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湖北旅游规划的思考.doc

上传人:nacm35 文档编号:6396658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湖北旅游规划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湖北旅游规划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湖北旅游规划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湖北旅游规划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湖北旅游规划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湖北旅游规划的思考xiaoan 发表于 2006-4-12 5:34:00如果研究湖北旅游这 20 年来的发展,可以发现这么一个轨迹,就是一开始迅速上升(这是全国的一个普遍现象),之后形成一条平线,甚至还有些下降,从位次的角度来看,还有些逐步下滑。但这两年又迅速地发展了。总体而言,湖北旅游形象不够明确,国内市场上如此,国际市场就更不必谈了,这使得整体规划有很大难度。湖北是一个什么概念,大家好像很难一下子说出来。比如一说东北,是大森林;一说内蒙,是大草原;一说广东,是大开放,这些概念都很清楚,在市场上有一个主体形象,而湖北就没有。当然形象只是一个表象问题,这样的一个运行轨迹实际上反映了很多深层

2、次的问题。但是这两年为什么又会有一个大起色,我想是天时、地利、人和,几个因素加在一起,湖北的旅游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该起飞的阶段。这里主要的客观因素,是经济的发展拉动旅游的发展,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主观因素来说,省委、省政府对旅游非常重视,省旅游局和各个部门支持力度也很大,这恐怕是主要的因素。前面这么多年,说得不客气一点,是一个温吞水的局面,这几年能够发展,反映了一个潜力。也就是说,很多事情除了客观因素的制约外,通过努力,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这个规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规划模式的选择与创新这个规划从启动开始,就提出了非常系统、非常明确、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提得好,体现了高水平,不

3、容许规划单位降低水平。同时,通过严格、公正、公平、公开的招标程序,形成了规划单位的市场化竞争。这些都使规划的运行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机制,这个机制的形成恐怕是保证规划成果质量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很简单,这样的机制,对规划单位来说,既是一个激励也是一个约束。激励和约束都体现在一个点上,就是规划单位的专家声誉和品牌。有了好的要求、明确的程序,形成了好的机制,这是湖北规划成功的一个最基本的保障,这样的操作模式在全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另一方面,从规划班子本身来说,形成了一个中外结合而且是以中方为主的模式。目前国内有 5 个省请世界旅游组织聘请外国专家做了规划,这些专家是以外方为主、中方为辅的。但湖北这次是

4、以中方为主,吸收外方专家参与,我非常赞赏这种模式。因为旅游说到底是文化,聘请外方专家可以从旁边给我们出很多新的思路,提供很多新的视角,但是对于文化的把握,毕竟不如我们自己。所以这种以中方专家为主、聘请外方专家的模式,是个好的模式,可以把双方的优势最大程度地结合到一起。第二个结合就是多学科的结合。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规划,不是一个单独的地理学科、经济学科或者是文化学科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所有的学科结合在一起。严格地说,这不仅是一个产业规划,也是一个涉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综合性总体规划,这就要求多学科的结合和多学科的背景。对课题负责人来说,也要求他在自己的专业背景下,形成一个杂家,否则就很难统筹。这

5、一点体现也是非常充分的。第三个结合就是官、产、学的结合。这体现在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中。在一年多的编制过程中,省直各个部门、各个市、州,对规划组的配合都非常好。各地都希望规划组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在规划中有自己的位置,各个部门也同样有这样的要求,我觉得这都是好事情。在加强配合的过程中,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各地的一种竞赛,可这种竞赛可能也使各地多少有点不满足,觉得花了这么大力气、讲了这么多情况,但在规划里说得还不够、不透,这也是各地旅游规划评审时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一个总体规划,毕竟有一个各地方怎么摆的问题,这不光是一个空间的规划布局,也涉及到在综合平衡的情况下,各地怎么

6、办的问题。对规划班子来说,又必须面面俱到,还得头头是道。如果不面面俱到,大家就有意见;如果不头头是道,就说这个规划水平不够。而反过来说,这种规划是重点不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等于提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要求。但这个规划文本比较好地处理了这种关系。总体来说,我觉得形成了一个好的规划模式,这种规划模式超越了湖北本身,在全国有普遍意义。因为全国各个地市,也需要进一步研讨规划自身的创新问题,全国大概有 7、8 个省的规划还在进行之中,而且这一轮规划结束了,还有下一轮规划。所以,通过这样一个摸索的过程,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模式。二、作为科研成果的规划由于选择了比较好的规划模式,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具备科学性。

