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类型2.8.7春秋战国的文化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ppt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6410894
  • 上传时间:2019-04-12
  • 格式:PPT
  • 页数:17
  • 大小:234.1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8.7春秋战国的文化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ppt
    资源描述:

    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特点:,-异常繁荣: 哲学百家争鸣; 文艺百花争艳; 科技世界领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经济政治文化,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促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展巨大变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 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一哲学:,(一)春秋时期,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哲学,唯心论辩证法,“道”是世界万物本源道德经 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是运

    2、动着的; 有对立面,相互依存,不断变化,政治主张:,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 教育: 文化:,“仁”;“礼”;“序”;以德治民;逐步改良; “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编订整理“五经”,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2)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3)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4)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1)背景:春秋晚期,奴隶社会瓦解,劳动者地位提高,孔子思想在春秋末期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分封制日渐瓦解,奴隶制逐步解体,阶

    3、级矛盾日益尖锐,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缓和矛盾,挽救奴隶制。,孔子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能受重视吗?为什么?,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形成时期,他们要求废除旧制度,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而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所以不被重视。,孔子思想为什么在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思想中有坚决维护等级秩序,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稳定,保障发展生产等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统治的成分,再加上后来的儒学思想家对其改造发挥使进一步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兼爱”,“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非攻”,“尚贤”,唯物主义

    4、思想,“制天命而用之”,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现象,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孟子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根源:,孟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希望用孔子思想维护封建统治,荀子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根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与自然斗争能力的增强,法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阶级矛盾激化,统一趋势加强,墨子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及影响,根源:(1)封建经济的形成发展,小生产者 队伍的壮大。小生产者地位低下,希望提高政治地位,(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人民渴望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评价:顺应历

    5、史潮流,符合人民利益的。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弘扬。,(2)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残酷剥削人民。,“兼爱”,“非攻”,“尚贤”,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诗经 屈原“楚辞”离骚 诸子散文,绘画 青铜装饰 音乐,妇女凤鸟图御龙图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湖北出土的编钟,三.科技,天文: 物理: 医学:,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 力学;光学;声学 扁鹊“四诊法”,总结:春秋战国文化表,1.下面属于孔子思想内容的是 仁者,爱人 兼爱 民贵君轻 无为 2.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B.他主张政治上要变革 C.他的抗秦事

    6、迹 D.他的爱国爱民的精神 3.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 各国的政治变革与互相竞争需要理论指导 思想家个人的性格和经历各有不同 儒家思想未处于支配地位 A. B. C. D.,A,D,A,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5.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孙子 C.孟子 D.韩非子 6.“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

    7、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理论基础,A,B,D,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以法为教,今必胜昔8.老子与孔子相似的主张是 A.反对严酷的刑罚 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的改革 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 D.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状态9.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成就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孔子 B.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明显对立的是儒家与墨家 C.扁鹊被奉为“脉学之宗” D.全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县10.战国时期的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

    8、利 C.主张中央集权 D.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A,A,B,D,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材料四: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请完成:(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1)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或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维护奴隶制度。 (3)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同: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 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 (4)鲁迅提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8.7春秋战国的文化 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41089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