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与生活.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40187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与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化与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化与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化与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化与生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文化生活提纲要点:1、文化、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2、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创新。3、中华文化的精华-民族精神。4、大众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的作用问题 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

2、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精神武器。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

3、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体讲就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做文化传播的中华文化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

4、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对人的影响问题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

5、人的全面发展。尊重文化多样性问题: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交流问题推动文化

6、交流的意义: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外国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如何做?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问题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文化继

7、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怎样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这属于辩证的否定:同时又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对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发展、创新? (1)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

8、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4)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提升文化生命力和文化竞争力。 (6)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

9、文化的多样性。 (2)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问题是重点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或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因为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

10、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

11、,就会失去根基。(3)文化创新必须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怎样处理好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怎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今天的文化创新应怎样做?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

12、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民族精神问题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及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

13、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它,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

1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必须融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众文化、先进文化、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1)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主旋律、提倡博采各民族文化之众长的原则。(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落后文化是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对待态度: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

15、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态度: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

16、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又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展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或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2

17、)要求: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要求: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3

18、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途径。(2)要求: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

19、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与特征;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既要重视科学文化修养,又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可偏废,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