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apter 5,1,第 5 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Chapter 5,2,主要内容,5.1 经济增长理论5.2 美国经济增长的模式5.3 经济发展,计划课时:6,Chapter 5,3,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紧密相关经济周期理论着重研究短期经济波动;而经济增长理论则着重研究经济长期趋势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分析总需求;而经济增长主要分析总供给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5.1 经济增长,Chapter 5,4,S. 库兹涅兹(美国经济学家)给经济增长下的经典性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
2、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Chapter 5,5,库兹涅兹定义的三层含义: A、经济增长的集中表现和结果是商品供给总量的不断增加,即GDP的增加,考虑到人口和价格的变动,经济增长就是人均实际GDP的增加; B、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技术的进步就没有现代经济增长; C、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也就是说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潜在的可能,而制度的调整才能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Chapter 5,6,萨缪尔森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本教材) 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值的增加,也可以说是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PPF)的向外移动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3、GDP增长率 人均GDP的增长:按人口数平均的GDP的增长,不同国家的增长经历(单位:折算2003年美元),Chapter 5,8,经济增长的要素四轮驱动,人力资源(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其中,劳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劳动力质量取决于教育、培训、医疗等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及其他自然资源),Chapter 5,9,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存货)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管理、企业家才能),Chapter 5,10,此外,制度、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也有重要的意义,总生产函数,Chapter 5,11,古典增长,斯密“黄金时代”的增长前提条件:
4、土地等自然资源无限供给,Chapter 5,12,马尔萨斯“沉闷的科学”的增长有限的土地供给,导致劳动力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Chapter 5,13,哈罗德-多马(Harrod-Domar )模型,1936年经济学界爆发了“凯恩斯革命”,但凯恩斯的体系是静态的,哈罗德等人认为需要使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 1939年哈罗德的论文“论动态理论”、1948年的动态经济学导论;1946、1947年多马的论文“资本扩张、增长率和就业”、“扩张与就业”,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 哈罗德-多马模型试图说明稳态的经济增长所应具备的条件,Chapter 5,14,假设条件: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使用两种要素
5、,资本-劳动、资本-产量比率不变,规模收益不变,不考虑技术进步 以凯恩斯有效需求为基础,根据投资=储蓄(I=S)是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可以证明存在以下关系 gw=s/v 有保证的增长率(gw), 储蓄率(s=S/Y),资本-产出比率(v=K/Y, K为资本存量) g=gw=gn (gn自然增长率, gn =劳动力增长率gl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Chapter 5,15,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不足之处: 模型中的三个参数v、s、gL都是外生的。 一旦偏离均衡增长路径,没有自动调节机制。,Chapter 5,16,新古典增长模型,索罗(R. Solow)模型 Y=f (K, L) K是资本, L
6、是劳动,在其他因素(技术、劳动力质量、自然资源)不变时,当资本/劳动比率上升,人均产出也会上升,但是,上升的幅度会逐渐下降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Chapter 5,17,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进步使总生产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 但是,在索罗的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外生的,所强调的还是生产过程中资本的作用,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即使技术进步,其边际收益也会被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所抵消或削弱,Chapter 5,18,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它一方面将技术进步看作经济增长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变量而将它排除在思考之外,这就使该理论排除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Chapte
7、r 5,19,新增长理论,内生技术变革理论技术变革是经济体系本身的产出 新增长理论认为,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数量的投入,现在则主要取决于人的智力资源的新阶段。 技术进步是经济的内生变量,是知识积累的结果,知识和人力资本不仅使其自身的收益递增,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收益递增,这就为经济持续、永恒地增长找到了可靠的源泉和动力。 代表人物:罗默、卢卡斯等,Chapter 5,20,5.2 美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经济增长的事实1、总产出增长快于资本存量的增长,资本存量增长快于人口和劳动力增长 2、上世纪50年代,资本-产出比率大幅下降,此后它保持稳定 3、小时工资和工时产出增
