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餐文化时代需要精英“伴读”当有人在叹惜互联网的快餐文化和娱乐化挤压了人类静下来认真阅读的心境和空间时,你是否看见互联网同时打开了一扇门,浩瀚的网络世界将更多的经典好书送达我们的视野,这何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阅读时代?与阅读背道而驰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完全不读书,宁愿把精力消耗在其他任何方面,就是碰都不碰书籍。一种是读而不慧,有的人沉醉在垃圾文化里,有的人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前一种自不必说,后一种也非真正的阅读,盲目和茫然的阅读其实都不可能实现阅读的目的:开拓思路,学会思考,增长智慧。所以,阅读像做公益,有心之外,还需要引导和带动。如今,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是成功的企业家,或是学富五车的博学之士,处
2、于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是学海里的游得更快的泳者,又满怀人文济世的情怀。为使更多人投入到真正有益的阅读他们躬身成为精英“领读者” ,在线上线下推广、引领阅读,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从他们的行动中,你可以看到,其实,阅读也可以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王瑛:一起读对于企业家王瑛,最引起轰动效应的事件莫过于 2013 年 6 月 17 日,她在企业家论坛“正和岛”上发表了我的“退岛”声明 ,激烈反对柳传志“在商言商,不谈政治”的观点,认为企业家应该成为改革中坚力量。这场两个企业家的论战曾经在商场学界都引起了强大的舆论效应。事易时移虽已尘埃落定鲜
3、少再被提及,但王瑛则继续不安分于“从商” ,她痛心的是“人文教育我们缺失得太厉害了,也没什么人做。 ”“一个没有精神家园的人怎么可能是幸福的人。我们民族正在丧失建构自己精神家园的能力。 ”退岛后这近两年来,她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 “一起读”活动中。王瑛的“一起读”做得相当专业,有十分详细的读书规划,包括定期读什么书,有哪些老师辅导、讲座,有专门的志愿者协助组织,所有收费、支出等都有详细、透明的报告,具有企业化运作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读书会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阅读,还通过老师导读辅导、各类专家授课和多形式交流活动,严谨得如同专业的学院课程,为学一丝不苟。如从去年3 月到今年 3 月一年时间, “
4、一起读”组织书友们完成了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和自由宪章两书的阅读。在学习期间包括韦森的导读辅导在内, “一起读”在网上线下共举办了44 次辅导讲座,主讲人大都是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的教授学者,如韦森、汪丁丁、林毓生、王建勋、刘军宁、高全喜、毛寿龙、秋风、郭于华、张千帆等等,能邀请到这么多知名学者来“伴读”经典著作,随时帮助解疑答难,这对读书会的书友来说是十分难得而荣幸的。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有较多的活动和支出, “一起读”对于新学员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如新加入的学员要求支付 1000 元的人民币,而上年已加入学员则采取自愿原则缴纳这笔活动经费。同时“一起读”也接受最高限额 1 万元最低 500 元的捐赠。
5、费用主要用于邀请导师讲座及线下活动费用,活动的组织者则全为志愿者,不领取一分一毫的报酬和补贴。2015 年“一起读”又出了新的读书计划,如在冯克利的带领和辅导下读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 ,在王建勋带领下读罗斯特罗姆的论联邦主义等,王瑛和她的团队已经拟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书,包括专家学者的讲座和各地书友的线下活动,想来定是十分精彩。杨恒均:羊群2015 年微信圈里一个读书会群组迅速崛起,它就是“羊群” ,创建人是杨恒均,老杨头谈起建羊群的初衷,是源于春节前一位读者来信,说“杨老师,要回去与家人、亲戚朋友过年团聚了,但一想到你可能也会休假而暂停写作,一种莫名的孤独油然而生” ,这让他深受触动,遂而起意,
6、建了第一个“羊群” ,把认同其理念,基本认同其做事方式的读者集合起来。短短两个多月, “羊群”在微信上遍地开花,如今已有 20 多个群组,一个群少则 200 多人,多则 500 人,累计至少有七八千人次,而每天活跃其中的也不少于千人。每个主题群里都针对性地与群相关的知名学者、企业家或社会能人做老师,不定时给群友讲讲文化、历史、海外见闻等等各类话题,课后还有互动。而羊群里保留的一大特色,也是阅读。可以说,杨恒均做了一个有趣而很有意义的尝试,在微信里建设一个个虚拟社区,用共同的兴趣吸引读者进入到不同的社区里,他们读群主的文章以及群里老师的著述或推荐的好文好书,提出自己的疑问,由老师们来解答,在老师
