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 展 心 理 学,枣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张善海,2,教学目的: 1、识记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个体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 2、领会中、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3、理解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 第四节 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3,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包括有: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其中儿童(含青少年)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分支。,种系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动物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个体
2、从受精卵出生成熟衰老,整个生命中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4,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 个体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的 发展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识记)2、心理发展: 动物心理(比较心理学) 人类心理(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5,发展心理学是探索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生、发展过程或阶段中各种心理特点和规律及其如何促进心理进一步发展的学科。,3、个体心理发展: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发展规律,6,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二、发展心理学的发
3、展(识记)(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看待,只被视为“小大人”。文艺复兴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新观念。,7,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普莱尔 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有系统的科学,一般是从1882年儿童心理学创始人德国普莱尔老祖宗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8,(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2、从儿童心理学向毕生发展心理学的
4、演变。3、近40年来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发展。,9,(三)我国的发展心理学1、我国发展心理学观念和思想的历史悠久2500多年前就有了丰富的发展心理学思想,但这些思想都未形成科学的发展心理学。2、我国最早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式提出发展心理学的名称。从欧美介绍到中国20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模仿苏联阶段,1978年起至今,长足发展阶段。,10,(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理解) 1、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大量研究揭示了新生儿就具有了不起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反应外界刺激能力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惊人感觉能力,11,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心理机
5、制有依恋,模仿和认同。社会化的社会机构包括家庭、幼儿园、学校、劳动集体乃至整个社会环境,也包括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成年人,特别是家长、教师及有社会意义的共同活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意义。,12,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 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的心理学家接受,成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13,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 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的心理学家接受,成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14,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
6、基本原则(识记) (一)客观原则。 (二)能动性原则。 (三)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15,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 纵向研究(少用) 横断研究(常用) 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少用) 研究方式的选用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应用) 观察法 实验法,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16, 访谈法与临床法(理解、应用)1、访谈法是通过口头交谈了解,收集被研究者有关心理发展和问题的资料的一种方法。(1)结构访谈:谈话内容,过程都设计好统一的要求和结构。(2)非结构访谈:谈话内容,过程不需要设计。(3)半结构访谈:居于两者之间的谈话法。2、临床法是皮亚杰率先卓有成效地运
7、用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综合运用。,17,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派别: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 爱立克森2、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华生. 斯星钠. 班杜拉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最近发展区”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刚化、顺应、守恒,18,一、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心理发展由什么决定的。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可以归成两 类(一)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1、“非此即彼”的观点。遗传决定论,主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 高尔登。,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19,环境决定论,主张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
8、。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2、二因素论即遗传与环境,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都不能否认。3、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20,(二)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由于整个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提高,身高和体重之类的体征一般会高于亲代。1、遗传因素不良倾向通过环境防止和纠正。2、利用环境促进良好遗传的发展方向。,21,二、心理发展的历程(一)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与连续论(理解)1、阶段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连续的,是分阶段进行的,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心理的质的规定性。2、连续论: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他们认为阶段论者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发现不同年龄阶
9、段之间心理发展的渐进的变化。,22,(二)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理论依据1、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23,(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24,(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
10、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25,(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26,27,2、柏曼以生理发展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心理发展=生理的发展,又把生理的发展仅仅归结为内分泌腺体的变化划分是不适当的。3、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识记)费洛依德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情欲说他主张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性本能并强调人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28,29,4、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
