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四年级写作技法:细微之处见真情习作课上,同学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写人的题目,如我的妈妈 我的老师 我的同桌 。怎样才能写好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呢?今天我就告诉你一个小窍门 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呢?细节就是指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段话: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 “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的动作,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一个人的行为动作是由许许多多细节组成的,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
2、到习作里,应当有选择地进行描写。也就是说,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细节来写,这样才有意义。我们再来看一个小片段:地扫完了,老清洁工背着双手,在街上“巡视”。突然,他停下脚步,蹲下身子,把一块翘出地面的青砖用力按下去。手按不动,就用脚踩。然后,他站起来,出神地望着漫长的街道,仿佛在这街上工作了几十年还没看够似的。这段文字,虽然只写了老清洁工“将翘出地面的青砖用力按下去”这个动作,但因为有了“停下”“ 蹲下”“用力按下”“用脚踩” 等一连串细节,就充分地表现出了老清洁工认真、敬业的个性特点。所以,描写人物时,一定要进行细节描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细致观察人物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动作。(作者:
3、东青,选自:语文报小三四版第期)三四年级写作技法:画龙点睛用名句巧用名句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学校的运动会。能说会道的李涛涛一口一个名言名句:“真金不怕火炼,五班参加田径(jng)的那几个同学还是非常有实力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四班的成绩怎么样,就看这几个队员拼得怎么样了。 ”同学们围着李涛涛,听得全神贯注。其实,如果我们在习作里也能巧妙地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就会让习作增加一抹亮色。精彩拾英岸上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开得红艳艳的,江水碧绿碧绿的,缓缓地流淌(tng )着,真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一句诗来概(gi)括眼前的景色,生动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也给
4、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试卷检查了好几遍,可这个明显的错误,怎么还是没有发现呢?这可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yun)身在此山中”。巧妙地用一句诗写出了“我”当时的感受,习作更加生动、精彩,读者也会被深深地吸引。课后说法运用名言名句时,我们一定要用得贴切、适当,引用的句子要和我们的习作内容合拍,这样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此外,名言名句不能滥(ln)用,过多的名言名句会给读者堆砌(q)的感觉。(作者:徐守文,选自:语文报三四年级1262 期)三四年级写作技法:歌声引出美好回忆蜗牛 (三年级上册)一课中,作者用这样一段话引出了自己童年的回忆: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dng
5、)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j)角后出头”听着那动听的歌谣(yo) ,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这段描写不仅生动、有趣,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还告诉我们,作者要讲的内容与蜗牛有关,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让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作者的回忆当中。用一首歌、一句诗、一段音乐、一句格言作为引子,既会让我们的习作丰富、有内涵,也能生动、自然地引出要写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听着这首熟悉的曲子,我又想起了当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的场景,那些快乐的时光,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由一首歌引出下文,不仅把我们带进了小作者的回忆,告诉我们下面即
