才可以帮到孩子呢?当年我理解的素质教育应该有两方面,一是能力素质,另一是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家长可以做的是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补充一些学校做不到而又必须做的事。女儿小学三年级的一篇文章写到:“每逢节假日,我都要求父母做两件事,一是要求父母带我到郊外,看看农民伯伯劳动,看看农田里的各种作物生长过程,或到农科所了解一些新的栽培技
9、术。二是到书店逛逛,购买各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对于心理素质,我常讲一句话,孩子成不成才是另一码事,但一定要成人。前几年社会出现 “马加爵”事件,我常常跟周围的朋友、也给自己的孩子说,不担心孩子会成“马加爵”式的人,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孩子避免成为“马加爵 ”式人物攻击的对象, 这里面大有学问,讲求人的自身修养,还有为人处世的态度等等。教会孩子做人,教晓孩子适者生存,家长责无旁贷,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我就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做人要懂得换位思考 有次考试前孩子跟我们说,老师讲这次考试,谁考最后两名,谁不能参加春游,结果春游前老师叫大家举手表决,我问姗姗有无举
10、手同意老师的决定,她说全班同学都赞同,我首先对她说春游是不应该与考试成绩挂钩的,再有你要有自己的思想及见解,同时要懂得体谅别人和学会换位思考,全班同学一齐去郊游,换成不给你去,你难不难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四年级开学不久,数学老师从班里挑选几位同学参加奥班学习,当时宣读的名单没有她,放学刚进家门,她就大哭起来,我了解她的心思,是想家长出面找老师。本来我们也非常希望她能参加奥数班学习,并认为 以她的数学成绩是完全有机会入选的。但此时我们考虑的不是读不读奥班的问题,而是利用这次机会对孩子进行如何把握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心理行为教育,强化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理念,鼓励她找老师表达求学愿望。开始她无
11、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找老师,经过整整一个中午的耐心交谈,她终于明白事理,答应自已找老师表达愿望。事情最终是大团圆结局,我们高兴的不是孩子读上奥班,而在于她勇敢克服心理障碍,挑战自我,学会把握机会,踏出了可喜的一步。负面现象如何对待记得孩子读三年级时通过演讲竞争,由全体少先队员投票当选为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她非常开心,我们也不断鼓励她,但到了四年级,她大队 委莫名其妙换给了同班另一位学习表现都不怎样的同学,她感到很不开心,作为家长,我们明白事由,但我们不想给她负面信息,没有简单评论事件本身的对错,而是从如何面对挫折不如意入手,耐心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她要勇敢面对挫折,要有平常心,要学会宽容。结 果她很快走出心理阴影,恢复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