7、有空的时候,还可以以微信做讲台,通过语音授课的方式,进行线上交流,阅读+聆听,是羊群群友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信息量大而且很接地气,如甘霖遍洒,只要是群里的网友都可以有所收获。但由于微信刷屏的速度和网络交流碎片化特点,话题可能难以深入探讨,阅读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比较参差。但不得不说,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阅读交流平台。羊群之外,微信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读友群组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信孚研究院:悦读会要说在线下活跃的实体阅读引领者、积极推动者,信孚研究院的书香赠友“悦读会”值得一说。为了抛开读书的功利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好书的行列中来,这原本源自于信孚教育集团内部各学校幼儿园定期开展的阅读活动,
8、经由信孚研究院进行了社会性延伸。从 2012 年 7 月信孚研究院发起面向全社会的 “悦读会”免费赠书活动以来,迄今已开展了两年半,每月向 200 多位社会各界人士、信孚网络大学师生、网友赠送一本书,所赠的书籍涵盖现当代中外作品,涉及历史、人文、哲学、教育各领域,杂文、小说、社会科学文集等各种类型。活动迄今,已累计赠出叫魂 、 家国天下 (杨恒均著) 、 乡关何处 (野夫著) 、 白纸黑字 (鄢列山主编) 、 给理想一点时间 (凤凰网) 、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李承鹏著) 、 看见 (柴静著) 、 像唐诗一样生活 (冉云飞著) 、 青年对话录系列 (汪丁丁著)、 倒转红轮 (金雁著) 、 非常
9、道 (余世存著) 、 金大中自述 、 忍不住的“关怀” (杨奎松著) 、 昨天的中国 (袁伟时著) 、 缠斗 (袁伟时著) 、秦晖共同的底线 、 民主的奇迹 、 空巢 (薛忆沩著) 、 七国宪政史 (曹思源著) 、 野火 (龙应台著) 、 察有所思(信力建著) 、 不对 (李公明著)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保守主义 (刘军宁著)等 30 多种中外图书。悦读会活动重在好书推介,自由阅读,偶尔也会在线上线下组织赠书的阅读心得交流。又是人间四月天,春风作伴好读书,切莫负佳期。书一打开,就成为一个拥抱的姿势,接纳人们的无知,把它所知道的一切无私地给予,无愧为人类最真诚的朋友,而一本好书,更是
10、我们的良师益友。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读 64 本书,中国人一年人均读不到 4.5 本,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20 本,日本的 40 本,更可悲的是,在国人有限的人均购书数量中,有八成是课本教材。中国人的“朋友”真是太少了,这是莫大的悲哀。不仅读书少,而且读的好书更是少之又少,当今社会那么多人的浮躁和戾气,与知识的狭隘,个人的无知不无关系。试想,一个能在书里沉静下来,学习思考的人,能坏到哪里去呢?一个全民悦读尊重信仰的社会,又能差到哪里去呢?在快餐文化充斥的 E 时代,我们更要坚持阅读,全身心地悦读。信孚悦读会本期特别推荐刘军宁保守主义保守.jpg【悦读提示】作者刘军宁是国内政治学界的领军
11、人物,也是南方人物周刊评选的“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 50 人”中唯一入选的政治学学者,被誉为“中国自由主义第一人” 。刘军宁常说自己是“思想个体户” ,然而但凡知道他的人,无论反对还是赞成者,无一不认为“刘军宁很重要” 。保守主义是刘军宁的经典之作,也是“当代思潮丛书”的代表作。“保守主义”不是国人所误解的因循守旧、反动复古,而是保守自由、创发自由的主义;本书不是对西方保守主义的教科书式汇编,而是作者所理解和接受的保守主义。在作者看来,人性是共通的,因而自由的传统中外皆有,保守主义的基本诉求就是用保守自由来抵御激进,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发自由。序言刘军宁:当代中国需要保守主义近年来,关注保守
12、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对保守主义的谈论越来越多。说到保守主义,关键是保守什么。只有保守自由与自由传统的主义,才称得上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把自由放到秩序的框架里来理解,认为自由高于秩序,自由离不开秩序。保守主义认为,存在于道德秩序中的规则是人类漫长经验与智慧的积累,是自由的保存与扩展所必不可少的。自由并不是凭空存在的。在人类不断演化、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获得了一些自由,但它存在于社会秩序之中,存在于文化传统与观念之中,人类不但需要保守已经获得的自由,而且需要扩展自由,这样,自由才能不断地壮大。如果我们不断抛弃我们获得的自由而不加以保守,自由的总量就不会增加。所以,保守主义的重大意义在于,
