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沮桀溺而耕,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注释:长沮、桀溺:两词形容人的形象,不是二人的真实姓名。 耦而耕:两人并耕。 津:渡口。 执舆:即执辔。辔:马缰绳。子路前去问津,孔子代为执辔。 是知津矣:这句是讥讽孔子周游列国,他自己早该知道渡口在哪里。翻译: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早知道渡口在那里了。”,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
2、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注释】 滔滔:形容水弥漫的样子,比喻天下纷乱。 而:同“尔”,你,你们。以:与。谁与:“与谁”的倒装。 辟世之士:隐者,长沮、桀溺自谓。易:改变。这句说,你们跟谁去改革这种局面呢? 耰:播种后,平整土粒,掩盖种子。 翻译: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丘这样的“避人”之士,还不如跟随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3、丘不与易也。” 注释 怃然:失望的样子。 鸟兽不可与同群:即“不可与鸟兽同群”,意思是不能生活在山林里,与鸟兽结邻,做一位隐者。 斯人:指世人。斯,这,这些。这句说,我不跟世人生活在一起,还跟谁生活在一起呢?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参与改变这种局面的工作了。 翻译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们不同人打交道同谁打交道?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同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它记载了孔子率领门徒周游列国时派子路问津的一段小故事,刻画了当时社会中处世态度不同的两种人物形象。长沮、 溺是一对以“避世之士”自居的人,他们对当时社会斗争表示
4、冷淡,躲到深山僻野,自食其力。而孔子及其门徒,则是奔走游说企图改革社会的人,长沮、桀溺这类隐士对孔子栖栖遑遑奔走不暇不以为然,孔子迷途使子路问津,长沮态度冷淡,不予直接回答,却判定孔子“是知津矣”,幽默地加以奚落。 桀溺认为孔子是“避人之士”,应该懂得人生的道路,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劝说孔子及门徒迷途知返,仍不直接回答子路“问津”的具体问题,最后以“ 而不辍”的动作,表示出“不同道者无以言”的傲慢态度,使子路狼狈不堪。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耰而不辍”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桀溺的傲慢态度。 孔子为何“怃然”? “怃然”写出了孔子心情迷惘矛盾。但尽管孔子到处奔波却不能行其道,然而终究不愿做隐士,与鸟兽同群,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的形势,表示了要“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感。小结 这则小故事以记言为主,记述了子路问津的一个片断,情节简单,但却通过人物对话并穿插必要的叙述交代及动作、神态点染,就把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和心情勾勒得很鲜明,颇具文学色彩。此外,人物语言富于哲理意味,含蓄深长,正如方存之论文章本原所评:“记二人(指长沮、 溺)傲倪、孤高如画。记孔子一叹,深情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