7、具体来说有三点:第一,这个成果首先来自于一个好的基础,就是全国有 20 多个省已经做完了旅游规划,其中有 5 个省是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做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充分汲取以前各类规划的成功经验,便产生了一个后发优势。另外,规划成果也来自过去各个方面的基础,包括省里提供的各方面的基础,不是指工作条件,而是说湖北省的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在旅游发展方面都动了很多的脑筋,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个质量比较高的工作基础。第二点就是方法。这次湖北规划,采用了多种方法,有很大的创新。比如通过互联网进行调查,这种创新和一些传统的方法相结合,就会产生扎实的效果。再就是采用系统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理论,很有深度,尤其表

8、现在野外调查方面。所以说这个规划既有“笨拙”的实干精神,也有方法的创新,而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又体现了旅游规划和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第三点,也是我非常赞赏的一点,就是这个规划也是一个科研成果。规划班子以科研的态度做旅游规划,保证了规划有科学性的基础,这种态度和这种基础是非常好的。用做科研课题的精神做一个规划,这是规划单位和规划专家们在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声誉,这值得提倡。但也形成了一种偏颇,感觉有点深,太脱俗。当然,这两者很难兼得。因此,这个规划是一个具有超前性的复合型的高质量的文本,还需要创作一个普及本。第四点,有些方面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综合研究编制的思路性的东西。第一是

9、总体定位,这个规划没有就湖北说湖北,而是从全国,从湖北周围的 6 省市,从长江经济带三个方面对湖北旅游进行总体定位。这个定位,采用一种比较的方法,有说服力,也比较容易把事情说清楚。比如,我们在制定全国旅游发展“十五”规划的过程中,开了 4 个会。全国 31 个省区市,每个省区市一上来就说自己有两个优势:第一叫旅游资源丰富,第二叫区位条件良好。如果大家都有这两个优势,那这两个优势也就不成立了。总体定位一定要通过综合比较得出来。有了综合比较,用 SWOT 方法分析问题,也找得比较准。大家都感觉湖北的旅游概念模糊,除了三峡还有什么?这个问题是多年困扰湖北的一个问题。严格地说,规划里对这个问题也还没有

10、完全谈清楚。当然,20 多年来的问题,一下子谈清楚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在总体定位这方面,我觉得谈得比较清楚了。第二,就是突出了区域合作的概念。区域合作的概念,文本里是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提出来的,同时也体现在文本的各个方面。除了与周围 6 省市之间的合作问题,同时也强化了湖北省内部一些小的区域合作问题。从省级来说,比如说“朝秦暮楚之旅”,“红色之旅”,这些都提得都比较好。因为确有一个旅游发展如何更符合客观规律的问题。旅游的发展超越行政区划,但我们又是在一个行政区划之内研究旅游发展,所以就有一个超越现状的问题。在区域合作这一点上,规划强调得不错,不仅强调了原则,还强调了战略,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上也体现出

11、来了。第三,突出了全面拉动作用。在旅游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上写得比较突出。开篇就看到了旅游的贡献率,用很多具体数字说明了旅游对各个产业的拉动。这个问题,国家旅游局没有解决,各个省没有解决,旅游的学术界也没有解决,但在这个规划里提得如此细。后面还有一个相关的专题研究报告,这就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是不是那么准确,还值得研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数量概念,而且把这个数量概念体现在文本里,使我们对旅游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相互关系了解得更清晰了。省计委、交通厅、农业部门等看了后都会觉得旅游值得支持,值得作为一个突破口来定位。除了前面的数据分析之外,后面还谈到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的问

12、题,以及工业旅游产品、农业旅游产品、科教旅游产品等概念。第五点,比较突出的是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旅游者和旅游地的关系,旅游者、旅游开发商和社区的一个互动关系。还提出了对旅游者的教育,旅游者要成为负责任的旅游者等。这些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就是一种突破、创新。当然还有一步步操作的问题。要教育中国的旅游者,20 年恐怕都不行。这个规划不能要求马上就操作,而是在这个规划的总体原则、方法、思路、框架下,把握了、消化了,就会把它转化成一系列工作措施,这个转化才是最重要的,但这是下一步的事情。第六点是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具体项目的策划,同时提出投资的方式,提出各个方面风险的规避和管

