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 阴 四 中 教 师 教 案课题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 授课教师课型复习课 编号 017主备人(首次备课时间)2014/4/3 二次备课时间2014/4/8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中考热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浮力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中考热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浮力的有关计算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本节重点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本节课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困惑
2、,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生的遗忘也是比较严重的,在讲解时注意画图分析,并结合实际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解法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复习导航:(一)物体的浮沉1、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 F 浮G(或 液 物)时,物体上浮(1 )若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里 当 F 浮 G(或 液 物)时,物体悬 当 F 浮 G(或 液 物)时,物体下沉 (2 )若物本节重点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本节课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在合作共建知能应用巩固小结诊断评价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体浮在液面上静止不动,称为漂浮,此时
3、F 浮=G 物(注意 V 排V 物因物体有部分露出液面) ;若物体浸没在液体里静止不动或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称为悬浮,此时 F 浮=G 物 , V排=V 物。(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是测量 的仪器,它是利用物体 条件和 制成的。密度计在任何液体里都呈 状态,所受浮力大小 ,都等于它的 。根据浮力公式 F 浮= 液 gV 排,液体密度较大时,密度计露出部分 ,反之就 ,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数是上面 而下面 。2、潜水艇靠改变 控制浮沉, 下潜时,充水,重力增大; 悬浮时,充适量水 G=F 浮;上浮时,排水,重力减小。 3、气球和飞艇靠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控制升降,它们里面充的是密度 空
4、气的气体,F 浮 G,上升。上升过程中,空气密度 ,所受浮力 ,直至 F 浮=G,停在一定高度,放出部分气体,气囊体积减小,F浮G ,降回地面。 (三)浮力的几种计算方法 1、称量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再把物体浸入液体,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则 F 浮=F1-F2。 2、平衡法:即物体悬浮或漂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F 浮=G 物,注意:悬浮时是浸没在液体中,V 排=V物;漂浮时,V 排V 物。 理论推导过程中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
5、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困惑,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生的遗忘也是比较严重的,在讲解时注意画图分析,并结合实际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根据所给的密度表,判断下列情况中的实心石蜡球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1)石蜡球浸在水中,将会_ (2)石蜡球浸在柴油中,将会_ (3)石蜡球浸在汽油中,将会_ _ 3、公式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而 G 排=m 排 g=液 gV 排,普遍适用于计算任何形状物体受到的浮力三、典例分析:例 1、李红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学生在向秦淮河里打水漂,就上前劝阻说,要爱护环境,不要向河里扔东西。她
6、同时看到那些扔在河里的物体有的已沉下去,有的仍浮在水面上,下列问题属于物理问题的是 ( C)A那些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是什么 B哪些同学扔在水里的东西沉下去了 C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D为什么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例 2、怎样把橡皮泥放在水中不下沉?说出你的办法。 变式练习:1 、 如图所示,卷成团的牙膏皮弄成空心后,立在水中受到的重力_,排开水的体积_ _,受到的浮力_(填“变大“ 、 “变小“或“ 不变“) 3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 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 ,_杯
7、中水面升高得多例 5、应用:一、漂浮 有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给你一支铅笔、一板书设计浮力的几种计算方法 1、称量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再把物体浸入液体,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则 F 浮=F1-F2。 2、平衡法:即物体悬浮或漂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F 浮=G 物,注意:悬浮时是浸没在液体中,V 排=V 物;漂浮时,V 排V 物。 3、公式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而 G 排=m 排 g= 液gV 排,普遍适用于计算任何形状物体受到的浮力教学本节重点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本节课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札记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困惑,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生的遗忘也是比较严重的,在讲解时注意画图分析,并结合实际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