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潮州文化史1潮州文化史历史悠久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 5000 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 潮州的先民属古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潮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入版图。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成和六年(公元 331 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 413 年)分东官置义安郡。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 260 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 590 年),
2、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 ”,首命名“潮州” ,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 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 1400 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隋帝大业三年(公元 607 年)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 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 686 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现在 ,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和平等县市,也都
3、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长汀,另一个源头,是在河源的紫金,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改称潮阳郡,唐乾元年(公元 758 年)再复潮州。 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 11 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
4、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 明朝的潮州府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 9 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埠和南澳岛。 这 9 个县还有汕头和南澳的人民,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关于潮州人称谓的界定,依据就是上面所说的 9 个县和汕头、南澳。后来,也有把丰顺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
5、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2潮州文化史在中国史上的重要性潮州地区人文现象有需要作为独立而深入探讨之研究对象,应该和“客家研究”同样受到学人的重视。潮州学的成立,是顺理成章不用多费唇舌来加以说明:有一个充足理由,客家学以梅州地区为核心,在清雍正十年嘉应直隶州未设立以前,整个梅州原是潮州地区所属的程乡(后来分出镇平、平远 ),长期受到潮州的统辖。说客家话的大埔、丰顺二县亦属潮州所管,至近时方才割出。所以研究雍正以前的潮州历史,梅州、大埔都应该包括在内,这说明客家学根本是潮州学内涵的一部分,不容加以分割的。中国文化史上,内地移民史和海外拓殖史,潮人在这二方面的活动的记录一向占极重要的篇幅,这是
6、大家所熟悉的。潮人若干年来在海外拓殖的成果和丰厚的经济高度发展的各种表现,在中国以外各个地区孕育出无数繁荣美景的奇葩,为中外经济史写下新页,久已引起专家们的重视而且成为近代史家崭新的研究对象。因此,潮州地区人文现象的探讨,更使多数人发生热烈而广泛的兴趣。本人对这一件事,多年以来屡加以积极提倡,汕头潮汕历史文化中心的成立,正说明这一工作已经取得相当成就。近时在香港潮州商会鼎力资助下,香港中文大学举办首次为期三日的潮州学研讨会,这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潮州人文现象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是分不开的。先以民族而论,潮州土著的畲族,从唐代以来,即著称于史册。陈元光开辟漳州,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即与畲民结
7、不解缘。华南畲民分布,据专家调查,皖、浙、赣、粤,闽五省,畲族保存了不少的祖图和族谱,无不记载着他们始祖盘瓠的传说和盘王祖坟的地点均在饶平的凤凰山,换句话说,凤凰山是该族的祖先策源地。我曾引用宋晁补之集中开梅山一长诗。和泰国北部发现的徭人文书里面游梅山的记述,来讨论宋代畲、徭的关系;又曾引用元三阳志记载宋时水东有“不老” 的土音来探索畲族什么是他们自己称呼的“名号”,这些问题,牵涉甚广,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近年来潮汕地区的考古工作,成绩斐然可观,饶平浮滨类型的文化遗存之发现,震烁中外,但正式报告尚未有人著手编写。我曾到饶平该地考察,深觉发掘及研究工作尚未认真展开,例如该地出土重要文物带
8、有王字符号的大口陶尊,长达 17.3 厘米的铜戈,还有铜觯与鸟形壶,都是珍品。江西新干商代遗址的奇异绚美的铜器,亦有鸟形文物,吴城亦出凤鸟形握手青铜器盖,它们彼此间关系如何?均有待于考古家的探索。其它各地出土文物林林总总,只有各县文物志作一些简单报道,我们正期待一本完美周详、图文兼茂的报告。 再谈戏剧问题,在清代福建蔡爽的官音汇解释义卷上的“戏耍音乐”条记著:“做正音,唱官腔,做白字,唱泉腔,做大班,唱昆腔,做潮调,唱潮腔。 ”其时的潮调与官、泉、昆三腔并列。由于多年来我国民间戏剧调查研究的跃进,温州南戏、闽剧特别是莆田戏的深入钻研,对潮剧研究的来龙去脉有一定帮助,中外人士已写成一些专著,烁然
9、可观。出土新材料若宣德本金钗记、嘉靖本琵琶记已引起世界学人的注目,这些珍异文物得到潮州商会的大力资助,印出明本潮州戏文五(七) 种 ,风行一时,有口皆碑。其中刘希必写本所附板拍,对南戏音乐研究开创了一新纪元。现经中日学人共同探索,温、潮原出一脉。永嘉郑孟津君对宣德本点板的解读,认为与琵琶记的明初臞仙本正是一脉相承,更属创见。 潮州方言的研究久已展开,卓著成绩,惟潮州地区,潮澄与潮阳、普、揭,各成语系,语音的差异如何进一步分析,及与古音的比较,还有待专家之探索。至于潮乐方面,器乐专题研究和活五音位律吕研究,近时在国内成为热烈讨论题目,甚至可与曾侯乙钟律的四颟、四曾音位作比较研究,其重要可知。 凡
