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州学院理学系地理教研室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自己收集整理的错误在所难免仅供参考交流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惠州学院理学系地理教研室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2003 年 7 月)为了加快地理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更好地为东江流域地区或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经过集体研究地理教研室决定再经过一年最多两年的奋斗努力争取在 2004 年实现专升本使旅游管理成为本科专业计划在 2005 年申办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待时机成熟后再进一步申办地理信息系统(GIS)本科专业并在 34 年内顺利通过本科评估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估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根据惠州学院教务部门的要求结合
2、地理教研室的实际特制定出惠州学院理学系地理教研室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性计划在以后的工作中参照实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行动纲领性文件一、 办学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一)办学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时代特征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区域特色观念、综合效益观念和素质教育观念在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抓住改革增强活力;抓住办学中心任务逐步
3、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办学条件;抓住重点形成特色;强化管理提高水平与学校办学方向保持一致与专业发展方向相互促进(二)办学定位在办学类型上向“地理学、管理学和环境科学相结合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形成以地理学为基础的学科扩展办成多科性、多专业的教学系“的方向努力;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待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与校内的其它学科一道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办学面上向坚持立足东江流域地区面向全省服务珠江三角洲;在培养目标上在达到全国统一的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这一标准的同时着重体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突出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地理专业人才的人格塑造等教学教育目的
4、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 学生定位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学风建设等措施地理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旅游服务、环境管理和其它相关部门工作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野外实习、实验训练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将自己培养成为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就业面宽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占 2%5%、从事旅游事业、教育事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占 80%、其它行业(公务员、服务性行业和其它)占10%20%2、 教师定位根据地理教研室教师原有的专业基础和学术特长按地理教研室今后学科的发展规划趋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原
5、则上做到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培养和造就几个在地理学界和旅游地理界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力量现有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许玩宏:主攻方向及定位-地质与古生物、古地理、地理(环境)信息系统; 叶岱夫:主攻方向及定位-环境地学、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理论与应用问题; 李 存:主攻方向及定位-旅游地理的理论、环境管理与环境法; 杨志英:区域开发、旅游管理和旅游形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曾宪光:区域资源开发、环境质量及评价; 黄晓弘:旅游英语、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汪竹君:旅游文化、地理(旅游)信息系统; 周群群:环境学、旅游心理学等; 张翠苹:旅游
6、业管理、旅游经济等3、 实验室定位地理的实验室在整体上要适应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与生物系、化学系的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充分挖掘实验室潜力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体现学科特色和传统优势为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为此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坚持以下几点: 近期内要加快投资建设客房、中餐厅、服务大堂等实验实训基地这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最基本实验条件从长远看还要建设智能化的实验室、实验基地和训练基地智能化的实验室需要较大的投资希望能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建议学校投资建设“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这是学科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 科研定
7、位根据现有的人员结构和科研实力我教研室科研主攻方向应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适当从事基础研究在实践和应用研究方面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面向学科发展的前沿特别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方面应该加大研究力度; 面向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面向环境保护的形势和环境教育的方向研究人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三)中长期发展目标从 1982 年惠州教育学院组建地理专业起经过 21 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打基础“、“保质量“两大历史任务从现在起到 2010 年是地理专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形成特色、内部优化组合的关键时期地理教研室中长期发展的总体
8、目标是:2004 年 9 月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开始本科教学的历史至 2008 年首届本科生毕业之时顺利完成本科教学质量和学士学位的评估并获得通过;2005 年 9 月招收首届环境科学本科生到 2010 年将“旅游管理“或“环境科学“两个学科努力办成学校的重点学科并着手创办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办学规模方面发挥地理专业和人才的优势积极挖掘内部潜力保证每年招生人数有所增长满足社会的要求地理专业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 245 人今年秋季将达到 265 人;到 2005 年实现普通高等教育在系生 380 人;到 2010 年实现普通高等教育在系生 550 人2、在办学水
9、平方面在确保本科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办学层次积极研究和开办新的专业如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理等使地理教研室完全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学科的基本要求到 2014 年本科教育有十年历史的时候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硕士学位点3、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迅速扩大教师队伍的规模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高职比例和高学历比例到 2005 年专任教师数达到 16 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数达到 9 人占整个教师数的 57%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占 56%;到 2010 年专任教师数达到 22 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人员数达到 14 人占整个教师数的 60%具有硕士、博士
10、学位的人员占 60%以上4、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按照确保重点专业和兼顾一般专业的原则希望学校每年投入教学实验设备费 5-10 万元连续性投入保证地理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积极联系社会的办学资源进行教学如惠州城市的各个大酒店和旅行社等不过从长远目标看一流的专业需要有一流的设施相配套这里提出一个建议:模拟客房和模拟餐厅可以与学校的后勤部门相结合即学校的学术交流中心的资源与地理共享共建从而减少管理成本5、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各种途径到 2010 年建立起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努力建成 1-2 门省级优
11、秀课程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获得 2 项市级奖励的基础上力争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培养出一大批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6、在科学研究方面面向东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开展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兼顾基础研究到 2010 年人文地理、旅游美学、环境地学、旅游形象、服务业地理学、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与景观设计、城市地理等八个方向要有市厅级在研项目并争取有 1-2 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教学、科研队伍现状分析与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现状分析地理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 9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2 人教师职务高、中级所占比例约为 33%、22%;师生比为 1:27
12、最近几年地理教研室不断扩大了招生规模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加有的老师同时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所以急需增加教师目前地理的教师都处在超负荷运转之中调进教师的工作显得刻不容缓(二)预期目标2005 年:专任教师达到 16 人高级职称教师 9 人其中正高职称 3-4 名高职比例为 5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占 50%以上2010 年:专任教师 22 人高级职称者、高学历者分别占总教师人数的 60%以上此外还要培养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2-3 名;教学方面的名师多名(三)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采取的措施1、继续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特别是科研上已经取
13、得突出成绩的学科带头人2、继续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高度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一方面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另一方面积极鼓励老师门攻读学位和进修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另外地理教研室准备通过多渠道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3、通过联合培养、选送培养来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三、办学规模、效益现状分析与预期达到的目标(一) 现状分析地理教研室成立以来十分重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办学效益也在逐年提高由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学科专业发展的速度所以现阶段的最大困难是教师人数不够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二) 预期目标今后几年本专业将继续抓住机遇扩大规模开源节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四、教育质量现状分析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一) 现状分析21 年来地理专业走过了一条学科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道路地理学科是一个跨文理的特殊学科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学科的发展可以预言未来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发展地理人才将是社会需求的一个热点(二) 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1、 全面制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2、 加强课程建设;3、 完善落实教学管理制度;4、 加强学风建设;5、 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