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复习,题目类型,1、选择题(10分) 2、简答题(30分) 3、计算题(40分) 4、作文题(20分),复习资料,1、课件 2、教材 3、教学参考书,名词解释,RRT (Rail Rapid Transit) LRT (Light Rail Transit) BRT (Bus Rapid Transit) 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DM (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 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R(Park and Ride),基本概念,城市交通城
2、市中人和物的移动,广义城市交通包含城市对外交通与市内客货运输。 城市对外交通城市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 城市道路城市中负担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它由道路、街道、广场和停车场组成。,基本概念,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城市用地面积。 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单位为km/km2。 公交线网密度在有公交服务的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交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单位为km/km2。 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
3、横断面中的路幅边界线。,基本概念,客运交通结构由各种交通方式分别承担的出行量在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公交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 线路非直线系数公共交通线路首末站之间实地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运送速度公交车辆在线路首末站之间的行程时间(包括各站间的行驶时间与各站停站时间)除以行程长度所得的平均速度。单位为km/h。,基本概念,出行生成 一定期间内(每日或每小时)访问这块土地的交通量(人次、车次或货运量) 出行分布将出行生成预测获得的各分区吸发量转换成分区之间的空间流动,简称OD量 方式划分确定各种交通方式所承担的比例 交通分配把各种交通方式的OD量分配到具体的道路网上。
4、 路阻函数路段行驶时间(交叉口延误)与路段(交叉口)交通负荷之间的函数关系。,基本概念,Wardrop第一准则网络上的交通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分布,其所有选用的路线具有相同的出行费用,并且都比没有选用的路线费用小。 Wardrop第二准则拥挤的交通网络在达到平衡状态时,整个网络的平均(总的)出行费用最低。 平衡分配法交通分配模型满足WARDROP第一、第二原理的方法。,基本原理,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货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 和谐交通的内涵包括交通与环境的和谐、交通与资源的和谐、交通与社会的和谐、交通与未来的和谐。 绿色交通的优先级排序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商务车/货车、出租车、高乘载车辆
5、、单独驾驶车辆。,基本原理,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TOD): 交通供需平衡原理(避免城市人口、城市功能过度集中,避免城市商务区土地利用强度过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个体机动交通) 交通流量均分原理(预见和预防瓶颈与蜂腰,机动车朝不同方向走,上下班在时间上错开) 交通连续原理(道路网络和步行系统连续性) 交通分流原理(人车分流、机非分流、快慢分流),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是交通的发展未能与土地的开发利用相协调。交通系统与土地开发利用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交通供给系统的特性不协调;二是城市中心区高密度土地开发产生的高强度交通需
6、求与单纯的道路设施供给不协调;三是城市新区的超前交通设施供给与低效的土地利用不协调。,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要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首先必须对城市土地利用形态进行调整,使其由高密度均质状态向高密度组团式土地利用形态转变。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满足高密度土地开发所产生的高强度交通需求。,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中国大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呈背离状态。土地开发是高强度的,而交通供给仍然以单纯的道路为主,公交设施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都比较差。单纯的道路供给只会增加小汽车的出行,这就造成了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为了疏解城市功能,改变城市结构,中
