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 命 是 永 恒 不 断 的 创 造 , 因 为 在 它 内 部 蕴 含 着 过 剩 的 精 力 , 它 不 断 流 溢 , 越 出 时 间 和 空 间 的 界 限 ,它 不 停 地 追 求 , 以 形 形 色 色 的 自 我 表 现 的 形 式 表 现 出 来 。 泰 戈 尔46 “工 业 、 民 用 建 筑 工 程 ”建 设 项 目 用 地 地 质 灾 害 危 险 性评 估 报 告 书 编 制 提 纲 ( 试 行 )(云国土资环2003248 号)前 言“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是指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学习的建设工程,通常包括村庄、学校、城镇、小区和开发区等。开展地质灾害危
2、险性评估工作的范围: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的其他建设工程。农村村民按照经批准的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住宅建设,不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时段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进行,与项目选址阶段同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内容:涉及场地问题及环境地质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拟采取的防范措施。评估和现有的工作程度有关,评估只是指明全部问题所在,而不是去解决全部问题。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确定。评估责任由评估单位对报告结论负责,这种责任对工程来说时长期
3、的。报告内容:1 前 言1.1 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工程建设单位和评估工作委托关系;工程所属的行政区域,拟建工程的性质、规模和总体布局,拟采取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征地范围、面积;建设资金和工程周期(附地理位置图、工程特性表) 。1.2 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确定评估级别并说明理由(表 1、表 2) ,并以此确定评估的目的任务。简述评估区范围的划定原则及其面积和周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表 1复杂 中等 简单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一级 二级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3-09-03 发布复 杂程 度评估级别项 目 重 要 性建设项目重要性分
4、类表 表 2项目类别 重要建设项目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般建设项目城镇建设、地产开发 占地面积大于 60h的城镇新区建设20h占地面积60h的城镇新区建设;城镇旧区改造,居住人口 1500 人以上的新建村庄。占地面积小于 20h的城镇新区建设,居住人口 1500 人以下的新建村庄。学校 在校师生 10000 人以上或占地面积大于 50h。在校师生 1500 人以上10000 以下或占地面积1050h。在校师生 1500 以下或占地面积小于 10h。金属冶炼、机制造、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改扩建相应降低一个级别)大型 中型 小型民航工程 机场 导航台站 维修保障工程港口、码头 年吞吐量 1000
5、万吨以上;客运国际港。 年吞吐量 100-1000 万吨。 年吞吐量 100 万吨以下。医院、疗养院 床位 3000 张以上 床位 500-3000 张 床位 500 张以下体育场、馆 容纳 5 万人以上 容纳 1-5 万人 容纳 1 万人以下集中供水源地 日供水 10 万吨以上,有引水工程 日供水 1-10 万吨,有引水工程 日供水 1 万吨以下养殖场 大牲畜长年存栏量 6000 头以上或家禽 20 万只以上 大牲畜长年存栏量 3000-6000 头或家禽 2-20 万只 大牲畜长年存栏量 3000 头以下或家禽 2 万只以下核设施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 ,反应堆(研究
6、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 ,铀矿开采、冶炼,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后处理高能加速器,放射性废物贮存、处理或处置,上述项目的退役军事设施 占地面积大于 10h。 占 地 面 积 小 于 10h 。通过档案调查和现场踏勘,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次评估工作中需要重点调查的灾种和分析评价的主要问题。说明评估工作步骤和工作周期,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完成的主要调查工作量。执行的技术标准,收集和利用前人资料的情况。2 评估区自然环境2.1 气象水文和地形地貌概述评估区气温、降水和水系的基本特征。资料来源及其代表性。地貌类型,海拔、高差、地势和坡度等主要地貌
7、要素的变化特点。2.2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地层(岩石)时代、分布和岩性特征;按照有关现行技术标准,根据岩土成因、力学强度和结构特点进行岩土体类型划分。2.3 地下水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含水层分布规律及水位动态表化特征,重点是潜水水位变化规律和水化学类型。2.4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类型、性质、展布位置和组合关系。附区域构造纲要图,在图上表明评估区位置。新构造运动基本特点,活动断裂的分布、性质、规模及其活动性的主要表现;历史地震情况和基本烈度参数;区域稳定性评述。2.5 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现状,植被类型、分布、森林覆盖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特征。人为活动诱发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
8、题。2.6 小结综合评估地区环境条件,判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3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评估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 6 种。此外,对不良工程现象进行描述。对档案调查、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现有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规律和成因,已经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及周边类似工程对比进行阐述。现状评估是指对评估区范围内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任务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或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4.1 已有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
