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04363889(校徽图案)浅谈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坏皇帝院系: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年级:2010 级学号:1011410034姓名:刘佳浅谈中国的坏皇帝摘要:本文主要从汉哀帝和明神宗两个皇帝入手,通过分别阐述他们在位期间一个宠幸龙阳君董贤而将国之重权交付与他遭到国之重人之群讽,另外一位明神宗则因妄图贪图荣华富贵,想尽一切办法逃脱责任义务的丑恶事迹,以此揭露了他们不为社稷着想,而置黎民苍生不顾,只图享乐,据谏远贤,的本质。使社会更为腐败,民生凋敝,万业不振通过这两个皇帝的丑迹,我们应牢记历史,反省自身,及时停止一切腐败行为,做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国家的人,关键词:同性恋、懒惰、教训、
2、贡献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犹如一幅酣畅淋漓的宏伟画卷。大浪淘沙,几家英史几家衰;善恶有度,非是好汉不留名。因此,历史的大河里我们看到的主人公便是一代代的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有名垂千古的,有遗臭万年的。对于伟人,我必定是颂扬他们的丰功伟绩,让后人所瞻仰、所学习。然而,对于“庸人”或“恶人”我们未必能将他们干过的“好事”轻易忽略,他们或祸国殃民,或欺善扬恶,或背信弃义,或心狠手辣,或性格怪癖,或不务正业但正是因为他们的“无为”和“恶” ,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暗礁和悬崖,使得真正有才干、有能力的皇帝们能大显身手,在平淡的节奏里,创造出一次又一次可歌可泣的盛世高潮。因而,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个坏皇帝们,我们应从他
3、们的坏事迹里汲取历史教训,反省自身,勉励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做到真正的能立天地之间,做有铮铮铁骨之人。以下,本人将浅谈两位最具特色的坏皇帝,从他们的事迹里,总结和评价他们到底坏在何处,到底能给我们以何启示。一、最好同性恋的皇帝汉哀帝刘欣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人来说,对于同性恋这一问题已比过去要开放许多,但是在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潜意识里,依然无法轻易接受,甚至持鄙夷态度。那在一千多年前的汉代,同性恋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呢?如今社会,我们通常会将有同性恋偏好的男人用“分桃“断袖”来比喻。“分桃”一说则起源于卫灵公与他的男宠弥子瑕的故事。一次,弥子瑕陪卫灵公同游果园,弥子瑕摘了一个桃子吃,觉得其味甚美,就把
4、吃过一半的桃子递给卫灵公请他品尝,卫灵公居然不以吃过一半的桃子为污秽不洁,反而赞美弥子瑕的爱君之心,说:“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这就是“分桃”的由来。而“断袖”的说法则起源于汉哀帝和他的男宠龙阳君董贤的事迹了。而汉哀帝也当之无愧地算得上是最情有独钟的第一人选。汉哀帝是西汉历史上的第十个皇帝,他在十九岁时即帝位。当时在政治上有一种惯例以外戚辅政。哀帝即位,辅政的大司马大将军由王莽换成了傅喜和傅晏。后傅喜被策免解官后由丁太后之兄阳明侯丁明担任大司马骠骑将军一职。从而在政治上形成丁、傅持权而傅太后事事干预的局面,皇帝倒成了无事可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宠幸人物龙阳君董贤。在汉书佞幸传
5、中班固竟然用了两千五百字来记述董贤的生平事迹,可见这一人物因为他的特殊事迹在历史上占有的一席之地。书中称哀帝即位两年的时候,召见董贤,哀帝便“悦其仪貌” , “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由是幸始。 ”古时的文人,却不敢轻易评价皇帝的猥亵行为,充其量只是用“得幸” “宠爱”之类的闪烁之词敷衍而已。但在董贤传中,有一段文字:“(董贤)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 ”由此可见,哀帝对董贤的怜爱到了如此的地步。竟愿意为其断袖只是为了不愿惊动他于睡梦之中。对于哀帝如此迷恋董贤,必定招致了朝廷中文武百官的不满。虽然很少有官员敢于轻言上言直谏,但外戚王闳自觉