13、它帮助人类获得自由、守住自由,并使自由不断扩展。以交通规则为例。每个交通规则的颁布,背后都有无数的生命代价。如果不承认既往的交规,全部从零开始制定,很多人就白白的死了,而且还有更多的人要白白的死。政治领域的规则也是如此。不承认人类在漫长的实践中积累的那些制约权力的有效措施,无数人的自由、生命和财产就处在危险之中。保守主义是人类关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最高智慧,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最高境界。我认为保守主义对人类政治的思考是最深刻的,我没有见到比保守主义更深刻、更有智慧的思想。这也是我认同保守主义的重要原因。近现代以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英国,一个是美国。这两个国家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国内
14、都有着强大的保守主义。英国有保守党,美国有共和党,还有南方的民主党。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强大在于经济、军事、科技等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美国建国的时候,这些方面并不发达。真正使美国和英国强大的是自由和保守自由的观念。是自由使国家强大,还是不自由使国家强大?其答案不言而喻。如果自由是造就强大国家的秘密配方,那么,保守主义就是不二的选择。有人说,欧美有自由的传统,所以他们可以“保守” ,在中国传统里似乎很难找到自由的踪影,我们如何去保守自由的传统呢?但是,中国的自由传统稀缺,不等于中国人在历史上争取自由的印记很少。自由不是来自于西方,而是来自于人性,来自于造物主。人性是不变的。从我们的祖先到现在,
15、人性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现在爱自由,我们的祖先也一定是爱自由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自由传统仅仅来自本国。英美的自由传统绝不仅仅来自其本身,而是来自世界各地。三四百年之前还没有美国,哪里来“固有的”美国自由传统?所以对中国自由传统的追溯也不能仅限于中国自身。某种程度上,追问中国有无自由传统是一个无效的问题,因为人类有自由的大传统。人性是相通的,所以人类争取自由也有一个大传统。只要中国人的身上有普遍的人性,就有自由的传统。有很多例子证明,中国人是有爱自由的传统的,中国人的传统里是有自由因子的。自由是发自于普遍人性的要求。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对自由的要求。要求自由与东方西方、中国外国没有什么关
16、系。 “西方”只是一个很晚的概念,而人类要求自由很早就有了,绝不是从有东西方区分才开始的。中国人对暴政是一直有明确态度的。如果说监狱是人类要自由的物证,那么,暴君则是人类要自由的人证。中国从不缺少这两类人们热爱自由的另类证据。从积极的态度看,可以从中国人形容暴政的成语中窥得一斑。你听听:耀武扬威、一意孤行、独断专横、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颐指气使、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这样的成语真是太多了,而且一针见血。这表明中国人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得到民主,但是绝不喜欢暴政。我们从这些古老的成语中可以听出对以暴治国的专制暴政极其反感、批判、拒绝的态度。这是中国的自由传统的重要部分。另
17、一方面,应该承认,中国的自由传统,跟英美这样的国家比,的确薄弱。它们的传统都来自全人类。中国的自由传统长期以来受到压制,它没有像英美那样成为一个制度化的东西,这也使得中国对保守主义的需要更加迫切。同时,没有一个公认的自由国家,其自由传统仅仅来自本国。所以,即便中国的自由传统十分薄弱,它也可以像其他国家一样,借鉴、分享属于整个人类的自由大传统。在中国传播保守主义正是这一事业的一部分。保守主义与中国的现实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在诸多思潮中,保守主义当然是中国当下最重要的。中国的变革在根本上是思想观念与价值信仰的变革,这就需要中国重新确立一个思想根基。而我认为,保守主义应该是首选。保守主义将成为中国走向自由与繁荣的思想动力。在中国做一个保守主义者有两条是十分关键的:一条是创发自由,一条是保守自由。真正的保守主义不仅是保守自由的力量,而且是创发自由的力量;不仅致力于维护自由的传统,而且致力于发掘自由的传统。这也是保守主义对于当今中国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