9、危害与影响重点分析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哪些工程活动可能导致哪些现有灾点的复活或活动性加剧;这些灾点的复活或加剧会对工程的建设、使用和当地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4.2 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重点分析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预测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范围、危害。4.3 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对拟建工程的影响针对评估区存在的各类不良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分别评价其对拟建工程的影响。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5.1 危险性等级的划分在地质灾害现状评价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
10、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对评估区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再针对拟建工程的场地不同地段,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级(大、中、小三级) 。5.2 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以及不同地段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对场地的使用作出适宜性评估。评估时考虑二种情况,一种是在自然条件下的适宜性,另一种是在防治措施以后条件下的适宜性。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为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 4 级。5.3 防治建议防治措施的意见主要是二类:避让(另选建设用地) 、工程措施(含环境措施和场地措施) 。针对评估区中可能对拟建工程、自然和社会环境构成危害或影响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提
11、出方向性、原则性防灾减灾要求和建议;根据地质灾害处置与否对工程正常建设及使用的影响程度,指出“必须” 、 “应该”或“建议”进行治理的灾点。6 结论和建议6.1 结论1、 拟建项目重要性等级,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评估工作级别。2、 评估区现状和潜在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及其对拟建工程和环境的影响。3、 灾害防治的重点及措施;通过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地质灾害风险可以降低到什么程度。4、 现状评估结果、预测评估结果和综合评估结果。6.2 建议工程避让方案工程防治措施提出工勘阶段注意部分对于地质灾害不明之处建议长期预测对施工提出建设注意事项附件:1 评估区范围地质灾害分布图,该图反应灾害
12、类型,环境条件(等高线和水系) ,以及现状评估内容(比例尺 1:5001:5000) ;2 评估区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该图反应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内容(比例尺 1:5001:5000) ;3 典型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现象的照片;4 建设项目批复文件;5 评估工作委托书;6 评估单位资质证书;7 野外调查实际材料图(提供审查的原始资料) ;8 调查点记录卡片(提供审查的原始资料) 。47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编制提纲(试行) (云国土资环2003248 号)前 言1本补充技术要求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面的补充,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及评估
13、内容、要求、方法、程序仍必须遵循技术要求之规定。只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结合其工程的特殊性,作出技术要求方面的补充。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及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以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仍必须遵循技术要求之规定。一般情况下,评估等级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3评估范围的确定,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及其可能形成的地质灾害,并结合地质环境条件。若危险性的来源或影响超出用地范围,则应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种类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适度扩延评估范围。4评估工作的工作量及工作深度,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14、及相关规程的要求,并应说明评估工作的全部工作量及资料收集的内容。同时对报告编制所涉及的资料的可信度作出评价。5评估工作及报告书中所用一切定义、地质术语,必须符合技术要求之规定及相关规程的规定。附录:报告书编制的基本内容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3-09-03 发布实施附录 报告书编制的基本内容1 前 言1.1 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工程名称;工程性质、规模(坝高、库容、装机容量)和附属建筑物;工程跨越的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域;征地范围和工程区内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村庄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工程区居民安置安排等) ;建设资金和工程周期;评估工作委托关系和评估级别等。报告中应附交通位置图。1.2 工作程序和方法