6、亦为国事懿亲,不宜过于缄默避祸,上奏劝谏,董贤之辈无德无能却官居显要,百姓喧哗,为天不容,他希望哀帝不要再沉迷于董贤小人的美貌之中,以免酿成褒氏之祸。当然,此时的汉哀帝正是最宠爱董贤的时候,他并没有因为王闳的谏言而赶走董贤,反而对他更加疼爱有加。他为了宠幸董贤,不惜据谏远贤,并与董贤共享荣华富贵,以至于后来招致后人饥议。汉哀帝早亡,二十五岁时便因病而亡,在位六年,之后被王莽篡权。虽然事出多因,但是哀帝迷恋董贤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董贤在被哀帝宠幸后,竟被予以执掌国家大政的大司马,代替丁明、傅晏“辅政” 。董贤年甫弱冠,而且只是一个皇帝的“弄臣” ,有何德何能可以居此重任?一旦哀帝驾崩,太皇太后便
7、以皇帝祖母的身份出来让董贤让路,从而给了王莽以篡权的机会。以致汉室招来大祸,崩溃瓦解。世人都很疑惑,为什么汉哀帝如此迷恋男人这个问题。这一疑团今人暂且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但唯一所知道的是,哀帝即位后就患上了“痿?”之疾。对临幸后宫力不从心,而董贤之柔媚便癖性格刚好弥补了哀帝肢体动作不灵的缺陷,再加上董贤美如娇女的姿色,使得哀帝像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一样宠爱董贤,不能自拔,惑溺甚深。当时世人对此是持反对态度的,认为同性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当是不争之事实。而笔者认为,汉哀帝的这种情况虽然和他自身的生理缺陷有关系,以龙阳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却为此将国之重事委任与他,是大错特错,不可原谅的。皇帝的职
8、责是为大众苍生某福,为国家社稷着想,怎能沉迷于不正当的性爱之中,引来危于社稷的严重祸害。当然,沉迷于“色”的坏皇帝有许多,而汉哀帝只是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而已,今人应引以为戒。如今的政坛,已是古人之法不可比矣。这个世纪里我们要建设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追求幸福感的社会。但在暗地里,干着见不得人的够当的贪官污吏比比皆是,文强、胡长清善恶有报,那些不法的人终将被绳之以法,走进没有自由的高墙之内,成为腐败的代价。二、最懒惰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总所周知,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造成了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使得皇帝们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前有夏桀商纣,后有秦政隋炀,均为暴君。而以下要说的这个皇帝虽然本质上和
9、他们一样,但他还多了另外一层丑陋面具懒惰。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清修明史中对他的评价毫无优处, “明之亡实于神宗” ,认为他为明朝种下了亡国的种子,明朝虽然不是在明神宗年间灭亡,若以他的作为来看,假使他再多活几年,明朝也照样非亡不可。究竟明神宗做了什么错事,让历史这般贬低他,我们来一看究竟。在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间,前十年是由明朝历史上最有名的改革家,也是当时居内阁首辅之位的大臣张居正辅政。虽说朱翊钧贵为皇帝,但在这十年之中实际上是由张居正做明朝的真正主宰。但明神宗的前十年也多亏了张居士才使这十年成为明朝中叶以来最难得的富强之世。在张居正的治理下,政治修明、民生乐利、军力
10、强盛、财富充足、政绩卓然可观。但能人志士的命运一般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妒贤忌才的小人在背后捣鬼。他们对张居正的改革过于严格而对自身或有徇私灭公的行为有很大的非议,甚至皇帝本身也对他不满。进谗对皇帝说,张居正实乃怙权弄势、黩货贪财之辈,使神宗误以为真,而对谗言深信不疑。虽说此时张居正已经过世,但神宗马上对张居正展开了报复措施。首先,灭张家满门,使张家遭受抄家籍没的惨祸,然后把张居正创立的制度法规全部废止,一时间明朝又恢复了改革前的老样子,一片衰废。后来继任内阁首辅的大臣,如申时行、王锡爵、赵志皋等都畏惧像张居正那样因执法过严而找来的祸害,纷纷逢迎圣上,用阿谀奉承的嘴脸对皇帝的话言听计从。
