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宏观经济教材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6370583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教材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教材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教材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教材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教材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选择题:1 C;2.D;3.A;4.B;5.D;第二章选择题:1C;2.D;3.A;4.B;5.D;6.B ;7.C;问答题2农民种小麦,卖给面粉厂,收入 1 元。面粉厂把小麦磨成面粉,卖给面包店,收入3 元。馒头店蒸成馒头,卖给小贩,收入 5 元。小贩卖给工人,收入 6 元。工人把馒头吃了。每个人的增加值是多少?如果这个经济在一个月中只进行了这几项活动,这个月的GDP 是多少?解答:农民的增加值 1 元;面粉厂的增加值 2 元;馒头店+的增加值 2 元;小贩的增加值 1 元;这个月的 GDP=1+2+2+1=6(元)3.在 2001 年,某个经济生产 100 个盒饭,每个售价为 5

2、元。在 2002 年,这个经济生产 200 个盒饭,每个售价为 7 元。计算每年的名义 GDP、实际 GDP 和物价指数(2001 年为基年)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解答:(1)2001 年的名义 GDP = 5 100=500 元2001 年的实际 GDP = 5 100=500 元2001 年的物价指数=100(2)2002 年的名义 GDP = 7 200=1400 元2002 年的实际 GDP = 5 200=1000 元2002 年的物价指数=14001000100% =1402(3)从一年到下一年:名义 GDP 增长率 =1400-500500100

3、% = 180%实际 GDP 增长率 =1000-500500100% = 100%物价上涨率=140-100 100 100% = 40%4. 张三的擦鞋店去年为 1000 双皮鞋上油,今年服务总量为 1200 双。去年他对每次服务的收费为 3 元,今年服务价格上升为 4 元。如果把去年作为基年,试分别计算张三在这两年对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贡献值。如果你要衡量过去一年张三生产率的变化,采用哪种度量指标会更好?为什么?解答:(1)去年对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贡献值名义 GDP = 31000 = 3000 元实际 GDP = 31000 = 3000 元(2)今年对名义

4、GDP 和实际 GDP 的贡献值名义 GDP = 41200 = 4800 元实际 GDP = 31200 = 3600 元 采用实际 GDP 的指标会更好。因为名义 GDP 既包含产量的变动,又包含价格的变动,而实际 GDP 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财富的增长。 5. 考虑以下美国 GDP 的数据年份名义 GDP10 亿美元物价指数( 1987 年是基年)1993 6343 1241994 6738 126解答:A1993 年到 1994 年间名义 GDP 的增长率是 6.2%。B1993 年到 1994 年间,物价指数的增长率是 1.6%。C按 1987 年的价格衡量,

5、1993 年的实际 GDP 是 5115=(100124)63433D按 1987 年的价格衡量, 1994 年的实际 GDP 是 5347.6=(100126)6738E1993 年到 1994 年实际 GDP 的增长率是 4.5%。F. 名义 GDP 增长率高于实际 GDP 增长率,因为名义 GDP 增长率既包含了产量增长又包含了物价上涨的因素。而实际 GDP 增长率不包含物价上涨的因素,它真实地反映了产量的增长。6.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中国 19921997 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年份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 = 1001992 106.4 6.4%1993 114.7 7.8%19

6、94 124.1 8.19%1995 117.1 -5.6%1996 108.3 -7.5%1997 102.8 -5.35%8.根据表 2-11 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解答:(1)国内生产总值=6000+ 1500+ 2000+(2400- 2200)=9700(亿元)(2)净投资=1500- 600 = 900( 亿元)(3)净出口=(2400- 2200)=200(亿元)(4)可支配收入=(9700 + 2500 ) 4000 -600= 7600( 亿元)(5)储蓄= 76006000=1600(亿元)第三章选择题:1.D;2.B;3.C;4.A;5.B ;6.B ;问答题:1. 在均衡

