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疗方案.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6393312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疗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疗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疗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疗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疗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定 义】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常见于 L45 及 L5S1 间隙。【病 因】1、传统医学:中医学 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 是外伤;2 是劳损;3 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 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灵枢百病始生: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 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诸病源候论 腰脚 疼痛 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

2、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2、现代医学:内因: 、间盘先天发育异常。、间盘 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外因: 、一次 较重的外伤。、反复多次 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寒冷刺激。【病理变化】l、突出前期髓核瘢痕 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2、突出期神经根 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3、突出晚期、突出物纤维化、钙化。、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神经根发生粘连 、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黄韧带肥厚为继发 病变。、椎间关节退变与

3、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继发性椎管狭窄。【分 类】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内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根腋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根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2、中央型突出:、偏中央型:偏于一侧,主要 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轻,一侧较重。、正中央型:位于正中央, 压迫两侧

4、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障碍。【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 特点: 、根性放射痛。 、疼痛与腹压有关。 、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5、神经功能损害。、运动:受累神经 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感觉:受累神经 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 过敏、减退或消失。、反射: L4 一 5 胫后肌 ,L5 一 S1 跟腱,L3 一 4 膝。二、常用检查方法及体征1、直腿抬高试验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3、屈颈试验三、辅助检查1、X 线检查:腰椎正侧位片、腰椎外形改变: 侧

5、弯畸形,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严重可后凸。、椎间隙宽度改变 :椎间隙可变窄, 间盘退变。、椎体前后上下缘 骨质增生,呈唇 样突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硬化; 为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继发变化。2、CT可清楚地 显示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3、MRI可更细 致地显示间盘、神经根及其神经周围的硬膜囊外脂肪等组织。【诊 断】 一、需解决的问题1、肯定腰腿痛确系由间盘突出症引起、确实能识别和排除结核、 肿瘤、脊椎滑脱、脊椎裂等疾患。2、确定突出的平面,明确定位。3、确定突出的类型。4、有无合并疾病的存在、椎管狭

6、窄、滑脱。二、诊断要点1、有腰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史,多数有慢性腰痛史。2、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放射至小腿或足,腹压增加疼痛加重。3、棘突间有明显压痛点,同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及反射改变。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萎缩。5、X 线片排除腰椎其他病变。CT 显示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鉴别诊断】1、骶髂关节劳损:无明 显放射痛,无肌力、感觉及反射改变,压痛点在骶髂关节,不在棘突旁。2、梨状肌综合征:臀部压痛、臀肌萎缩、无棘突压痛、梨状肌 紧张。3、腰椎结核:结核症状:低热、盗汗、消瘦、血沉加快, X 线片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4、椎管肿瘤:椎管内、椎

7、管外肿瘤,渐进加重,与腰部活 动无关,休息也不能缓解,MRI 可鉴别。5、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弯腰痛缓、症状多、体征少。【治 疗】保守治疗1、适应症:(1)、初次发作,或病程短者。(2)、病程较长,但症状体征较轻者。(3)、经影像学检查突出物较小。(4)、不能施行或不同意手术者。2、方法:(l)、理筋手法:牵引按 压法、颤腰法、斜扳法。(2)、固定方法: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大小便均不应坐立,23 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3)、骨盆牵引:用于初次发作及反复发作的急性期。(4)、练功活动:飞燕点水、仰卧搭桥、五点支撑法等。(5)、药物治疗: 辩证 施治a、 肝 肾亏虚型 :腰腿酸痛、膝软无力

8、,劳累后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或补肾壮筋汤加减。偏阴虚者面色潮红、咽干喉噪、倦怠无力、心烦失眠、多梦、舌红少苦,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四物汤合左归丸。b、 外邪侵袭型:偏寒湿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紧,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羌活胜湿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偏湿热者腰腿灼痛,腿软无力,遇热或雨天加重,恶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治 宜清热除湿,方用二妙散加减。c、气滞血瘀型:腰腿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不利,舌质

9、暗,脉弦紧。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 药 可给 内服腰痛宁、祛风止痛胶囊,静点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外用 药 局部中药热敷,外用奇正炎痛贴膏等。、西 药 症状轻者可用芬必得等;症状严重者,可采用脱水疗法(20%甘露醇 250 毫升一日一次静点,连用三天后停药)。(6)、针灸疗法:常用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后溪、太冲,每次选用 35 个穴位。(7)、针刀治疗:主要采取针刀松解,配合相应的手法,在严格选择适用症的前提下(除外急性马尾综合征,游离性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较好疗效。本疗法对外科手术后复发病例,尤其对术后软组织粘连致卡压症