7、国大城市都规划有若干个新区。政府投入大量财力改善新区的城市交通系统,为新区发展创造条件。然而很多城市的新区发展缓慢,大量土地闲置,交通供给远大于交通需求,造成大量交通资源浪费。对于这些地区必须加快土地开发建设的步伐,发挥其应有的城市功能。,基本原理,城市道路网的功能、等级和结构 正确处理人与车、车与路、通与达、行与停的关系 城市干道网的形式及其特点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规划 道路横断面的类型及其特点,城市道路网的功能、等级和结构,城市道路是多功能的,它们相互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的,在规划时,需按功能的主次进行协调。 大城市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级,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中等城市可分为三级,即主、
8、次干路和支路;而小城市人们的出行活动主要是步行的骑自行车,其主干路只相当于大中城市的次干路,因此只将道路分为两级。,城市道路网的功能、等级和结构,快速路和主干路在城市交通中起“通”的作用,要求通过车辆快而多。次干路兼有“通”和“达”的作用,其上有大量沿街商店、文化服务设施,主要靠公共交通对居民服务。支路主要起“达”的作用,其上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方便居民集散。,城市道路网的功能、等级和结构,支路路网要求很密,全市平均为34 km/km2,扣除工业区、公园绿地、水面、对外交通等用地,实际需要布置支路的用地面积不到城市用地总面积之半,加上部分居住区道路作为支路,支路的实际道路网密度可达68km/
9、km2,在城市中心区、商业繁华的步行区,其路网密度可达1012km/km2,以利人流交通聚散。,城市道路网的功能、等级和结构,城市中支路网密,用地划成小地块,有利于分块出售、开发,也便于埋设地下地上管线、开辟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城市道路网的功能、等级和结构,国内许多城市的旧城区,道路虽窄,但较密,道路网密度达1820km/km2,每条道路所分担的交通量并不大,交叉口也容易组织交通;而在新建地区,道路很宽,但道路网很稀,缺少支路,使干路上各种车流和人流交通汇集量过大,加上沿街设摊,交通十分紧张。若支路多,即使占用一、二条路,对交通影响也不大。因此必须重视支路网
10、的规划。,城市道路网的功能、等级和结构,道路网密度反映了城市用地的各类道路间距。在规划时各地块上的道路间距应比较均匀,才能使道路发挥网络的整体效果。有些城市验算全市人均道路面积和全市道路网密度时均符合标准,但由于道路太宽、道路网疏密不匀,例如穿过方格道路网的河流上桥梁很少,使交通汇集在仅有的几座桥梁上,造成局部地区交通超负荷,交通阻塞严重。,城市道路网的功能、等级和结构,在城市用地上宁愿道路条数多些,使车辆有较好的可达性,也不要将道路定得太宽,使车流集中在少数几条干路上,使交叉口负荷过大。 道路宽度中,包括人行道宽度与车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城市绿化用地宽度。,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网骨
11、架和线形一旦定局,将长期延续下去,即使遇到自然灾害或战争的破坏,在恢复和重建城市时也较难改变。另外,对外开放的城市道路,设计速度不宜变化太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用地扩展,城市道路网随之长大,向外延伸。有些城市为了追求轴线、视点,将干路正对着火车站或重要的公共建筑物,形成许多错位丁字路口,不仅不利于车流通行,而且改造困难,若要延伸道路无论是地道下穿,或者是高架桥跨越,都花费昂贵。因此不应将干路建成尽端式道路。,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应与其上的交通网和道路网所提供的运送能力和通行能力相协调。在有些城市里售出土地上,建筑层数和容积率不断提高,已经失控,而道路网并未作相应的调整,结果
12、道路网超负荷运转,造成交通堵塞,制约建筑功能的发挥。,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各相邻片区之间至少有两条道路相通,当发生突发事件或交通事故而堵塞道路时,仍有一条道路能通行。 为了确保受灾后外来救灾交通能畅通,或平时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道路和桥梁维修时,交通不致受阻中断,都要求城市每个方向至少有两条与外界相联系的道路。,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城市中心区一般是在旧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道路狭窄,交通密集,为避免不必要的交通穿越其间,建造内环路是十分需要的。环路与直径线比较,路程较长,为了使外环路对过境车辆有吸引力,必须提高车速,设置汽车专用道。城市中是否要设置中环路,应根据市内客货交通的需要和城市用地规模
13、而定。,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我国老城市大多濒临河流发展起来,在城外都有护城河,当城市用地向外扩展时,若用地对置错位发展,在两片用地相邻连接部分,尤其是在方格网道路系统中,就经常会出现“蜂腰”地区,在这个地区内,道路较少,交通集中,遇到跨过通航河道,桥梁净空高,道路坡度大,交通问题就更突出,因此,规划时要预见到日后可能出现的“蜂腰”,及早控制用地,理顺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河网地区的城市道路网应与水系结合,使道路平行或垂直河道,有利架设桥梁,也有利道路延伸和发展。但当城市河道多而曲折时,应力求理顺道路,即使为了照顾道路日照通风的要求,需要与河道保持一个角度时,也要使新规划道路网走向与原