13、理。原来很多规划没有涉及这些方面,认为这部分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更直接的关系,是一个规划落实的过程。从去年开始,有些规划中强调这一部分。这个规划文本对这方面提得比较完整,但也有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有待研讨。比如说,BOT的方式,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方式,但在中国采用 BOT 方式可以说多数是失败的。因为 BOT 必须有相应的政府保障前提。在旅游项目里,尤其是在经营性的项目里,很难体现政府的保证,所以 BOT 的方式直接照搬恐怕有难度。我只是举个例子,在有些基础性的问题上还需要探讨。但总体来说,各种投资方式和各个项目的策划,基本上都到位了。这主要体现了规划者的一种发展眼光,就是强调以保护为前提

14、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武当山金顶的这种状况,毫无疑问是不能容忍的。也许当地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涉及到当地老百姓的直接利益、眼前利益,事情不好处理。如果有了这样规划性的思路,也可以作为旅游环境问题的一个工作依据。有时把问题提重了,对解决问题反而好办。再比如张家界,不久前我去过,问武陵源的区长,违章建筑怎么办?他说巴不得拆除,但是扛不住,他是一个小官。今天这里建了一个培训中心,明天另一个垄断行业来了,又要在这儿建一个培训中心。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来保护旅游环境,地方很多做实际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方面的苦衷。如果我们在规划里强调得比较重,就会成为一个好的工作依据。第七点,就是从市场出发,提出了“湖

15、北旅游发现之窗”,我非常赞赏这一点,这也是今天下午评审专家普遍赞赏的方面。它可以说是一个产品,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发现之窗”的提出,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和静态的结合,是一个眼前和长远的结合。这里还需要进一步转化,转化到可以操作的程度,但是进一步转化的过程是大家下一步共同要办的事情。三、涉及旅游发展的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战略。文本所提的战略中缺少了最重要的一个战略,涉及到对现状的一个最基本的分析,就是湖北是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个现状,研究如何发展,对于湖北来说还有一个特殊性,和其它地方不同,湖北还有个恩施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搭上西部大开发这艘船。5 年之后我们回头看,说不定恩施州会变成湖北

16、发展的一个重头戏,从它的规模来说,多少年也达不到这一点,但是从发展的拉动作用来说,有可能达到。所以,这个问题需要研究。说到底,战略问题就是开放,文本里开放作为战略性的定位还不足。第一是如何对外开放;第二是如何对全国开放,对世界的开放;第三还要研究如何对各种制度开放,特别是不该有对所有制的歧视;第四就是要深入地研究开放的方式问题,比如说现在专家争论很大的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问题,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什么样的方式既有利于保护,有利于开发,又有利于发展,就采用什么方式。我觉得至少应该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这是湖北旅游发展的方向所在,也是中部地区发展的方向所

17、在。否则就像马勇谈到的,东部大开发 20 年,吃足了政策饭;西部大开发刚开始,也在吃政策饭;而我们中部地区变成了一个政策低谷。要弥补政策低谷,其中一条就是要靠开放。这是重中之重,是战略中的战略。这个问题应该把它补足。第二,从空间布局结构来说,涉及到从两个“三”到三个“三”的问题。两个“三”,就是原来湖北旅游长期依靠的资源是一个三峡,一个三国。三峡历史上曾经有过误区,就是告别三峡游,湖北也尝到苦头,所以现在叫“三峡旅游,常游常新”。2003、2009 是两个大的阶段,这些已说得比较透彻。而三国旅游呢?从推出到现在还是个概念性的产品,能不能变成一个实体性的产品,我觉得需要研究。规划里这一点没怎么谈

18、。当然,靠小说演绎出来的东西,我们要把它转化成现成的产品,很可能比较被动。现实和大家想象中的三国永远不可能一样。比如说长坂坡,按照想象就是金戈铁马、壮烈非凡,到现场一看,却是一片麦地。当阳桥,当年张飞一声怒吼,水倒流。现场一看,只是一个小木桥。在三国旅游这个问题上,人们的想象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但总得想办法把这个概念性的东西转化成为实体性的产品,这个思路需要研究。原来在这“两个三”的状况下,形成了一个“西重东轻、南强北弱”的旅游格局。所以这次规划提出“三个三”,虽然有不同意见,但我觉得至少打破了原来的框框。三个一级旅游区、三个旅游中心、三个旅游带,这“三个三”就是一个筐,把湖北十几个市州全部装进