7、产出水平上,是否意愿存货投资和非意愿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意愿存货投资不为零,而非意愿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这是因为,意愿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当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意4愿存货投资不为零,而非意愿存货投资必然是零。当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意愿存货投资(正值或负值) 。2.下表给出了不同年份老王一家的税前收入、税收和消费支出数据。 (元) 税前收入 税收 消费支出25 000 3 000 20 00027 000 3 500 21 35028 000 3 700 22 07030 000 4 000 23 600解答:(

8、1)列出老王一家的消费函数,找出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C 1=1350, Yd 1=1500;b 1 = 13501500 = 0.9C 2=720, Y d2 =800;b 2 = 720800 = 0.9C 3=1530, Yd 3 =1700;b 3 = 15301700 = 0.9b1 = b2 = b3 = 0.9老王一家的消费函数:C = 200 + 0.9Yd (2)如果老王一家的收入为 32 000 元,并且支付了 5 000 元的税收,你认为他们会将多少元用于消费?C = 200 + 0.9(32000-5000) = 24500(元)3、一个经济可以用下面的等式描述:C =

9、1 800+0.6(Y T)I0 = 900G0 = 1 500T0 =1 500Y = 9 000解答:(1)写出总支出和总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式。Y = a bT0 + I0 + G0 + bY Y = AE= 1 800+0.6(Y T)+ 900+1 500= 1 800+0.6Y 0.6T+ 900+1 500= 1 800 0.6T + 900+1 500 +0.6Y(2)找出经济中的自发支出和引致支出。AE= 1 800 + 900+1 500 0.6T +0.6Y= 3300 +0.6Y5自发支出 = 3300引致支出= 0.69000 = 5400(3)如果政府支出增加到 1

10、600;税收下降到 1 400;计划投资下降到 800,均衡收入是多少?Y= A 1-bA =1 800+ 800+1 600 0.61400= 1 800+ 800+1 600 840= 3360Y= 33601-0.6 = 84004.定义乘数,并从经济角度解释为什么乘数的取值大于 1?解答:(1)乘数是指自变量变动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倍数。(2)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b。0 b 1, 一定是大于 1 的数。5已知某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50+0.85Y,投资 I=610 亿元。解答:(1)计算均衡收入。Y = 50+0.85Y + 610, (1-0.85)Y = 660,Y = 6

11、60 0.15 = 4400(2)储蓄 S 是多少?S= -a +(1-b ) Y = - 50 + 0.15Y = - 50 + 0.154400 = 610(3)如果投资减少到 550 亿元,均衡收入是多少?Y = 50+0.85Y + 550, (1-0.85)Y = 600,Y = 600 0.15 = 4000(4)在(1)和(3)中,乘数是多少?(1)和(3)中,b = 0.85, k = 1 1-0.85 = 6.676在习题 5(1)中,如果消费函数变为 C=50+0.7Y,其含义是什么?这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果在习题 5(1)中,投资增加到 800 亿元对均衡收入

12、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解答:(1)在习题 5(1)中,如果消费函数变为 C=50+0.7Y,其含义是什么?习题(1)中,C=50+0.85Y,现在变为 C = 50+0.7Yb-6含义: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了,平均消费倾向也随之下降,即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变小了。(2)这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为什么?Y = 50+0.7Y + 610, (1-0.7) Y = 660,Y = 660 0.3 = 2200均衡收入下降了。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意味着乘数变小了,总支出的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变小了。(3)如果在习题 5(1)中,投资增加到 800 亿元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为什么?Y = 50+0.