14、有道路网走向有个渐变的地段。否则会产生大量畸形交叉口,使交通组织极其困难。,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改造旧城道路网时,对原有道路网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充分研究,切勿随意改变道路走向。否则大量支路与干路斜交,不仅难于组织平行道路,分担主干路的交通压力,反而会使干路上产生许多畸形交叉口,增加干路的交通负担。,基本原理,交通预测中划分交通小区的作用 交通小区规模大小对交通预测工作的影响 交通预测四阶段法及其基本原理 增长率法、重力模型法的优缺点 分配平衡法的原理及特点 非平衡分配法(最短路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径分配法和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法)的原理及特点,交通预测中划分交通小区的作用,在交通预测中,划
15、分交通小区是为了研究分析大量交通源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结合调查范围内的行政区域划分和道路、河流、铁路等构造物与天然分隔,突出用地的性质,将调查区域进一步分成若干个交通小区,形成区内与区间出行,通过O-D调查得到各交通小区的出行产生和吸引量、现状O-D交通量,以此推算出未来各交通小区O-D交换量,通过方式化分和交通分配,得到远景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量在各条道路以至各个路段上的交通量。,交通小区的规模大小对交通预测工作的影响,交通小区的规模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细,工作量也越大。反之,交通小区的规模越大,数据越多,成果越粗,工作量也越轻,但可能掩盖了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分区的多少应视对象的复杂程度
16、、研究目的和人口密度而定。一般来说,交通矛盾突出的地方,交通小区的规模应较小,即市中心的交通小区规模较小,外围则相对较大。交通小区的划分尽量按行政区划,按行政区划分割交通小区的最大好处是便于土地利用的各项定量指标的收集和预测。,交通预测方法,1、出行产生量预测类型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2、出行分布预测增长系数法、重力模型法 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转移曲线法 4、交通分配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出行产生量预测,例1:我国某城市的交通规划将家庭分作33327类,出行率as如下表,某分区各类家庭的比例如表括号中的数值 si,该分区未来规划年份将有8000户居民,试用模型(41)求该分区的出行产生量的
17、预测值Pi。,出行产生量预测,出行产生量预测,解:由题设知Ni=8000,由式(41)得,出行产生量预测,例2:假设居住用地分区每天产生的出行量是土地使用变量居民小汽车拥有量的函数。将调查范围分成8个分区,调查数据如下: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上述数据,标定回归模型。,出行产生量预测,解:设 =,例3:某调查区分为3个交通小区,现状出行分布和增长系数如表2-1所示。用平均增长系数法确定未来出行分布。,出行分布预测,方式划分预测,例4:某规划区的出行分布矩阵(不含步行)如表34所示,各交通小区间的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时耗矩阵分别见如表35和表36。,方式划分预测,方式划分预测,应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时
18、耗之比的转移曲线得到的一组离散值如表3-7所示,方式划分预测,从表35和表36得到的TTR(自行车出行时耗/公共交通出行时耗)见表38,方式划分预测,由TTR矩阵对照表37之转移曲线的离散值,查得自行车出行百分比,再乘以表34中OD相应值,便得自行车出行分布矩阵(表39),方式划分预测,用表34的出行分布矩阵减去表39的自行车出行分布矩阵,便得公交出行分布矩阵。,交通分配预测,例5:如图所示交通网络的OD交通量为t=200辆,各径路的交通费用函数分别为:试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采用 2等分)求出分配结果,并进行比较。,交通分配预测,1、全有全无分配法 由路段费用函数可知,在路段交通量为零时,径路1最短。根据全有全无原则,交通量全部分配到径路1上,得到以下结果:根据Wardrop原理,网络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得到均衡解。,交通分配预测,2、增量分配法 采用 2等分。 (1) 第 1次分配 与全有全无分配法相同,径路 1最短。,交通分配预测,(2) 第 2次分配,此时最短径路变为径路2这时,根据Wardrop原理,各条径路的费用接近相等,路网接近平衡状态,结果接近于平衡解。,答疑安排,答疑时间: 1月5日(周三)14:3016:00 1月12日(周三)14:3016:00 答疑地点:交通运输学院411甲 联系方式:,祝同学们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