19、来,大家各得其位,觉得这个规划比较好,这是一个客观因素。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必须研究这些问题。我的意思是从“两个三”到“三个三”,里面有一个破旧立新的问题。我多年接触湖北旅游,就是听到这“两个三”,听来听去,总觉得不好把握。或者说,三峡很有看头,不大有说头;三国呢,是很有说头,但是没什么看头,除了赤壁、襄樊古隆中等这几个点之外,作为三国旅游线很难立得住。所以它在市场上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概念就很难形成,当然,这需要转化。这个转化在规划里怎么体现,我不知道,但这里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第三,就是规划了若干个景区,但核心区里的核心产品突出得不够。刚才也有同志提,武汉确实得有一个拳头性的产品,武汉现在的产

20、品状况有点像广州,就是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所以广州研究旅游发展,提了一个“造月工程”。野生动物世界现在变成了广州的“月”。类似这样的问题,也需要研究。但要求规划具体到哪个项目,这不现实。客观地说确实需要核心的龙头产品,用大体量、大规模的产品来形成各地的总体形象。也就是说,湖北十几个市州,每个市州都应该有个核心产品,具体应该是什么,不是规划组的任务,规划组要是这么莽莽撞撞地提,就很可能要犯错误,但是要把这个方向提出来,把这个思路提出来。第四,就是定位与形象的问题,恐怕难度更大一点。因为一个 20 年时限的规划,需要研究消费趋势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各地也有个梯度发展的问题。这就自然形成优势和弱势

21、的转换,也会形成现有产品、潜在产品、培育产品的消长和替代的问题。进一步就涉及到定位的变化和地位的变化,以及主题形象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地位一定会有变化,比如湖北省在全国升温进位(省内叫升温,全国叫进位),这就是一个地位的变化。有的市州在这几年可能发展得快一点,有的发展得慢一点,这都是可能的,然后会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是旅游目的地的长期形象不应该变,20 年的规划,一个形象 20 年不动,这是客观需要。如果说主题形象年年变,也就不成其为主题形象。这里也就涉及到对有些东西的评价问题。举三个重要的例子:第一个是随州擂鼓墩出土的青铜器物。西安兵马俑出土,世界轰动,成都三星堆出土也是世界闻名,而擂鼓墩

22、的这套东西,从品位上不亚于三星堆,但是从炒作上比三星堆差多了,这需要研究。还有很多类似的东西,如楚文化博大、精深、狂放,给人的印象太深了,但我觉得地位还应该提高,不但应该提高,而且应该把它炒作成楚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的东西,可以形成博物馆的主题性的东西,也可以形成武汉的一个形象。就像到西安一定要看兵马俑一样,到了武汉一定要看这些东西,至少应该达到这一点,现在的差距还比较大,我觉得在规划里对这个肯定得也不足,实际上这涉及到整个楚文化的定位问题。第二就是武当山,有一个总的思路问题。我们不能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武当山,因为道教虽然是我们本土的宗教,但不是主流宗教。人生的许多现实在道教里体现得很充分,但道教因

23、为不讲来世,所以持续不下去,如果讲来世就更有吸引力了。这一点恰恰使武当山有了可炒作之处。上午保继刚谈武当山的定位就是“卧虎藏龙武当山”,我就觉得很精彩。用不着全靠道教,也可以和现实的电影联系在一起。再过 20 年我们还可以说“卧虎藏龙武当山”,类似这些恐怕也要再研究一下,因为这里不仅是一个文字的问题。第三个就是神农架。三峡到了 175 米的水位线,神农架就变得可亲近、可游览了,这也就是2009 年的事。到 135 米的水位线,神农架的现状和现在差不多。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大的矛盾,神农架面积很大,里面住的山民也很多,山民本身就在破坏环境。他要生存,要发展,如果说按照真实性的原则,神农架是最适合体现

24、真实性的地方。但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又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对这个真实性必须打一个折扣,就是在研究当地山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保护。神农架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神奇,可以打神奇这张牌,把这张牌打透了,好多事情也就好办了。如果只强调生态的话,自然环境好或者原生状态更好,生物多样性很突出,等于只讲生态旅游,这就使神农架自身的特色发挥不出来。要在同质化的产品中挖掘出异质化的东西来,我觉得神农架应该按照这个思路来定位,当然这个要求更高了。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很多东西是在变化中,但长期的主题形象应该保持稳定,这些事情都要进一步研究。总体来说,这个规划的确是个好规划,希望这个好的规划对湖北省旅游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注:本文是在湖北旅游规划评审会上的发言。该规划由中山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编制,保继刚教授主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