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剖”原子说课材料我说课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中第三节“解剖原子”来源:Z&xx&k.Com教学设计理 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 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 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按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本节是在第一节认识分子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预示着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二、学情
2、分析:原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没有任何感性认识,非常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接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应借助多媒体及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展示原子核式模型提出的背景和过程,在科学史实展示中渗透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而初二学生没有学过力学、电学知识,所以阴极射线实验 、 粒子散射实验根本无法理解。所以阴极射线实验 、 粒子散射实验只是作为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的一部分只能是简单的介绍,不要求学生理解。三、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
3、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 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本节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 结构的历程。本节难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 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 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四、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式的引
4、导工作,让学生感受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2、以多媒体作为平台演示微观世界学生想不到的现象,变抽象为形象来源:学科网4、教师引导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想,五、学习方法:来源:Zxxk.Com1、通过积极思考、猜想分析,对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2、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生活情景以及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3、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六、教学程序(一) 、新课导入主要的想法是让同学自己来感受一下“小的概念” 。也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
5、引过来了,为整节课做了一个非 常良好的铺垫作用。(二) 、重点难点的解决自己的设想:还是以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把一些比较重要以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 示出来引导学生对实验或现象的分析、推理、进一步的猜想,让现场同学 一起与科学家来探索微观世界。原子的结构,这个知识点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 容易接受。 来源:学&科&网 Z&X&X&K七、说明(一) 本设计着重的是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逐步深入。从电子的发现,引导学生和科学家一起猜想原子的结构、建立原子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粒子散射实验,从实验结果分析哪一种模型更符合实际,得出原子结构的模型。突出了科学家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来体验,教师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兴趣。(三) 电脑多媒体的使用。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不让其作为教学的傀儡,发挥其最大的效果。来源:学&科&网 Z&X&X&K以上是我在“解剖原子”这一课时上进行授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设计,重点、难点确定方面及其怎样突破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上一些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