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复习课件哲学第四课.pptx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38745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41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复习课件哲学第四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复习课件哲学第四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复习课件哲学第四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复习课件哲学第四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复习课件哲学第四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知识结构,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物质观 运动观,实践观真理观,物质,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第四课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意识观,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P2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提示:(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2、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1.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本质特性、所有 物质共同的属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 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可离开人的意识单独存在。3. 可知性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4. 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 的关系;5. 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

3、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其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一定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4、,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方 法 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考点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

5、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左右,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方法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者中伴随人和人类

6、社会一起产生的。,【方 法 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固有属性,存在方式,物质,物质,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原理表述】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

7、条件的, ,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注意】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小结),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固有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丧)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与规则、定律

8、的区别和联系,(3)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4)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正确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 (5)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虽人不能创造、消灭、改变规律;但可认识和利用规律。 (6)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规律是一种(固有、本质、必然的)联系,但联系未必是规律。(2)哲学上讲的规律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定义:(2)规律特征: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

9、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规律上不能用发明、改变、修改、消灭、创造等词语,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注意:,3. 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4. 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5.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10、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考点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易混易错点,取得成功要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 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成功吗?为什么?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否则违背规律,一味蛮干则会导致失败。只有从客观条件出发,把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知识提要,自然观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探究世界的本质,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按规律办事,运动是有规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