11、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多维性)(识记、理解)他既承认生物因素的影响,也重视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8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30,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岁半),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获得的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或称学步期,1岁半3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31,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第四个阶段
12、为学龄期(6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32,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自我同感能力的发展。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获得生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33,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到死亡),主要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三)心理发展
13、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理解)1、心理发展速度的变化非匀速性以快速期作为分界点划分阶段各阶段具有典型特征。,34,2、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心理发展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在心理发展的快速期,起主导作用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生急骤的更替,这就是一种质的飞跃,表现为阶段的划分。,35,量与质示意图,在心理发展的任何时刻都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关系,表现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质飞跃之前,量积累,36,三、年龄和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时间维度2、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的关系 (1)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心理发展
14、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本阶段可特有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37,(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理解)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2、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教育的最佳有效期为快速期即将到来前的一段时间。3、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P127),38,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单元 遗传与心理发展一、遗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一)遗传及遗传机制1、遗传和变异遗传就是亲代把生物信息传给子代遗传亲代 子代变异亲代和子代之间2、遗传机制染色体、DNA、基因(二)遗传机制缺陷,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
15、39,1、发展障碍 (1)先天愚型(唐氏综合症) (2)性别发育不正常 (3)苯内酮尿症(PKU综合症)2、精神障碍 (1)精神分裂症 (2)抑郁症 (3)亨廷顿氏舞蹈症,40,二、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重要标志。儿童身体发育有两个快速期或称高峰期(识记)第一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是01、2岁(识记)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是:女 1113岁,男1315岁,这个年龄阶段属青春发育期。 (识记)2、不同性别儿童身体发育速度的两个交叉(P129) 形成第一个年增长曲线交叉。(女孩) 形成第二个年增长曲线交叉。(男孩),41,3、儿童身体
16、发展的非匀速性(理解)儿童身体发展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等速增加,发展过程有快速期也有相对平稳期。从出生成熟可划分四个阶段:02岁是快速发展阶段;211、12岁是平稳发展阶段;1113岁(女)是急速发展阶段1315岁(男)是急速发展阶段15、16岁成熟缓慢发展阶段。,是急速发展阶段;,42,4、儿童生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次序和规律 (1)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识记) 头尾原则:头颈躯干下肢 近远原则:从中轴向外围的发展顺序。 从躯干 四肢 手和脚 手指和脚趾。 (2)各生理系统发育的不平衡现象 神经系统; 淋巴系统; 生殖系统; 一般生理系统。,向,再向,最后,43,(二)大脑的结构
17、和机能的发展(理解)1、大脑结构的发展(1)出生时大脑结构的初步发展(2)脑的重量增加23岁脑重达成熟期25%67岁达到90%12岁约达到1400g,与成人脑重量非常接近;20岁脑重量增加停止。,44,(3)脑的结构复杂化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神经纤维增长;皮层结构复杂化。 (4)儿童脑电波的研究表明:儿童大脑发育具有程序性:枕叶颞叶 叶额叶。大脑发育的两个快速期第一个快速期是在56岁第二个快速期在13岁左右,45,2、大脑机能的发展 (1)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最早出现条件反向的时间约在出生后1020天。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
18、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P131) (识记) (2)皮层抑郁机能的发展年幼儿童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郁过程占优势。 (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在婴儿期末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便已初步形成,具有了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出生后的7、8个月起,以词语为信号的第二信号系统开始活动。,46,(三)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可变性(理解)1、胎内的环境对胎儿脑发展的影响(1)母亲的生理条件对胎儿的影响生育最适合年龄是2035岁区间。(2)母亲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风疹、伤寒、 霍乱、肝炎、病毒、淋病、毒血症等都会给胎儿带来脑或其他方面的各种毒害。(3)药物和烟、酒对胎儿的影响2、后天环境对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影响(1)脑发育的可
19、塑性;(2)脑的修复性和机能代偿。,47,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是指03岁的时期。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48,一、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期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一)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识记)1、婴儿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1)重点是五指分化,手眼协调。(2)是婴儿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2、独立行走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使儿童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2)扩大了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主动交往的机会,(4
20、)为发展个体活动的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49,(二)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识记)1、从整体 分化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 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如同生理发展的指向性一样, 遵循着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50,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大小原则,51,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识记)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一)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理解)1、人们对新生儿、