6、将发生的故事和友情有关,而且我们也会被小作者的感情深深感染的。“书山有路勤为径(j ng) ,学海无涯(y )苦作舟。 ”读着这句话,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哥哥。用格言作为引子,既能提升习作内涵,又告诉我们将要介绍的哥哥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我们在写景、写物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让我们笔下的描写生动、精彩。(作者:李晓,选自:语文报三四年级1260期)三四年级写作技法:如何写出意义来记事,首先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但这样还不够,常常还要把事情的“意义”写出来。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把它写出来,读者看了就觉得有劲儿。那么,如何写出“意义”来呢?可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
7、抒情法。就是在记事的关键地方,采用抒情的方式,把事情的意义通过抒情表达出来。例如,有一篇题为爸爸妈妈别吵了的习作,其主要内容是记叙小作者爸妈的一次吵嘴经过。如果光写吵嘴的全过程,吵嘴结束了,文章也收尾了,那有什么意义呢?而这位小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爸爸妈妈,停止你们激烈的争吵吧!你们可知道,这会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么大的创伤啊!”你看,小作者对爸爸妈妈吵嘴这件事,表达的劝告之情多么真挚迫切,让人觉得父母吵嘴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又是多么严重。这就写出了事情的意义。这样的意义,读后你也会产生共鸣的。二是议论法。就是在记事的过程中,采用议论的方式,把事情的意义挖掘出来。因为意义是蕴涵在事情之中的,
8、通过议论,就能把它揭示出来,否则,意义就不容易显露。例如,有一篇题为假日买菜的习作,写的是自己与爸爸一道买菜的经过,从动身到菜市场又回到家门口,就买菜写买菜,买菜中的学问,买菜时的感受,买菜后的想法,一点儿也没有写到,怎么能吸引人呢?如果在结尾这样议论一下就好了:“今天买菜,一共花了12块多钱,而爸爸辛辛苦苦劳动一天,才有10 块钱,这钱来得多么不易呀,我想,我一定要珍惜这份劳动果实。 ”这是从正面来写事情的意义。有了这几句议论,买菜的意义就明显了,读者就会受到深刻的教育。(作者:白水,选自:语文报)三四年级写作技法:开头的魅力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使我们读了第一节就急于想知道第二
9、节乃至文章的全部内容。这样的开头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特殊的葬礼的开头部分:年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的葬礼服,亲自主持了葬礼仪式。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 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的。读到这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叫特殊的葬礼?为什么公务繁忙的巴西总统要亲自主持?怎么还要为瀑布举行葬礼?像这样的开头,常常先描写人物的反常举动或事情的意外结果,其中的原因先不说,吊足读者的胃口后,再在后文中交代。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之为设置悬念。有一位同学在习作第一次写检查中,是这样开头的:前几天老师布置了一篇日记,有几个同学写得不符合要求。
10、老师让我们几个班委去辅导他们写,写好了赶快交上去。可是过了一个星期,老师却不见这几个同学的本子,她生气了,走进教室,严厉地说:“谁到现在还没有交作业,给我站起来!”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篇习作的开头语句通顺,事情的原委交代清楚,但给人的感觉很平淡,没什么味道。如果稍作改动,习作一开始就写老师怒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同学们都不知发生什么事,再写老师严厉地训斥这样一修改,悬念就有了。(作者:张维,选自:语文报)三四年级写作技法:怎样把“吻”写动人小朋友们,你们被爸爸妈妈“吻”过吗?你们在作文中写过“吻”吗?“ 吻”,虽然只是一个动作,可小朋友们往往写不好它,有的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妈妈吻了我一下”,有