15、工作中拟重点查明的问题;工作步骤、工作方法、评估工作量布置原则及评估工作量;收集和引用已有资料的内容;执行和参照的技术工作标准。2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2.1 气象水文概述评估区气温、降水、水系的基本特征。2.2 地形地貌和植被海拔、高差、地势、坡度变化特点,地貌类型;植被类型、分布、森林覆盖程度及其与岩性、高程、气候的关系在空间的变化特征。报告中应附地貌分区图或地形坡度分区图2.3 地层岩性及岩土性类型地层(岩石)的时代、分布和岩性特征;根据其力学强度、结构特点进行岩土体类型划分。应特别强调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软弱岩土体的分布及组合特征。2.4 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分布规律和基本动态特征,并论述不
16、同类型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在岩溶地区应对岩溶形成的环境特征作出论述。2.5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类型、性质、组合关系和空间分布格局。报告中应附构造纲要图。2.6 新构造活动及地震区域构造部位,新构造特别是活动断裂的主要表现、活动强度和活动性质;历史地震情况和基本烈度区划;区域稳定性评述。3 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综述评估区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活动、分布规律,按照地质灾害类型,分别描述其位置和分布范围、活动特点和危害历史、现实稳定程度和今后发展趋势、制约灾害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并考虑其周期性的影响) ;对工程的潜在威胁和危害程度等。4 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可能诱
17、发的地质灾害及评估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类型、位置、规模,工程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预测。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根据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采用定性(结合部分定量)的方法,结合基础危险性现状评估等级,灾害的危害对象的重要性及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给出整个评估区地质灾害风险程度的综合评价。评估结果形成的综合评估危险性分区图,应反映在主要附图上,同时应附有:1、水利水电工程平面总布置图(带有地形图)2、预测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并附相应资料) ;3、环境地质图(评估分区线、评估范围线等) ,附典型区域性地质剖面。6 结
18、论与建议6.1 结 论(1) 提出评估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复杂程度类别和工程的重要性及评估等级;(2) 提出已有地质灾害类型、特点及对拟建工程的影响;(3) 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位置、范围,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程度;以及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4) 治理措施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降低的可行性及建筑物场地适宜性评价;(5) 地质灾害对工程工期、造价的影响。6.2 建 议(1) 从评价的角度,对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发展,指出防灾减灾的原则、方法和手段。(2) 提出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时,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附件 1: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及需要
19、评估的地质灾害问题一、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水库,坝(闸) ,围堰,输(引)水、排水、冲砂、排洪、渠系及调压、管道、厂房、和引、输、尾水渠系等建筑物及建筑材料开采及场地建设,碴场、生活区建筑等。其中隧洞(泄洪、排砂、输引水、尾水、异流) 、调压井、地下管道、地下厂房等属地下建筑工程;坝(闸)的坝基、围堰、两坝开挖及填筑、渠系(包括导流、溢洪道、地面管道及地面厂房(包括压站) 、建材开采场地建设、碴场、生活区建筑等,属地面建筑工程。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需要评估的地质灾害: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在地质灾害评估时,应对工程涉及的建筑物分地下、地面不同类型,在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
20、和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地质灾害及其范围和危害程度及对工程本身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必须指出,在进行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其灾种除技术要求中指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坍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之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充分评估由于工程建设所特有的地质灾害。1如水库,则应评估地质环境是否会引发如下情况:(1)水库渗漏。岩溶地区地下水位在库水压力的作用下,是否会急剧下降,水库渗漏排泄区的水量是否过量增加等可能形成的地质灾害。(2)水库库岸再造(基岩库岸、松散层库岸应分别评估)及近坝库岸的不稳定,应评估是否造成人居环境及工程本身的危害;(3)水库淹没、浸没(简述) ;(4)水库淤
21、积(简述)(5)水库诱发地震,均应结合具体工程状态,根据需要,对这些方面作出灾害评估。2大坝工程。首先应评估坝址的选择(坝位选择) ,在此前提下,主要评估:两岸坝肩山体的稳定程度,预测不稳定山体是否可能造成地质灾害及其发展趋势,评价它对地质环境及工程本身的危害程度;提出坝基及坝肩开挖应注意的问题。其次时坝建成后,对下游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改变,评估其是否造成地质灾害及其影响程度等,3地下工程。主要是对地下开挖的围岩稳定及其可能形成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评估时,应结合地下工程的规模区别展开) ;再一方面是对地下工程进出口地段边坡及山坡稳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4地面工程。评估的主