21、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经历了最大变化。,52,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评定一个个体是否具有某种感知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 (识记)(1)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2)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刺激源。,53,2、新的研究方法的突破新生儿和婴儿能力的发现来自于研究方法上的新的突破。(1)习惯化范式; (识记)(2)优先注视式。 (理解) (见图)(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1、婴儿感觉的发展(1)婴儿视觉的发
22、展通过范兹的刺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 (理解),54,55,(2)婴儿听觉的发展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言的辨别。(3)婴儿肤觉的发展。触觉、温觉和痛觉。(4)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出生后4个月是视觉发现的关键期要给予训练看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言的辨别上。,56,2、婴儿知觉的发展(1)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7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
23、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57,(三)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1、婴儿注意的发展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本上产生定向反射,这是注意的萌牙;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5、6个月出现不随意注意;1岁出现随意注意的萌芽;3岁以前开始出现有意注意。,58,2、婴儿记忆的发展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识记)7、8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是回忆的表现;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3、婴儿思维的发展(理解)(1) 婴儿的思维属于直观性和行动性;(2)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
24、的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59,三、婴儿言语的发展(理解)(一)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1)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2)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2、先天成熟理论,其代表人物乔姆斯基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其代表人物皮亚杰。,60,61,2、词汇发展 (1)词汇量:501000左右 (2)词汇质量:内涵、外延、丰富 3、语法发展 (1)母语语法规则 (2)句子发展,62,四、婴儿气质(理解)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一)传统的气质类型:
25、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二)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识记、理解),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63,1、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主动交往。2、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3、迟缓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 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型。,64,五、婴儿的社会性依恋(理解)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 (识记)(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识记)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应。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的人和陌生人
26、有不同的反应。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65,(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理解) (识记)1、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来建立起感情联结。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托,亦称矛盾型依恋。 (三)依恋类型与亲子教养(P139)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66,六、自我意识的发展在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
27、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67,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36岁),是学龄前儿童。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1、游戏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导活动;2、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3、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自我中心性特点;4、个性倾向性开始形成。,68,一、幼儿的游戏(一)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理解)特征:1、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儿童游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3、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性发展特征。,69,(二)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理解)1、游戏是年幼儿童的特殊的生活活动方式;2、游戏是他们认识周围环境、事物特征的主要活动;3、发展各种心理活动的主
28、要途径;4、自我实现的主要手段;5、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最佳方式;6、游戏活动可以增强体质。,70,(三)儿童游戏的发展1、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游戏;2、实物游戏、模仿性游戏;3、象征性游戏;4、假装游戏;5、规则游戏。(四)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帕顿从社会性协同的角度把儿童游戏分为6个等级依次为:无以用心的游戏各自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彼此平行游戏没有共同目的的结伙游戏明确目的和分工的合作游戏。,71,二、幼儿言语的发展(理解)言语发展的内容主要指语言,词汇和句法的发展。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一)幼儿词汇的发展1、词汇量的发展(1)各年龄阶段的词汇量(2)词汇增长速度:每天23个词2、词汇
29、内容的丰富范畴增长、概念确切化、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加,内涵和外延不断调整。3、对词义的理解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4、词类的扩展:幼儿掌握名词最多,72,幼儿词汇量增长有势,从总体看,幼儿平均每天可获得23个词,项目,年龄,73,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幼儿词汇内容日益丰富,这表现在词的范畴的增长和概念的确切化方面。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在增加,掌握词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调整和修正。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知识的积累,所掌握的词义不断得到校正。,74,3、词类的扩展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情况,转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5,4、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消极词汇是指对词汇有所
30、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或者有时能说出词汇但却不怎么理解。 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儿童对词义理解的加深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消极词汇会逐渐减少,积极词汇不断增长。,76,(二)语法结构的发展1、从简单句复合句2、从陈述句多种形式的句子3、从无修饰句修饰句4、句子长度的变化(单位:词),77,通常以句子的长度作为衡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指标(量的指标)。 26岁儿童简单陈述句句子长度的发展,78,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促进幼儿期言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极其宝贵的时机。幼儿期的言语发展水平,将会影响到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和