11、的随便来一句“爸爸高兴地吻了我”。这里的两个“吻” 都写得很平淡,很概括,只点到“ 吻”字,而“ 吻”的情景, “吻”的原因, “吻”的经过, “吻”的感觉等内容都不知道。这样的“吻”是不能吸引人的,也是没有什么感情的,怎么才能感人呢!其实,生动地写“吻” 并不难,你看这样一段文字:“ 新妈妈来了以后,我们家的空气就紧张起来,我从来不叫她妈妈,也不要她碰我一下,更没有对她开过笑脸。有一次,我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痛得直打滚,爸爸又出差去了,只有新妈妈来料理一切了。她叫来了 ,将我送进了医院,动了手术。这时,我偷偷地瞟了新妈妈一眼,只见她累得满脸通红,汗珠直往下滚,气喘吁吁,一边揩()着汗,一边轻
12、轻地摸着我的伤口处,眼里含着祈()望的泪水。不知怎地,我的眼泪也来了,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妈妈!她一怔,也轻声地呼唤道:女儿! 接着,她把那滚烫的嘴唇吻在我的脸上,一股暖流遍布了我的全身,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这是多么慈爱的吻啊!”你看,这段文字写到的“吻”,就非常动人,为什么呢?因为它写了特殊的人物“新妈妈”,写了特殊的事件“我”“得了急性阑尾炎” ,写了特殊的地方 “医院”,更主要的是新妈妈给了“我”深深的爱和无限的情,有过程,有曲折, “我” 怎能不感动呢?新妈妈怎会不给“ 我 ”“吻”呢?这样写,既合情合理,又具体生动,你读后也会感动不已的。(作者:大白,选自:语文报)三四年级写作技法:巧
13、用象声词,增强感染力“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作者在象声词“哧”的后面加上叹号,不仅表现出了小女孩在墙上擦火柴这个动作的过程和情态,形象地模拟出了火柴点燃时那一瞬间所发出的声音,而且通过“哧”这个表示细小声音的象声词映衬出了“又冷又黑”的大年夜的寂静,从而把读者带进这特定的氛围之中。“勒墨摸摸自己的牙齿,想想大火烧身,想想海浪冲击,他的脸刷地青起来。 ”(一幅壮锦 )这里“脸青”本无声音,而作者却用“ 刷”这个象声词来修饰,生动地描绘出了勒墨在听了老奶奶的话以后,脸变青的速度之快,形象地刻画了勒墨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性格特点。“李大叔脑袋轰的
14、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 ”(小英雄雨来 )句中这个“轰”字生动地透露出李大叔在听到“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后,所产生的一种极度震惊和万分悲痛的内心世界。“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 ”(小英雄雨来 )这里“嗖”模拟利刀出鞘的声音。它既准确形象地表现出日本鬼子那种穷凶极恶的动作神态,同时又为下文雨来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不屈服、不动摇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小音乐家扬科 )这里“哗哗” 描摹了白桦树风吹作响的声音,这声音凄惨、悲壮,不但渲染出白桦树为扬科惨死鸣不平的悲剧气氛,而
15、且表达了作者对扬科的深切同情,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作者:何剑芸,选自:语文报)三四年级写作技法:悄悄话要“悄悄”说说悄悄话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有的话语不能让别人知道,只能两个人小声地说,或者只能几个人在一起低语;有时候不能打扰别人,但话又非说出来不可,也要悄悄地说。我们写作“悄悄话”的情节时,笔下要表现出“悄悄” 的特点,不然就失败了。例如:小春兰眨巴眨巴大眼睛,歪着头,神秘地说:“爷爷,你把耳朵凑过来再近点。 ”爷爷点点头,把耳朵凑到了小孙女的嘴边。 “告诉您,爷爷,我被评为三好生啦!保密!可不能对人说呀!”爷爷一听,也像个小顽童似的,对着小春兰的耳朵,压低声音,竖起了大拇指,有点儿激动地
16、称赞道:“了不得,爷爷祝贺你!”越说声音越大,一下子被小春兰捂住了嘴巴:“小声,小声!”他们两人都像小偷得逞()那样,窃窃地笑成一团你看,这段文字是写说悄悄话的,就写得很成功。一是内容具备悄悄话的特点,小春兰第一次被评上三好生,当然很高兴,她要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又怕别人知道,让爷爷保密,有一种害羞的心理,只有悄悄地说,这是符合情节实际的。二是用进了不少关于“悄悄”方面的词语,如“神秘”“ 把耳朵凑过来”“再近点”“凑到嘴边”“压低声音”“捂住了嘴巴”“小声”“像小偷”“ 窃窃地”等等。这种内容与这些词语的密切配合,就将祖孙二人说悄悄话的情景刻画得生动有趣,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这就是悄悄话“
17、悄悄”说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作者:绿洲,选自:语文报)三四年级写作技法:让题目更有深意同学们看到课文给予是快乐的 (见苏教版教材)这个题目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是不是在思考“给予”是什么意思呢?这篇文章写的是保罗在圣诞节之夜和一个小男孩的偶然接触,并在接触中被小男孩的高尚品质所感动的事。题目不也可以用难忘的圣诞之夜吗?与给予是快乐的相比,它可能会让我们感受圣诞之夜发生的不平凡的事,但少了一份含蓄和深刻。而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题目重在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把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劳动,做出奉献,才是幸福愉快的这个意思表现出来了。它点出了事情的意义 保罗体验了给予的快乐,因而显得深刻而令人回味无穷。不少
