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选修1综合训练.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372224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1综合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选修1综合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选修1综合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选修1综合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选修1综合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选修1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是:A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迁都洛阳2.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励军功 重农抑商 “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分封行县制 实行连坐制A B C D3.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 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制5.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

2、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 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 B. C. D.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 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7.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3、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8.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9.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 B. C. D.10.北魏孝文帝亲政后主动推行汉化政策,这从本质上反

4、映了:A、提高鲜卑民族自身素质的需要 B、满足游牧民族发展畜牧业的需要C、北方少数民族适应农耕文明的需要 D、出于笼络利用汉族地主的目的11.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D焚烧诗书12.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确立封建制,摧毁奴隶制的需要C、

5、阶级斗争尖锐 D、要称雄天下的欲望14.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新兴地主阶级 自耕农阶级 奴隶主阶级 商人阶层A B C D15.北魏前期,实行宗主督护之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16.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

6、说鲜卑话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17.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A抑制土地兼并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C巩固北魏统治 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18.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的新篇章 B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C诸子百家: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D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19.下列关于北魏孝文

7、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20.右图再现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实质上是( )A“塞私门之请”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C承认土地私有 D实行“田里不鬻”原则21.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22.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

8、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23.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矛盾的焦点集中于A.调整经济结构 B.改造军事工业 C.存废农奴制度 D.思想文化建设2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A.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B.维护了贵族地主利益C.加强了俄国军事力量 D.提供了对外扩张条件25.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解放者”,但他终被暗杀。这表明改革充满艰难,不会一帆风顺该沙皇是农奴的真正“解放者”农奴制改革触动了地主的利益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

9、险A. B. C. D.26.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27.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28.商鞅变法中主张奖励军功,“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同时,“僇力本业,耕

10、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有利于解决A底层人民的地位提高问题 B自然经济的稳定发展问题C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问题D土地制度的性质转换问题29(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30.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31.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A.亚历山大二世 B.明治天皇 C.俾斯麦 D.甘地32.19世纪80

11、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气”,“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着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33.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开展工业革命废除封建制度实施“大陆政策”推行“文明开化”A. B. C. D.34.关于1861年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两国改革A.都改变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都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封建残余C.都是

12、在农民起义基础上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D.都使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国35.清朝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都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都取得成效,获得成功A. B. C. D.36.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轮船。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殖产兴业政策彰显 B.体现了富国强兵C.追求西化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成效明显37.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攫取高额回扣和利息 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

13、在华政治优势A. B. C. D.38.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D.“公车上书”39.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40.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应的变法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设邮政局裁撤驿站4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

14、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42(2008年上海高考A12题)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43(2010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

15、人44(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6题)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45(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5题)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46(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6题)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

16、”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47(2009年上海高考16题)“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48(2010高考安徽文综19题)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

17、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49(2009年上海高考17题)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50(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题)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

18、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二、材料分析题51.材料一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商君书农战第三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三 (公

19、元四八五年)十月,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魏无乡党之法,唯立宗主督护;民多隐冒,三五十家始为一户。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下安之。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请

20、回答:(1) 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是什么?为此商鞅变法中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4分)(2) 概括材料三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重大影响。(5分)(3)对比材料二、三,指出两者改革相同点。从两个改革的成功经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52.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21、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采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文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1)根据

22、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侧重点)的不同之处。(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参考答案1-5CABDD 6-10DABDC 11-15CCDAC 21-25DBCAC 26-30CCBCA 31-35BDCBA36-40DCDCB 41-45DDDBD 46-50DCCCC51.52.(1) 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中国则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他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日本,明治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他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3)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的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