31、社会交往的基本功能。 三、幼儿期认知的发展(一)幼儿记忆的发展(识记),79,1、记忆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其他许多能力发展、成熟的前提条件,人的记忆能力伴随着人的一生。幼儿期,记忆能力占了人类智力的主要部分,如果一个幼儿的记忆力发展正常,也就可以评定他的智力发展正常。年幼儿童记忆的容量随年龄而增加3岁儿童3个左右6岁儿童可达6个左右,80,2、记忆的发展特点:(1)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迅速发展起来。(2)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 (3)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来。记忆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是整个智力结构与发展的基石,人类的多数能力都是在
32、记忆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1,研究发现,人类记忆能力的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37岁的整个幼儿期,而5岁左右为幼儿记忆流畅性和记忆备用性以及永久性记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人类的记忆能力发展最快,最容易到得发展或受到阻碍。如果训练得法,幼儿在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后,记忆能力会得到成倍的提高,而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则花费很大的气力也难弥补。,82,未来的杰出的人才,可能是现今的“神童”,而每一个“神童”都首先是一个“记忆神童”,没有一个好的记忆能力,是很难在任何领域有所成就的。世界上99%的“神童”都是父母辛劳的结晶,是经后天父母实施了耐心而又得法的教育和训练。,83,不同年龄阶段记忆能力经教
33、育训练后的发展水平,84,(二)幼儿期思维的发展1、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2、幼儿期思维具有一定计划性和预见性3、幼儿期思维具有不清晰性和易变性4、幼儿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初步发展思维由直接行动思维 间接形式过度 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觉行动思维的另一区别在于词的符号功能。符号功能 幼儿符号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最明显的符号能力是儿童给画画使用的图像符号。,85,2、幼儿期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理解)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问的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上。儿童的提问类型由大量的“是什么”转变成大量的“为什么”。儿童早期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以典型事例为依
34、据的。幼儿掌握概念几乎都是以基本概念为主,以后才发展上级概念和下级概念。,86,(三)幼儿期认知发展过程 1、由近到远。 2、由表到里。 3、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4、由浅到深。 5、由绝对到相对。,87,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儿童个性形成过程中,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起着核心的作用。(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3岁前儿童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自他分化”阶段,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88,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开始有独立的评价2、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内在品质评价3、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具体的评价4、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初步客观性评价,89,(二)道德判断和道德发展过程
35、 (识记)1、道德判断的不同阶段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前);(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7、8岁);(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910岁以后)。2、儿童道德发展过程,90,柯尔伯特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91,(三)自立欲求与反抗(识记)1、第一反抗期(34岁)反抗期现象是儿童性格、社会性发展的正常现象。2、自立欲求、自主性发展的要求。,92,第三单元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6、7 11、12岁,属小学阶段。从幼儿期的生活以游戏为主导转入学习为主导。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
36、力和社会性发展。一、认知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93,1、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阶段的教学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相当。 各年龄阶段短时记忆广度,94,2、记忆主要特点(识记)(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并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小学儿童随着理解力的增加,知识的增多,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学习中越来越多地进行意义记忆。,95,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比较,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4.0,4.8,9.6,11.1,13,12.4,14.3,13.4,14.1,13.2,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小 学 生,中
37、 学 生,成人,96,一项要求715岁儿童在识记同一教材之后的一段时间进行再现的实验,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年级越高,意义记忆的百分数也越高。7岁 28%10岁 44%12岁 45%15岁 83%,97,(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学者研究表明,在中、小学阶段,直观形象记忆和词的抽象记忆随年龄而发展,但对词的材料识记的增长率比直观材料增长率要快,五年级以后对意义抽象的词的再现增长率又超过意义具体的词的增长率。,98,3、记忆策略的发展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5岁以前没有策略57岁过
38、渡阶段,经诱导可以运用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99,儿童采用的主要策略: (理解)(1)复述(背诵):背诵是能促进儿童记忆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做出的意识活动。实验说明,儿童掌握背诵策略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5岁10%;7岁60%;10岁85%。,100,(2)组织:归类系列化4、儿童记忆的培养和促进(1)丰富儿童的知识和经验。(2)提高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水平。(3)利用记忆特点,促进记忆发展过程。(4)编织记忆之网。,101,(二)思维的发展(识记、理解、应用)1、童年期思维发展过程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2)童年期仍不能
39、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2、新的思维结构形成按照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6、7岁11、12岁的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其主要思维特点是:,102,(1)掌握守恒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能够抓住事物本质进行抽象概括。(2)思维具有可逆性(3)补偿关系认知3、逻辑推理规则掌握(1)类别体系化(2)序列化二、童年期个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发展,103,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1、从小学一年级 三年级处于上升期,一年级 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2、小学三年
40、级 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平稳过渡期。 3、小学五年级 六年级处于第2个上升期。从而进入从对行动性理解向对内部品质理解的发展水平。,104,(二)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整个小学阶段自我评价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是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过程。,105,三、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理解)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伙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小学儿童的同伴经历,与同龄人结合的伙伴关系对他们的人格发展