22、要方面是对边坡稳定,地基承载力,过水挡水建设物的防渗以及软土地段、膨胀土地段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从人居环境、建筑物本身两方面评估)进行预测及综合评估。5弃堆碴场。主要评估所选位置的地质环境及是否有可能造成滑坡、堆碴边坡失稳、泥石流的危害及其程度;6生活区建设。同建筑方面的评估要求。以上评估内容,评估单位应充分指出问题所在,提请业主单位在勘测设计工作中充分收集资料和论证。对于即将开工或已开工的项目,应提请业主单位对设计中不甚妥当的防治措施进行调整,并提出补充的防治措施的建议,并对投资经费预算调整提出建议。附件 2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分等指标水 库 防 洪 治 涝 灌 溉 供 水 水电站工 程类
23、型 工程规模 总库容 (亿 m3 ) 城镇及工矿企 业的重要性 保护农田( 万亩) 治涝面积 (万亩) 灌溉面积 (万亩)城镇及工矿企业的重要性装机容量(万千瓦) 大(1)型 10 特别重要 500 200 150 特别重要 120 大(2)型 101.0 重要 500100 20060 15050 重要 12030 中型 1.00.1 中等 10030 6015 505 中等 305 小(1)型 0.100.01 一般 305 153 50.5 一般 51 小(2)型 0.010.001 5 3 0.5 1注:1、总库容系校核水位以下的水库静库容2、灌溉面积系指设计灌溉面积。48 “线状工程
24、”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编制提纲(试行) (云国土资环2003248 号)1 前 言1.1 工程概况和征地范围拟建工程的性质、规模和配置情况;工程跨越的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域;拟建工程沿线的社会经济状况(乡、镇级行政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村镇分布情况等) 。征地范围和面积,占用的土地类型,投资规模和建设周期。开展评估工作时,拟建工程所处的工作阶段。附交通位置图、工程布局图。1.2 评估工作概况评估级别及其确定依据(拟建工程重要性、工程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其它依据) 。线状工程跨越多个地理、地质单元时,在确定项目区地质环境综合复杂程度时,应该指出地段上的差异性。评估区划定原则及其周界和面积
25、。当用地区处于地质环境简单的盆地内,且用地区不受来自山区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山坡地质灾害威胁时,评估区边界可以与用地区一致;当用地区受到泥石流、滑坡、崩塌威胁,评估区范围必须包含灾源区。通过踏勘和既有资料分析,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特点和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结合拟建工程对地质环境的要求、施工和运营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形式及强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重点评估工作内容。比如:划分重点评估区和一般评估区,不同地段重点调查的灾种、重点分析评价的问题等。说明评估工作步骤和工作周期,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工作量。评估工作遵循的质量控制标准。收集和利用前人的资料。2 评估区自然环境2.1 气象水文和地形地貌概述评估区气温、降水
26、和水系的基本特征。线状工程与水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概述评估区地貌类型,各地貌单元中海拔、高差、地势和坡度等要素的一般特点,线状工程穿越的地貌位置。必要时,可附区域或评估区地貌类型分区图或地形坡度分区图。2.2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地层(岩石)时代、分布和岩性特征;地层文字描述顺序从老至新(如附地层简表,顺序则由新至老) 。按照相关现行技术标准,根据岩土成因、力学强度和结构特点进行岩土体类型划分,说明各类岩土体类型的主要工程地质特点及分布地段。线状工程穿越的岩土体类型分布区。应特别强调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软弱岩土体分布及组合特征,说明各类岩土体产出状况与线路工程的关系。2.3 地下水简述评估区地下水
27、类型,含、隔水层的构成和分布,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部位(补给、径流、排泄区) ,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工程区内的大泉、暗河和其它重要水文地质现象。线状工程穿越的地下水类型区。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3-09-03 发布2.4 地质构造说明评估区隶属的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区域地质构造类型和发育概况。说明评估区内或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类型、性质、展布位置、组合特点及其与线状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附区域或评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简述区域新构造运动基本特点评估区所处区域新构造运动单元中的部位;描述评估区内的新构造运动迹象,重点说明活动断裂的分布、性质、规模及其活动性表现。线状工程与活动断裂的空间关系。历史地震
28、情况(震级、发生时间、震中至评估区的距离及评估区影响烈度) ;地震区划规定的基本设防烈度参数;区域稳定性评述。2.5 人为活动的地质环境效应评估区和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植被类型、分布,森林覆盖程度及其空间变化情况。评估区内主要人为活动类型,各类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方式、强度及后果。2.6 小结概括评估区环境背景的主要特征。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1 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对评估区内现有地质灾害类型,各类灾害的规模、数量、分布规律、活动特征、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灾点较多时可列表说明)进行综述。选择重要灾点进行个例剖析(附示意图) 。说明现状灾害危害对象和已造成的损失;评价灾点稳定程度并说
29、明判定依据(可用查表说明) 。3.2 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出可能对拟建工程建设、运营构成危害和影响的灾点,说明其分布位置,评估其成灾的危险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对拟建工程建设、运营构成危害和影响的灾点可能有 3 种情况:一是现状稳定灾点因工程扰动而复活;二是工程经过不稳定灾点活动区;三是工程经过不稳定灾点活动区且施工活动对灾害有加剧作用。在第三种情况下,工程加剧灾害后使附近居民地和其它工程设施受到威胁时,也应对其危害后果进行评价。3.3 小结对现状地质灾害的主要认识和危险性评估结论。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4.1 工程活动可能诱发的灾害分析工程活动可能诱发新灾害的位置、类型、规模,工程活动诱
