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念馆 潘天寿(18971971),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潘天寿纪念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南山路景云村一号,这里原是潘天寿先生晚年居所,1981年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91年在原有故居基础上扩建现代化新馆。 故居楼迎面正间是潘天寿先生的画室,陈列着先生生前用过的画桌、画具及文史画类的书籍。与画室相通的起居室、卧室,陈列着先生生平活动照片和实物资料供参观者瞻仰、研究。陈列楼是一座艺术的殿堂。9,潘天寿人民网评:“潘天寿的画让人感到震动;一个洋溢着生活的情采和趣味,一个勃发着精神的张力和豪气。前者以自然流露为上,后者以刻意经营为工。他一生的奋斗,正与西方美术思潮
2、对中国美术的起伏冲击同时,他认为中外美术的混交,可以促进美术的灿烂发展,但他自己的创作却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他在风格上和吴、齐、黄的差异,并无超出传统材料工具、表现方式和审美趣味这个统一的大圈。因此,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7 凤凰网评:“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
3、、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8,猜一猜这是谁?,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主张“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吴昌硕 (晚清民国时期艺术大师) 吴昌硕(1844.
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
5、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比较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厚德载物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的含量不多,审美感太苍凉,在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嘉德讲堂上,艺术评论家梅墨生讲述“黄宾虹画作的鉴与赏”时如此感叹。他的老师曾亲眼见到黄
6、宾虹把自己的画从桌案上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非常尴尬,只能把画收回去。一直从他77岁到85岁,这七八年是黄宾虹艺术上真正的成熟时期,而他最好的作品是85岁到92岁之间。”梅墨生如此评价黄宾虹的作品。4,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子恺少好书画,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又从夏丏尊游,诗书绘画皆有所成。 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画集子恺漫画,放生趣闻 人道是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这话可不假。丰子恺是笃信佛教的,他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一生都苦口婆心地劝人们护生戒杀。丰子恺为什么笃信佛教呢?他既是受了弘一法师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受了父亲的熏陶。在作为佛教居士之后,更加爱好放生。他绘有护生画集六集,流传于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相传是释迦牟尼诞生日,佛教徒习惯在这一天放生。丰子恺在每年这一天,买来螺狮蚬蚌鱼虾,带领子女一同去放生,就是平日,也不时亲自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