41、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06,小学儿童的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可以区分为三个时期: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2、平衡性集合关系期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107,第四单元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青少年期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是指从第二性征出现直至性成熟及体格发育完全的一段时期。一般来说,女性从1113岁开始至1920岁结束。男性则要迟两年左右。青春期分为少年期和青年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均属过渡时期。但心理发展特征各有侧重。,108,一、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识记)少年期是指11、1214、15岁,相当于初中时期。由于这个时期发展极其复杂,充满矛盾,是独立性
42、和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109,(一)发展加速现象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初步性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的变化,也叫第二加速期(第一加速期是01岁,他们在一年内身高增加约50%)。这一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的成长速度都迅速增加,叫做成长加速。这一时期性功能迅速成熟叫做成熟加速。作为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成熟标准的现象叫做发展加速现象。,110,(二)心理发展的矛盾和易出现的偏差 心理矛盾现象有: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
43、的矛盾; 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111,由于身心发展上的不平衡,少年期儿童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时间承受困扰,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容易出现某些身心症状。如支气管哮喘,神经症,口吃、厌学、失足行为乃至自杀等。,112,二、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 (理解)(一)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形式运算水平,其主要特点是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的局限,可以依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青少年期的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表现在
44、: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113,研究发现,无论在推理形式,还是推理内容方面,都随年龄增长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初中以上儿童及大学生的推理正确率基本上不再受内容关系影响。这说明,随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独立的逻辑形式运算,达到了逻辑推理的理论型水平。,114,三、少年期独立自主的要求与第二反抗期(一)反抗期 主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识记),115,两个反抗期的异同,116,(二)少年期的第二反抗期1、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识记)(1)社会地位欲求不满;(2)观
45、念上的“碰撞”;初中学生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的看法。这个时期是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由于他们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片面和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 更反对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观念。,117,(3)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4)青春期烦躁;(5)反抗的主要指向父母。2、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理解)(1)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2)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3)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118,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对这一现象应予以
46、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更需要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人生中的特殊的转折期。,119,3、帮助少年儿童顺利渡过反抗期(理解)(1)父母对子女的反抗期要理解和正确对待。父母需要转变观念;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以友相待并尊重儿童的自主权。,120,在反抗期阶段,亲子关系处理得好坏,其意义尤其重要。处理得好,使青少年对家庭产生深厚的感情和应有责任感,并能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态度,转为平衡地渡过“心理断乳期”,并能较为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如果处理不好,会使矛盾激化,刺激子女反抗期情绪增强,乃至于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社会交往,使他们长期陷入压抑和孤独感中而难以自拔,并且对家庭
47、观念的形成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留下一生的遗憾。父母也会因此而失去子女对自己的尊敬、爱戴,以至于失掉应有的教育权。,121,(2)引导儿童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要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是个体发展中所必经的过程,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树立榜样和楷模;发挥独立自主性;建立责任感。四、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理解)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水平是个性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122,成熟的自我意识的特征: 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 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内在心理活动; 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
48、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123,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个体的自我意识经历着一系列发展变化过程。1岁以内尚无我自我意识;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突出的表现是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来称呼自己。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124,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这一时期也称为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变期。 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整合和统一的过程。,125,(一)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期。 (理解)从青春发育期
49、开始到青年后期(2428岁),大约十来年时间是自我意识、心理自我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126,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注意力由倾向于外部世界向倾向于内部世界转换; 追求“本来的”、“本质的”自我,注意力集中于发现自我; 注意指向内在自我的原因:1)生理急剧成熟2)社会人际扩大3)认知能力的发展,127,青年期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是分化整合的过程。 自我分化“客体的自我”与“主体的自我”“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 协调过程自我接纳的“我”与自我排斥的“我” 整合和统一的过程确立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128,(二)青年期自我同一性的追求和确立(识记)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12、1317、18岁的青年人,发展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儿童进入青年期,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要建立起自我同一性, 就得使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达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