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络与腧穴概要.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388013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与腧穴概要.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经络与腧穴概要.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经络与腧穴概要.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经络与腧穴概要.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经络与腧穴概要.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络与腧穴概要,陈炎波,内容,(1) 经络学说的形成基础(2) 经络系统的形成(3) 腧穴,目标,1.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作用2.掌握常用腧穴的归经,具体定位,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腧穴的分类4.熟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表里络属关系,循行走向,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有路径 的含义,它贯穿上下,是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 经脉别出的分支,是经络的细小部分。经络纵横交错,相互联系, 彼此衔接,构成了经络系统。,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基础,(1) 针刺感应与传导(2)腧穴的功效(3)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4)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第二节

2、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名称(手足、阴阳、脏腑)(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3)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6)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经络系统的组成,二、奇经八穴,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主要作用:其一,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十二经脉循环流注图,三、其他,(一)十五络脉(二)十二经别(三)十二经筋(四)十二皮部,第三节 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一) 腧穴的分类,1. 十四经穴2. 奇穴3. 阿是穴,(二

3、)腧穴的主治作用,近治作用 是指所有腧穴均具有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意治疗作用,(三)特定穴,特定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名称的腧穴特定穴共分十类: 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四)腧穴的定位方法,(1)骨度分寸定位法(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简便定位法,二、常用腧穴,(一)十二经脉常用腧穴,手太阴肺经,本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通过膈肌,从肺

4、系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循上肢内侧前缘,沿鱼际,止于拇指桡侧端;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示指桡侧端。手太阴肺经左右各11穴,主治肺系疾患,头面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1)尺泽 (2)孔最 (3)列缺 (4)太渊 (5)少商,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起于示指桡侧端,经手背、循上肢外侧前缘,上肩,入锁骨上窝,络肺属大肠;分支从锁骨上窝经颈入下齿,过入中沟,止于对侧鼻旁。,(1)合谷 (2)手三里 (3)曲池 (4)肩髃 (5)迎香,足阳明胃经,本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至承泣穴,直下入上齿,挟口角,交会承浆,沿下颌、耳前至额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锁骨上窝,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循胸沿乳中线下行,

5、挟脐两旁,抵腹股沟处,经下肢外侧前缘,沿足背,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1)颊车 (2)天枢 (3)犊鼻 (4)足三里 (5)上巨虚 (6)丰隆,足太阴脾经,本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止于舌;分支从胃别出注心中;另一分支分布于胸腹部第3测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1)隐白 (2)三阴交 (3)阴陵泉 (4)血海,手少阴心经,本经起于心中,属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循上肢内侧后缘,经掌后,入掌内,止于小指绕侧端。

6、,(1)少海 (2)神门 (3)少冲,手太阳小肠经,本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的末端,沿着手掌小指边而上行至腕关节部,出于手踝骨(尺骨小头突起处)中,直行向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到达肘关节内侧(尺侧)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踝之间,向上沿着上臂内侧后缘到达肩关节部(肩解),绕行于肩胛,与诸阳经交会于肩上至大椎穴处,再向前行进入缺盆,络于心,沿食管(咽)向下穿过膈肌至腹腔属本腑小肠。,(1)少泽 (2)后溪 (3)听宫,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旁的肌

7、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交于足少阴肾经。,(1)晴明 (2)攒竹 (3)肺俞 (4)心俞 (5)肝俞 (6)脾俞 (7)肾俞 (8)大肠俞 (9)膀胱俞 (10)委中 (11)昆仑,足少阴肾经,本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于腘窝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之间,上经大腿内侧后缘,通向脊

8、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还出于前(中极,属任脉),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俞府)。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两侧。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1)涌泉 (2)照海,手厥阴心包经,本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络于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桡侧至末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1)曲泽 (2)间使 (3)内关 (4)中冲,手少阳三焦经,本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上行出于第四、

9、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部,再向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臂外两骨)之间,穿过肘关节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关节部,与足少阳胆经交叉走其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1)外关 (2)支沟 (3)肩髎 (4)翳风,足少阳胆经,本经起于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完骨穴),外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复返向耳后(风池穴),再沿颈部侧面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部。,(1)风池 (2)肩井 (3)环跳 (4)阳陵泉,足厥阴肝经,本经起于足大趾爪

10、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足厥阴肝经循行线路图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又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1)行间 (2)太冲,(二)奇经八脉常用腧穴,1.督脉(腰阳关,大椎,风府,百会,水沟) 2.任脉(中级,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三)常用奇穴,(1)四神聪 (2)印堂 (3)太阳 (4)四逢 (5)十宣 (6)阑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