10、状明显者均能取得满意疗效。1)、椎间孔扩大术:腰椎小关节是椎间孔的后壁,椎间盘突出时,多伴有小关节囊肥厚、肿胀引起椎间孔狭窄而卡压神经根。根据病变节段对病变小关节进行纵向切割,刺透关节囊达关节突 2-3 刀出 针。2)、椎间孔松解术:、腰椎间孔外口松解 术患者仰卧,腹下垫枕,皮肤无菌消毒后,选择病变节段的下腰椎横突定点,测深度,将针退回至皮下,向内侧倾斜 30 度,达到原针深度 2 倍到达骨面(横突体),再将针刀滑到横突上缘,压低针尾,与皮肤成 10-15 度的角,徐徐向内进针,可沿横突上缘,椎弓根上缘进入椎间孔下壁,针刀刀口线与椎弓根上缘平行向外自内依次切割 2-3 刀,切割深度不超过 3,

11、再调整针刀方向,与椎间孔后壁平行,沿上关节突向上而下剥离 2 刀,出针。注意:在进行针刀操作时,不要让针刀离开骨面,以免损伤神经根和椎间动静脉。、腰椎间孔内松解 术:适用于 L4-5、L5-S1 病变间隙。仰卧腹下垫枕,皮肤无菌消毒,找准病变节段椎间小关节下缘与上关节突内缘交点,针进入皮下后,针体向外斜 5 度,缓慢进针,遇骨质即为上关节突,再沿骨面进针,可触及黄韧带,刀下有柔韧感,徐徐进针,有阻力消失感和落空感时,进入硬膜外间隙的侧隐窝,退回针刀,沿黄韧带切割 2 刀,稍退针刀 2,压低针柄,使针刀口线与上关节突前缘平行并紧紧贴住骨面,再向外侧进针 3-5,松解椎间孔内口。3) 相关几个部位

12、的松解术:、棘突间点松解术 :一般在病变椎间上下两个椎间棘突间,体位与椎间松解孔术一样,皮肤无菌消毒后,针刀口线与脊椎纵轴平行,快速进针到皮下,再缓缓进针,针尖穿过棘上韧带,有明显落空感时,刀锋穿过棘上韧带达棘间韧带深度,使针柄向头侧倾斜 30-45 度,向下往棘突的上缘推进,达骨面,调转刀口线 90 度,沿下位棘突的上缘骨面铲剥 2-3 刀,绝不要离开骨面,使针刀纵行疏通,横向剥离,刀下有松动感时出针。、横突肌点:针刀口线与脊椎纵轴平行并垂直于皮肤,快速进针于皮下,达横突骨面,调转刀口线 90 度,与横突平行,沿骨面切割横突间韧带 3-5 刀,深度与横突骨缘相同约 3-5左右,先从横突外侧再

13、向内侧依次切割至横突根部。、梨状肌下孔点:大多腰间盘突出症病人伴有患侧坐骨神经痛,此时,患者仰卧位,皮肤消毒后,针刀垂直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并随时询问病人是否有向下肢串麻样感或电击样感,如有立即停止进针,并慢慢退针 10左右,再将针尖向外侧移动数毫米后,再试探推进 10左右,直至局部出现酸胀感时慢慢将针刀做横向、纵向剥离,如针下有柔韧感结节,可切 1-2 刀,使刀下有松动感为止。、腓总神经卡压点:部分病人患侧的下肢小腿外侧出现麻木感时,可松解腓总神经卡压点,一般在腓骨头、颈交界点,腓骨头尖部或腓骨头外侧 点为卡压点。针刀松解一般使用针刀口线与腓总神经平行,与小腿纵轴成 45 度,针体与皮肤

14、垂直达骨面,铲剥骨长肌起始腱 2-3 刀,有松动感时出针。带刃针具松懈的目的:一方面通过针刺经络的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外科手术的作用,即松解粘连、铲除疤痕,使卡压的神经得到解除,使症状缓解和消失。同时,通过对相关关节的关节囊、韧带的松懈,给松懈术后进一步手法整复提供良好的基础。(8)手法整复通过斜扳法、对抗牵引下复位法、脊椎旋转复位法等手法,可使椎间隙增宽,减少椎间盘受压,或是受压的神经根解除卡压,突出的髓核虽然很难复位,但实践证明,病人临床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如在针刀松懈术后再配合手法整复将会收到更加满意的疗效。手术治疗适应症:(1)、至少三个月的严格非手术治疗

15、无效者。(2)、有不完全性 截瘫症状者。(3)、合并脊柱滑脱者。(4)、其他原因不能进行非手术治疗者,但必须影像学上证实有明确的突出物压迫神经根。【疗效评价】临床治愈: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无效:腰腿疼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难点分析】1. 急性患者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右不愿接受手术治疗,不得不采取硬膜外留置止疼泵。2.部分患者出院后短期内较易复发,康复期预防复发的手段较少,应对此方面开展专项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