30、发灾害的机理,这里所指新灾害的类型重点是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塌岸。评估灾害对拟建工程、附近居民地以及其它工程设施影响,根据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成灾成果的严重性,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当灾害类型和数量较多时,应该分灾种进行评价;强调指出对拟建工程和环境可能构成重大影响的灾点或问题。4.2 不良工程地质作用的影响指出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活动断裂、软弱土、弃渣弃土、采空区、废弃坑口和巷道等)的分布地段,分析其影响拟建工程的方式,预测其转化为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3 小结对潜在地质灾害的主要认识和危险性评估结论。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5.1 危险性等级和区段划分根据地灾危险性评估技术要
31、求和评估区实际情况,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原则和区段划分方案。区段划分可以依据工程部位、地质单元及其结构面特征、地貌单元、地质灾害类型和密度等指标综合划定,当评估区地质环境较简单时,也可不划分区段。5.2 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分段顺序逐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区段地质环境特点;现状地质灾害概况和危险性评估结论,工程影响地质环境及预测地质灾害概况和危险性评估结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论。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缩略图。5.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难度针对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原则性的灾害防治建议;根据地质灾害处置与否对工程正常建设及使用的影响程度,指出“
32、必须”和“酌情”进行治理的灾点。概要分析地质灾害防治难易程度。5.4 评估区用地适宜性总体评价参考各级别危险性地段所占评估区比例及灾害防治难易程度,对整个评估区的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各级别危险性区段所占评估区比例给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为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 4 级。评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考指标地灾危险段占评估区线比例(% )土地适宜性大 中+小适 宜 10 90较 适 宜 1025 7590基本适宜 2550 5075不 适 宜 50 50根据治理难易程度(分为易于治理、较易治理、难度中等和难于治理 4 级) ,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校核。治理难易程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技术难度和
33、防治费用投入水平。当治理难易程度属于难于治理时,不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段所占评估区比例多少,都应确定为不适宜;当治理难度为中等时,宜确定为较适宜或基本适宜;当治理难度为易于治理或较易治理时,宜确定为适宜或较适宜。5.5 小 结概述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和土地适宜的认识。6 结论和建议6.1 结 论1拟建项目重要性等级,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评估级别。2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预测、综合评估结论。3灾害防治的重点和措施;通过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地质灾害风险可以降低到什么程度。4评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论。6.2 建 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不能替代勘察工作,受工作程度的
34、限制,评估中有关灾害的认识哪些还需要后续勘察工作检验、查证;勘察、设计中需重点注意、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改线、避让、调整工程设计、甚至否定工程建设可行性的建议。其它不宜放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的建议。附件:1评估区环境地质图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必附)3典型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现象的照片(必附)4建设项目批复文件(必附)5评估工作委托书6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必附)7野外调查实际材料图(提供审查的原始资料)8调查点记录卡片(提供审查的原始资料)附件一:几点说明;附件二:“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编图参考原则。附件一:几点说明1线状工程及工程重要性分级“线状
35、”工程系指工程占地长宽比相差悬殊的建设工程,通常包括交通工程(如铁路、公路) 、管线工程(如输油、输气管线)和架空工程(如空中缆车) 。铁路工程:并入国家客、货运路网的客运线路属重要建设项目,货运线路属较重要建设项目;企业专用铁路属一般建设项目。公路:新建高速公路(里程10) 、新建一级公路(里程20km) 、新建二级公路(里程30km )时,为重要建设项目;低于上述里程的新建二级以上公路、里程50km 的三级公路,为较重要建设项目;里程50km 的三级公路、四级以下公路和城镇道路为一般建设项目。当拟建公路包含新建和改扩建路段时,按新建路段长度优先确定项目重要程度,改扩建公路不论里程长度,均按
36、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素表 3-3 的标准低一个等级来确定项目重要程度。国家级管线工程为重要建设项目,省级管线工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其它为一般建设项目。架空工程属一般建设项目。2关于报告各章中的“小结”各章小结可根据具体情况取舍。一般一、二级评估报告各章应有小结,三级评估可不要小结;各章内容较多、需要归纳概况时应有小结,否则可不要小结。3插图、插表插图和插表形式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以参照公开出版发行科技刊物的插图、插表样式。4计量单位和符号报告中使用的各种计量单位和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5章节安排根据内容多少,合理设置各章下的分节标题。现状和潜在地质灾害较少时,3、4、5 章可