10、此种种,具见潮州文化若干特殊现象,已不仅是地方性那样简单,事实上已是吾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环节与项目。若夫潮史新文献的发掘,我在编纂潮州志汇编时候,将永乐大典元三阳志残本重印,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采用。近时我又将久已失传的万历知府郭子章所著的潮中杂纪 ,从日本影回,既由潮州商会出版,将于十二月在潮州学会议开幕时推出,以供大家参考。这更是香港潮州商会对潮州学的又一次贡献。 潮州学的内涵,除潮人在经济活动之成就与侨团在海外多年拓展的过程,为当然主要研究对象,其与国史有关涉需要凸出作专题讨论,如潮瓷之出产及外销、海疆之史事、潮州之南明史等等论题,在潮汕已有不少文化机构着手从事编写,十年以后,研究成果,必大
11、有可观,钩沉致远,深造自得,蔚为国史之要删,谨拭目以俟之。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潮州市地处粤东,位于韩江中下游,毗邻福建省和汕头、揭阳、梅州市。现辖潮安县、饶平县和湘桥区、枫溪区管委。总面积 3614 平方公里,人口 230 多万人,旅外乡亲逾 200 万人,是著名侨乡。 自东晋建立海阳县以来,潮州历代都是郡、州、路、府的治所,系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有“岭南名邦”、 “海滨邹鲁 ”之美誉。1986 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风光旖旎,风情独特。这里,金山、葫芦山、笔架山三山拱护,韩江一水潆洄。群山耸其北,大海在其南。秀丽的山川,孕育了一代代的英杰;悠久的历史,沉积了灿若繁
12、星的文物名胜,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湘子桥)和宋代驸马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韩文公祠、葫芦山摩崖石刻、笔架山宋窑遗址等 11 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潮州西湖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慧如公园、红山森林公园、大型人造旅游景区“潮州美人城”,凤凰山旅游区,梅林湖旅游区,东山湖温泉度假区,柘林湾旅游度假区,石壁风景区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也酿造了以“潮”字号为代表的诸如潮州话、潮剧、潮州音乐、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绣、潮州陶瓷、潮州木雕等独特的潮州风物文化。因而,从明清以来,便有“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的美谈。潮州升级为地级市以来,全市的交通、能源、通讯、城建等
13、方面持续发展,旅游设施日臻完善,已大体形成中等城市的构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潮州将更为世人所瞩目。这颗南海滨上的明珠,必将展现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到广不到潮,西,建瓴北下的韩枉费走一遭”。江绕廓南流,三山潮州,钟灵馥如屏,一水似带,秀的大地。这里的构成一幅水色山光山不高而秀逸,这护古城的壮丽图画里的水不深而澄碧驰名海内外的潮州金山峙其北,笔峰八景:“湘桥春涨列其东,葫芦卧其韩祠橡木,金山古松,凤凰时雨,龙湫宝塔, 鳄渡秋风,北阁佛灯,西湖渔筏” ,犹如颗颗璀灿的明珠,散落在这山山水水之间, 将潮州古城装点得更加婀娜多姿。潮州,人文荟萃的大地。 这里曾经是“十相留声” 之地,也曾经是名儒
14、硕彦驻足之所。 唐的常衮、李德裕、杨嗣复、李宗闵,宋的陈尧佐、吴潜、赵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些“百官之长”都曾施治化于潮州。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治潮八月,致力于兴学育才,使潮州文风蔚起,相辅公卿,名宦英才辈出,状元、榜眼、探花,继世而来,遂有“海滨邹鲁”之称, “岭海名邦”之誉。潮州,物华天宝的大地。 灵秀山川的蕴育,悠久历史的积淀,使潮州拥有一批珍贵的文物遗产。 驰名中外的有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物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启闭式桥梁文济桥, 有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之祠, 有被专家们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有木雕艺术堪称一绝的“
15、己略黄公祠”, 有周总理办公过的涵碧楼等等。 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名传遐迩。潮州的历史是丰厚的,潮州的未来是辽阔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潮州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今的潮州,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名胜古迹整修一新, 使潮州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新景象。珍惜潮州文化逝去的历史,共谋潮州文化伟大的复兴 光辉灿烂的潮州文化给潮汕人民带来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1、潮州文化的深刻的内涵,就是原来从中原传承下来的儒家思想观念。也是由韩愈倡导的儒家正统哲学思想观念。与潮州当地海洋文化
16、、商业文化的结合,包括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视礼义廉耻,忠孝爱国爱家。尊师重教、重视优秀人才。思想解放、重实践、敏于行等思想观念。表现在:集体观念强。潮州人家族、家庭观念强,男人重视家庭,女人重习女红、诗书琴画;相夫教子。历代人才辈出。男人当兵是儒将、当官是儒官、经商是儒商,务农则精耕细作、喜读书的能人不计其数。2、潮州文化也有迷信、畏惧神灵,尊敬神灵的内容,这可能与潮州地理位置近海,自然灾害较多,人力不能抵挡,人们因此寻求神灵帮助有关,这是海洋文化的特点,我国的福建沿海地带、台湾省等地也有敬神习俗。潮州的敬神事务多由女人承担,多由母传女或媳妇。但潮州女人的敬神也是凝聚力,因
17、为一个天天祈求夫妻、子女、家庭平安的女人,也是一个维系家庭稳定的好女人。其实,潮州的女人很无私的,吃的、穿的首先想到的是丈夫、子女、公婆,敬神首先是保佑丈夫、子女、公婆平安,值得敬佩。3、潮州文化及其外延潮剧文化、潮州工夫茶文化、潮州音乐文化、潮州菜文化等,潮州文化通过潮州话、潮剧、潮州工夫茶、潮州音乐、潮州菜、潮绣、潮州木雕等载体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是潮汕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潮州文化过去的历史是光辉灿烂的历史,今天我们也不能丢掉传统文化,去跟随西方颓废、讲排场、斗钱多,今朝有酒今朝醉,要钱不要命、不择手段找钱的思想观念。我们要百倍珍视潮州传统文化的信念与价值,因为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时,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每一个人都要坚持我们潮州人做人的原则,发扬潮州文化,完善自己,建设家庭,踏踏实实经商务工务农,为自己,为家庭而奋斗,为弘扬潮州文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