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 从地基到钟楼的高度:58.4公尺 地基的直径:19.6公尺 钟塔向东南的倾斜度:5.5度 建造时间:11731372年 塔楼的建构形成是以列柱环绕一根中空的圆柱。圆柱内外两侧的表面是用大理石紧密的接合覆盖而成,但这两个墙面之间只有灰泥和石头,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空隙。一条螺旋状的楼梯则在钟塔墙壁的内侧蜿蜒上升。钟塔地底共有壁垒分明的三层土壤。 A层厚约十公尺,是松
2、软易变形的淤泥沉积物,在浅水中沉积还不到一万年。 B层是非常松软且容易波动的海泥层,沉积三万之久,深可达地底四十公尺。 C层是紧密的沙质土壤,伸至地底极深处。 A 层的地下水位在地底一公尺到两公尺之间。根据在塔四周围,甚至是钟塔正下方所做许多土壤探结果来看, B层的表面已经被钟塔的重量压成了碟影。由此可推演出钟塔的平均沉陷是 2.5到 3公尺,显示塔底土壤的压缩性多高 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由于塔身压力过重和地质松软,南面的地基比北面约低米。 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
3、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 1178年,当钟楼兴建到第 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 1231年,工程继续 ,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 1278年进展到第 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 1550年的勘测与1817年的勘测之间相隔 267年,倾斜仅增加了 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 然而 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
4、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 20厘米,而此前 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 5厘米。 由于倾斜程度过于危险,比萨斜塔曾在1990年 1月 7日停止向游客开放,经过 12年的修缮,耗资约 2500万美元,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专家认为,只要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2001年 12月 15日起再次向游人开放。 伽利略让两个重量相差10倍的铁球同时从塔顶落下,结果,两球同时着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物理的新时代,也被人们称为近代科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