37、合并为一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预测、综合评估用节表示。附件二:“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编图参考原则1 图层划分“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应包含地形地物、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布局和地质灾害等 4 个图层。地形地物、地质条件和拟建工程布局是基础图层,地质灾害是主体图层。2 图层内容及表示方法2.1 地形地物等高线、标志性高程点、水系(河流、湖泊) 、灰岩坑、陡崖,城镇、居民点、铁路、公路、水库、电站、矿山等。地形地物符号与对应比例尺地形图使用的符号一致。除地表水体为兰色、地名为深棕色外,其余一律用浅棕色表示。2.2 环境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石)界线、产状
38、(沿线状工程附近要多表示地层产状,特别要重视表示顺层坡与工程关系) 、断裂构造及产状、其它结构面特征、地震震中、地下水露头(泉、井) ,样品采集点、山地工程点和剖面位置等。各种环境地质符号与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的常规表达方式一致。除活动断裂和地震震中用红色调外,其余均采用灰色调。2.3 拟建工程布局工程类型和位置。工 程 类 型 轮 廓 线 用 黑 色 虚 线 表 示 , 附 以 同 色 的 文 字 或 符 号 标 注 。2.4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类型、位置、作用范围,危险性分区界线。地质灾害类型符号与普通环境地质表示方法一致。处于稳定状态的灾点用黑色表示,活动的灾点用红色表示;已有灾
39、害点用实线表示,预测灾害点用虚线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界线用彩色斜影线表示(高危险段为红色、中危险段为黄色、低危险段为绿色) ;危险性地段用普染色表示,颜色与分段界线一致,但浓度稍淡;分区序号用罗马数字加脚标表示,罗马数字表示危险性级别(、分别表示危险性大、中、小) ,阿拉伯数字脚标表示同级别的不同区段。3 有关符号使用的建议滑坡L(landslide)崩塌R(rockfall)泥石流D(debris flow)塌岸B(bank slump)危险边坡H(hiahwall)冲沟G(gully)坳沟C(clough )灾点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以角标的形式标出,如:L 1、L 2、L 3、L 4,Ln
40、。4 其 它评 估 图 比 例 尺 大 小 以 能 够 充 分 反 应 评 估 内 容 为 准 。 评 估 图 所 附 代 表 性 剖 面 图 , 水 平 和 垂 直 比 例 尺 应 相 同 ,比 例 尺 均 使 用 线 段 比 例 尺 。图例分列平面图图例和剖面图图例。(非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件编制也可参照执行。 )49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 行) (云国土资环2003292 号)1. 适用范围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和不同级别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在建和
41、闭坑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3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可替代矿业活动各个阶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勘查或有关的评价工作。2.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2.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2.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2.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程
42、度的估量。2.6 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经济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的地质环境负效应及其结果。2.7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因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所涉及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石、土壤、地下水等要素以及各地质作用的总体。3. 总则3.1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编制审查、办理采矿许可证、审批矿山建设用地、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等的技术工作依据。3.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隙、矿坑涌水、井巷工程变形破坏、地球化学异常等与矿业活动有关并造成或将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地质
43、灾害,按照其发生、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可分为突发性、缓变性地质灾害。3.3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依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的总图布置和地质环境条件,将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作为评估区范围。3.3.1 单个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应以计划采矿用地或最终用地范围为基础。若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范围超出用地范围,则应该根据实际和可能的影响情况,适当扩大评估区范围。3.3.2 矿区(多个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不仅依据单个矿山的矿业活动影响范围,还应根据矿区(多个矿山)矿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评估区范围。3.4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包括
