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井通风课程设计之二-清水营煤矿通风系统1 课程设计目标矿井通风工程课程设计是“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环节。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本门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设计,要求掌握矿井通风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逐步培养学生确定矿井通风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设计图纸,设备优化选型,学会使用技术资料。本次课程设计侧重于生产阶段通风设计能力的锻炼。2 课程设计资料2.1 矿井基本概况一、地理位置清水营井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东部地区,西北距银川市约 55km,
2、西距灵武市约 36km,行政区划属灵武市宁东(磁窑堡)镇管辖。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网。银(川)古(窑子)王(家圈)高速公路及国道 307 线沿本井田南部东西向穿过,向西经灵武市、吴忠市及青铜峡镇可接国道 109 线和包兰铁路,向东经盐池县、定边县可达榆林、延安、太原等地。包(头)兰(州)国铁干线于矿区西部约 85km 处南北向通过,接轨于大坝车站的灵武铁路专用线,已于 1995 年 10 月建成通车,目前已延伸至灵武矿区古窑子车站,并通往各大矿区,线路全长 70km,拟建的太中银铁路从井田南部通过。另外,井田距离银川河东机场约 48km,可通过银(川)古(窑子)王(圈梁)高速公路直
3、达机场。交通十分方便。二、地形、地貌、河流等井田内地形为低山丘陵,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间有植被。井田内最大高程点位于南端的杨家庄(1404 号钻孔附近) ,海拔高度为 1426m,最低高程点位于井田北端唐家湾,海拔高度为 1288m,相对高差约 138m。区内无常年地表迳流,仅在井田北端长城南侧的边沟有水流,源头在清水营一带。上游平时无水,仅中、下游有细小水流,自东而西经横城勘探区北端在临河汇入黄河,迳流量一般为 2.8540.5 升/秒,矿化度低,可供饮用。三、煤层及煤质井田内延安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 276.50m,含煤层 22 层,平均总厚28.54m,含煤系数为 10.3%。其中:编号煤
4、层 20 层。编号煤层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 14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二、三、三 下 、四 上 、四、五、六、八、十、十一、十二、十五、十七、十八煤。全区可采煤层 2 层,基本全区可采煤层 6层,大部可采煤层 3 层,局部可采煤层 3 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 16.90m,可采含煤系数 6.1%。清水营井田位于鸳鸯湖矿区最北端,西距宁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 10km左右。煤的变质程度低,煤类为长焰煤和不粘煤。煤中惰质组含量高,原煤水分在 9%左右,属中低灰煤,全硫基本在 1.5%以下,发热量高,中等可选性。四、自然灾害矿井现采煤层为二层煤,牌号为不粘结煤,煤层自然瓦斯含量低,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5、0.770 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 1.541 m3/min,属低瓦斯矿井。煤尘具爆炸危险性。煤层为易燃发火煤层,属级自燃发火煤层,最短自燃发火期为 44 天。五、通风系统现状清水营煤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现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三条井筒,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和副斜井进入,污风通过风井筒经主扇排出。2.2 矿井通风系统图1)包括巷道长度、断面积、断面形状、巷道名称(功能) 、用风点风量、矿井总风量。2)通风系统图中部分通风构筑物去掉。3)通风系统图上标明了各地点风量3 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3.1 绘制通风网络图3.2 制定风量调节方案根据井巷布置、用风点分布,合理
6、布置通风构筑物,实现按需分风。3.3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选择最大阻力路线,结合通风系统图中的实测风量,计算矿井总阻力,并分析阻力分布情况并绘主要通风路线上压力坡度图。3.4 选择主要通风机根据矿井阻力和所需风量,选择矿井的主要通风机。3.5 评价矿井通风难易程度3.6 计算通风费用3.7 矿井通风系统合理性分析4 课程设计安排1)设计时间:2 周2)设计要求a.整个设计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全部设计工作,不得抄袭,带作或拖延。b.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成果为设计要求计算分析内容。c.学生应学会使用与设计有关的设计规范、手册、并查阅有关参考资料。3)评分准则a.平时考核占 20%,设计成绩占 80%。b.学生答辩成绩计入设计成绩。5 组织实施每天老师指导时间为(周一周五),毕业设计最后一天为设计答辩时间。指导老师人员安排:周一:全体指导老师 周二:吴奉亮、马 砺 周三:魏引尚 翟小伟 周四:林海飞、吴奉亮 周五:马 砺、成连华(第二周周五全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