8、长率基本一致 4、实际利率波动较大,意味着技术变革抵消了资本积累造成的收益递减,Chapter 5,21,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七个基本趋势,资本存量增加的速度高于人口和就业的增长,并导致资本深化 实际工资水平呈强劲上升趋势 工资与薪金在GDP所占份额相当稳定 实际利率和利润率由较大波动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资本-产出比率应该上升,但实际上是下降的 20世纪大部分时间国民储蓄占GDP比率(及投资率)稳定;但1980年代后,美国国民储蓄率急剧下降 GDP平均增长率约3%;产出增长大大高于资本、劳动和资源投入的增长,表明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十分关键,Chapter 5,22
9、,经济增长的源泉,利用生产函数,将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可以求出资本、劳动以及技术进步等各种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的大小 教材P.202表11-3,1948-2001美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Chapter 5,23,经济增长的代价 由于技术进步及其代替人力,消灭了一部分工作岗位 由于技术进步,使人们幸福感的消失 由于经济增长,带来环境的恶化(热带雨林的消失、温室效应、酸雨、污染等等) 由于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代际消耗的不平衡,5.3 经济发展,Chapter 5,24,经济增长的前途,1972年,麦多斯(D. H. Meadows)增长的极限:由于粮食缺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及相
10、互反馈,到2100年出现“世界末日”1981年,西蒙(J. L. Simon)没有极限的增长: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新能源的诞生、科技的进步,环境、生态、能源等问题都将随科技进步而成为历史,Chapter 5,25,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明确的、可度量的标准,本期产出相对于上期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一个较复杂的质的概念,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生产效率提高、经济结构的变革、社会福利的增进、收入分配的改善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变等,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Chapter 5,2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
11、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条件当今世界有美、英、法、德、日等20多个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消费着世界产量的3/4。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消费着世界产量的1/4 思考:如何看待美国总统最近关于中国消费的言论?,Chapter 5,27,一个经济增长的议程,促进储蓄降低政府的预算赤字对储蓄者减免税收促进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减少规章、降低 资本成本、减少投资风险、使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对进行投资的厂商减免税收,Chapter 5,28,增进人力资本为教育注入更多的资金重新组织教育:更大程度上的竞争、更多的选择促进技术进步减免税收:对研究与发展项目的减免税为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
12、更多的资金为民用研究提供更多的财力 改善经济环境减少规章减少法律障碍确保专利和反垄断政策不成为障碍,Chapter 5,29,可持续发展,一代人的发展应以不牺牲下一代的发展为前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认为:可持续发展应具有三个特征: 维护全面的生活质量; 维护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避免持续的环境损害,Chapter 5,30,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四项原则: 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生产率的持续提高 系统性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基础 公平性可持续发展的平等标准横向和纵向 和谐性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人与自然的和谐,Chapter 5,31,人类
13、发展,人类发展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人类发展主要体现于人类各种能力的扩大,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拥有充分收入来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等等。,Chapter 5,32,人类发展指数,(1)出生时预期寿命; (2)教育成人识字率,初、中、高各级学校学生入学率; (3)生活水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Chapter 5,33,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1、数量增长型模式; 2、发展型模式:20世纪6080年代,注重投入产出和生活水平提高; 3、可持续发展模式;80
14、年代后提出,Chapter 5,34,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状况:人均收入低、健康水平低、文化水平低、营养普遍不良、资本缺乏、(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 贫困的恶性循环,Chapter 5,35,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储蓄率低,资本投入不足; 2、劳动生产率低下; 3、资源贫乏; 4、技术落后; 5、分配不公; 6、贸易环境的不利; 7、制度、政权不稳等.,Chapter 5,36,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1、工、农业现代化战略 2、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3、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 4、平衡增长战略控制人口战略 5、农业多样化战略 6、赶超战略 7、起飞战略 8、控制人口战略等.,Chapter 5,37,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自由市场经济 亚洲模式(裙带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的失败 中国模式 经济转型 休克疗法 渐进式改革,Chapter 5,38,阅读任务:,1、教材:第11、12章 2、曼昆:第25章(生产与增长) 3、斯蒂格利兹:第37章(增长与生产率),Chapter 5,39,思考:,1、1970年代以后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减慢;1990年代以后又显著复苏,你能否分析其原因? 2、落后国家贫困的恶性循环如何才能打破? 3、查阅资料,比较中国经济转型与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异同,Chapter 5,40,第 5 讲 结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