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茶中蕴含的儒家文化.docx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40174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中蕴含的儒家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茶中蕴含的儒家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茶中蕴含的儒家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茶中蕴含的儒家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茶中蕴含的儒家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茶中蕴含的儒家文化作者:聚宝龙茶发源于我国,从古到今就有无数文人墨客喜欢品茶,茶确实可以寄托情感、表达内心。茶的文化中,更是暗中蕴合了儒家思想目录0.引言 10.1.茶文化 10.2.儒家文化 .21.茶与仁 22.0 茶与和 .33.茶与中庸 .44.尾声 50.引言0.1.茶文化茶发源于我国,从古到今就有无数文人墨客喜欢品茶,因为茶确实可以寄托情感、表达内心。比如西湖的龙井,清冽透明,象征着人纯净的灵魂;聚宝龙的普洱,浓郁香醇,象征对祖国的浓浓热爱;蒙顶山的黄芽,温婉柔情,象征母亲对子女的疼惜。借物抒情,原本就表现出了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浓浓的真挚感情,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茶性温和

2、,这体现了儒家的“ 和” 的思想,中庸、温和,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品质。茶微苦,但苦中有香,苦中有甜,这完全就是人生的真实写照。0.2.儒家文化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 “仁”的实行要以“ 礼 ”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有“不 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形成影响人类文化数千年的东方文化圈,当今包括全世界华 人、华裔、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都从儒学中寻找真理。1.茶与仁茶是一种文明的饮料,被人们视作饮品中的“君子” 。首先,这是由其本性决定的。茶性温,喝茶使人

3、清醒,喝茶可以驱病健身,茶对人可谓有百利而不一弊,故茶自古已有君子之誉。其次,茶的“君子性 ”还表现在茶的诸种属性上。茶的属性之一是其形貌风范为人景仰。北宋司马光把茶与墨相比:“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之不同。”茶的属性之二是茶作为人间纯洁的象征。茶从采摘烘焙到烹煮取饮,均须十分洁净。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总是将茶品与人品相比,有茶德似人德的说法,这茶德正是寄寓着儒家追求廉俭、高雅、淡洁的君子人格。儒家的思想根基在于孔子所提出的的“仁” 一字。“仁”的特点突出在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孔子及其弟子言必称“ 君子”的道理就在于此。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4、” ,又在 论语 颜渊 中主张:“克己复礼为仁” 。“ 仁”是孔子仁学中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与伦理原则,仅在论语当中就被提到 109 次之多。礼而成仁,是儒家文化对茶道的最大贡献,这也使得儒家的人格思想成为中国茶人精神的基础。茶的特性为儒家文人所推崇,并将其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起来。儒家正是以自己的“ 茶德 ”,作为茶文化的内在核心,从而形成了一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它对人们的思维乃至行为方式都起到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一直倡导廉、俭,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历代文人雅士的品饮活动向来具有内涵深刻优雅的文化情结,因为茶清廉、高洁的品性,茶在养廉、雅志和励志等方面的作用是由

5、古及今的,对君子之风的崇尚心理与饮茶的天然物性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清茶一杯” 寓意深长,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奠基人,陆羽将儒家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首先追求引入茶文化,将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手段,他在茶经一之源中就认为真正的茶人必须是“ 精行俭德之人” 。可以说,陆羽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实践和修炼“精行俭德”的理想人格。唐人斐汶在茶述中也表述得非常明确: “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效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在唐代刘贞亮所总结的茶的“ 十德 ”中,有“以茶利礼仁 ”、“ 以茶表敬意”、“ 以

6、茶可雅心” 、“以茶可行道”,这些都代表了儒家的观点。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进一步综合了前人的说法,总结概括了儒家的茶人精神:“至若茶之为物,擅甄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察。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简洁,韵高致静,则非追速之时可得而好尚炎。”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说:“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 林语堂先生也说: “茶是象征着尘世的纯洁。” 2.0 茶与和茶之为物,最为高贵醇厚,而茶人茶事也是相应的纯洁平和,茶文化之中更是处处渗透着和的思想,可以说讲究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认为茶因禀有山川之灵气,因而能“ 祛襟涤滞,致清导和” ,可见茶

7、道以“和”为最高境界。“和”在儒家哲学中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它不但显示了儒家的理想境界,也体现了儒家的艺术情调。“和” 可用于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是处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理想中拯救社会的一剂良方。如果说“和” 可以代表茶性的核心,那么这个“ 和” 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和谐或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对自然与人文统一的追求。儒家认为茶可以协调人际关系,饮茶营造了一个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的空间,这正是代表了儒家茶文化真实的理想。茶在民间作为习俗出现,首先是相互交往、互敬互重、增进友谊的象征。饮茶风俗作为睦邻之道,可以从钱塘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找到相关的记录:“杭城人皆笃

8、高谊, 或有新搬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助事,遗献汤茶,相望茶水往来, 亦睦邻之道,不可不知。”通过清茶一杯,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促进和谐,增进友谊。其间蕴含的宽容平和与绝不强加于人的心态,恰恰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恰恰又正是最具有现代意识的宇宙伦理、社群伦理和人道原则。 3.茶与中庸生于山野之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儒家的思想要求我们不偏不倚地看待世界,这正是茶的本性。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中,中庸之道一直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哲理境

9、界和审美情趣,儒家把中庸思想引入中国茶道,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在儒家茶人眼里茶代表了中,代表了度,代表了宜,代表了当,代表了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茶人对自身的要求是保持高洁的情操,在茶事活动中体现出高逸的中庸美学境界。茶道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与自然结合的至高的艺术,反映出自然的四时有序,万物和一。所谓中庸,按儒家创始人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折之” 。“中庸之为德” 这句话出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应该说,中庸思想在孔子和后代儒家那里,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孔子甚至把中庸作为一种君子人格,中庸 第二章 中有:“仲尼曰:君子中庸

10、,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儒家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中庸之道乃是一种修身之道,是处世做人的态度与方法。有中庸这种善德的人格,处世为人处处得乎中道,恰如其分,可见它是一种不偏不激的高贵的君子人格。在修身律己的过程中,只有保持中庸精神,中言中行,“允执其中 ”,不走极端,避免“过”与“ 不及”的片面和偏激,才能把握住“度” ,才能造成社会的和谐。无论是煮茶过程中茶具茶器的使用,还是品饮过程中茶事礼仪的动作要领,都要不失儒家端庄典雅的风韵,正如儒家“中庸” 之所谓“发而中节 ”,符合规范。从这一点看,儒家茶人的行茶之道,被视为一种修身的过

11、程、陶冶心性的方式、体验的途径、格物致知的方法,比之道家的“自然之道 ”显得更为讲究。从实践的角度看,行茶要取得完满的结果,关键在于把握“ 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 的中庸之美。首先,礼茶人必须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有偏激走极端,要心平气和,进退有节,待人有礼;其次,在具体活动中也要不偏不倚。例如礼茶的动作,既要突出仪式美,又不过于夸张;选择茶器时融贯美的追求,既讲究了造型与材质,又不失端庄;沏茶过程中,碳火煮水的温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置茶叶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斟茶时,也依照了同样的原则,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虽然具体的量是因人而异,但基本的中庸之度,却是一致的。4.尾声品位茶,其实就是品味人生。虽然世俗之中多有人认为茶只是饮料,所谓的品茶皆为妄言,这种言论,皆因不懂茶而生。君子爱茶,则毕知茶,知方能智,人生的智慧、儒家的智慧,其实完完全全能够备一方清茶所涵盖完全。日后,品茶的时候,何不多品一品人生,品一品古今,品一品这天地间至灵至性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