18、同学作文写得很棒,但文章的题目很一般。如一位同学在作文我的老师中,介绍了一位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好老师。文中讲了在两位家庭成员同时生病住院的情况下,这位老师仍不肯误一节课。文章的结尾更是有感而发, “她为什么这样受人尊敬、爱戴?那是因为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同学们的身上,她有着一颗无私的心。 ”文章很感人,只可惜这个题目太平淡,因而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既然老师这么敬业,事迹这么感人,而且能让人由衷地赞叹“她有一颗无私的心”。那么,为什么不用无私的心 ,或者更有深意的题目?这样既可以看出老师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学生的关爱,又可以让读者感受她那颗无私的心。三四年级写作技法:好词好句要用好陕西省商州的
19、张东哲同学告诉我,爸爸、妈妈给他买的作文书堆起来有半人高了,他不仅认真读过,还摘抄了不少“好词佳句” ,习作的时候,也是铆( )足了劲儿地用,可每次作文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他让我帮忙出出主意,解决好这个“老大难问题”。东哲同学,我们作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到的“好词佳句”统统塞到自己的文章里去。相反,堆砌词藻,感觉是累赘;用词不当,会闹出笑话;陈词滥调,更嚼之无味。好像一写春天,必然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不管是谁,激动时眼里一定“闪着晶莹的泪花”。这样一味追求所谓的“好词佳句” ,习作往往变成了呆头呆脑的“八股文” 。你想想,哈尔滨和海南岛的春天会一样吗?爷爷的泪和小弟弟的泪怎能一般晶莹呢
20、?有个同学这样写自己的妈妈:她总嫌自己不美,化妆品买了一大堆,这个抹几天,那个搽几日,久而久之,不但没有变漂亮,脸上反而又出现了几个雀斑,用她的话说这是“美容”,可我说这是“毁容”!妈妈也和别的女人一样,爱逛街,爱赶时髦。可她似乎有点儿过分,一上街眼睛就发直,看见这想买,瞧见那也想要,好像不花上几百元头就痛。她的衣服比我们家其他人的衣服加在一起还多。你看,整段话里似乎挑不出一个够分量的“好词”,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特别有意思:同一件事,妈妈叫“美容”,儿子叫“ 毁容”,都带个“容”字,论调却针锋相对,这就是富有创造力的语言。 “一上街眼睛就发直”, “好像不花上几百元头就痛” ,这些明快的口语
21、,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听到吗?轻快、风趣就是这段文字的个性,它使一个个方块字有了灵动的生命力。能用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这才是习作的真正目的。当然,适当摘抄和背诵一些好词好句的确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好办法。但是摘抄下来的东西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三四年级写作技法:惟有真情才动人写作文,无论是记事、写人,还是绘景,自然要带着一定的感情,也就是抒情。可是我们有的小同学,不知道怎么抒情,以为只要用了感叹号,只要用上几个“啊、呀”的,就是抒情了。其实,这样的“情”是不能感动人的,因为虽有“情”,但不真,带着虚假成分,惟有真情才动人。请看下面文字:
22、姐姐啊!你真了不起啊!姐姐啊!你真是伟大啊!姐姐啊!你把所有的爱给了我!我真混啊!我怎么能怪你啊!这段话,用了个感叹号,也用了个“啊”,但没有实际的内容,没有具体的东西,只在那里呼喊一通,干巴巴的,这是在强迫自己抒情,一点儿也不自然,因为情不真,也就不动人了。情要由事而来,由人由景而来,要自然流露,要在人事景的基础上抒情,使情有所依靠,有因果关联,才能把真情抒发出来,才能够感染人、感动人。再看下面这段话,同样是写姐姐的,就大不相同了:有一次,妈妈又给姐姐买了一件时髦()的毛衣。我悄悄地跟在后面,只听姐姐说:“妈,以后别再给我买这些东西了,应该买些给弟弟才是。我是个嫁不出去的残疾人,以后这个家,
23、还得依靠弟弟呀”说着就哭起来。我听到这里,不知怎地,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跑过去,一下子扑到姐姐怀里:“姐姐”就再也说不下去了。这段文字,是在上文“我”小瞧姐姐、轻视姐姐、叫姐姐“铁拐李”的基础上抒写出来的,是“ 我”偷听姐姐的一段话之后,随着泪水一道奔涌出来的,情感是真实的,抒情是自然的,因而读起来很感人,其原因就是抒发了真情。你一定也会深受感染的。(作者:安学瑞,选自:语文报)三四年级写作技法:喊破嗓子,不如写好“样子”河北省承德的孙万霞同学给我寄来了她的习作球迷老爸 ,她的老师写了这样一句评语:“光有骨头不够,还得添血加肉。 ”她询问我怎样给人物“添加血肉”。先讲个故事:有个哑巴卖刀,他无