11、而这些个后来的内阁大臣们也是使神宗习成懒惰性格的罪魁帮凶。作为一个皇帝,职责当然有许多,除了有每日朝中官员们送上来的无穷无尽的奏折外,还要做祭天、祭祖、祭孔、祭社稷神祗、坐朝召见臣下、临御经筳等等公务。如果皇帝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学问是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工作的,且每一个德才兼备的圣君都会是干这些工作的佼佼者。然而,在明朝,能做好这些事的人实在不多。而明神宗更是恨透了这些他认为的无关紧要的“琐事” 。首先神宗乃世宗的孙子,一方面习闻世宗长期废朝的故事,一方面先天上秉赋有懒惰偷安的遗传,于是他也像武宗和世宗一样,希望能多一些办法来逃避无聊厌烦的日常工作。而此时的申时行就很好的充当了帮皇帝偷懒的角色,他想
12、了好些“好”的注意,使明宗虽为世界上工作极忙的皇帝,同时也是有着相当富余的时间享受荣华富贵的皇帝。明神宗怠废其职责,仿照世宗的方法,借口身体不佳,疾病缠身,无法正常理朝,每逢常朝之期,一律传免,祭祀庙享,则遣官代行。我们可想而知,身为统领天下、肩负社稷的天子,竟然只图享乐,这般置天下苍生和黎民百姓不顾,何颜为君?此外,神宗还想免除“经筳”之礼。所谓“经筳”即是朝廷中学问较好的翰林官担任讲官,定期为皇帝讲解经史等书,以求使皇帝不废经史,习闻古圣先贤经世治国之大道。 “经筳”之礼虽然对年轻的皇帝增长见闻和经验尤为重要,但对于神宗来说,就又是一件无聊之极的事情。张居正生前便是神宗的讲师,在张居正死后
13、,这个位置便由申时行继任。因此,神宗在每次进行“经筳”之礼的时候,传旨称病,即停免此理,躲来避皇帝分内的事。但申时行为了讨好神宗,进一步建议他以后即使临时停免,任另讲官照旧撰写=进讲章,这事实上等于以掩耳盗铃的办法教导皇帝如何避免经筳讲读的苦事。这下,皇帝有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独自享乐了。后来,神宗在位期间,因满人侵略辽东引起国家危机,形势突变,使得朝中文武百官无不为此事争论纷纷的时候,神宗依然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态度,漠然不理,置身事外。到了万历四十七年六月,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东起兵叛明,政府虽然征调大兵前往征讨,但粮饷却不足。朝臣希望皇帝能发一二百万两救急,但神宗却谎称国库空虚,只允十万两,且不可
14、再要。殊不知神宗的内廷藏钱之数,堆积如山,可供几世之用。因立储问题而引起的“争国本” ,同样也引来了朝中无穷的争吵。针对福王常洵“之国”的问题,臣僚的奏疏亦接沓如山而来。神宗烦心之余终于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每遇到朝官中有因疾病、死亡、丁忧、黜革等原因的自然消耗空出来了官职,一概放在那里不补。这样一来,朝中说闲话的人也少了,所进的奏折也少了,耳根就更加清净了。这样万历末年时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朝班空列,郎署无人,政务革停,万事不理。而明神宗则高卧高堂之上,日夜作乐,享受最自私的荣华富贵。我们无法想象,当群臣们实在无法掩抑心中的忧国之情而奋笔疾书写下含有自己的肺腑之言的奏折的时候,神宗却在后宫
15、三千佳丽的怀抱里喜笑颜开;当边防兵将为保疆土驰骋沙场奋勇杀敌不惧牺牲的时候;神宗却在内廷听着琴瑟鼓弦看着美姬之舞逍遥饮酒大乐;当百姓苍生因为交不起沉重的赋税流离失所风餐露宿而饿死街头的时候,神宗却在享用着世间最美味的美食居住着世间最舒适的楼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或深或浅的车辙。我们看过太多像汉哀帝和明神宗之类的坏皇帝,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但我们能改变现在,杜绝一切不良之风,为社会的和谐,百姓的幸福安康做一点一滴的贡献,哪怕只是举报一个受贿的小官,哪怕只是为政府的工作提一点小建议,哪怕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周围的人带动起来共同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参与一切有益的点点滴滴历史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教训,还有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