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2 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知能导航 填一填,整体感知学习目标11973 年,农业科学家 培育成功第一代_,这种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 ”。1986 年 3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 ,后称“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紧紧抓住 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 技术。我国政府的战略是 _,努力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提出 战略。普及 和发展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1986 年,我国颁布 。1977 年,我国恢复 制度,从此,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3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有 。198
2、1 年,设立了 ;1991 年,开始实施 。新中国建立以后,体育运动事业迅速发展。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人实现了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_枚金牌,列奖牌榜第三。学法导读 看一看,名师教你提高学习效率本课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举措和及成就。在科技领域,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某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教育领域,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教育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文化领域,我国高度重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由于本课涉及领域
3、广、政策多、头绪比较繁杂,因此,建议使用列表的方法,从类别、时间、人物、事件等角度分别进行归类:1973 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科技1986 年 制定“八六三计划” 1977 年 恢复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教育1986 年 颁布义务教育法五六十年代 小说青春之歌 、 创业史 红旗谱1981 年 启动“茅盾文学奖”文艺1991 年 实施“五个一工程” 1984 年 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体育2000 年 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绩名列金牌榜第三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史实,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和卓著成果,增强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认
4、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教育事业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保障;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学习体育健儿为国争光、英勇拼搏的顽强精神。 同步导练 做一做,感受历史学习的奥妙活动主题:托起明天的太阳背景材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 计,人才 为本。履行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是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必然要求。步骤一:运筹帷幄,科教兴国图一: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图二: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探究 1:图一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年?图二中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表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步骤二:依法治教,履行义务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 总理指出:“ 从 2006
5、 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2007 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探究 2:(1)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什么?为了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哪些专门的法律?(2)结合下表,简述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概况。想一想,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状况简表年份全国小学学校数(万所)全国小学招生数(万人)全国初中学校数(万人)全国初中招生数(万人)全国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普及义务教
6、育的人口覆盖率(%)1988 60.96 2201.38 6.54 1996.25 99322.8 731999 58.23 2029.53 6.44 2183.44 104070 80步骤三:希望工程,造福千秋1989 年 10 月,由中国青少年 发展基金会提出的“ 希望工程”,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继续学习,协助政府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是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事 业得到全社会的有力支持。图三 图四探究 3:图三、四再现了“希望工程”的重大举措是什么?请你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为我国发展义务教育发出几点倡议。当堂导测 练一练,感受历史在生活中的意义一、选择题1.1973 年
7、,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被国外新闻媒体称为 ( )A.“东方魔稻” B.“中国水稻”C.“水稻之王” D.“东方水稻”2.1986 年 3 月,中共中央实施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后来称之为 ( ) A.“973”计划 B.“211”工程 C.“863”计划 D.“五个一”工程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发展,中国政府采取的战略是 ( ) A.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C.以知识化带动电气化 D.以电气化带动工业化 4.右图电影剧照,取材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哪部文学作品? ( )A.创业史B.红旗谱 C.红岩D.青春之歌5
8、.1984 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 23 届奥运会上,中国人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共夺得金牌 15 枚,名列奥运会金牌榜 (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 第四位 二、非选择题6.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图一:中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图二:2008 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请回答:(1)从图一来看,这一届奥运会是哪一年举办的?中国获得这枚金牌有什么历史意义? (2)说出图二会徽的象征意义。从我国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到 2001 年申奥成功,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第 12 课活动与探究步骤一:1977 年;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步骤二:(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9、;义务教育法 教育法 教师法等。 (2)提示:可以从招生数、校舍面积、人口受教育覆盖率方面,说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迅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尊敬老师,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步骤三: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继续读书;援建“希望学校” 。倡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关心教育,泽被后世;发展公益事业,普及义务教育;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等。巩固与检测1.A 2.C 3.B 4.B 5.D6. ( 1)1984 年;中国人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金牌 “零” 突破。 (2)印形部分: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印章中的“京”字,既是在北京召开的意思,又象一个运动状态的人像图案,又是篆书的“京”字;“Beijing 2008”字样:与“京”字印形书写方法相配;奥林匹克五环: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会。说明:中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中国积极承办各种大型国际体育比赛活动,确立了世界体育大国的地位。 (言之有理即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