24、法大声吆喝。于是,在大庭广众下,他把刀搁在细铁丝上,稍一用力,铁丝断为两截而刀刃锋利如初。于是,大家争相选购。原因何在?因为事实能为他说话。我们写文章也同样是这个理儿。要想使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必须写出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我们把它借用过来, “喊破嗓子,不如写好 样子”。写人的文章,如果能细致传神地叙述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一举一动,比你喊上一百句空调调还顶用。都是写球迷老爸,夏韧()同学在文中这样描述:吃完晚饭,老爸主动包下洗碗、拖地等一切家务,让妈妈领着我外出散步。等我们转了一圈,回家一看,嗨,好家伙,爸爸端坐在电视机前,头上扎着一圈白布条,
25、上面写着中国必胜 四个红字,活像日本武士。 ”当妈妈抢着要看小李飞刀的最后两集时,爸爸一边用身子护着电视,一边回头向妈妈哀求道:“让我一次,就一次,我的好 夫 人。 ”那声音由哭腔变成了唱腔,我和妈妈一下子被逗乐了。全段并没有一个“迷” 字,但爸爸那股子“ 迷”劲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眼前。如果缺少了“ 包下”“端坐”“扎着”“护着”“哀求” 这些精彩的动作描写,那么,留给我们的就是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了。行动是人物形象的具体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是通过外部行动透露出来的。写人不能光“喊”空话,更要考虑如何写好人物的“样子”。(作者:海蓉,选自:语文报)五六年级写作技法:教你幽默一招幽默,就是说
26、话、动作和表情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幽默的材料,小朋友们也一定喜欢幽默的人吧。可是写好幽默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里教你“幽默”一招,这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来表现“幽默”的内容。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吸尘器的“嘴巴” 伸向各个方向,东南西北“ 四处游览 ”,这里有半张纸, “消灭”它;那里有一片叶,“吃掉”它。我哼起了摇滚曲,再来个“ 华尔兹大旋转”。歌曲结束了,卧室里变得一尘不染。我一个立正,向镜子里的我划一个手势“”,又扩大了吸尘器的“ 清扫根据地 ”,打响了“ 第二战役”说时迟,那时快,我来了个“沙丘落雁” 的姿势,接住了花瓶,可头上却鼓起了一块“高原”这段文字选自习作潇洒度过
27、星期天 ,写“我”一个人在家里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本是一件琐碎而累人的事情,可是在小作者笔下,写得那么轻松愉快、诙谐幽默,主要原因就是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你看,吸尘器工作是“四处游览”,除去杂物叫“ 消灭”“吃掉”,转来转去是“华尔兹大旋转”,换了一间房子叫“扩大根据地” ,是“ 第二战役 ”,接住花瓶的姿势为“沙丘落雁”,头上受伤肿起则成为“高原”。这些比喻,多么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我”真是潇洒极了, “我”也真够幽默的吧?(作者:林风,选自:语文报小学版第954期)五六年级写作技法:首尾呼应之美所谓首尾呼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互相关照、互相呼应,前面讲的内容,后面要作出相应的
28、交代。这就像把一团面揉成长条,然后两头(首尾)一拎,又把它们团到了一块,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语文老师这篇作文的开头是这样的:饶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上课语言准确生动,声调抑扬顿挫,情感真实感人,她的课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我们最喜欢饶老师的语文课了。在这一开头之后,小作者详写饶老师讲读课文的情景,使同学们如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在结尾处,小作者这样写:饶老师的语文课就是这样,她以丰富的情感,创造出一种具体生动的情境,带领我们在人生与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我们最喜欢饶老师的语文课了。这样的结尾,不仅强调了开头所写的:“我们最喜欢饶老师的语文课了”,而且进一步表明饶老师的课令人难忘。结尾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给人以完整、严谨的感觉,使人在阅读时,进一步感到全文内容前后连贯、紧凑集中。(作者:于景茜,选自:语文报小学版第9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