13、85Y + 800, (1-0.85)Y = 850, Y = 8500.15 = 5667投资增加到 800 亿元,均衡收入增加了。因为投资的增加,意味着总支出的增加,相应的会拉动国民收入的增加。7.产出与销售总是相等吗?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在经济周期中两者如何变化?解答:产出与销售并不总是相等。因为企业的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总是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非意愿存货投资的存在。通常当经济繁荣时,企业的实际投资大于计划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为负值,即存在产品脱销,产出小于销售;通常当经济衰退时,企业的实际投资小于计划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即存在产品过剩,产出大于销售。第四章选择题:1.D;2.A

14、;3.B;4.C;5.C ;6.A;7.A;问答题:1. 从产品市场均衡出发,推导 IS 曲线。在什么情况下 IS 曲线向右移动?解答: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Y = AE = A - dr + bY 把等式最右边包含 Y 的项目移到等式的左边,得到 Y bY = A - dr 或者 ( 1-b) Y = A - dr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 - b) ,得到引入投资函数条件下,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令 dr)-(A 1Y 1b-7Y =( A dr ) , 表明要使产品市场保持均衡,即总产出等于总支出,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IS 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自发支出,自发支出增加,IS

15、曲线发生向右的平移) ;自发支出减少,IS 曲线发生向左的平移。2. 从货币市场均衡出发,推导 LM 曲线。在什么情况下 LM 曲线向左移动?解答:已知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M0 P = Md P ,即 m = kY - hr 上式两边均除以 h , 得: ,或者上式两边均除以 k, 得根据: ,决定 LM 曲线位置移动的因素为 m h。 m h 是 LM 曲线在纵轴的截距的绝对值,只有 m h 的数值发生变动,LM 曲线才会移动。假定 h( LM 曲线的斜率)不变,LM 曲线的移动只能是实际货币供给量 m 的变动。 其他条件不变,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需求量增加,LM 曲线向右移动,利率

16、下降,表示既定的国民收入与较低的利率结合实现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使 LM 曲线向左方移动,利率上升,表示既定的国民收入与较高的利率结合实现了货币市场的均衡。 3. 完整的 LM 曲线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解答:完整的 LM 曲线有三个区域: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LM 曲线的斜率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h 的大小有关 。在 LM 曲线的古典区域,LM 曲线为一条垂线。此时 h 0,其经济含义是:当 r 很高时,任凭利率如何变动, L2 都不变,即 L2(r)曲线趋于垂直,故此时 LM 曲线也趋于垂直。在 LM 曲线的凯恩斯区域,LM 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此时 h ,其经济

17、含义是:当r 很低时, r 微小的变动 , 都导致 L2 极大地变动。L 2 对利率 r 变动的反映非常敏感。L2(r)曲线趋于水平, LM 曲线也趋于水平。在 LM 曲线的中间区域,LM 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此时 h 0 ,其经济含义是:当 r 既不很低也不很高时,L 2(r)介于零和无穷大间,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Ykr krYYkr8故 LM 曲线在这一范围内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4在下述情形中,IS 曲线或 LM 曲线将如何移动。解答:(1)IS 曲线右移;(2)IS 曲线左移;(3)IS 曲线左移;(4)LM 曲线左移;(5)LM 曲线位置不变;6.假设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 C=

18、150+0.6Y,投资函数为 I= 100-6r,政府购买支出为G=50;货币需求函数为 L=0.2Y-2r,实际货币供给为 100。解答:(1)求解 IS 曲线的表达式。根据 Y=C+I+ G =150+0.6Y+ 100-6r+50 =300+ 0.6Y-6r (1-0.6)Y = 300-6rY =750 15r(2)求解 LM 曲线的表达式。根据 m = kY hr,100= 0.2Y - 2r,Y = 500+ 10r(3)求解双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Y =750 15r ,Y= 500+ 10r,得:Y=600 r = 10(4)略(5)如果政府购买增加为 100,经济中的均衡如何变化?根据 Y=C+I+ G =150+0.6Y+ 100-6r+100解得 IS 曲线方程:Y =875 15r,LM 曲线方程:Y = 500+ 10r联立两式得:Y=650 r = 15(6)如果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到 150,经济中的均衡如何变化?根据 m = kY hr,150 = 0.2Y - 2r, Y = 750+ 10r,IS 曲线方程: Y =750 15r联立两式得:Y=750 r =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