44、: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现状;矿业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矿业活动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拟采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3.5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原则上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划分为三级(见表 31) 。3.5.1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 32。3.5.2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依据地质矿产部地发199847 号文件的规定(见第二分册) 。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3-09-30 发布实施表 31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复杂 中等 简单大型 一级 一级 二级中型 一级 二级 三级小型 二级 三
45、级 三级表 3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复杂 中等 简单1.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发育强烈、危害大。1.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较多,发育中等、危害中等。1.矿山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单一,一般不发育、危害小。2.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相对高差大,地形坡度30 度;年均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强度大、气温温差大,不利于自然排水。2.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形坡度 3015 度;年均降水量中等、降水较集中、气温温差变化较大,自然排水条件一般。2.地貌类型单一、地形 简 单 , 较 平 缓 ,地 形 坡 度 15 度 ; 年 均 降 水 量
46、小 、 降水 不 集 中 , 气 温 温 差 变 化 小 , 有 利 于自 然 排 水 。3.地 质 构 造 复 杂 , 新 构 造 运 动 强 烈 , 构 造破 碎 带 发 育 , 矿 层 ( 体 ) 和 围 岩 产 状 变 化大 、 地 层 岩 性 复 杂 或 松 散 软 弱 层 厚 、 分 布广 。 地 震 基 本 烈 度 9 度 。3.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较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不稳定、地层岩性较复杂。地震基本烈度 97 度。3.地质构造较简单,断裂不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稳定、地层岩性单一。地震基本烈度7 度。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
47、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具有较高水压,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沟通,水文地质边界复杂。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充分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不等,补给条件较好;或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地表水体联系差,第四系覆盖层薄、面积小,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地表水体,基本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单。5.矿床围岩岩体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极发育;岩溶发育;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稳固性差。5.矿床围岩岩石
48、风化中等;节理裂隙较发育;岩溶发育中等;或有软弱夹层;局部存在饱水的软弱岩层和松散层,稳固性差。5.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风化程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低;岩溶不发育;岩石强度高,稳固性好。6.开采不合理,开采方式不规范,多次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6.开采方式欠规范,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烈。6.开采合理,开采方式规范,无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一般。7.矿石、废石(土) 、矿渣、矿坑水中有害组份多、含量高、易分解和迁移,对水土资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大、危害重。7.矿石、废石(土) 、矿渣、矿坑水中有
49、害组份少、含量低、不易分解和迁移,对水土资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危害轻。7.矿石、废石(土) 、矿渣中不易分解有害组份,矿坑水水质良好,对水土资源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影响和危害。注:每类 7 项条件中,有 2 项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4. 评估工作程序评估工作程序见图 41。5. 危险性评估基本要求5.1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该在查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特征等基础上,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现状等对已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同时见兼顾其他重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对于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地质灾害,评估时应考虑自然因素周期性的影响。5.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级见表 51。5.3 现状评估是指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任务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及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较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