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能力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2、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来源:二、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三、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四、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五、教具准备来源: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引入:展示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多媒体画面 1: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多媒体画面 2:柬埔寨的吴哥窟看了图片后,大家一定猜到了我们下
3、面要了解的地区东南亚。板书:第二节 东南亚(二)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图 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 ,图7.18“东南亚的地形” ,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2)国家:共 11 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 “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
4、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海 陆 位 置 : 西 临 印 度 洋 , 东 临 太 平 洋 , 大 部 分 国 家 都 是 临 海 国 和 岛 国 , 受 海洋 影 响 比 较 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板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3.课件展示:图 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 ,为什么?4.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5、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5.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板书: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6.课件展示:图 6.10“亚洲的气候” ,看图并思考: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7.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
6、,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8.课件展示:图 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读图 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 ,由学生说出热带雨 林 气 候 区 一 天 中 降 水 出 现 的 时 间 (午 后 两 点 左 右 ),以 加 深 学 生 对 东 南 亚 高 温 多 雨 气 候 的 印 象 。图 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9.列表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课件展示)(三)课堂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二、作业布置练习册与填充图册。三、板书设计第二节 东南亚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来源:2.国家:11 国来源: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3.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来源:学科网 ZXXK设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